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密码》的密码:电影《达芬奇密码》的叙事结构解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密码》的密码:电影《达芬奇密码》的叙事结构解析

摘的要:本文从叙事策略入手,应用普罗普关于民间故事的经典叙事理论分析了电影《达?芬奇密码》成功的原因,并进一步验证了普罗普的经典叙事理论可以适用于大部分的叙事类型,尤其是大众文化的诸多叙事类型,诸如民间故事、戏曲、话本小说、武侠小说、连环画以及当代的电影、电视剧等等。而且这种经典电影类型化叙事方法仍然是保证商业电影成功的重要砝码。

关键词:普罗普叙事理论 经典叙事策略 《达芬奇密码》

2006年春节过后,美国影片《达?芬奇密码》首周在北京地区的票房创下730万元,成为2006年以来最卖座的影片之一,同时也是近几年来周票房最高的进口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部影片如此卖座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该片首映时,春节后电影市场持续低迷,观众的消费能力终于找到了爆发点;其次是《达?芬奇密码》在中国拥有不少书迷,电影上映时这些书迷就变成了影迷;而影片的全球同步上映不仅有效预防了盗版,还增加了对观众的吸引力;另外《达?芬奇密码》庞大的宣传规模也给票房带来了良好影响。尽管也是不折不扣的大片,但《达?芬奇密码》和以往的大片并不一样,作为悬疑推理片,并不是靠视觉效果吸引

观众,也就是说,它的高票房和视觉效果关系不大。因此,我们可以从影片的叙事策略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 从结构上看,电影《达?芬奇密码》采用了因果式线形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往往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动力,以时间的直线顺序发展为主导来组织叙事。整个故事环环相扣,事态从点到面,从小到大,渐次发展。顺着事件本身的进展,电影展现出一波三折、有张有弛的艺术效果。因果式线形结构在整体结构上简单明了,它反而更注重利用制造悬念、设置圈套等叙述技巧,强调通过对叙述信息的藏与露、铺垫与照应的巧妙驾驭,来强化本文结构的叙事张力。从而能够非常有效地达到操纵和控制观众的情绪。

本文试图引用俄国学者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叙事理论对电影《达?芬奇密码》作一个案分析,旨在验证电影的类型化叙事方法是保证商业电影成功的重要砝码。普罗普在对数量极为浩繁的俄罗斯民间故事进行极为细致的研究之后发现:尽管在俄罗斯民间故事中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物和千差万别的情节,但其中无疑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始终不变的元素。他的《故事形态学》一书翻译成各种语言在全世界传播,人们无不惊讶的发现,普罗普的理论可以适用与大部分的叙事类型,尤其是大众文化的诸多叙事类型,诸如民间故事、戏曲、话本小说、武侠小说、连环画、电视剧等等。 普罗普的叙事理论中有两个关键概念:“行动范畴”与

“叙事功能”。普罗普分析民间故事叙事结构发现,在众多的身份和面目各异的人物当中,却不外乎有七种角色,或称之为七种“行动范畴”。分别为:1、坏人;2、施惠者;3、帮手;4、公主,或者要找的人或物;5、派遣者或发出者;6、英雄或受害者;7、假英雄。对于电影情节编织的重要意义在于,普罗普所谓的角色/行动范畴并不等于故事中的人物,而是在故事的不同段落或情节发展的不同时刻所具有的功能。故事中的人物可以在故事发展的不同段落、不同时刻中所扮演不同的角色,置身于不同的“行动范畴”。如在《达?芬奇密码》一片中,史学家雷?提彬爵士起初扮演着罗伯特?兰登的帮助者,在故事结尾才发现他才是幕后指挥者,即罗伯特?兰登的对手,坏人;同样,同一个角色或“行动范畴”也可以由不同的人物扮演,即不同的人物在同一个情节段落中扮演同一个角色,置身与同一个“行动范畴”, 如名叫塞拉斯的白化病人及其他的主教都同时扮演者坏人的角色。 另外,我们重点分析一下普罗普的“叙事功能”工具。普罗普通过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研究首先提出了“功能单元说”,他总结出了准备、纠纷、转移、对抗、归来、接受等六个叙事单元,这六个叙事单元又具体划分为三十一种叙事功能。他的结论是:1、不管叙事人如何编排演绎,叙事功能是故事中不变的元素。它们是故事中基的本元素。2、民间故事中可知的叙事功能永远是有限的,千变万化不出这三

十一种功能。3、叙事功能的出现顺序永远不变。并非每一个故事都完整地包含这三十一种功能,但是一旦这一功能序列出现,其前后顺序不会颠倒或改变。电影《达芬奇密码》的叙事策略,准确印证了普罗普关于叙事模式的范本。因为普罗普模式的“六单元”结构,在这里得到十分清晰的呈现。 (一)准备单元:卢浮宫博物馆年迈的馆长被人杀害在在陈列馆的镶木地板上(功能1?炉边缺少一位家庭成员)。贝特.法希探长在深夜邀请宗教符号学家罗伯物.兰登来到犯罪现场。而兰登正是馆长雅克.索尼埃临死之前希望见到的人。(功能2?一个禁令或规定加诸在英雄身上)在索菲?奈芙的提示下,兰登教授被告知由于馆长的尸体旁留下了他的名字,使他被误认为与这桩谋杀案有关,并且遭到法希探长的怀疑,遭到通缉。最后逃离了卢浮宫博物馆。(功能3?禁令遭违背)白化病人塞拉斯一直在追寻郇山隐修会所守护的秘密,(功能4?坏人试图刺探情报)在杀死了最后一位知道郇山隐修会秘密的人之会,确认他们所要找的东西就在巴黎的圣叙尔皮斯教堂。(功能5?坏人得到了一些情报)

(二)纠纷单元:雅克.索尼埃的死深深的伤害了他的孙女雅克.索尼埃,(功能8?坏人伤害了家庭成员)同时也为在最需要他的时候拒绝了祖父的电话而感到内疚。她希望能够破解祖父留下的密码,找出凶手。(功能8a?家庭成员需要或渴望某种东西)当由于太过突然和复杂,他需要兰登教授的

帮忙。(功能9?需要被申明,英雄被请求前往执行使命)兰登的逃离更加强了警方对他的怀疑,他们遭到了通缉,在慌乱之中,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下一步计划的考虑。(功能10?英雄计划对付坏人)

(三)转移单元:索菲和兰登带着在卢浮宫博物馆找到的钥匙来到了苏黎世存托银行巴黎支行,拿到了密码桶,郇山隐修会的拱顶石!而此时警察已将银行包围,行长安德列.韦尔内考虑再三决定把他们送出银行。(功能12?英雄借助与施惠者/帮手)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兰登答应了行长的要求,坐上了装甲车。(功能13?英雄作出反映)兰等借助与这位帮手,(功能14)并且成功地逃离了警察的追捕。(功能15) (四)对抗单元:当逃离到郊外之后,帮手露出了本来面目,欲杀死索菲和兰登,夺回密码桶。(功能16英雄与坏人面对面作战) 。兰登手臂受伤,(功能17)最后韦尔内被击倒。(功能18?坏人被击败)。索菲和兰登保住了密码桶,此前的不幸或需要得到解决。(功能19)

(五)归来单元: 索菲和兰登在逃脱警察的追捕之后,拿着“拱顶石”来到了宗教史家雷.提彬的住所,威利特堡。得知圣杯真实的含义是指耶稣的妻子,抹大拉的玛利亚。与此同时,塞拉斯得到了主教指引,潜入威利特堡夺取拱顶石。法国警察也来到了威利特堡,准备逮捕索菲和兰登。(功能21?英雄被追捕)提彬用计制服了塞拉斯,并带领大家搭乘

私人飞机飞往英国首都伦敦。(功能22?英雄脱险)这时,追踪索菲和兰登的科莱警官,在搜查威利特堡时得到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并迅速将他的发现汇报给了法希探长。在伦敦的圣殿教堂,提彬意外的被他的仆人雷米和塞拉斯绑架,并且拱顶石也被夺走。(功能24?假英雄作出了假申明)兰登误以为提彬已被工会带走,急于找到圣杯以解救提彬。(功能25?英雄面临着新的挑战)索菲和兰登依据解开拱顶石密码得到的线索,将目标锁定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的牛顿墓。(功能26?英雄战胜挑战)同时,法希在逮捕凶手的过程当中,意外的了解到他被工会主教利用而误解了兰登。(功能27?英雄获得命名)

(六)接受单元:他们未能预料到,提彬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的到来了。(功能28?假英雄/坏人的身份暴露)在提彬的胁迫下,兰登秘密的打开了密码桶,取出了纸条,随后抛向空中。就在提彬伸手去接的过程当中,摔倒在地上。法希的即使赶到,逮捕了提彬。(功能30?坏人遭惩罚)在二人的努力之下,不仅揭示了隐修会所守护的秘密:索菲就是耶稣的后裔,到了传说中的圣杯,抹大拉的玛利亚坟墓。也获得了爱情。(功能31)

法国电影符号学理论家克利斯蒂安?麦茨相当准确的说明了叙事对于电影/故事片的重要意义:“并非由于电影是一种语言,它才讲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而是由于它讲述了如

此美妙的故事,它才使自己成了一种语言。”叙事研究在当代电影理论研究及其批评实践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与探讨众多文化事实的基点。电影是利用声画讲故事的艺术,故事的讲述必须遵循一定的讲述规则。因果链叙事策略,是类型片电影叙事的经典方法,本文引用普罗普的叙事研究成果,其意在说明,普罗普式的叙事模式正好符合一般大众文化的叙事规则。电影《达芬奇密码》的叙事策略的成功,恐怕也在于本片用电影叙事的这种“显规则”引发了观众内心的潜意识欲望:对神秘的好奇、对惊险的体验和对爱情的渴望。

参考文献:

1(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汪凯,刘晓红译.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法)茨维坦?托多罗夫.王国卿译.象征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俄)佛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 贾放译.故事形态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法)列维-斯特劳斯.张祖建译.结构人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法)罗兰?巴特. 许蔷蔷译.神话-大众文化诠释[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6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李显杰?电影叙事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8《票房井喷,有观众反映看不懂》,《北京晨报》2006年5月23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