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 1月第14卷第31期 ・临床研究・ 55 手术结合中医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分析 温战宇 (辽宁奉天中医院外科,辽宁沈阳110016)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与中医方法联合应用在肛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肛瘘惠 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方法治疗,试验组给予手术结合中医方法治疗。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 为73.91%,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与中医方法联合应用在肛 瘘患者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肛门失禁的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 『盘床疗效,确保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值得临 床重视并推广。 【关键词】手术;中医;肛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7.1 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31—0055-02 肛瘘是临床中常见与多发的肛肠科病灶,其临床发病机制主要是 效率=(痊愈患者人数+有效患者人数)/治疗患者总数×100.0%。 1.4统计学方法:对本组中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选择统 计学SPSS15.0实施分析,计量资料通过( 士s)表示,采用 验,计 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O.05,则认为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由人体性激素过度旺盛分泌,加之肛i'-J ̄lb泄不畅而导致发生的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是局部疼痛、反复流脓以及瘙痒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 及生活质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及时的采取有效措 施治疗肛瘘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避免发生感染,降低不良反 应发生率 ]。本研究中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肛 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手术与中医方法联合应用在肛瘘患者 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肛瘘患者 其中对照组中,有2O例(43.48%)获得痊愈,l4例(30.43%)获得有 效,12例(26.09%)获得无效,其临床总有效率为73.91%;而试验 组中,有24例(52.17%)获得痊愈,19例(41_31%)获得有效,3例 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中,有20例男性 患者,26例女性患者,其年龄为20 ̄71岁,平均为(41.2±2.1)岁; 病程为25 d ̄13年 平均为(7.4士1.8)年。而试验组中,有22例男性 患者,24例女性患者,其年龄为22 ̄72岁,平均为(41.6士2.2)岁; 病程为22 d ̄12年,平均为(7.5±1.6)年。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性 别等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O.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手术方法治疗,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6.52%)获得无效,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试验组患者的临床 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 2.2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 行对比分析,试验组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包含2例肛门轻度 水肿,l例疼痛明显,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而对照组有8例患 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包含4例肛门轻度水肿,3例疼痛明显,1例肛 门失禁,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患者保持侧卧位,采取碘伏对患者肛部位实施常规消毒,再实施骶管 麻醉,完成麻醉后采取探针顺着肛门内包块做内部探查,再将探针穿 过肛管直肠环,并通过探针远端在内口部位穿出,且顺着探针行走方 明显的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 3讨论 肛瘘还可以被称之为肛门直肠瘘,是一种临床中常见与多发的肛 向将肛瘘齿线下部管壁切开,其切口为V字形,最后在修剪完切口后 将管壁部位的腐败组织剔除 】。而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前提下给予中医挂 线方法治疗,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先采取常规肠道准备,实施腰麻处 理,依据患者肛瘘位置合理的选择体位,主要包含截石位、左侧卧及 右侧卧等,通过美蓝染色法或者探针探查确定肛瘘内lZl,并在肛瘘内 口位置选择放射状切口。此外,用手进肛管法触诊,在外El置入探针 后沿着内VI探出,再切开探针下面的组织及皮肤,且剔除腐烂组织。 肠科病灶,此疾病具备着较高的发病率。现阶段,肛瘘的临床发病机 制主要是由人体性激素过度旺盛分泌,加之肛门排泄不畅而导致发生 的感染,还可以说肛瘘是肛周脓肿后遗症,脓肿在不断愈合期间形成 迂曲腔道,因为长时间没有愈合而在腔道内出现瘢痕组织,从而形成 肛瘘。在临床中,肛瘘的形式主要包含括约肌外肛瘘、括约肌上肛 瘘、括约肌间肛瘘及经括约肌间肛瘘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括约肌间 肛瘘,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局部疼痛、反复流脓以及瘙痒等,对患者的 然后绕过肛肠直肠环部位瘘道通过穿钳穿过且探入到瘘管顶部,且钝 性穿破直肠黏膜,采取双股橡皮筋实施挂线处理,在内VI处实施直肠 黏膜包扎处理,待止血以后放置消炎栓,最终进行加压包扎处理。 1.3评价标准: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2组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 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1。因此,临床中及时的 采取有效措施治疗肛瘘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中医挂线疗法 是缓慢切开患者瘘管的手术方法,其主要是通过橡皮筋产生的机械作 用,促使患者结扎部位组织发生血运障碍,此外,医用橡皮筋还具有 评估,一般分成3个等级。其中,患者疼痛、瘙痒及流脓等临床症状 完全消失,且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完全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疼痛、瘙 痒及流脓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基本恢复正常为 有效;患者疼痛、瘙痒及流脓等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 瘘管引流物的作用,确保患者瘘道内渗液可以顺利排出,由此有效避 免发生感染。相关研究证实,手术与中医方法联合应用在肛瘘患者治 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肛门失禁的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 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确保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56 ・临床研究・ November 201 6,Vo1.14,No.31 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体会 刘旭坤 (铁岭市银州区医院,辽宁铁岭112000) 【摘要】目的分析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3例慢性心力衰 竭患者,用随机数法将惠者分为实验组36例和参照组37例。参照组常规应用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 在此基础上使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显效率高于参照组,对比两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惠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改善明显,对比参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 学意义 <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少,对比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 床效果,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比索洛尔;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31—0056-02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进展到最终阶段的状态,治疗的效果 较差、患者预后大多不良,具有极高的病死率 。本文探讨比索洛尔 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总结方法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3例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在2-4级,所有患者均通过超 声心电图诊断左室射血分数在40%以下;排除心动过缓的患者、排除 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患 者 】。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6例和参照组37例,实验组中男 性2l例、女性l5例i年龄最小的为48岁、最大的为8l岁,平均年龄为 (63.6士7.2)岁。参照组37例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最 失,心功能分级下降2级以上或达到l级标准 有效:临床症状得到一 定程度的改善,心功能下降1个等级,无效 治疗后临床症状仍然存 在,且心功能分级未得到改善 l。②心功能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左室 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进行观察对比。③用药不良反应:对两 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 1.4数据处理:相关数据均录人SPSS 1 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 分析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 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通过t值检验。尸<0.05代表实验组和参照组 之间的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和参照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实验组36例患者中通过治疗评 小的为46岁、最大的为82岁,平均年龄为(62.9±7.4)岁。对两组患 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小,不具有 统计学意义(P>O.05)。 1.2方法:所有患者在人院之后均接受休息、限盐、吸氧等常规治 疗,针对患者的原发性疾病和心力衰竭的原因开展积极治疗,常规应 用虽然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以及洋地黄等药物进行治疗。实 价为显效的有22例(61.11%)、有效的患者13例(36.11%)、无效 患者1例(2.78%),临床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1.11%和97.22%; 参照组37例患者中显效的有1 5例(40.54%)、有效的患者1 9例 (51.35%)、无效患者3例(8.11%),临床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40.54%和91.8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小, 无显著性(P>0.05);实 <0.05)。 验组的临床显效率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实验组和参照组的心功能指标对比:实验组3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33.64±7.35)nlm和(47.95±7.09)mm、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57.84±7.09)mm和(47.86±6.88)mm、 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为(27.8±6.3)%和(42.5士6.9)%;参照 验组36例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起始剂量为 1.25 mg,每天1次;观察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情况良好时再周 之后将剂量增加至2.5 mg、3周增加至3.75 mg、8周之后增加至7.5 mg、 12周后增加至10 mg,作为负荷剂量维持性使用 。 I.3评价指标:①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或者消 此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有效率为73.91%, 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 照组高(P<O.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对照组的不 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比对照 组低(P<O.05)。 15(11):60-62. [2】宋炳文,杨凌洪,凌光烈.肛管癌的研究现况[A].首届国际中西医 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 门病学术会议论文集萃【c】.2014,12(11):102.104. [3 韩丽君,3]任建国,董岩平,等.切开、挂线、开窗疗法结合中药“三 联”治疗高位肛瘘239例临床观察[A]冲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 [C】.20 1 1,5(2):68:69. 综上所述,手术与中医方法联合应用在肛瘘患者治疗中,可显著 改善患者肛门失禁的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及临床疗效,确保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峨.高位肛瘘多种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的探讨【A】.中医肛肠 理论与实践——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 [4】张桂茹.肛瘘的诊治体会[A】冲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4 (11)89.91. [5】 吕英春.肛瘘治疗临床体会[AL中医肛肠理论与实践——中华 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二零一零年中 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0;7(2):73.74. 大会暨二零一零年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