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由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做(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2.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巴甫洛夫
3.钢笔字写得好有利于写好毛笔字,这属于(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具体迁移 D.一般迁移
4.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掌握、记忆知识的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5.下面有关操作的特点正确的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D.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6.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 )。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 C.抽象与概括 D.具体化
7.集体是群体发展的( )。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8.马斯洛将认知、审美的需要列入下列哪一种需要中?( ) A.生理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归属于爱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9.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目标是( )。 A.知识 B.应用 C.综合 D.评价
10.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 )。
A.高 B.低 C.与避免失败者一样 D.与学习无关
11.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应有的责任感 B.应有的义务感 C.积极地社会功能 D.应有的道德面貌
12.教师善于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准确判断学生情绪和愿望,这是说教师的观察力具有( )。
A.敏锐性 B.判断性 C.辨别性 D.选择性
13.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 )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A.普通心理学 B.儿童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
14.小老鼠通过尝试--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模式属于( ) A.独立的发现学习 B.有指导的学习 C.有意义的学习 D.接受学习
15.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称为个体( ) A.价值化 B.人格化 C.社会化 D.差异化
16.心理健康表现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17.—般而言,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将学习成败归因于( )。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18.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19.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20.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B.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二、多选题(5题)
21.学与教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2.打篮球属于( )
A.徒手性操作技能 B.开放性操作技能 C.心智技能 D.器械型操作技能 E.粗放型操作技能
23.高创造者的个性特征( )
A.喜欢幻想 B.具体独立性 C.有强烈的好奇心 D.有幽默感 E.有抱负
24.学生间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 )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自我型和开放型 C.深思型与冲动型 D.辅合型与发散型 E.安静与兴奋
25.学习动机理论的观点中属于认知观点的有( )
A.强化说 B.需要层次说 C.成败归因理论 D.自我效能感理论 E.成就动机理论
三、填空题(8题)
26.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 }和横向两个维度。
2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 }为特征的神经症。
28.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29.{ }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30.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 }与分散练习。
31.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 }阅读领会。
32.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 )。
3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大基木规律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四、简答题(7题)
34.论述教育心理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35.简述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
36.教师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冇何意义?
37.简述学习测量和评定的主要功能。
38.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39.简述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途径与举措。
40.简述加涅的指导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
1.A学习动机是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外在的目标综合形成。需要分为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从追求目标的远近可将学习动机划分为近景学习动机和远景学习动机。因此,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可称作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2.D巴甫洛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在研究狗的消化腺的分泌变化时,他发现,消化腺分泌的多少与外在刺激的性质和出现的时间有密切关系,并且当铃声和喂食反复多次配对呈现后,只给狗听铃声,不呈现食物,狗也会分泌唾液。 3.A 4.B
5.A操作的特点是: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6.D具体化是指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
7.D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但不是最终阶段。 8.B
9.D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故认知的最高目标是评价。
10.B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动机与成功期望概念成反比。如果个体力求成功,那意味着他的成功期望值就高,故成就动机就低。 11.C
12.A这是对教师观察力敏锐性的准确表述。
13.A初创时期著作内容多以普通心理学原理解释实际教育问题。 14.A
15.C见“个体社会化”的定义。
16.A心理健康表现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即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17.A一般而言,将学习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激励作用 最大。因为这样将会促使他克服自己在能力、运气等方面的固有认识,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形成动机激发的良性循环。 18.D前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的学习和记忆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作用。这两种抑制现象一般是在学习两种不同的、但又彼此相似的材料时产生的,但学习一种材料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两种抑制现象。如题中所说,学习一个较长内容的材料,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因为起首部分没有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末尾部分没有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中间部分则受到了两种抑制的影响和干扰。 19.B态度结构比能力结构更为复杂,因为前者除包含认知成分之外,还
包含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0.D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21.ABCDE 22.BDE 23.ABCDE 24.ACD 25.CDE 26.纵向 27.心境低落 28.群体差异 29.组合律 30.集中练习 31.成绩差的学生 32.认知能力差异
33.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4.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的指导。(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①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尝试的新观点,一定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对新课程下出现的新情况提出新的观点。例如,语文课上的课文朗诵方法,对哪种方法更有效要有新的认识。 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有助于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它变成一定的教学程序或活动,从而推进教学。例如,根据直接指导教学原理,对教学的步驟进行程序化的安排。 ③帮助教师
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学习教育心理学,可以使教师更好的分析学生行为的原因,并能够采取合理的办法进行干预,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教师的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遵守情况。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旦学生出现了学习上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困难的原因,从而促进其学业获得进步。例如,一名学生如果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就可以从各种测验结果中找到困难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促进提高。 ②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教育学提供的知识理论指导,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公式。因此,教师在利用这些原理进行教学时还要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自己的特定问题。应该因人因事因地因时而相机行事,不断反思,随时作出相应的变动。
35.(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 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36.概括而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冇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具体来说,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如下:(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稈和学生学习过稈的理解。 (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冇教师的专业基础。(3)冇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宄的理论和 方法基础。
37.(1)诊断功能。 (2)反馈与鞭策功能。 (3)管理功能。 (4)教育心理功
能。
38.(1)应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变式是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39.【要点】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途径是三源性的,即主导作用的师源性、主体作用的生源性、双向作用的师生性。 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举措是: (1)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意识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先决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技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它对营造班集体心理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提高教师心理教育理论修养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 (3)建设班集体文化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根本。 (4)发展学生个性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宗旨。
40.(1)教学就是要教大量冇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2)认为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养成能力,必须通过大量 冇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稈序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