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二物理
出卷人:黄建初 审核人:严志刚 04.28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三大题、3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 1.以下数据中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 A.一个大西瓜大约重10N
B.五瓶标有“550ml”的饮用水的质量大约为1kg 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5 m/s
D.一个普通初中生的体重大约在500N左右
2.打乒乓球时,小华不小心踩瘪了乒乓球,但球没有破裂,对于球内的气体,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形状 3.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物质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A.电线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B.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是因为塑料尺有磁性 C.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差
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
4.把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吸引,则这个小球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5.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p盐水>p水>p煤油)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6.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 N,则物体的重力
A.一定等于8 N B.一定大于8 N
C.一定小于8 N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7.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8.如图所示,小球被压缩的弹簧弹出后,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受到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弹簧的弹力
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使小球向前滚动的力 9.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
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10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 B C D
第10题图
11.如图所示A、B是相同的梯形物体,各图中它们都在同样的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的大小关系
正确的是:
A.F2>F1=F4>F3 B.F3>F1=F4>F2
C.F2>F4>F1>F3 D.F2>F3>F4>F1
1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
A.在B点保持静止 B.沿BE方向运动 C.沿BC方向运动
D.沿BD方向运动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3.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 电,这是因为 .
14.如图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压或拉弹簧,图示现象说明力能使弹簧发生 ,并且力的作用效果跟 力 有关.
15.有关重力的方向可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实验中发现,随着β角的改变,α角也跟着改变,而悬线OA的方向始终不变.据此可知,重力方向总是 ,建筑工人用来检查墙壁砌得是否竖直的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7题图
16.磁悬浮列车利用磁悬浮使列车脱离与轨道面的接触,从而可以使摩擦 .而极大地提高行驶速度;矿泉水瓶盖外侧都制成凸凹不平的条纹,这是为了 摩擦,方便打开.(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7.我们在某些科学杂志的封面上常能看到如图所示的图片,其实这是锂原子结构的模型,图中处于中心的是 ,周围绕它运动的是 。
18.撑竿跳高运动员在起跳时撑竿弯曲,撑竿具有 能:当运动员上升到最大高度时,运动员具有 能. 19.从水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资,能够向下运动是因为物资有 ,在水平方向上能够继续运动是因为物资有 .
20.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2:1,质量之比为m甲:m乙=1:3,则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为 :若将甲切去质量的一半,乙切去体积的三分之一,那么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 21.仔细观察图(甲),电风扇向左面吹风,小车便朝右方运动起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图(乙)发现,将滑动变为_______ _的方式可以减小摩擦。
v
乙
甲
22.一本书静止放在课桌上,书受到的重力是G,书对桌面的压力是N,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F,其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填物理量符号) 23.用量筒装某种液体,测得的体积为V,液体与量筒的总质 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一系列V与m 对应值,在m—V图象上描述如图所示,当液体的体积为50cm时总质量为_______g,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3
3
24.春天梅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梅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_ ________________;.将50mL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 。 25.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 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 摩擦力为 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
A使它们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F2= N. 三、解答题(共49分)
26.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6分) (1).如图甲,重为10N的物体放在斜面上时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小球悬挂在细绳下来回摆动,请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小球所受到的重力和拉力。 (3).如图丙是一个在冰面上由左向右滑行的冰壶,请画出它所受到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图甲 图乙 图丙
27.(4分)一辆质量为1.5×103kg的汽车,当它以60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3倍,求
(1)汽车受到的支持力; (2)行驶时汽车的牵引力。(g取10N/kg)
28. (4分)体积是50cm3的铝球,它的所受的重力是0.54N,问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体积为多大?(要求通过计算进行说明,g=10N/kg,ρ铝=2.7×103kg/m3)
29.(6分)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为3.6kg的某空心砖,规格为20 cm×15 cm×10 cm,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求:(g取10 N/kg)
(1)该砖块的重力. (2)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3)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30(4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 天平平衡,若此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值的左侧,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 (2)用天平测得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为140g.图(a)显示的
第30题图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
是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则m= g; (3)酱油的密度p= kg/m3.
31.(7分)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考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
(1)如图甲所示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N,分度值是_______N,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的空格处.
(2)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
(3)由图像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_______. (4)若干年后,若小考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_______(能/不能)完成该探究. 32. (3分)学习关于物体的平衡条件时,小明同学提出了下列疑问: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能保持平衡状态吗?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保持平衡状态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吗?为此他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1)他将一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a)所示,剪断细线后小球落下,如图(b)所示。
(2)他又将一小球用两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c)所示,剪断其中的一根细线,小球发生摆动,如图(d)所示。通过实验他的疑问得到解决。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小明同学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1)由图(a)和(b)可知: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由图(a)和(d)可知: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由图(a)和(c)可知: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a) (b) (c) (d)
第32题
图33 33.(7分)物体不受力会怎样运动?这个问题不能仅靠理论分析来推测,应尽可能通过实验来回答,为此,
设计实验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架设一个斜面,在斜面的某一合适高度作记号A;
②在桌面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在毛巾上滑行的距离并记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
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③把毛巾换成棉布,重复②中的其余步骤; ④最后去掉毛巾,再重复②中的其余步骤; ⑤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距离是: cm.
(2)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小车 来推断小车的运动趋势的; 让小车每次都从A点下滑,目的是 .
(3)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 (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34.(8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小明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分析序号为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如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3)小明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t图像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t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0~4 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像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_______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第34题甲 第 34题乙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