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版)
一、考试依据: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学校教务管理相关规定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大学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考试旨在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和考察大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合格的人才培养。 二、考试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要求考生: 1. 了解和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理论和观点;
2. 运用本课程有关理论或原理,正确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明辨是非; 3. 运用本课程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观察、分析或解决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
1.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5分钟 2. 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四、试卷题型与结构 1、基础知识题 40分
(1)单项选择: (每题1分,20题,共20分) (2)多项选择: (每题2分,10题,共20分) 2、材料分析题 50分
(1)单项选择: (每题2分,15题,共30分) (2)多项选择: (每题2分,5题,共10分) (3)材料分析简答题:(每题10分,1题,共10分
或每题5分,共2题,共10分;)
3、论述题(每题10分,1题,共10分) 各章考试内容提纲
基本知识点:
一、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基本原理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集中体现在其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或之集中体现)
本章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基本知识点: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旧唯物主义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辨析 3、马克思主义对物质和物质范畴的科学解释 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5、实践是自然存在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6、运动、时间和空间及其关系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1、意识统一于物质
2、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1、联系及其特点
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的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4、质量互变规律 5、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3、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本章重点: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3、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4、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基本知识点: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和唯心主义认识路线二者根本对立 2、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2、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3、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 4、影响认识的非理性因素 5、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二节 真理和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的客观性内涵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4、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价值及其特性 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3、价值评价功能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4、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从必然走向自由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本章重点:
1、实践的决定作用 2、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3、真理的客观性、辨证性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基本知识点: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歧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系统基本要素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两种生产关系:公有制和私有制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经济基础定义
2、居主导地位的上层建筑及其核心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1、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3、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社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6、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本章重点: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阶级斗争和社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基本知识点: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2、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4、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内容 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价值规律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1、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3、资本的原始积累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1、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 2、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2、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3、资本积累及资本有机构成 4、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5、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6、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五、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本章重点: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2、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基本知识点: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3、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4、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实质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动因 2、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本章重点: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其后果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基本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三、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本章重点:无
第七章 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基本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主义社会的展望 二、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章重点: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