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 Essays 远虑 有近 ■王奉安 2013年1月上中旬,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不速之客”的重创,雾霾突然“围城”,扰乱了百姓的日常生 活。根据环保部门的预测,北京PMz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污染占22%,煤炭污染占16.7%,工业喷涂污染 占16.3%,城市扬尘污染占16%。这些数据意味着,我们所有的“生态足迹”恰恰是造成污染的源头。 面对眼前发生的这些活生生的国人“被”呼吸污染空气的事实,不禁使我们想起“人无远虑,必有近 忧”这一充满先人智慧的古老成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 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这其实是一种因果循环——今日之因成他日之果,今日不为他日打算,他日成今日 时必然有许多忧虑。这就像下棋一样,如若不多看几步,不顾全局,不顾长远,贪图眼前利益,进入对方布 设的陷阱,就会被对方吃掉,甚至全军覆没。人的一生是一个全局,必须有一个总体规划,也就是规划人 生。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何尝不是如此。 中国今天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的现状,不仅侵害了百姓的身体健康,更严重地侵蚀着 中国经济的健康。在中国尚未走出“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经济发展模式的今天,重新品味“人无远 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很有必要。中国必须要对今日已经发生并且还可能会发生的雾霾“围城”事件深度 思考,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恶果作好应对,做到“深谋远虑”。否则,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会跟着遭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出席一次会议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时明确指出:在这次 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雾霾天气过程中,我们及时并如实向公众公开了PM 2.5的数据。积累问题是个长期过程, 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我们一方面要加大环保执法和其他相关方面的工作 力度,另一方面要提醒公众加强自我防护。这件事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严重的“生态赤字”直观上就是污染。 “生态赤字”已经给中国“高污染、高能 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中国经济战略转型已刻不容缓。而控制环境和生态污染必须从生 产、消费、能源、环境、制度等层面人手,综合治理,标本兼治。让雾霾尽快散去,让蓝天碧水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