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6
配电GIS系统
配电 GIS信息管理系统按应用层次,应分为四大部分
图形编辑部分 功能应用部分
Internet查询系统
客户服务中心 GIS 系统
各部分功能归纳如下: 图形编辑部分
图形编辑分为两大部分:基础图编辑和电网图形信息编辑。
(一) 基础图形编辑:基础图形编辑分为几个方面,主要包括地理图形的分层处理;道路边线及道路中心线编辑;道路图层的属性编辑;建筑物图层处理(小区管理需要);等高线图层处理(三维分析需要)等。 1. 地理图分层处理
地理图分层主要是在用户从当地测绘院、规划局所购买的 1:500或1:2000的地形图上,按分层原则分类提取地理信息,如道路层、建筑物层、河流湖泊层、绿地、地界、独立杆塔背景等。并将所提取的分层信息放入图库,统一管理,作为电网分析的背景以辅助分析。对于原始的地形图,目前多为DXF格式,因此,用户在购买时必须要求提供严格的、清晰的分层编码。
系统功能:数据分层处理,建库、入库。 2. 道路边线及道路中心线编辑
从地形图提取出的道路边线,往往是不完整、
不连续的,必须建立相应的工具对其进行处理。
系统功能:编辑道路边线,保证道路的完整、连续;生成道路中线,并编辑如道路名称、道路类型、走廊条件等相关属性信息。 3. 建筑物图层处理
对于小区管理、三维分析等功能,必须要对从地形图中提取的建筑物图层进行处理,以提供应用功能所需的数据。
系统功能:编辑建筑物图层,封闭建筑物,提取或输入有关楼层、单元数等信息。 (二)电网图形编辑:按目前的应用需求,电网图形编辑分为高压电网(输电线路)编辑、中压电网( 10KV线路)编辑、低压电网(380V)编辑、电缆通道编辑、电站模拟图编辑、站址分布编辑、系统图编辑等。 1. 高压电网编辑
高压电网编辑是指将用户的 35KV及以上线路、设备的图形和属性信息按系统定义的格式和结构输入计算机。
系统功能:高压电网图形和属性数据录入 建立高压电网图形编辑工具,能够方便地将线路和设备图形绘制出来,并考虑电网的连接关系,电缆和架空线的连接和拓扑关系,高压设备的定位方式等因素。
建立高压电网属性编辑工具,能够方便地将线路和设备相关的属性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建立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的一一对应关系。
2.中压电网编辑
中压电网编辑是指将用户的 10KV线路、设备的图形和属性信息按系统定义的格式和结构输入计算机。由于配电网的主要组成就是中压电网,配电管理系统的大部分工作也主要针对中压电网,如配电SCADA管理、大用户负荷监
控、配变远程抄表管理、线路负荷转移、不同类型电站管理等,另外由于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的分类管理方式,因此中压电网的结构最为复杂。系统在建立之初,首先要认真分析中压电网的数据结构,定义出能适合各种应用分析的数据格式和结构。
系统功能:中压电网图形和属性数据录入 3.低压电网编辑
低压电网编辑是指将用户的 380V线路、设备的图形和属性信息按系统定义的格式和结构输入计算机。低压电网包括所有低压用户的信息,结构虽然相对简单,但图形及属性数据量非常大,同时由于大部分线路与中压合杆,编辑时也要考虑与中压的联接关系。 系统功能:低压电网图形和属性数据录入 建立低压电网图形编辑工具,能够方便地将线路和设备图形绘制出来,并考虑电网的连接关系,低压设备的定位方式,设备与电杆的关系,同杆架设的设备之间的关系,低压用户与中压配变的连接方式,低压用户与用电系统的连接方式,等因素。
建立低压电网属性编辑工具,能够方便地将线路和设备相关的属性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建立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的一一对应关系。 建立低压电网设备关联关系编辑维护工具,能够方便地定义低压用户与中压配变的联接、低压用户与用电系统的联接等,为应用系统提供方便。
4.电缆通道编辑
中压电网中的电缆线路,在图形上是可见的,但在实际上是埋设在地下的电缆通道中的,因此电缆通道作为独立的一层电网信息编辑。电缆通道的编辑,要考虑通道的种类、断面类型、层数和孔数的分布、工井的位置等信息,同时还要考虑通道内电缆的数目、分布情况、断面信息、相关属性信息等。
系统功能:电缆通道图形和属性数据录入 建立电缆通道图形编辑工具,能够方便地定义电缆通道的种类、断面类型(包括孔数、层数等断面信息)将电缆通道和工井位置图形绘制出来,并考虑与中压电网中的电缆线路连接关系等因素。
建立电缆通道断面信息编辑工具,定义新增加电缆通道的断面信息、定义新增电缆信息、预留孔位信息等。
建立电缆通道属性编辑工具,能够方便地将电缆通道相关的属性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建立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的一一对应关系。
5. 电站模拟图编辑
电站模拟接线图中压电网的一部分,但由于其特殊的管理方式,又是独立的。按线路连接关系,电站模拟接线图与中压电网线路是连通的,按地理位置分布,每个电站的接线图又必须独立管理,独立编辑。电站模拟接线图中信息非常丰富,不但包括了变电线路信息、配电线路信息、电站内各种设备信息,更主要还包括了 SCADA遥测遥信信息,是SCADA系统与配电GIS系统的主要接口表现方式。 系统功能:电站模拟图图形和属性数据录入;遥测遥信信息点编辑; SCADA关联建立。 建立电站模拟图图形编辑工具,能够方便地将变电线路、电站进线、电站出线、母线以及站内开关、流变、避雷器、站内刀闸等设备图形绘制出来,并考虑电网的连接关系、电站出线与中压电网的连接和拓扑关系、站内设备的定位方式等因素。
建立电站模拟图上SCADA监控点位置定义编辑工具,能够方便地设置SCADA系统中各类遥测点信息显示位置及测点类别。 建立电站模拟图属性编辑工具,能够方便地将线路和设备相关的属性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建立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的一一对应关系。 建立电站模拟图设备关联关系编辑维护工具,能够方便地定义遥测信息点与SCADA系统的联接、遥测信息点与站内设备的对应、遥信点
与站内开关、刀闸设备的对应等,为应用系统提供方便。 6.站址分布编辑
站址分布图是所有电站在地理图上的位置示意图。他与电站模拟图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包含了不同类型的电站信息,按其线路连接方式分为变电站、配电站、开闭所、箱变、配电房等类型。
系统功能:电站位置分布图图形和属性数据录入。
建立站址分布图图形编辑工具,能够方便地将变电站、配电站、开闭所、箱变、配电房等的位置在地理图上定义出来,并考虑与电站模拟图的对应关系。
建立站址分布图属性编辑工具,能够方便地将电站相关的属性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建立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的一一对应关系。
>>返回
功能应用部分
功能应用部分包括信息查询、应用分析、辅助决策、 TCM电话投诉管理、DJM配电工作管理等。
(一)图形分层显示
由于所有的电力或地理信息图形是分层管理的,因此用户可根据需求来选择在图形窗口看到的信息的内容。
系统功能:根据用户需求选择显示或不显示各类图层信息。 (二)图形缩放功能
对图形窗口的操作,根据范围显示图层信息。 系统功能:根据用户需求对图形窗口进行放
大、缩小、移动、无极漫游、鹰眼显示等。 (三)查询统计
查询统计是对图形窗口内各种信息进行各类方式的空间和逻辑查询、检索、统计等操作。这是 GIS系统的最基本功能。 1.指定查询统计对象的方式
这类方式的查询是首先由用户指定查询的对象,如中压线路、中压设备、道路、站址分布等,在指定的图层上进行图上查询或条件查询。
系统功能:根据用户需求查询和统计各类图层信息及属性信息。
提供便捷的图上查询功能,使用户能够方便地通过在图上以单点、拉框、选择多边形等方式查询和统计指定范围内的指定图层的分类和详细信息。
提供便捷的条件查询功能,使用户能够方便地通过数据库内的设备属性信息值来构造查询条件,查到指定查询对象在图上的位置,并列出详细内容。
2.模糊查询方式
模糊查询是指用户不必指定具体查询对象,系统依据指定的顺序(如高、中低压设备、线路、道路、建筑物等排序方式),进行自动查找,查询在图上点击处的详细信息。
系统功能:根据用户用鼠标在图形窗口点取的位置,查询设备详细信息。 3.固定方式查询
按用户指定的固定的检索方式进行图形检索定位。主要方式包括:按图幅名检索;按道路名检索;按高压线路名检索;按中压线路名检索;按低压线路名检索;按电站名检索;按杆变名检索;按专线用户检索等。
系统功能:根据用户指定的检索条件,在图形窗口进行定位显示。 4.电网设备统计
按不同的方式统计电网图上的设备分类信息及详细信息。主要方式有:全网高压设备统计;全网中压设备统计;全网低压设备统计;某一出线设备统计;一点一侧设备统计;一点二侧设备统计;两点之间设备统计等。
系统功能:按用户指定方式统计电网的设备和线路信息。
全网设备统计。可分类统计高、中、低压电网中全部的设备及线路信息,并可统计各种设备的数量和容量。
按出线名称统计功能。可按出线的名称统计该线路上所有的设备个数、线路长度、设备详细台帐信息等。
按连通关系统计功能。可分别按一点一侧、一点二侧、两点之间方式统计相连通线路上的设备及线路信息。
5.业务信息查询
查询用户在日常业务管理中的一些关键指标和业务信息。主要包括:已发单(停电通知单)用户查询、停电范围查询、计划停电查询、故障停电查询、供电可靠性查询等。 系统功能:查询各类业务信息
已发单(停电通知单)用户查询。查询已发停电通知单用户的信息。 停电范围查询。进行全部范围的停电查询,由停电线路查询到其所处的道路,然后汇总输出。
计划停电查询。可对已执行或未执行的所有计划停电申请进行查询。查询方式主要包括月度停电计划查询、已执行并恢复供电线路查询、已执行但未恢复供电线路查询、未执行线路查询等方式。
供电可靠性计算。可按照年、月、日任意时间段来对全网及单一设备、线路、杆变、用户、
站所进行供电可靠性指标计算,计算依据为停电户时表。[附:计算公式为可靠率=(1-停电时户数/(统计期限*24小时*总用户数))*100%,停电时户数=当天停电用户数*停电时间]
(四)刀闸模拟操作
在调度的应用管理工作中,刀闸操作是最常用的基本功能。本功能主要用于模拟分析刀闸设备操作后的线路停供电状态。
系统功能:对中、低压电网图上的可操作设备,如开关、刀闸、熔丝等进行拉开或合上的模拟操作,并对操作后的停供电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将结果显示在电网上。 (五)挂牌操作
在调度日常的工作管理中,需要对某些设备或线路做一些特殊标志,用来表示该设备所处的状况,如:正在检修、设备锁定、分类代码等。这样的操作称为挂牌操作。
系统功能:对故障设备或某些特殊需标示的线路或设备,可根据不同情况挂不同性质的警示牌或提示牌,同时对挂警示牌的设备设置挂牌保护。
保护性挂牌操作。此类牌主要用于设备检修,具有闭锁操作功能。在挂牌前首先需判断挂牌的对象是否带电,带电则提出警告,要求用户先断电再挂牌。另外在设备检修结束后要合闸通电时,程序先通过网络分析,判断是否该线路上是否有处于挂牌保护状态的设备,如果有系统要发出警告,提醒用户必须按规范操作,先摘牌,再通电。 提示性挂牌操作。此类挂牌只是为一些设备设置标识用,不需要分析判断设备带电状态,可直接挂牌。
(六)供电源分析
对于错综复杂的中低压供电网络,其中的每一条线都有各自的供电来源,系统通过网络追踪
功能,就能分析出每个线路或设备的上级供电源。
系统功能:分析电网中低压和中压线路的上级供电的电站出线及设备名称。 (七)供电范围分析
供电范围分析包括中压公变供电范围分析和中压电站供电范围分析两部分。 1.公变供电范围分析
中压线路上的公变,通常是低压线路的供电来源,一个公用变压器要带一片低压线路,而低压线路上则带有许多低压用户。因此,公变供电范围分析就是要分析某一公变所供的低压线路范围及所带的用户资料。
系统功能:分析电网中某公变的下级供电范围及所带的用户数、用户信息等资料。 2. 电站供电范围分析
变电站或配电站是中压线路的供电来源,一个变电站或配电站要带一片中压线路。因此,电站供电范围分析就是要分析某一电站所供的中压线路范围及所带的用户资料。
系统功能:分析电网中某电站的出线供电范围及所带的设备数、用户数、用户信息等资料。 (八)线路负荷转移
以环网方式供电的中压电网中,每一条线路常有几条相邻的回路,相邻回路之间以打开方式的开关或刀闸相连。当正常供电的线路开关打开时,由于线路上所供的某些重要用户不能断电,必须合上相邻回路的开关,由相邻回路对其进行供电。这时就必须考虑需转移回路的负荷量、相邻回路的负荷量等一系列情况,提出负荷转移决策的辅助方案,供用户参考。 系统功能:对需转移负荷的线路进行分析,提
交负荷转移报告。
(九)最优化停电方案分析
在线路设备检修或故障保修时,首先要保证所检修的设备处于停电状态,因此必须拉开为检修设备供电的开关或刀闸。但考虑到供电可靠率指标,必须使停电范围最小,所以要根据供电来源方向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范围最小的开关或刀闸,给用户一个辅助决策方案。 系统功能:模拟故障报修突发事件,根据需报修的设备自动分析出检修或处理这些设备时所必须拉开的刀闸、开关等设备,并给出最终停电设备及最小停电范围的分析报告。 (十)停电管理
停电管理包括计划停电管理、故障停电管理、停电通知单打印等。它主要对配电管理业务中两大主要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按日常的业务流程将由于计划停电和故障停电影响的电网状态及影响范围记录在数据库中,为其他的应用分析提供依据。 1.计划停电管理
根据通常的业务流程,计划停电管理分为:停电计划申请、停电范围分析、停电计划审批、停电通知单打印、停电计划执行、停电终结、停电查询等几个过程,每个过程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系统功能:根据通常的业务流程,模拟计划停电中从计划申请、审批到恢复的过程,分析其停电范围、停电可靠性、最终停电设备及必须拉开的刀闸,并计算停电户时数以用于可靠率计算。
计划停电申请。用户在作停电计划时,要由施工部门首先做出计划,提出停电申请,然后报调度部门审批。用户可在图上选择需检修的线路或设备,填写计划停电申请表。 停电范围分析。用户将所有未执行的停电申请列出,然后选择其中一条进行分析。系统经过
分析,计算出该线路停电所影响的最小停电范围、影响的用户数等,弹出一个停电方案分析报告。并列出该线路停电所必须拉开的刀闸。 停电计划审批。调度根据某条计划停电的起、止时间计算该线路停电对整个电网的停电可靠率影响,给出该线路和全网的供电可靠率。同时建立停电历史库,对停电记录进行搜索,如发现本年度已有该记录停电记录,则系统提示该线路不允许再停电。调度可选择决定哪一条申请通过批准,确定后,此停电申请既可执行。
停电通知单打印。根据审批的停电计划自动追踪出该计划所影响的停电用户,弹出停电通知单打印界面,由用户输入计划停电的具体时间,并输出打印。
停电计划执行(刀闸操作)。调度可根据停电方案所分析出的结果,拉开刀闸,并弹出停电申请表,自动填入实际的停电开始时间(允许用户更正)。 停电终结。计划停电结束后,用户需对停电的线路进行恢复供电。调度可根据停电方案所分析出的结果,合上刀闸,恢复对该线路的供电并计算出实际的计划停电结束时间、停电时户数等。分别填写到计划停电申请表及停电户时表中。 停电查询。用户可对已执行或未执行的所有计划停电申请进行查询。查询方式主要包括月度停电计划查询、已执行并恢复供电线路查询、已执行但未恢复供电线路查询、未执行线路查询等方式。 2.故障停电管理
当系统发生故障停电后,为了管理的规范性,必须进行故障停电登录,记录故障发生的开始时间及影响的用户数。在故障停电结束后,也必须对恢复故障的时间进行登录。故障停电的起、止时间作为供电可靠率计算的依据之一。 系统功能:根据通常的业务流程,模拟故障停电开始到恢复的过程,分析其停电范围、停电可靠性、最终停电设备及必须拉开的刀闸,并计算停电户时数以用于可靠率计算
故障停电登录。当用户在图上选中发生故障的设备或线路后,如果该设备或线路在数据库里的故障登录表没有登记或已恢复,则会弹故障登录表,由用户填入故障发生时间、故障原因、故障设备名称等内容。 故障停电分析。根据发生故障的设备或线路进行停电范围分析,计算出该设备或线路停电所影响的最小停电范围、影响的用户数等。 故障停电恢复。按条件选择故障停电登录表中需恢复停电的设备或线路,对其进行故障停电恢复操作,填入恢复送电时间等相关内容。 故障停电查询。可按图上定位、条件查询两种方式查询故障停电记录。
3.停电通知单打印
当某些设备或线路进行停电检修时,该线路或设备所带的电力用户就要受到停电的影响,因此必须发送停电用户通知单,让用户有所准备。
系统功能:打印停电用户通知单。
全线打印方式。用户首先选择须打印的线路,然后系统经分析后,将该线路上所有用户列出,以供用户选择要打印停电通知单的对象,并填写停电时间,然后打印输出停电通知单。 公变用户打印方式。用户在图形窗口选择杆变,系统将杆变所带的所有低压用户列出,以供用户选择要打印停电通知单的对象,并填写停电时间,然后打印输出停电通知单。 专线用户打印方式。用户在图形窗口选择专线用户,系统直接打印该用户停电通知单。
(十一) 电站管理
对于电站接线图及站内设备信息,系统有一个独立的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模拟图信息显示、站内设备信息查询、站内出线设备统计、站内开关操作、站内设备挂牌操作、站内 SCADA信息显示等多项功能。 1. 模拟图信息显示
首先按电站类型、名称选择要进入的电站,然
后系统进入电站管理模块。显示电站位置、站内模拟图等信息。
系统功能:显示电站位置、站内模拟图信息。 站址显示。在电网图上显示该电站的地理位置。
小屏显示。大窗口显示中压电网图,在电网图的左下角开窗显示电站模拟图。
大屏显示。在当前图形窗口显示电站模拟图。 拉框放大。在模拟图窗口拉框放大电站模拟图。
2. 开关站出线设备统计
用户在电站模拟图上选择一条出线,系统根据网络拓扑关系自动追踪该出线上所有的设备,统计出各类设备数量及用户的容量。同时还可查询各类设备的详细台帐。
系统功能:统计电站内某一出线上的所有设备及容量。
3. 电缆资料查询
查询站内线路与站外中压电网之间相连的电缆资料。
系统功能:站内电缆资料查询。 4. 站内设备资料查询
查询站内各类设备的详细台帐资料。 系统功能:站内设备资料查询。 5. 站内开关操作
对电站内开关、刀闸等设备进行开合操作,重新分析线路的停供电状态,刷新图形窗口,用原先定好的符号显示有电或无电线路及设备。 系统功能:对站内模拟图上的可操作设备,如开关、刀闸、熔丝等进行拉开或合上的模拟操作,并对操作后的停供电影响范围进行分析,
将结果显示在电网上。 6. 站外开关操作
在小屏显示条件下,对电站外设备进行开合操作,重新分析线路的停供电状态,刷新图形窗口,用原先定好的符号显示有电或无电线路及设备。
系统功能:对站外中压电网图上的可操作设备,如开关、刀闸、熔丝等进行拉开或合上的模拟操作,并对操作后的停供电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将结果显示在电网上。 7. SCADA信号处理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主要变配电站内的设备上都安装了 FTU、RTU实时监控设备,因此调度可通过SCADA系统对站内设备进行监控,获得设备的遥测、遥信信息,并对设备进行遥控操作。在GIS系统中,通过与SCADA系统的接口,也可获取上述各类信息,并在图形窗口显示出来。
系统功能:实时显示站所模拟图上设备的遥测信息,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流、无功电流等;通过 SCADA系统与GIS的接口,遥信招测站内开关变位信息,自动纠正站内刀闸开合状态并实时分析处理全网的线路及设备停供电状态,及时刷新图形窗口。 遥测信息招测。用户首先选择招测对象(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流、无功电流),然后选择招测范围(全部、拉框)在模拟图上确定招测范围,系统调用实时数据与GIS接口的请求函数,查出所选设备的实时信息,以数值形式写在图形窗口中相应的设备中。 遥信信息招测。系统通过调SCADA与GIS接口中的实时数据请求函数,自动更正电站数据中刀闸设备开合状态,并根据纠正后的设备开合状态重新分析计算全部电网的停供电状况,刷新电站模拟图以及电网图。 设备遥控操作。系统对站内设备的开合操作通过与SCADA接口调用将指令传到SCADA系统中,根据口令的确认等,最终遥控操作安装了
FTU、RTU装置的设备。 (十二) 电缆断面分析
电缆断面分析是指对电缆通道做横断面的剖面分析。当用户选择一电缆通道后,图形窗口显示出该通道的剖面图,用户可以看到该通道的孔数和层数的分布状况及电缆的分布状况,并可进一步查询其中电缆的详细信息。 系统功能:分析电缆通道内的电缆分布状况,查询电缆资料。
(十三) 架空线立面分析
架空线立面分析是对用户选择的段架空线路,分别点取起始杆和终点杆,然后系统将根据该段架空线相类排列情况及气温情况显示其立面图。同时可以查询每档线路的详细信息和电杆信息。
系统功能:分析单条架空线立面排列状况。 (十四) 架空线断面分析
当多条线路同杆架设时,由于线路排列比较密,每条线路的分布情况不宜直观的看出。架空线断面分析就是对同杆架设的多条线路进行断面分析,使用户直观地查询到每条线路的位置及详细信息。
系统功能:分析同杆架设的多条架空线路断面排列状况。
(十五)用户报装辅助决策
用户报装包括中压用户报装和低压用户报装两部分,主要根据用户报装的容量划分,一般情况下, 50KV以下为低压用户报装,50KV以上为中压用户报装。用户报装作为一个独立的应用模块,包含了许多子功能,并包括与用电子系统数据库的接口。 1. 门牌定位
主要为用户报装提供定位功能。系统可根据用户给定的道路名称及门牌号码,初步地定位到用户报装的大概位置。
系统功能:便于迅速将图幅范围定位于用户报装点所处的区域。 2.总户号的输入和选择
按照“给定”和“未知”两中方式设定报装用户总户号的取值。
数据来源:中低压电网、道路网图层及相关台帐属性信息;用电系统的用户数据库。 系统功能:给定用户报装的总户号。 3. 接点的选择方式
决定用户报装的接点选择方式,分 \"自动选择\"和\"辅助选择\"两种。如果报装成功则显示各种可行的方案,包括接点设备和供电设备信息。
系统功能:决定用户报装的接点选择方式,并进而分析在该接点设备上报装的可行性。 选择“自动选择”方式,则系统将根据报装点位置自动分析距离最近的接点设备;并进而分别分析在这些接点设备上报装的可行性,得出多种方案以供选择; 选择“辅助选择”方式,则系统将要求在定位报装点位置之后给出指定的接点设备,并进而分析在该接点设备上报装的可行性;
4. 生成报装线路及工程概算方案
根据用户选择的线路生成方式来生成报装线路,自动根据初始给定的线档距离自动布杆,并给出工程概算表,同时将报装记录保存到用户报装表中以供查询。
系统功能:生成报装线路,给出工程概算表。
自动生成线路。在用户报装点与接点设备之间
直接连成一条线路,根据初始给定的线档距离自动布杆,并给出工程概算表。 手动生成线路。当报装点位于居民小区时,为了不使线路跨越建筑物,需要由用户指定几个电杆位置点,然后系统根据初始给定的线档距离自动布杆,并通过用户指定的电杆位置点生成线路,给出工程概算表。
沿道路生成线路。当报装点位于道路附近时,系统可沿道路方式生成线路,这样生成的线路既美观又符合用户需求。系统自动找到离报装点最近的道路及离接点设备最近的道路,沿道路生成报装线路,并给出工程概算表。 5. 查询报装记录
用户可根据报装流程号在用户报装表查询报装的详细记录,包括报装点用户资料、容量信息、接点设备信息等。
系统功能:通过给定报装流程号查询用户报装表中的记录。 6.修改初始值
工程概算的依据就是在用户报装之前给定的各种初始值,如每米线路的价格、每根电杆的价格、辅助材料的价格、人工费用等。这些值可在用户报装之前进行修改,以符合实际情况。
系统功能:修改报装分析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初始数值,从而得出适合的分析结果。 7.余量查询
可查询每个报装方案中的接点设备的接电余量信息。
系统功能:查询选定接点设备的接电余量信息。
(十六)线路阻抗计算
(十七) 实际线损计算:实际线损计算是对电站出线根据 SCADA系统的实时监测值计算
线路的电量损耗值和线损率。 1.实际线损计算
实际线损计算是根据 SCADA系统采集的24小时整点电量值,计算前一天的分段实际线损,并计算线损率。对于线路上未安装RTU装置的配电变压器,则由用户输入经验值。 系统功能:分段计算线路实际线损。 2. 实时线损计算
实时线损计算是以固定的时间段为间隔,通过调用 SCADA接口,实时招测入口开关、出口开关、线路上配电变压器的有功功率,实时积分出电量值,计算出线路的实时线损和实时线损率,并与用户提供的理论线损率作比较,一旦超出警戒值则发出报警,提示用户有窃电行为发生。
系统功能:计算线路的实时线损和实时线损率,判断是否超警戒值。 (十八) 理论线损计算
理论线损的计算是选择一个代表日,采集电网上所有的出口开关、入口开关、线路变压器等负荷点的 24小时正点的发电、供电、输出、输入的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电压以及全天电量记录,根据网络拓扑结构,按理论线损计算公式计算每单条线路的理论线损值。 系统功能:计算线路的理论线损和理论线损率,输出报表。 (十九) 负荷监控
与各种负控系统联网,在 GIS网上直观显示各负控点分布,查询和分析各负控点的实时负荷信息,查询负控设备台帐和负控用户档案,并能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
系统功能:直观显示各负控点实时负荷信息和
负控用户档案
(二十) 负荷密度分析
根据电网上的用户专用变压器以及配电变压器的分布情况、变压器的负荷状态,在电网规划中建立多种空间分析模型,对电网负荷密度进行空间分析,包括区域负荷密度分析、线路和设备负荷强度分析、线路和设备负荷满载率分析等。
系统功能:按不同方式分析电网负荷分布状况。
负荷格网分析。在用户选定的区域以给定的方式划分格网,分析每个格网内的用户专变负荷值(负控系统获取)、公用配变负荷值(配变综测仪获取)及综合负荷数据。用馅饼图、直访图、图表等方式显示。 区域负荷分析。按行政区划统计各区范围内的用户专变负荷值(负控系统获取)、公用配变负荷值(配变综测仪获取)及综合负荷数据。用馅饼图、直访图、图表等方式显示。 线路负荷分析。按出线方式统计线路上的用户专变负荷值(负控系统获取)、公用配变负荷值(配变综测仪获取)及综合负荷数据,并根据SCADA实时招测数据计算线路负荷强度和负荷满载率。
(二十一)最佳路径分析模块
最佳路径分析即可作为 TCM故障投诉管理的一部分,也可独立用于模拟故障发生、工程抢险、巡视检测的辅助决策。在故障发生时,为了尽快到达故障地点,工程抢险车就必须选择一条最佳的抢修路径,以迅速到达目的地。在巡视检测时,同时要检测几个地段,怎样使工程车以最有效方式通过所有检测点,也必须以最佳路径分析来辅助决策。 1.设定道路的通行能力
道路的通行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道路的宽窄、是不是主干道、交通流量大小、道路转弯时间等。因此,在做最佳路径分析时,首先
要设定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转弯时间。 系统功能:设定通行能力数值及道路的转弯时间。
2. 固定抢修站定位
对于有固定抢修站的供电单位,首先要在图形窗口定位固定抢修站的位置。 系统功能:固定抢修站的位置定位。 3. 显示环境设定
最佳路径分析的结果,除了提交一份路径报告外,最主要是在图形窗口直观地显示出来,因此要设定一些显示环境。 系统功能:设定显示环境
出发点选择。分为“固定抢修站”和“流动抢修车”两种方式。对“流动抢修车”则必须指定流动抢修车所在位置。
显示速度选择。选择最佳路径的显示速度;(“快速”和“缓慢”两种方式)。 标识符号选择。选择最佳路径的标识符号。有两种方法选择,第一种是在标识数字的输入框中键入合法的符号值,然后按“回车”键确认;第二种是在标识数字的输入框中用鼠标右键单击,然后在弹出的符号列表中选取。
4. 最佳抢修路径分析
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在图形窗口进行电力故障点的定位。然后根据最短路径原则进行分析,提交最佳路径报告。
系统功能:分析最佳路径,显示并提交最佳路径报告。
电力故障点的定位。在图形窗口中用鼠标定位电力故障点。
最佳路径分析。根据最短路径原则进行分析,并在图形窗口显示分析结果、提交最佳路径报告。
5. 最佳巡视勘察路线分析
对巡视勘察的路径分析,要考虑最有效性,如何使巡视人员能依次通过所有勘察点,且保证线路不重复,就是最佳巡视勘察路径分析的原则。
系统功能:最佳巡视勘察路径分析。 巡视勘察点定位。在图形窗口中用鼠标定位巡视勘察点(可一次定位多个)。 最佳巡视勘察路径分析。分析和显示显示最佳路径报告。
(二十二)配电工作管理( DJM)模块 DJM是系统中的上层应用。在这个系统中,需要由服务器提供GIS信息、用户信息、实时系统数据等。并使用服务器端提供的OLE/COM工具,来使用服务器端使用的各种数据和服务。在DJM中,可以细分为配电网的运行管理、运行工作管理、设备检修管理、配电网档案和统计管理等几个子模块。 1.配电网的运行管理
具备网络分析功能。根据开关、刀闸和熔丝等的状态信息,以及配变的供电范围关系,构成配电网络拓扑结构和供电区域。在配电设备检修的方式下,优化供电接线方式,缩小停电范围并显示对用户的影响范围,并自动检索检修区内是否有特殊用户,以便及时处理。以地图为背景,图上设置状态与资料数据库建立有机的联系,显示设备档案,运行维护资料等。 系统功能:设备运行管理。
设备维护。对设备维护所包括的大修、小修、清扫、消缺等工作,利用GIS工具进行有效的管理。 线路维护。包括线路档案、杆塔档案、路径图、巡视图、缺陷、故障、维修、试验、防雷、测量、线路更改及各种统计表的管理。
线路故障管理。包括线路故障、电缆故障、站
所故障等。可查询检索各类故障信息,编辑相关信息,维护故障表。 线路拉线管理。可查询检索、编辑线路拉线表。 缺陷管理。可对线路、设备、站所等有关缺陷信息进行查询检索、编辑,记录设备的缺陷信息如缺陷性质、发现人、发现日期等。同时系统可自动对已发生的设备缺陷进行统计,以不同方式显示已处理、未处理、一般缺陷、严重缺陷等。 2. 运行工作管理
运行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安排设备的巡视检修计划。对不同的设备要制定不同的巡视周期,系统可根据巡视周期和上次巡视日期来自动判断哪些设备需要巡视检修。 系统功能:运行工作管理
设备巡视计划安排。对设备数据库进行检索,根据巡视周期安排设备的巡视计划。 统计运行指标。统计各类运行指标,包括已巡视设备、待巡视设备等。
对停电、故障网络提出恢复供电的优化方案。
3.设备检修管理
系统可根据检修管理指标,自动进行校核,自动列出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提醒工作人员安排设备检修工作,并能提出设备检修计划。 系统功能:设备检修管理
编制检修计划,按供电可靠性指标对设备停电时间和次数进行控制。 对检修项目进行管理。 开列工作票和操作票。根据设备检修的正常步骤,开出工作票和操作票,其中工作票要根据设备接线位置绘制缩略图。
对设备完好率、检修率进行统计。 进行设备检修周期管理。 进行设备大修管理。 进行设备巡视周期管理。
根据缺陷统计、配电设备运行纪录和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自动生成影响的相关地域
范围和设备清单,提出最佳停电方案和工作时间。
自动生成施工图及维修费用概预算。
工作结束后,对相关的设备档案进行更新。 4. 统计报表功能
自动生成配电管理所需的各种生产月、季、年报表,并能生成配电专业年报,报表格式应能方便设定。主要统计项目如下:
可靠性统计; 缺陷分类统计; 故障分类统计; 电压合格率统计;
事故累计统计及分类统计; 月、季、工作分类统计; 设备资产分类统计。 系统功能:报表统计
(二十三) 电网三维分析与应用
三维分析目前主要应用在输电线路上。首先对从地形图中提取的等高线层进行处理,生成 TIN格式数据,在此基础上将高压输电网叠加上来,然后可进行多类分析,如沿某条线路作飞行巡视、高压铁塔三维显示,二维到三维平滑切换显示等。 1. 数据处理
三维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是对等高线图层进行等高线闭合、数据校正、属性录入等处理,最后生成 TIN格式数据。同时对高压输电线路图层进行处理,添加有关杆塔位置、回路数等信息。
系统功能:生成三维数据格式。 2. 图上信息查询
在三维中通过鼠标事件获取点击点的 X、Y信息,利用X、Y信息,在二维窗口中查询具体的属性信息。
系统功能:图上信息查询。 3. 属性信息定位
在二维窗口中对设备属性信息查询的结果返回对象的关键字 /检索号信息,利用对象的关键字/检索号信息,在三维中进行定位。 系统功能:属性信息定位。 (二十四) SCADA实时变位监控
对 SCADA系统中所有开关变位信息在后台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有跳闸事件发生,立即触发GIS系统进行电网分析,重新计算电网供停电状况,并在图形窗口推出刷新显示。 系统功能:实时变位监控
>>返回
INTRANET应用部分
INTRANET应用部分主要包括信息查询和显示。可以让用户通过IE浏览器,对配电网中的所有信息进行检索和统计,并可查询相关的业务内容。
(一) 图形分层显示
由于所有的电力或地理信息图形是分层管理的,因此用户可根据需求来选择在图形窗口看到的信息的内容。
系统功能:根据用户需求选择显示或不显示各类图层信息。 (二) 图形缩放功能
对图形窗口的操作,根据范围显示图层信息。 系统功能:根据用户需求对图形窗口进行放大、缩小、移动、无极漫游、鹰眼显示等。 (三) 查询统计
查询统计是对图形窗口内各种信息进行各类方式的空间和逻辑查询、检索、统计等操作。这是 GIS系统的最基本功能。 1.指定查询统计对象的方式
这类方式的查询是首先由用户指定查询的对象,如中压线路、中压设备、道路、站址分布等,在指定的图层上进行图上查询或条件查询。
系统功能:根据用户需求查询和统计各类图层信息及属性信息。
提供便捷的图上查询功能,使用户能够方便地通过在图上以单点、拉框、选择多边形等方式查询和统计指定范围内的指定图层的分类和详细信息。
提供便捷的条件查询功能,使用户能够方便地通过数据库内的设备属性信息值来构造查询条件,查到指定查询对象在图上的位置,并列出详细内容。
2.模糊查询方式
模糊查询是指用户不必指定具体查询对象,系统依据指定的顺序(如高、中低压设备、线路、道路、建筑物等排序方式),进行自动查找,查询在图上点击处的详细信息。
系统功能:根据用户用鼠标在图形窗口点取的位置,查询设备详细信息。 3.固定方式查询
按用户指定的固定的检索方式进行图形检索定位。主要方式包括:按图幅名检索;按道路名检索;按高压线路名检索;按中压线路名检索;按低压线路名检索;按电站名检索;按杆变名检索;按专线用户检索等。
系统功能:根据用户指定的检索条件,在图形窗口进行定位显示。
4.电网设备统计
按不同的方式统计电网图上的设备分类信息及详细信息。主要方式有:全网高压设备统计;全网中压设备统计;全网低压设备统计;某一出线设备统计;一点一侧设备统计;一点二侧设备统计;两点之间设备统计等。
系统功能:按用户指定方式统计电网的设备和线路信息。
全网设备统计。可分类统计高、中、低压电网中全部的设备及线路信息,并可统计各种设备的数量和容量。
按出线名称统计功能。可按出线的名称统计该线路上所有的设备个数、线路长度、设备详细台帐信息等。
按连通关系统计功能。可分别按一点一侧、一点二侧、两点之间方式统计相连通线路上的设备及线路信息。
5.业务信息查询
查询用户在日常业务管理中的一些关键指标和业务信息。主要包括:已发单(停电通知单)用户查询、停电范围查询、计划停电查询、故障停电查询、供电可靠性查询等。 系统功能:查询各类业务信息
已发单(停电通知单)用户查询。查询已发停电通知单用户的信息。 停电范围查询。进行全部范围的停电查询,由停电线路查询到其所处的道路,然后汇总输出。
计划停电查询。可对已执行或未执行的所有计划停电申请进行查询。查询方式主要包括月度停电计划查询、已执行并恢复供电线路查询、已执行但未恢复供电线路查询、未执行线路查询等方式。
供电可靠性计算。可按照年、月、日任意时间段来对全网及单一设备、线路、杆变、用户、站所进行供电可靠性指标计算,计算依据为停电户时表。
>>返回
客户服务中心GIS系统 1.故障投诉电话的输入
在接到故障投诉电话时,系统详细记录投诉用户的情况,并与用电数据库中进行匹配,调出用户其余信息,在 GIS系统提供的地理图形界面上,以地理位置定点对具体设备进行关联。
系统功能:投诉电话输入处理。
投诉电话录入。系统提供一组完整、详细的输入表格,以便工作人员以有序且始终如一的方式输入信息。如用户名、用户标号、用户地址、用户受电点、受电容量等用户信息,停电发生时间、邻近用户信息、投诉区域电力设备状态等故障信息,是否需要回电、回电时间等用户要求及一些特殊情况的描述(如短路弧光、雷电、交通意外等);
信息匹配。采用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的部分信息来与系统中所存储的用户名和电话记录或通过电话号码的自动回授进行匹配。一旦与所输入的一个域相匹配了,自动给出其余的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地址、受电点等的有关详细资料(如地名、街道、主变电所、馈线、供电变压器和供电优先等);
位置关联。在系统不能自动匹配输入信息时,可在GIS系统提供的地理图形界面上,以地理位置定点对具体设备进行关联,自动给出其余的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地址、受电点等的有关详细资料(如地名、街道、主变电所、馈线、供电变压器和供电优先级等)。
2.投诉电话分析处理
用户投诉电话输入以后,系统要根据输入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判断停电原因、停电范围等,并给出分析结果。
系统功能:投诉电话分析处理。
用户输入信息。输入信息主要包括用户名(民用电表号码、单位用户帐号、电话号码等)、用户受电地址、用户受电区域(地名、街道、变电所和馈线等) 系统响应信息。根据用户的输入信息判断用户的停电范围、停电原因及停电时间。
故障投诉电话的处理。 系统在接受电话输入后,自动寻找相关信息,如将投诉电话与现有的故障或者停电报告相匹配,做出故障和非故障停电判定,并做出相应的响应。如果投诉区域存在计划停电(检修、限电等),自动给出相关回答;如果确认投诉区域为新产生的故障停电区域,则向调度人员发出警告信息; 确认投诉区域为新的故障停电区域时,自动列表并统计出故障区域的用户信息(用户名、供电情况、供电优先级等);
多次投诉判断。如果同一故障区多次电话输入,系统自动告之该项信息已接受,并根据故障处理的响应过程,自动回答相关处理情况(如大致恢复供电时间、停电原因等); 对要求回电话的用户按以下优先级列表显示:
恢复供电时间; 停运用户数; 馈线编号;
用户打电话的时间。
系统反馈信息。系统在相应的故障处理阶段,应为投诉电话处理人员提供相应信息:
用户名(用户姓名、用户编号、电表号码、单位用户帐号、电话号码等);
用户受电信息(地名、街道、变电所、盔线和供电优先级、受电电压、受电容量、受电变压器参数、自备电源参数等); 收到投诉电话的时间;
停电原因、停电状态、停电区域; 停电持续时间; 投诉电话数;
该用户近阶段用电信誉情况(是否按时交纳电费、遵守用电规章、安全用电等)。 用户电话重复输入的处理。该功能使工作人员
能够防止为同一个用户重复回电话。也容许工作人员把已恢复供电的用户从表中删除。如果当与用户联系时,问题没有被解决,使用响应投诉电话输入和核查表格方式来重新输入故障投诉电话。可以使用同一个表格来核查有关用户的详细情况以及停电状态。 3. 故障信息统计
故障信息按运行单位(运行区,地区等)组织,分布在一组分层报表中。对每个区域提供下列汇总信息:
严重程度 停电元件数 最长停电时间 用户投诉电话数
没有找出原因的投诉电话数 被停电的关键用户数 受影响的用户数
受影响的容量(KVA)
故障位置数据(变电所,馈线,装置等) 用户网络连接关系(变压器,低压熔断器等) 故障线索和问题
系统功能:分类统计故障信息。 4. 停电的确认
停电的确认必须通过下列方法来实现;
由DA自动隔离故障点。
由调度员使用图形用户界面在网络上按指定的程序人工隔离故障的操作。这一线路修改过程确保了网络连通模型的一致性,使得后续的故障投诉电话能被正确地分配到其上层设备上。
系统功能:停电的确认。 5. 抢修和恢复
对于已确认了故障的投诉,必须要安排故障抢修工作,给定抢修工作票,并记录抢修过程中
的一系列信息及恢复供电时间等。 系统功能:故障抢修和恢复
抢修安排。系统应能将诊断出的故障位置和可以隔离的设备等信息,供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配电工作管理系统共享。系统应可以显示维修工作的全面信息(如当前的工作、估计需要的时间、其他必要的协助、到达维修现场的时间等),帮助调度员分析、计划和协助抢修队的工作,使得关键的抢修可以尽可能快地完成。 故障定位。系统应结合GIS图形,利用GPS定位技术,指示抢修车辆的位置,以便于合理安排抢修任务,了解抢修对的工作地点。 停电工作票的实施。停电工作票的实施过程中,应可以输入和显示下列信息:
主故障报告代码
由调度员输入的故障位置 停运元件数
为该停电故障分配的抢修队 停电状态
估计维修时间 受影响的用户数 高优先级用户数 受影响的容量KVA 发布抢修命令的时间 最后一次状态修改的时间 停电持续时间
位置数据(变电所,馈线,装置等) 抢修和恢复。系统应能通过停电状态画面为调度人员提供以下处理故障恢复供电的步骤。
收到报告——第一个故障投诉电话 问题诊所——由调度员确定停电设备 派出抢修队
抢修队到达故障地点
停电设备验证——开关网络元件 故障定位
抢修任务完成 供电恢复
确认已恢复供电
抢修处理档案。在抢修恢复的过程中,系统要记录检修人员接受命令的情况、故障恢复的时间,并生成故障及处理档案。
停电报告生成。系统应能在恢复供电后,以一定的时间周期或在工作人员的请求下产生停电报告,展示下列信息:
故障停电区域 故障发生点 故障类型
系统提供的恢复供电措施、开关操作次数 停电的发生、持续及恢复时间 受影响的用户数
每一受影响用户的负荷(或电量)损失量 恢复供电过程中的开关操作纪录 6.报表生成
系统应包括一个报表生成系统,在一定的周期或调度人员的要求下,对系统的所有停电故障进行统计,并至少应能生成下列标准报表:
系统和停电统计
按故障原因给出的分类停电统计 按设备类型给出的停电统计 原因类破坏 设备类破坏
设备/原因交叉参考 停电的细节
没有解决的用户故障报表 电状态报表
用于生成可靠性统计报表 系统功能:生成报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