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福建省树种结构调整问题的几点思考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9卷第2期 2 0 0 2年6月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Vol 29 No 2 Jour of Fujian Forestry Sd and Tech 关于福建省树种结构调整问题的几点思考 俞新妥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根据福建省森林资源现状、结构特点提出关于树种结构调整必要性、树种结构调整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同时着重提 出杉木、马尾松、阔叶树等几个主要树种的结构调整的方向、途径以及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关键词:分类经营;树种结构调整;森林资源 中图分类号:¥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02)02—0001—03 Thinkings of the Problems of Tree Speci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Fujian Province Yu Xin-tuo (Fuji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forest resource status and structure characters.m Fujmn Pr0、,ince。the necessity of廿ee species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some problems of tree specis structure adjustment shouled be considered were put forward。simultaneously,the direc— don and way of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some major tree specis of Cunninghamiea lanceo ta.Pinus massoniana and broadleaved re,etc.as weltl as the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existing r ̄sources,etc.were emphatically raised. Key words: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tree species structure adjustment;forest resource 1 树种结构调整的意义和必要性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要发挥森林主体的多功能性,森林必须有合理的结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 年龄结构、层次结构等),才能充分产生其应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福建省现有森林资源中,明显存在林种和树种等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根据1998年统计:全省现有林 分面积549.9万 ,其中用材林占80.9%,防护林占14.5%,薪炭林和特用林分别占1.71%和2.75%。 可见各林种中用材林比重偏大,防护林和薪炭林比重偏低。而在用材林中,则树种单一,针叶化现象严重。 如全省用材林面积445.2万hm2,杉木和马尾松占87.7%,阔叶树仅占12.3%。这种状况不仅难以满足 社会对材种多样化的需求,而且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 福建省人工林的结构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针叶化、幼龄化及纯林化现象更为严重。如全省人工 林总面积289.1万hm 中,杉木占48.0%,马尾松占49.3%,阔叶树占2.0%,木麻黄占0.7%。针阔比达 92:3。人工林的龄组结构是:幼龄林占53.4%,中龄林占37.1%,近、成熟林仅占9.5%。这些大面积的 中、幼林由于不能适时间伐或经营措施不当,相当部份的林分质量低劣,平均每1hm2蓄积量仅55.35m , 林分郁闭度和平均胸径历年均呈下降趋势,不仅经济效益差,也降低了森林的生态效益。 福建省的天然林面积虽有372.2万hm2,但其中相当部分经过不合理的强度择伐或拔大毛式的择、间 伐,使残次林分面积逐年增加,森林生态系统表现出衰退趋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削弱。由此 可见,做好森林树种结构调整,是全面发挥森林三大效益和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的必经途径和迫切任务。 2树种结构调整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 从森林结构调整大的方面看,包括2个层面:即林种结构调整和树种结构调整。关于林种结构调整, 我省正在贯彻分类经营的方针,已将生态林和商品林划开,初步界定生态林(国家和省级)280余万hm2, 占林地总面积的30.7%,为森林结构调整打下良好的基础。今后主要工作重点在于做好林种内(特别是 收稿日期:2002—03—11 作者简介:俞新妥(1924一),男,福建永泰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从事森林培育及杉木特性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29卷 商品林)的树种结构调整。 所谓树种结构调整,简单地说,就是对现有林的树种种类中要增加哪些树种(包括引进外来新树种), 减少哪些树种,从而逐步调整各树种的合理比重,同时结合林分改造,不断提高森林生产力,以便更好地适 应和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 (1)全面考虑、通盘筹划、分期实现。省、地(市)各级必须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如气候、地形、土壤及 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增减的树种,做到适地、适树、适品种;做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协调,有利于人工林 的生物稳定性。 (2)速生、短伐期树种与一般中、长伐期的树种兼顾,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结合。木材和林产品,具有 多种使用的属性。其价值常因市场需求不同而变动,如同一时期内,社会上对建筑、工艺、纸浆、纤维等需 求不同,其产品价格也会有所反映。为了减少经营过程中的市场风险,必须使所选择树种在经营期内有一 定的弹性,即通过一定的经营措施,使预定的用途或市场定位得到改变。如将密植的纸浆材林通过疏伐、 施肥及延长伐期等改为建筑用林或板材林。 (3)引进外来树种和开发本地乡土树种结合,成功地引进外来种,会取得很好的效益,如木麻黄、桉树、 相思树、湿地松等。但也有失败的教训,如黑荆树等,因此引种工作一般要经过较长期的试验、筛选,避免 盲目性。我省有许多优良乡土树种,不少已有成功经验,应该很好加以推广。 (4)充分依靠科技支撑,利用已有科技成果。我省有些树种,不论乡土树种和外来引进树种都有不少 经过较长期的试验、研究,取得宝贵资料,应充分加以利用、推广。如阔叶树种的驯化栽培,阔叶林的人促 更新,杉木多代林的改造、混交,树种替换更新等技术,桉树、木麻黄不同种源和品种类型的引种驯化、栽培 试验等。 (5)商品林的树种选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经营为原则,事先要做好市场预测,产销对路,生产 要有一定规模,尽量做到基地化,产、供、销一体化。并按现代林业要求科学造林,尽量应用新技术、新品种 (包括无性系)。 (6)对新引种和新开发的树种,在栽培过程要同时建立示范性试验基地,长期观察其生长发育规律、适 应性、稳定性等,适时总结培育经验,积累基础研究资料,以便适时提供技术储备,推广、示范先进技术。 (7)调整树种结构,要和开辟原有树种的新用途、新产品相结合。原有树种如杉木、马尾松,资源较为 丰富,但由于供销情况变化,特别是杉木出现滞销或产品规格不对路等,必须积极探索、开发新用途、新产 品或改变经营策略和市场定位,更好地利用现有森林资源。 (8)调整树种结构和改造现有林分相结合。即针对现有林分的状况,采取相应的科学育林措施,改善 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产力。 3关于杉木树种的思考 杉木是福建省人工林资源中最重要的用材树种。上个世纪,杉木不论在我省林业生产、经济建设、群 众生活中都占有优越的地位,起过重要的作用,有过辉煌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市场供需的变化和资源结 构的缺陷,杉木生产的现状和前景都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杉木的传统用途,如建筑、交通等 用材已被现代新材料所替代,另一方面则是材种产品较单一、不对路,中、小径材积压,大径材短缺等所造 成。因此,必须从杉木市场重新定位和开发杉木新的利用途径两方面来考虑杉木树种的结构调整问题。 我省现有杉木林分面积172万hm ,蓄积量1.15亿m ,其中用材林为156.9万hm ,占全省用材林总 面积的35.8%,蓄积量0.96亿m ,占39.2%。杉木人工林面积138.2万hm2,占人工林总面积的48%, 蓄积量0.92亿m ,占70.9%。人工林中,幼龄林面积占29.4%,中龄林占55.6%,近、成熟林占12.5%。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杉木在我省人工林的面积比重约占一半,蓄积量则超过2/3。在龄组结构中,虽 然成熟林比重很低,但中龄林达到55%,不久即可进入主伐利用,可见其后续资源是比较乐观的,问题在 于使产品对路并如何开辟新的利用途径,因此杉木的结构调整主要方向是: (1)培育大径材。加强现有林管理,及时抚育间伐,对立地条件较好、长势也好的林分进行强度疏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俞新妥:关于福建省树种结构调整问题的几点思考 保护林下值被,适当延长伐期,培育大径材。 (2)结合采伐更新更换新树种或通过萌芽更新混交阔叶树种,成为针、阔混交林。 (3)对密度较大的幼龄林,结合市场需要调整培育方向,加强管理,使其成为短伐期工业原料林(如纸 浆林)。 (4)开辟利用新途径。充分发挥杉木的优良材性轻、韧、香、自的特点,作室内装修的墙板、壁板、实木 地板、实木家具;作小别墅、风景区小木屋的纯木结构用材。利用杉木纤维质轻、色白、吸湿性好的特点,作 绒毛浆,供餐巾纸、卫生纸等。杉木作为纤维板和胶合板材的原料,常因成本较高而无法推广使用,因此, 必须有政策扶持,如减税等,以降低中、小径材的成本。同时积极发展杉木加工业,生产各种加工成品。 (5)新商品林的培育。应根据培育目标,选择优良无性系,选择I、Ⅱ类立地条件,采用化学灭草、小规 格整地等进行定向培育,或充分利用杉木早期速生的特点,通过萌芽更新、短伐期作业培育工业原料林。 (6)选育新品种。按照营养遗传原理,选择耐脊、低耗、高效的新品种和无性系,以降低营林成本和地 力消耗 4马尾松树种的思考 在福建省现有林中,马尾松的比重最大,天然林面积192.7万hm ,占全省天然林分总面积的 52.1%,蓄积量1.10亿m0,占52.2%。马尾松人工林面积142万hm ,占人工林总面积的49.3%,蓄积量 0.34亿m0,占26.8%,幼龄林面积占82.4%,中龄林占17%,近成熟林占0.6%。 马尾松林资源的特点是总的比重大,特别是天然林的面积蓄积比重较大(均占一半强)。而人工林的 比重虽大(占一半),但蓄积量比重较小(占1/4),所以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其原因是人工林的中、幼龄林 的比重过大(占82.4%)所致。这些幼龄林大部分是实施“三、五、七”工程时期所营造。因此马尾松的结 构调整必须是天然林和人工林分别对待。 4.1天然林 马尾松天然林一般都属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其林分状况和质量受演替阶段、方向和人为干扰 程度等影响,有很大差异。其中已划为生态林而禁伐的,须适时采取措施,加强封育管护,保护林下植被, 促进其进展演替,向针阔混交林方向发展,最终向阔叶混交林回归,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作为用材林 的,应通过有效措施,加以封育,并视不同情况进行间伐、补植、直播速生耐荫的阔叶树种,改善其组成、年 龄和层次,形成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半天然混交林。 4.2人工林 其经营重点应放在“三、五、七”期间营造的幼、中林,根据林分状况、立地条件等明确其培育方向(如用 材、纸浆、采脂等),采取相应措施,如补植间伐、调整密度、施肥等,促进其成林。 新造马尾松林除工业原料林外,应尽量与阔叶林种混交培育混交林。马尾松树种结构调整要特别注 重防治病虫危害,尤其松干蚧,该虫害传播迅速,危害严重。上世纪70~80年代从日本传入,迅速蔓延。 我省相邻的浙江、广东都已是疫区,本省厦门、平潭等地也有警报,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从营林角度来说,最有效的是采取隔离措施,如造隔离带林,同时对现有松林通过补植、保留林下植被等改 变为混交林。 5关于阔叶树种的思考 我省阔叶林分面积156.2万hm ,占全省林分总面积的30.2%,蓄积量0.98亿m0,占总蓄积的 44.2%,其中天然阔叶林面积148.4万hm ,占天然林总面积的40.1%,蓄积0.91亿m0,占40.2%;人工 阔叶林面积5.8万hm2,占人工林的2%,蓄积量204万m3,占1.6%。 我省过去对阔叶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滥伐、过伐、破坏严重,其后果已逐步引起人们的关 注,开始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并提倡人工营造。 由于生态林的划定和天然林禁伐的实施,使大部分天然阔叶林得到保护,令人感到欣慰。(下转第16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29卷 函,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政府部门负责牵头组织防治;林业部门要负责测报、技术指导,定期发布虫情信 息、虫情预报,及时发出<防治通知书>;经营单位要负责防治实施。林业部门测报不准、有虫不报的;或政 府部门接到防治通知书后不组织防治的;或经营单位不听政府指挥,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进行防治而引起虫 灾大发生的应由其负责赔偿虫灾造成的损失。 5.3多方集资.加大防治资金投人 防治经费严重短缺,防治工作成了“无米之炊、无水之源”。多方集资,可以从国家保护森林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有关部门争取防治资金;从上级部门、当地财政、当地有关部门争取防治资金;经营单 位和个人也要为防治出资、出力。防治经费实行“3个一点”,国家出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出一点即林业 局、乡镇、经营单位或林农个人各出1/3。只有多方出资,才能调动目前还普遍贫困的山区农民治虫的积 极性,做到联防联治。 5.4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做好技术服务 林业部门不仅要做好规划、调查和预报工作,还要做好防治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当好领导的参谋 和助手,提出防治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平时要深入山场地块调查和进行防治指导,做好药械的调配。要 树立服务意识,送科技、送知识下乡,加大对基层技术人员和林农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增强 农民对毛竹害螨的感性认识,使农民掌握防治技术,进一步推动毛竹害螨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Yanxuan Zhang&Zhi—qiang Zhang.Biology and Control of Bamboo Mites in Fujin[M].London ̄aPublished by the Systemat— ic and Applied Acarology Society in London,2000.93—107. (上接第3页)但是天然阔叶林的林分状况差别很大,应分别其群落组成、演替阶段、林分密度、年龄等进行 合理规划,制定科学管理措施,分别采取封育保护、林下补植、促进天然下种等措施,促进林分正常生长发 育,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功能。 划作用材林经营的次生阔叶林,应根据林分状况、质量,明确其经营方向和培育目标,分别采用封育、 补植、疏伐和促进更新等,不断提高林分质量。 今后人工造林树种应以阔叶树种为重点,分别不同地区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种。根据已有生产实 践和研究成果,中亚热带地区有拟赤杨、南酸枣、泡桐、枫香、细柄阿丁枫、光皮桦、桤木、香椿、红锥、米槠、 闽粤栲、格氏栲、丝栗栲、火力楠、木荷、乳源木莲、福建含笑、观光木等。南亚热带地区除乡土树种外,适当 注意发展外来树种,如桉类、相思类、楹类及其他热带树种等等。 由于阔叶树种的栽培经验不足,种苗供应较难,应该分区建立良种基地,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 苗圃等,同时加强无性苗繁育,广辟种苗供应途径。实践经验证明,采取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恢 复发展阔叶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许多低价值的次生林和采伐迹地,还可以通过保针栽阔或留 阔栽针等方法,以提高林分密度促进成林。同时应注意增加阔叶树种的资金和科技投入,开展对阔叶树种 基本特性和培育技术的试验研究,组织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经验等,促进阔叶树种栽培知识的传播,推广阔 叶树种的培育技术,更好更快地恢复和发展这一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 参考文献: [1]中国森林编委会.中国森林(第一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沈照仁.木材生产与生态良好[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1):29—33. [3]沈国舫.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403—4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