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杂志2014年3月第49卷第3期 ・ 185 ・ 健脾温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4 O例临床观察 郑鹏哲陈琪 浙江省平阳县中医院 浙江平阳325401 关键词 健脾温肾汤 糖尿病肾病 临床观察 近两年来,笔者采用健脾温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 4o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 C) 的变化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组 对照组 4O 36 76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西医诊断标 准:参照2005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DN的诊断 标准 ]。糖尿病肾病分期采用丹麦学者Mogensen DN 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Ⅲ期)L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随机 l临床控制 显效4 2 12 7 有效2O 16 无效 总有效率 4 I1 90.0 69.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治疗前后ACR、FBG、HBA1C的变化比较(z±s) 组别例数时间 ACR(ug/mg) FBG(mmol/L)HBA1C( ) 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 龄4O~68岁,平均(52.6±9.21)岁;糖尿病病程3 ~15年,平均(7.51±2.63)年。治疗组4O例,其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 中男2O例,女15例;年龄42~71岁,平均(53.29 ±8.58)岁;糖尿病病程3~16年,平均(7.21± 1.75)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及合并症 等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 性。 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O.05。 4体会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脾肾气虚是其发病的内在基 础,其病因病机多因消渴病迁延日久或治不得法,加 之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等致脾胃虚损,运化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饮食、运 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及降压,控制蛋白摄入 量。对照组予厄贝沙坦片150mg,每日1次。治疗组加 用健脾温肾汤:黄芪30g,山药、山茱萸、葛根各15g, 失司,精微不化,水湿内停,精气下泄,肾气受损, 封藏失职,不能气化行水,湿停痰生,而致痰瘀阻滞。 笔者采用健脾温肾,益气活血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 丹参、大黄各10g,附子、肉桂、砂仁各8g。将上药煎 煮浓缩药液至400ml,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两 组均以治疗4周为l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治疗结果 低尿白蛋白,具有独特的优势。方中采用大剂量黄芪, 补脾益气,并能升举、温运阳气,以利水消肿;大黄清 热解毒、行瘀排便、推陈致新、安和五脏;葛根生津, 升阳益肾;山药、山茱萸有补脾止泻,补肾;附子及肉 桂温阳以助气化;丹参养血活血。诸药配伍合用,获得 3.1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中医症状按无、轻、中、 重4个等级,主症计为0、2、4、6分,次症及兼症 计为0、1、2、3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统 计。临床控制: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治疗前后 积分减分率≥90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基本 消失,70%≤治疗前后减分率<9O%;有效:临床主 要症状、体征有改善,80 9/6≤治疗前后减分率< 佳效。本观察表明其在改善中医症状,改善ACR、 FBG、HBA1C方面均有较好效果,较对照组有明显下 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血清肌酐 (SCR)、BUN治疗期间未发现有明显下降及升高趋势, 故未进行统计。 5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 7O ;无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治 疗前后积分减分率<30 。 3.2 结果:如下。 [2]Mogensen CE,Schmitz A,Christensen CK.Comparative renal pathophysiology,relevant to IDDM and NIDDM patients[J].Dia~ betes Metabolisn Rev,1998,4(5):453-483. 3.2.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 3.2.2 两组治疗前后白蛋白/肌酐比(ACR)、尿素氮 收稿日期 2013一l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