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幼儿园—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

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幼儿园—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幼儿园—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 (题后含

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名词解释 7. 简答题 9. 论述题 11. 综合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

1. 为幼儿提供的食物要比成人的细软些,这主要是因为幼儿( A.乳牙未全部萌出 B.消化能力较弱 C.吸收能力较强 D.胃的容量较小

正确答案:B

2. 幼儿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平衡,在下列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 A.运动系统 B.循环系统 C.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

正确答案:D

3. 幼儿食欲减退,生长迟缓主要是因为缺乏微量元素( )。 A.铁 B.铜 C.锌 D.碘

正确答案:C

4.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 )。 A.食物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 C.水源传播 D.虫媒传播

正确答案:B

5. 保教人员应及时为幼儿增减衣服,是因为幼儿皮肤( )。 A.保护功能差 B.调节体温功能差

)。 )。

C.渗透功能强 D.薄嫩

正确答案:B 解析:因为幼儿皮肤调节体温功能差。所以保教人员应及时为幼儿增减衣服,以免幼儿受热或着凉。

6. 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C最丰富的是( )。 A.牛奶 B.鱼虾 C.面粉

D.新鲜水果

正确答案:D

7. 在动作发展中,儿童通过运动、探索和体会运动能力,控制和操纵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这个阶段属于( )。

A.反射动作阶段 B.最初运动阶段 C.基础运动阶段 D.专门化动作阶段

正确答案:C

解析:通过运动、探索和体会运动能力,控制和操纵周围环境中的物体是基础运动。

8. 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 A.言语特征 B.记忆过程 C.思维特征 D.气质类型

正确答案:D

解析: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

9. 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感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正确答案:D 解析:“这儿有个苹果”体现个体的感知觉。“真香!”体现的是想象。“我要

吃!”体现的是需要。“这是什么?”体现的是思维。

10. 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观动作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正确答案:D

解析:幼儿最典型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

11. 幼儿自言自语的表现有两种形式:一是问题言语;二是( )。 A.情境言语 B.游戏言语 C.对话言语 D.交际言语

正确答案:B

解析:问题言语和游戏言语是幼儿自言自语的表现的两种形式。

12. 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

A.注意 B.想象 C.需要 D.思维

正确答案:A

解析: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活动是对漂亮玩具的指向和集中,因此,心理现象为注意。

13.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最能为幼儿提供交谈机会的组织形式是( )。 A.小组活动 B.班集体活动 C.全园活动 D.个别活动

正确答案:A 解析:小组活动是指部分幼儿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可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流与操作机会,使其减少等待时间。

14. 重视儿童的感官教育,并设计了一套发展儿童感官的教学材料的幼儿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蒙台梭利 C.卢梭

D.夸美纽斯

正确答案:B

15. 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的( )。 A.支持者 B.引导者 C.组织者 D.整合者

正确答案:D 解析: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价值的认识者;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类别的发现者;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设计者;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的邀请者;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的行动者: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展示的参与者;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效能的评价者。总之,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者。

16. 下列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表述的是( )。 A.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正确方法 B.培养幼儿守时的好习惯 C.喜欢参加小制作活动

D.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正确答案:C

解析:其他的选项都是从教师角度。

17. 文文刚上小学时,常常忘记抄写老师布置的作业题,说明文文需要增加的是( )。

A.交往意识 B.规则意识 C.合作意识 D.任务意识

正确答案:D

18. 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是( )。

A.《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 D.《未成年人保护法》

正确答案:B

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19. 选择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是( )。 A.教材顺序

B.教学计划的安排 C.幼儿园的要求

D.幼儿的兴趣与水平

正确答案:D

20. 幼儿( )所形成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

A.想象 B.印象 C.感觉 D.知觉

正确答案:A

解析: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名词解释

21. 传染源

正确答案:传染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在体内繁殖,这种被感染的人或动物叫做传染源。

22. 敏感期

正确答案: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23.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正确答案: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4. 具体形象思维

正确答案: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25. 学前初期

正确答案:学前初期:指儿童3~4岁这一年龄阶段,处于幼儿期的初期阶段。也是幼儿园的小班年龄。

26. 活动目标

正确答案: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到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简答题

27. 简述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正确答案:(1)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 (3)生长发育和身体各个部分生长的速度的不均衡; (4)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均衡,但统一协调; (5)生理的发育与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 (6)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

28. 简述幼儿推理的特点。

正确答案:幼儿的推理,表现出以下的特点:(1)抽象概括性差;(2)推理的逻辑性差;(3)推理的自主性差。

29. 简述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1)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3)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5)提出整个教学法。

30. 简述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正确答案: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对体、智、德、美各个方面都有相关描述,其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论述题

31. 幼儿园教师应如何根据幼儿感知觉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正确答案: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幼儿感知觉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 (1)适应现象 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适应现象。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 (2)对比现象 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的对比。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不同分析器的感觉,也会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在视觉感性方面较明显。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不应有喧哗声,教师的声音也不应太大。 (3)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影响因素有: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包括颜色、形状、声音和强度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分离。教师要运用背景与对象关系的规律,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等,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材重点的部分应该使用线条、粗字体或彩色笔,使它们特别醒目:教学指挥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接近。②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以知觉为对象,据此,教师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③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视觉刺激中,凡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的组合和接近也是分离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据此,教师绘制挂图时,为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色彩;凡是说明事物变化或发展的挂图,更应注意每一个演进图的距离;教师讲课声音应抑扬顿挫。④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结合。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中的。由于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直观材料加教师讲解,幼儿才能很好地理解。据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区别,必须和言语讲解结合起来。

32. 为什么说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

正确答案: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原因如下:(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2)全面发展是针对片面发展而言的,偏重任何一个方面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发展侧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保证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同时,应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 (3)体、智、德、美诸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体、智、德、美

四育融汇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落实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之中。只有正确认识四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

综合分析题

33.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正确答案: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片、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之处,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 再者,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最后,这位教师实际上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