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每日一
题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海滩湖间带生长的耐盐、耐淹植物。由于互花米草植株高密、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海滩湖间带可以形成强固的草滩。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下图示意崇明岛位置。读图,完成1—3题。 1.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泥沙淤积 B.形成沿海草滩 C.增加植株密度 D.保护海岸滩地
2.引种后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并成为优势植物,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互花米草根系发达 B.东滩生长环境优越 C.东滩沙性土质肥沃 D.互花米草植株高大 3.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对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A.潮间带植被增加 B.东滩面积不断扩大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海浪侵蚀海滩减弱 【参考答案】1.D 2.B 3.C
2.互花米草根系发达、植株高大是其自身的生长习性,而该物种之所以能够在崇明东滩迅速繁殖,说明该地有适宜互花米草的生长条件。结合材料可知,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海滩湖间带生长的耐盐、耐淹植物,而崇明东滩位于河流入海口,土壤肥沃,水盐条件适宜,使互花米草迅速繁殖,成为当地的优势植物。故选B。
精品
...
3.互花米草成为东滩优势植物,会导致植物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C对。而潮间带植被增加、海浪侵蚀海滩减弱、东滩面积不断扩大均属于有利影响,A、B、D错。故选C。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要素 气候 动特征;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水文 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貌 生物 土壤 作用的产物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 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相互作用 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
(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
精品
...
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应采取的措施
(1)警示意义
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由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做出综合评价。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刮起一股“大树移植风”(如图),从移植大树再发展到搬迁古树。建设生态城市是好的,但大树移植费用昂贵,且存活率仅有60%左右。还对树木原生地造成严重环境破坏。所以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耐心的让小树在城市长大。据此完成1—2题。
1.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精品
...
A.病虫害防治不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 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 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某国简图,该国总人口7004.9万人(2006年),面积约163.6万平方千米。
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卡维尔盐沼的成因。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尔卡班巴(见下图)意为“神的山谷”,也有土著人称它为“青春谷”,是南美赤道国厄瓜多尔南部小镇,为世界著名的长寿之谷。小镇处于安第斯山脉中段近大陆分水岭的山谷中,面临太平洋,海拔为1500米,终年气温18℃—24℃,湿度68%,无季候风。小镇风景秀丽,常见清澈溪流,溪中富含镁、钙等营养元素。当地居民以玉米、芋头、豆类、小米等为主食,肉食少;没有代步工具,没有机器劳动,老少脚力惊人,喜欢劳动,无金钱和竞争概念。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比尔卡班巴河曲发展变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C 2.A
3.【答案】卡维尔盐沼的成因: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河水在低洼处汇集;泥沼洼地,地表水难下渗;蒸发量较大,易形成盐沼。
精品
...
4.【答案】河曲扩大了河谷水面,调节了沿线地区气候;河曲的发展减缓水流速度,有利于泥沙沉积;河曲泥沙堆积拓宽了河谷平原;泥沙堆积使土壤肥力提高、土层更加深厚;河曲扩张,湿地面积增加,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解析】河曲在一定意义上延长了河流,扩大了河谷水面,调节了沿线地区气候;同时,河曲的发展减缓水流速度,有利于泥沙沉积;河曲由于减缓流速,使得泥沙堆积增多,拓宽了河谷平原;泥沙堆积也使土壤肥力提高、土层更加深厚;河曲扩张,湿地面积增加,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精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