第%&卷第%期%@@A年\"月
’()*+,-(./),01203(,-4+5)67*892,:;2*63(--2<2
#B;0-(6(C;8,+5D(:0,-D:02+:26$
=(->%&?(>%EC*>%@@A
叶芝象征主义的现实性与现代性
陈海峰,吴佳娜
#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F江西南昌GG@@%&$
摘
要:在%@世纪的英语诗坛上,对爱尔兰诗人叶芝象征主义的界定颇有争议。他的象征主义有其独特之
处F诗人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歌创作既具现实性又具现代性,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主义先锋的精神追求相契合的矛盾体。
关键词:叶芝;象征主义;现实性;现代性中图分类号:4HA%>@&%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I@@GJ%IG\"(%@@A)@%J@@!\"J@%
现代主义文学是在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面临困境而
需改革的形势下诞生的,是经过传统文学的长期熏陶而产生改革意识的。把现代与现实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可取也是不科学的。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就是K>LM2,76)在这种传统向现代过渡中诞生的伟大诗人F诗人经历了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交织与冲突,创造出了其独特的象征主义。然而F正是历时\"@多年的创作使人们对他的评论也各不相同。但也正是诗人把传统文学中的精华与现代文学相融合,使其诗歌既具现实性又具现代性,为新旧文学的衔接提供了必要的过渡,为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全面兴起拉开了序幕。
I>现实性叶芝在IN!N年访问巴黎并广泛接触法国的象征主义诗人之后,大量地吸收他们的艺术手法,开始了他创作史上的新阶段。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时的叶芝并没有完全陷入到法国象征主义的“纯诗”中去,但使他从神话世界中走出来,不再有逃避现实、遁入茵纳斯弗利岛的想法了。他开始积极参加爱尔兰的民族自治运动,一改早期虚
叶芝幻朦胧的诗风,走向坚定明朗的世界。I!I@年前后,
的诗风出现了大变化。他在给庞德的信中说,“我的诗更有男子汉气味了,它更风趣了……我越来越相信诗歌语
OIP
言的力量在于日常口语。”他从此摆脱早期的朦胧意境和华丽辞藻走向平实明朗的世界,就像他在《一件外套》“(中说的,丢掉“缀满了锦绣珠宝”的外套,赤裸着I!I\")
O%P
身子走路”,觉得“更有劲,更自豪”了。正是这一重大变化,才使他写出了歌颂民族英雄的许多好诗,而I!%G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对这一段时期创作的最好评价。晚年的叶芝仍然沿着他中年时代的步伐坚定地走下去,他更加接近人民生活,他的作品也越来越注意把象征和现实紧密相结合。他的题材来自现实生活,写法上采用日常语言和某
些生活细节,但它们不拘泥于现实,而发挥象征的扩展引
伸作用,其间还常有玄思妙语,启迪读者的思想感情。
从叶芝的文学理论也可看出,如他独特的“螺旋理论”OGP认为%@世纪是两千年前开始的一个周期的终结,代表着新的一轮循环就要开始,以此来解释现代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种种病态的社会现象。这当然不是合乎历史的、真实的和令人信服的一种解释,但叶芝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而引发的对新的一轮循环的渴望,不正是沉淀着人类自远古以来就有的祈求来世,盼望再生的心理吗?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叶芝的另两首名诗《驶向拜占庭》
O\"P(BIH%)((和《拜占庭》了。诗人选择的拜占庭这I!%&)I!GG)个目的地是他想象中东罗马帝国A世纪查士丁尼皇帝统
治时期的拜占庭。此时的拜占庭正处于宗教、美学和现实生活水乳交融的辉煌时代。可以说,这是一个人类凡俗的最高境界。拜占庭以大量艺术珍品闻名于世,但任何艺术都离不开生活的滋养;同样,诗人虽然追求永恒的艺术,但毕竟还是扎根于现实之中。如果说《驶向拜占庭》一诗仅仅流露出诗人追求理想与现实的心理矛盾的话,那么,《拜占庭》一诗则是以质感的形象,描述了肉感的现实生活战胜了幻想。虽然诗人的这两首诗是运用了巫术式的手法来满足自己创作的需要,且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虚妄构想上的,但毕竟是诗人对现实、对人生的思考的产物,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家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憧憬。
总而言之,叶芝在致力于追求永恒艺术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永恒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相互关系,对叶芝来说,使用象征手法能使自然与超自然融为一体,使两者的矛盾得以解决。叶芝诗作中的题材多来自于日常生活,语言也比较口语化,但含蕴丰富的象征形象使他的诗歌中的思想更深沉,内容也较传统诗歌更丰富坚实。现实的生活经验经过诗人想象熔炉的冶炼,把现实、象征甚至玄思等优
————————————————
收稿日期:%@@HJ@!JI\"
作者简介:陈海峰(,女,福建泉州人,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与外国文学研究;I!A!J)吴佳娜(,女,江西南城人,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社会文化、语言学研究。I!&@J)
!\"
秀的传统因素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己所用,成为了叶芝创作成熟期的主要特点。
#$现代性
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一战的反响,这种影响不仅及于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家,还在更广泛的作家层中体现出来,并且在某些作家的创作中体现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种因素交织的复杂现象。诗人叶芝的创作就是这种复杂现象之一。但是,作为现代主义诗坛上与艾略特各领风骚的大诗人,叶芝的现代性近年来在学术界受到质疑,评论界的观点也不一致。从叶芝发表诗集《莪辛漫游》(%&!!)到《最后的诗》(%!’!)
,叶芝的创作历史有四十年,期间风格变化、作品众多,对叶芝现代性的客观评论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叶芝的现代性是非常独特的,他是以与传统诗密切相结合为特色的。他一贯用格律体,从不用自由体。但他诗里的现代色彩又是极鲜明的。他表现的是现代人在时代风暴前的思想感情,不管它们正确与否,它们是现代西方人真实的感受。其诗中神话故事的引用,也能扩展读者的想象,使诗歌内容更臻丰富,同时也具有现代派诗艺的特色。
首先从叶芝具体的诗歌创作来看:叶芝走向现代性的道路是必然的。从%!%#年到%!%(年,尚未成名的美国现代派诗人庞德断断续续地为叶芝担任工作。当时,现代派正在西方诗坛渐渐崛起,庞德正是现代派的一个狂热鼓吹者。据一些批评家的说法,庞德使叶芝的创作实践更接近了现代派的倾向。不过,叶芝自己对此也是一直在摸索之中,叶芝早期的作品反映的是他所谓的在英国和欧洲物质主义影响之下爱尔兰灵魂和精神的堕落。然而,早在%!世纪末#)世纪初,他就发现真正的堕落乃是语言的堕落。他于%!世纪&)年代和!)年代用过的语言已疲惫不堪,是大陆“世纪末”厌倦情绪的派生物,与装饰艺术相并行的那种唯美语言已不足以表现这个新时代了。当叶芝发现了另一种语言及其出新的意象、比较直截了当的句法、思想与表象的简明、有棱角的日常用语的存在时,他便开始从更深层的意义上反映堕落。他更新了用作媒介的语言。叶芝改造的是人皆熟知、尚未陌生化的词语。要使语言现代化,也就是要冲破词语约定俗成的意义,即已被日常生活磨去棱角的词语,就要在一种语言内部发明另一种语言。叶芝需要的是一种既要有精神深度又要所向披靡的语言,这也是诗人们长久以来一直面对
的问题。为了达到他所说的“极端朴素性”*\"+(,’&!)
,叶芝的突破首先体现在语言风格上,他让庞德阅读自己的作品,目的是要去掉抽象的词语和传统的比喻。在语体色彩上,他的诗从早期的清新优美转为雄浑有力。诗的语言也变成了洗练的口语,是当代英国人的生活语言,但并不是拖泥带水,而是简明利索的;意象和比譬也是现代化的,肉感中含有思辨。在形式上,虽然诗体还是沿用传统的格律体,但却是旧瓶装新酒,成功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经验。除了诗歌语言风格上的改变,这一时期叶芝最重要的
成就就在他的“面具理论”*(+-,!’.
在诗歌中的实践。叶芝以
第三者抒情的方式,突破了以往的身份局限。“面具理论”的真意在于它打破了现实社会的种种束缚,让诗人不再
定位于某一个角色,使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从单一趋向复杂,从平面趋向立体。叶芝在后期的诗作也充分展示了现代人的精神荒原、对于工业社会的逃避和对古老文明的追求。同时,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叶芝的诗歌创作也体现出了现代主义的独特魅力:他建立了自己的神秘主
义体系,不仅用它来解释社会历史现象,而且还赋予其诗作张力与深度。
从叶芝的现代主义诗学观来看:首先,我们不能否认叶芝与其他现代主义斗士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现
代诗歌》*/+
这篇讲稿中,叶芝试图客观地描绘出现代诗坛的概况,然而由于对当时现代主义诗学观的不完全了解或者说是不完全接受,所以他对当时诗坛的风貌及特点并不能准确地把握。叶芝对当时现代先锋艾略特、奥登等的评价并不高,这种现代主义的新诗歌对于他个人来讲并不欣赏,但他也并不全盘否定,也承认它的那种反讽的张力。在诗歌的鉴赏方面,他也较传统,因为他一直讲究诗歌的格律,不赞成自由诗体,所以他不赞成现代诗人的诗歌散文化,认为那样会把诗歌变成低劣的华丽散文。在思考个人与传统的问题上,他和现代诗人是一致的。可在创作上,他又认为诗歌应该向传统寻求灵感,强调诗歌主题、韵律及节奏,这又和现代诗人的创作是背道而驰的。这种矛盾现象与叶芝本人的创作背景是密切相关的。从叶芝的生活背景及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代表的是一个民族,与爱尔兰的独立及爱尔兰文学的复兴是分不开的。他的民族性导致了他在诗论上与现代主义主流的分歧,但作为诗人,他对自己作品的现代性还是把握得很好,也是极为激进的,并且同时,现代主义对他的影响也时时刻刻体现在他的创作之中。辩证地看叶芝的现代性,可以明显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叶芝的诗学观与其创作不一致,其诗学观是传统保守的,但诗歌创作无疑是具现代性的。从另一方面来看,虽然叶芝对现代主义的创作观点不完全赞同,但他对现代主义先锋们的实践却颇为支持。叶芝与现代主义运动的先锋的交往和对他们的影响也极为微妙。他与庞德的合作及对生活陷入贫困的詹姆斯・乔伊斯的帮助等等,虽然和庞德、乔伊斯的创作理念存在距离,但与他们在交往中也彼此影响,并且对他们的现代主义诗歌也相当支持。
有些评论家认为叶芝作品缺乏现代气息,如缺乏对当代城市意象及现代社会生活的描写。从表面上看,他是逃避现代社会,诗歌内容也缺乏这方面的描写,但反过来看,叶芝的这种对现代城市描写的规避正是反映了他对现代社会的失望和逃避,况且在他诗歌创作中已体现出了现代主义目标和艺术手法,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叶芝是一个很懂得辩证法的伟大诗人,其创作融合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非个人”哲理因素,具有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由传统走向现代,但又不绝对地抛弃传统,而是从中汲取其优秀的成分,把它与现代主义风格相融合,探索出独特的象征主义而使世人刮目相看。
参考文献:
*%+史秀冬$叶芝新探*0+$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袁可嘉$新译叶芝六首*0+$外国文学,%!&\",
-1.$*’+何宁$二十世纪英国诗歌的变迁*0+$当代外国文学,
#))#,(1)$*1+刘硕良$丽达与天鹅*2+$南宁:漓江出版社,%!&/$
*\"+弗莱德里克・3・卡尔$现代与现代主义*4+$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刘象愚,杨桓达等$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4+$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何宁$叶芝的现代性*0+$外国文学评论,#))),
-’.$责任编校
边之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