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者:韩慧
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10期
摘 要: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来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根据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校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乐学的转变,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会学;乐学
有人说目前的教育使孩子失去了三种宝贵的东西:一是失去了梦想和激情,变得现实、麻木、呆板;二是失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变得消极、沉重;三是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该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简单谈一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感受。 一、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乐学
新课程改革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地位,强调学生本质上是由学习者内部需要引起的,是学生生理和心理、认知和情感、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对现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一)能够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心理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为例,我根据课文的情节,先编了一个剧本,然后印发给每位同学,课下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全都把组分好了,台词也背熟了,道具也安排好了,积极性非常高。一节课演了三场,更有趣的是,有的组还设想了故事的两种结局:一种是于勒变成穷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怎样;一种是于勒变成了富翁,儿菲利普夫妇又是怎样的态度。他们还射击类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等。课堂上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的问老师:“老师,下节还演吗?”更可喜的是连基础不太好的平时很爱捣乱的学生也融入进来。 这节课学生都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的位置,他们在快乐中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价值,他们认识到:自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能够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快乐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陶行知说:“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绝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绝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教师要始终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区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学生有错必纠、有疑必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进行讨论、辩论、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个性张扬,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如我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教学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和细节描写时,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来探讨一下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种答案:①慷慨大方、重义轻财;②嫉恶如仇、见义勇为(事例:痛打郑屠,帮助金家父女);③性急如火、心细如发(事例:听完哭诉马上就要去打郑屠,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④勇而有谋,胆大心细(事例:先救出金家父女脱险再惩处郑屠);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多疑、多思、多探讨、多合作、多发现,又巩固了学生掌握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愿学
课堂生动有趣,学生才能有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所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环节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激趣导入,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课文产生兴趣。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导入,把课文学习变成一个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可以采用设疑、猜谜、讲故事等方式把学生带进多彩的课堂。
我在教学时,经常让学生演课本剧,这样既熟悉了课文,又在表演中领会了课文。如在学习《斑羚飞渡》时,让学生扮演坚定的斑羚头羊和勇敢的斑羚,在学习《盲孩子》时,让学生扮演勇敢的盲孩子,帮助他的萤火虫、月亮。这些表演都可以激发学生理解课文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语文,让学生会学
我教《观刈麦》,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里有很多图片:农民顶着烈日割麦的场面,有一个妇人抱子拾穗的场面,还有妇女孩子给地里的收麦者送饭的场面,这些画面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农民的辛劳,而封建社会农民的苦难的根源自然就理解了,联系现在,让他们体会到现在的农民生活的幸福和美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
总之,新课程的实践刚刚开始,但我们教师已经感到自己必须不断学习提高。作为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学会学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正确的引导学生去实践、去探索,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又学会写作,更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真正地实现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杜铮.创设学生乐学的情景[J].新课程学习(下).2012(07). [2]李海霞.如何让学生乐学[J].教书育人.2014(23).
[3]赵迎华.乐教与乐学——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性学习[J].学苑教育,2015(19). [4]卢玉池.少教乐学,构建有效课堂[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5(12). 作者简介:
韩慧,女,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胡堂乡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