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健康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示范
主题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项目一:健康稳态与健康干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
1.目标任务
基于互联网+健康状态量化与评估研究,建立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基于互联网+健康稳态多维综合干预研究,建立全面、连续、主动、积极的健康干预体系;互联网+疾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路径研究.
2.考核指标
建立3-5套健康状态量化与评估技术体系,含高血压人群、冠心病人群、糖尿病人群及心理疾病人群等;利用量化表和评估技术对1%的重点人群开展评估;建立3—5套健康稳态多维综合干预技术体系,含药物、心理、营养、运动及生活习惯;建立3-5套疾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路径技术体系,含3-5种主要慢性疾病在预防、保健、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上的技术标准;在3种以上健康管理创新模式上应用,应用人群不低于3类;健康稳态与健康干预关键技术在3—5个大型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示范,应用不低于1万人次。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50万元,自筹及配套经费不低于50万元.
项目二:健康大数据集成与决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
1。目标任务
研究健康大数据集成关键技术,包括多维医疗健康大数据的采集、融合、存储与管理;研究智能健康管理关键技术,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理疾病等3-5种疾病知识库、智能健康决策算法(健康智能评估、智能预警与智能干预)及智能健康信息模型;研究健康大数据资源的共享与治理机制,包括大数据权属与责任,隐私与风险,创新与转化。
2.考核指标
建立1个产、学、研、用一体的跨学科、跨机构健康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心;建立1个健康大数据中心,集成4—5个大型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医疗健康数据;创建不少于100万份医疗健康档案,集成不少于5000万条医疗健康数据(含临床电子病历、影像数据、健康监测数据等);建立1个健康大数据资源共享与治理机制;建立高血压、糖尿病、心理疾病等3—5种疾病知识库与智能健康管理模型;在3—5个大型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智能健康管理应用示范,应用在3-5个健康管理创新模式上,应用病种不低于3个,应用不低于2万人次,提供智能健康预警200人次,智能健康评估1万人次,智能健康干预300人次.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300万元,自筹及配套经费不低于300万元.
项目三: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
1.目标任务
研发并集成大健康互联网云平台关键技术,包括云端健康咨询技术、云端健康干预技术,云端健康评估技术,云端个性化健康管理技术,云端医患交互技术,云端医疗协同技术等,建立前端连接可移动健康检测末端设备,后端连接医疗健康大数据创新应用的大健康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健康管理服务。
2.考核指标
研发并集成不低于5-8个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关键共性技术(云端健康咨询技术、云端健康干预技术,云端健康评估技术,云端个性化健康管理技术,云端医患交互技术,云端医疗协同技术及云端健康数据安全管理技术等);建立1个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云端系统及服务平台,互联3-4个大型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成高血压、糖尿病及心理疾病等3—5种大数据疾病知识库与智能健康管理模型,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健康服务;覆盖人群500万,注册用户1万以上,在3—4个大型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应用示范,应用在3-4个健康管理创新模式上,应用病种3—4个,开展云端健康管理服务2—3万人次;降低居民就医成本10%。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300万元,自筹及配套经费不低于300万元。
项目四: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监测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
1.目标任务
研发并集成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监测关键技术;研发可移动便携式健康检测设备,实现远程家庭健康监测、医患沟通、健康干预;建立基于可移动末端设备的健康监测网络,建立区域健康监测数据库,针对特定人群通过可移动的健康末端设备实现远程健康监测(包括血氧、血压、心率、血糖、血脂等)、定位、识别、预警、管理等功能.
2。考核指标
研发并集成3-5项物联网健康监测关键技术,含多源异构健康检测数据集成、末端医护患交互、云端健康监测数据共享等;开发2—3种可移动的末端健康检测设备;建立1个基于可移动末端设备的健康监测网络、数据库及服务平台,整合血压、血糖、血脂、心率、血氧等5—8种可移动的健康检测设备,与健康大数据中心实时集成,集成健康监测数据不低于10万条,与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云端系统实时集成,数据交互不低于10万条;覆盖应用人群500万,在3—5家大型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示范,示范应用在3-5个健康管理创新模式上,应用病种3-5个;注册用户5000以上,健康监测不低于1万人次;降低居民就医成本10%.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200万元,自筹及配套经费不低于200万元
项目五:基于健康管理的第三方服务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
1.目标任务
研发并集成基于健康管理的第三方服务关键技术,包括医药网络配送技术,医药网络支付技术,医药电商安全技术等,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医药电商配送网络,针对特定人群开展医药分离、药物网络配送、网络支付等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研发并集成2-3项基于健康管理的第三方服务关键技术(药品网络配送、网络支付、商保接入及服务考评等);建立1个基于健康管理的第三方服务互联网平台,互联2—3个第三方服务机构,与健康大数据中心实时集成,集成第三方数据不低于1万条,与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云端系统实时集成,数据交互不低于1万条;建立1个基于健康管理的第三方服务运行机制和第三方服务考评机制;覆盖应用人群500万,在2—3个大型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示范,应用在2—3个健康管理创新模式上;应用不低于1000人次,应用病种2-3个,应用人群人均减少医疗费用支出5-8%。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及配套经费不低于100万元。
项目六:“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创新与示范
1。目标任务
集成一批互联网+慢病管理新型模式关键共性技术;探索互联网+慢病管理运行机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等重大慢性疾病,结合线上线下,开展院前、院中及院后一体化、闭环式健康管理创新与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集成6—8项基于健康管理关键共性技术,含1项健康稳态及干预关键技术、3项健康大数据关键技术及2项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关键技术等;建立高血压、糖尿病、心理疾病3个“互联网+慢病管理”创新模式,分别在3家以上大型综合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示范;建立1支不低于50人的“互联网+慢病管理”创新服务团队;建立1个“互联网+慢病管理\"运行机制;建立1个“互联网+慢病管理”商业模式;覆盖人群100万,基于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慢病管理应用不低于1万人次,降低居民就医成本10%。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200万元,自筹及配套经费不低于200万元。
项目七:互联网+医养结合基地模式创新与示范
1。目标任务
集成一批互联网+医养结合新型模式关键共性技术;探索互联网+医养结合的运行机制;开展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的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集成6—8项健康管理关键共性技术,含1项健康稳态及干预关键技术、3项健康大数据关键技术及2项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关键技术;建立1支不低于50人的“互联网+医养结合”创新服务团队;建立3个互联网+医养结合基地,含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及养老机构医康养协同;建立1个“互联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建立1个“互联网+医养
结合”商业模式;覆盖人群100万,基于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应用不低于1万人次;降低老年人群就医成本10%。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200万元,自筹及配套经费不低于200万元。
项目八:互联网+众智家园模式创新与示范
1.目标任务
针对临床医师多点执业,集成一批基于互联网的临床医师多点执业关键技术(执业点推介、执业风险评估及管理、线上线下执业等);研究基于互联网的临床医师多点执业运行及监管机制;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临床医师多点执业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集成6—8项健康管理关键共性技术,含1项健康稳态及干预关键技术、3项健康大数据关键技术及2项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关键技术;建立1个基于“互联网+众智家园”的运行机制;建立5—8个基于互联网的众智家园;建立5—8个“互联网+众智家园”创新创业团队;建立1个“互联网+众智家园”商业模式;覆盖人群10万,开展基于互联网式的临床医师多点执业应用示范,应用2000人次以上。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及配套经费不低于100万元。
项目九:互联网+高端名医诊所模式创新与示范
1.目标任务
研究针对中高端人群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一站式的医疗健康服务机制;研究高端名医诊所与综合医院基于互联网的协同服务机制;集成一批“互联网+高端名医诊所”新型模式关键技术;开展“互联网+高端名医诊所”创新模式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集成6-8项健康管理关键共性技术,含1项健康稳态及干预关键技术、3项健康大数据关键技术及2项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关键技术;建立1个针对中高端人群的专业化、个性化、一站式的医疗健康服务机制;建立1个高端名医诊所与综合医院基于互联网的协同服务机制;建立5—8个基于互联网的高端名医诊所;建立5—8个“互联网+高端名医诊所”创新创业团队;建立1个“互联网+高端名医诊所”商业模式;覆盖中高端人群10万,开展高端个性化服务1000人次以上。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及配套经费不低于100万元.
项目十: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创新与示范
1.目标任务
集成一批“互联网+分级诊疗”新型模式关键技术(病历共享、信息流动、协同诊疗
等);探索“互联网+分级诊疗”应用示范的运行机制;在多个区域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分级诊疗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集成6-8项健康管理关键共性技术,含1项健康稳态及干预关键技术、3项健康大数据关键技术及2项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关键技术;建立1个分级诊疗互联网平台,互联6-8家大型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健康大数据中心集成;建立1个基于“互联网+分级诊疗”的运行机制;建立3个分级诊疗应用示范区域,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70%,双向转诊1000人次以上;覆盖人群300万,应用不低于5万人次。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200万元,自筹及配套经费不低于200万元.
项目十一:“互联网+精准医疗\" 模式创新与示范
1.目标任务
在临床大数据开发应用和医学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建立医疗大数据集成管理和医学高性能计算应用平台,开发应用大数据量化风险基础上的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准确的信息提取与展现、多层次的内容管理体系和个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帮助医生进行知识学习更新和临床诊疗决策,辅助精准医疗的应用推
广。
2。考核指标
建立2个基金测序与超算分析平台,分别在2个大型综合医院,与健康大数据中心集成,集成基金测序数据不低于20万条;开发3—5个以大数据量化风险基础上的诊疗决策支持系统为代表的精准医疗知识库和终端应用系统;开展2万次以上的基金测序与计算分析,采集超过20万人次的全病历数据,开展2万人次以上精准医疗服务;建设应用成果在2-3家大型综合医院示范和推广应用。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150万元,自筹及配套经费不低于150万元.
项目十二:“互联网+第三方检测\" 模式创新与示范
1。目标任务
集成一批互联网+第三方检测新型模式关键技术;探索互联网+第三方检测运行机制;在多个区域开展互联网+区域检测应用示范。
2。考核目标
集成2-3项健康大数据及互联网关键技术;建立1个基于“互联网+第三方检测”的运行机制;建立1支不低于30人的第三方区域检测服务团队;建立2个“互联网+第三方检测”基地;建立1个“互联网+第三方检测\"商业模式;在3-5家大型综合医院及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示范应用“互联网+第三方检测”模式,在分子诊断检测和病理诊断检测上应用5000人次以上;与健康大数据集成,集成检测数据不低于1万条。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及配套经费不低于100万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