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6、砌体工程

来源:好走旅游网
墙体工程

1墙体

墙体位于两山及后檐,除青石下碱墙之外,其余按原状墙体做法重新夯筑及砌筑。3.5米以下除墀头墙外,下部均为夯土墙,墙高3.5米.室内墙脚设青石板踢脚线.墙头部分为两砖一瓦一石板封火檐,其下用砖砌河池,河池内绘制地方水墨画.在砌筑土坯时采用素泥架入适当白灰,泥缝不超过20MM.土坯的排列方法为一层立直,一层平砌,依此循环砌筑。 (1)、墙体材料的质量要求

A、土坯:用纯净的黄土加入拉结料(稻草)制坯,粘度应较大,不能使用砂性土。在装坯前,泥应经反复摔打,入坯后用拐子将坯内泥土杵实。土坯的强度及外观尺寸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B、夯土:用粘度较大的黄土做为夯土,在夯筑前在土中加入骨料拌和使用,骨料为碎瓦片。

(2)土坯墙砌筑施工做法 A、先弹出墙体中心线

B、检查墙拉结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试摆,在不够整土土坯处,配以半截土坯,土坯应上下错缝,不得有通缝。 D、砌体的泥灰必须密实饱满,竖向灰缝可采用加浆方法使其饱满,

E、墙身与墙身交叉处,或相邻墙身不能同步砌筑的转角处,都要设置墙向构造连结筋。

F、严禁在砌筑中留设直搓。 (3)、夯土墙施工做法:

先用木板按墙体厚度做好模板,然后分层装入拌和骨料的当地专用于夯墙的黄土,用木夯分层反复筑打夯实。在夯实过程中,每板夯筑都应错缝,每隔1.5米高加入直径60MM的圆木拉结筋一根,拉结筋固定于柱子靠墙面,当夯筑高度为2米时须暂停夯筑,待墙体明显偏干时再进行上部墙体夯筑. (4)质量要求 土坯墙

A墙面无通缝,接搓处灰浆密实,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B实测质量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夯土墙:

A墙面无通缝,接搓处灰浆密实.缝\\土坯平直,拉结筋数量\\长度符合要求. B实测质量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2墙面

A外墙粉刷;先将基层清理干净,用15MM厚砂灰打底(其强度较土坯稍大,弱弹性模量接近),并初步找平,要求石灰要细,粉底时用力将砂灰压实.再粉刷15MM厚M2.5混合砂浆;待砂浆干后粉刷5MM厚M5混合砂浆;再数值3MM厚石灰膏,并抹平。最后均匀地刷白色色浆2-3道并做旧色处理(外墙面加适量黄泥浆) B内墙粉刷:先将基层清理干净,用15MM厚砂灰打底(其强度较土坯稍大,弹性模量接近),并初步找平,要求石灰要细,粉底时用力将砂灰压实。再数粉刷15MM厚M2.5混合砂浆;待砂浆干后粉刷5MM厚M5混合砂浆;并抹平.刮双飞粉两道,最后均匀地刷白色乳胶漆2遍。 3、青砖包砌体:

按原状青砖包砌体位置(墀头、墙体四角、砖檐)自下而上重新包砌,即:干摆砖也叫“磨砖对缝”作法(详见施工图及现状照片) (1)、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A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B砖料因现代传统工艺烧制而成,成品料规格几何尺寸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故应尽量使用原状旧砖,确需补配者需经过二次切割加工,加工后的砖规格按图纸要求统一准确、棱角完整挻直、表面平整光洁。粘接料为纯白麻刀灰,将泼灰或灰膏加水搅匀即可。 (2)、施工做法 A弹线、样活

先将基层清扫干净,然后用墨线弹出墙的厚度、长度位置,根据设计要求,按 照原砖缝的排列形式进行主要摆即“样活” B、拴线、衬脚

在两端拴的两道立线,叫做“拽线”。拽线之间要拴两道横线,下面的叫“卧

线”,上面叫“罩线”(“打站尺”后拿掉)。砌第一层砖之前要先检查基层是否凹凸不平,如有偏差,应以麻刀灰抹平,叫做“衬脚”。 C、摆第一层砖,打站尺

在抹好衬脚地方进行摆砌,砖的立缝合卧缝都不挂灰,即要“干摆”。遇有柱顶石时,砖要随柱顶鼓镜的形状砍制,具体方法是,把砖放在砌筑的位置上,然后把矩尺张开,一边顺着柱顶石滑动,一边在砖上划出痕迹来,然后按划出的痕迹由砌筑墙体的工人砍制。

砖的后口要用石卡垫在下面,即“背撒”。背撒时应注意:(1)石片不要长出砖外,即不应有“露头撒”。(2)砖的接缝即“顶头缝”处一定要背好,即一定要有“别头撒”。(3)不能用两块重叠起来背撒,即不可有“落落撒”。 摆完砖后要用平尺板逐块进行“打站尺”。打站尺的方法是,将平尺板的下面与基础上弹出的砖墙外皮墨线贴近,中间与卧线贴近,上面与罩线(又叫站尺线)贴近。然后检查砖的上、下掕是否也贴近了平尺板,如未贴近或顶尺,必须纠正。打站尺还可以横向进行,并可以多打几层,以确保有一个好的开端。 D、背里、填馅

干摆可在里、外皮同时进行,也可只在外皮进行。如果只在外皮干摆,里皮要用糙砖和灰浆砌筑,叫做“背里”。如里、外皮同时干摆时,中间的空隙要用糙砖填充,即“填馅”。无论是背里还是填馅,均应注意下列几点:(1)应尽量与干摆砖的 高度保持一致,如因砖的规格和砌筑方法不同而不能做到每一层都保持一致时,也应在3-5层时与外皮砖找平一次。这一点实际上确定背里材料 规格和确定砍砖尺寸时,就应注意到,免得给施工带来麻烦。(2)背里或填馅砖与摆砖不宜紧挨,要留有适当的“浆口”,浆口的宽度应为1-2厘米。 E、灌浆、抹线

灌浆要用桃花浆或生石浆,极讲究的作法用江米浆。浆应分三次 灌,第一次和第三次应较稀,第二次应稍稠。灌浆之前可对墙面进行必要的打点,以防浆液外溢,弄胜墙面。第一次灌浆时一般只灌1/3,叫做“半口浆”。第三次叫“点落窝”,即在两次灌浆的基础之上弥补不足的地方。灌浆既应注意不要有空虚之处,又要注意不要过量,否则会把砖撑开。点完落窝后要用刮灰板将浮在砖上的灰浆刮去,然后用麻刀灰浆灌过浆的地方抹住,即“抹线”,又叫“锁口”。抹线

可以防止上层灌浆往下串而撑开 砖,所以这是一道不可省略的工序。 F、刹趟

在第一次灌浆之后,要用“磨头”将砖的上棱高出的部分磨去,即为刹趟。刹趟是为了摆砌下一层砖时能严丝合缝,故应同时注意不要刹成局部低洼。 G逐层摆砌

以后每层除了不打站尺外,砌法都应按上述要去做。此外,还应注意下列几点:①摆砌时应做到“上跟绳,下跟棱”,即砖的上棱以卧线为标准,下棱以底层砖的上棱为标准。②摆砌时,砍磨得比较好的棱应朝下,有缺陷的棱朝上,因为缺陷可在刹趟时去掉。③最后一层之上如果需退“花碱”(“墙肩”),应使用膀子面砖(膀子面朝上)。④摆砖时如发现明显缺陷,应重新砍磨加工。露明部分的四个角若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允许将一个角凸出墙外,即允许“扔活”,但不得凹入墙内,否则将不易修理。⑤干摆墙要“一层一灌,三层一抹。五层一蹾”,即每层都是灌浆,但可隔几层抹一次线,摆砌若干层以后,可适当搁置一段时间(一般要经过半天)再继续摆砌。 H、打点修理

干摆墙砌完后要进行修理,其中包括漫干活、打点、漫水活和冲水。 ①漫干活:用磨头将砖与砖接缝处高出的部分磨平。

②打点:用砖面灰(砖药)将砖的残缺部分和砖上的砂眼填平。

③漫水活:用磨头沾水将打点过的地方和漫过干活的地方磨平,再沾水把整个墙面揉磨一遍,以求得色泽和质感的一致。 以上过程可随着摆砌的进程随时进行。

④冲水:用清水和软毛刷子将整个墙面清扫、冲洗干净,显出“真砖实缝”。冲水应安排在墙体全部完成以后,拆脚手架之前进行,以免因施工弄脏墙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