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态文明建设下城乡环境治理差异分析

生态文明建设下城乡环境治理差异分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态文明建设下城乡环境治理差异分析

作者:张磊 何东 黄燕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11期

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大前提,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下城乡环境治理的差异,并给出相应的分析。

环境问题一直是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重要性问题。国家倡导环境保护,提倡城乡一起治理,然而,在同样一个社会中,出于同样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控制,却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产生了大为不同的控制结果。一方面,城市环境问题局部有所缓解,另一方面,农村环境状况的恶化却有失控的趋势。 一、城乡环境治理理念与重视面的差异

城市和农村是人类聚集生活的两种基本形式,两者在环境治理中有一些相通之处,例如无论是城市环境治理还是农村环境治理,其目标都是达到“社会——环境——生态”三者的共赢。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市更加重视环境治理,城市多站在生态高度来提倡、执行环境治理,当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也与城市能够较好的获得物质、法规支持有关;农村环境治理理念近些年来虽有较大提高,但广度不够广,深度不够深。在重视面上,城市和城镇居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大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农村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则是生活农作垃圾的污染问题;在公众认为最急需改进的环境问题中,农村居民认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各种垃圾的污染问题,城市居民认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汽车尾气排放的空气异味与交通引起的噪声问题。 二、城乡环境治理的差异 (一)城市环境治理的重点 1、固体废弃物

城市固体废弃物俗称垃圾,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两大类。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也迅速增加、成分发生变化,给城市发展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城市环境,对居民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了严重影响。2012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9046万吨,综合利用量(含利用往年贮存量)为202384万吨,综合利用率为60.9%,贮存量为70826万吨,处置量为59787万吨。 2、大气污染

随着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矿物燃料消耗的增长,有毒气体、烟尘、粉尘排入大气的数量不断增加,加之城市交通业的发展,汽车尾气向低空排放的有害气体,车辆和道路增加的同时增加的交通扬尘的排放,使大气受到严重污染。《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91.4%的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达标(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水平,与2011年相比上升2.4个百分点;2012年,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有下降趋势或者持平状态。(见表1) 3、水污染

城市污水一般由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径流污水组成。生活污水一般特点是含氮、硫、磷较高,此外还含有多种微量金属、洗涤剂和多种微生物。工业废水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它排放污染物量多,成分复杂,毒性大。径流污水是雨雪淋洗城市大气污染物和冲洗建筑物、地面、废渣、垃圾而形成的,这种污水具有季节变化和成分复杂的特点,在降雨初期所含污染物甚至会高出生活污水多倍。2012年,对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共检测38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发现达标水量为218.9亿吨,水质达标率为95.3%,与2011年相比,上升了4.7个百分点。这是国家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结果,但还处于不太理想的局面,有待进一步的防治。

4、噪声污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城市噪声污染主要以区域声环境污染与道路交通声环境污染为衡量指标。2012年,对316个城市的区域声环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16个城市中区域声环境处于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的比例分别为3.5%、75.9%、20.3%、0.3%,环保重点城市区域声环境为一级的占77.9%,二级的占22.1%;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比例分别为75.0%、23.1%,1.9%,环保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一级的占63.7%,二级的占34.5%,三级的占1.8%。与2011年相比,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级、二级、三级的城市比例有所下降,为二级的城市比例有所上升;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一级、二级、四级的城市比例持平,三级的城市比例有所上升,五级的城市比例有所下降。总的来说,2012年城市噪声污染有所控制,基本上均衡发展,恶劣情况有所减少,优性发展不强,发展势头有待提高。 (二)农村环境治理的重点 1、农业生产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当代中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是与农药、化肥和农用地膜投入的不断增加密切相关的。农药、化肥、农膜等的过度使用,为农业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引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农村环境污染。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介绍,目前我国农药年产约170万吨,平均18亿亩农田每亩需要近两斤,平均施用量13.4千克/公顷,其中有60%至70%残留在土壤中;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25千克/公顷,但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到434.3千克/公顷,是安全上限的1.93倍,但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农膜使用面积已突破亿亩,年残留量高达50万吨,残膜率达40%,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阻碍了作物根系对水的吸收,降低了土壤肥力,造成地下水难以下渗,而且残膜在分解过程中会析出锡、铅、酞酸脂类化合物等有毒物质,造成新的土壤环境污染。 2、养殖业生产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现在,养殖业已经成为农村环境污染重要的污染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养殖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养殖业与种植业开始分离,所以本可成为很好肥料的动物粪便并未用到种植业这一应该用到的地方。结果一方面造成农田面源污染,一方面大量制造化肥。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已达到约25亿吨,是工业废物的2.7倍,在一些大城市,养殖业畜禽粪便排放量超过了1000万吨,大大超过了这些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总排放量,它们流入河湖水体,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也是许多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3、农村居民生活所带来的水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包括洗涤、沐浴、厨房炊事、粪便及其冲洗等排水。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农村生活污水的量和质也有较大差别,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生活污水量远高于欠发达地区,污水中氮和磷的含量也高于欠发达地区,而欠发达地区的有机污染物相对要低。总的来说,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具有面广分散、来源多、增长快、污水成分复杂、水质及水量变化大的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中小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

受乡村自然经济因素的深刻影响,农村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反集聚效应的工业化。农村中小企业规模小、基础差、起点低的特征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直接。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近年来在农村悄然兴起并不断壮大,迁移而至的往往是被城市抛弃的重污染企业,他们布局分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在农村的管理缺陷和执法漏洞下,肆意糟蹋着农村的生态环境。近些年来,在人口密集尤其是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集约化畜禽养殖业蓬勃发展,由于这些地区根本没有足够的耕地来消纳畜禽粪便,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低、危害直接。同时,随着农村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由此而产生的污染已由小范围的点状分布发展为城乡复合型的面状分布,在污染排放强度上并不低于大型工业企业。 5、城市污染向农村扩散、转移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农村成为城市的垃圾场。多年来,城镇产生的大量垃圾,都运往农村进行填埋处理,特别是许多城市的郊区,被垃圾场所包围,垃圾到处乱飞,产生的垃圾液对水源和土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加上城市未经有效处理的污水,由于水资源短缺,成为灌溉的水源,不仅污染了土地,也不同程度地对食物安全带来隐患。 三、城乡环境治理差异分析

城乡环境治理的基础不同。城市中环境治理的意识和氛围要浓于农村,但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城市,这就造成了城市中人们环境治理的强烈愿望与环境逐渐恶化的现实以及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经济社会活动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凸显出城市环境治理面临的现实阻力要大于农村,但是城市集中了较多的社会资源,具有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使得城市环境治理的能动性明显优于农村。

城乡环境治理的主要载体不同。城乡环境的治理和实现,都要从污染问题着手,但是,城市重点在于治理大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汽车尾气排放的空气异味,交通引起的噪声问题等等,农村则重点在于解决生活农作垃圾的污染问题,近些年进而转移向中小企业的污染问题。城市要紧紧依赖市民,农村主要依靠农民,而市民和农民在环境治理的自觉性和意识上有天然差别。由于以上两点的存在,必然意味着城乡环境治理的进度以及重点不同。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