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及其原因与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及其原因与对策研究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28(3):96—98 CN 53—1131/G4 ISSN 1008—7958 JournM of Kunming Teachers CoHege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 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及其原因与对策研究 夏婷,孙涛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界定了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的涵义及其诸多表现形式,分析了造成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的社会、 学校、家庭等因素,提出了防范网络失范行为的对策:建构网络德育学;树立网络行为的荣辱观;加强学校 的教育与管理;建立融洽的家庭环境,提高青少年的自律。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行为;网络德育学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958(2006)03—0096—03 The Reason of Juvenile Bad Behavior Due to Internet and the Study of the Countermeasures XIA Ting,SUN Tao (Educational Science College,Xingjiang Teachers Normal University,Xingjiang Wulumuqi 830054,China) Abstract:To defy the meaning of juvenile bad behavior due to internet and the manifestation.To analyse the SO- cial,school and family reasons for the bad behaviors.To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m,such as to set up internet moral education,views of honour and disgrace;to strengthen school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to set up harmonious family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juvenile self discipline. Key words:juvenile;behavior on internet;bad behavior;intemet moral education 当人类进人21世纪,一种全新的社会生产和 的工具,它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 社会生活形态——以“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 大媒体,而由其形成的网络社会则被有些人称为 路”为标志的网络社会逐渐形成。这是一种全新 “第三自然”,即有别于纯粹的自然界和人性化的 的社会生活图景:即时通讯、网络经济、无限的信 自然,也就是现实社会之外的虚拟社会。这一切都 息、从第一自然到第三自然的社会环境、电子家 说明了网络在这个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地位,使用计 庭、虚拟社区、网上学校等等。网络社会的来临, 算机、运用网络技术已成为了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 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巨变,以至于今天人类所面临的 能力,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如同所有的事物都 物质生产、精神生活和道德环境,已经难以用过去 存在正反两方面作用一样,网络毋庸置疑使我们的 的理论说明。同时,对我们的教育tE提出了严峻的 生活更加开放、快捷和现代,但同时网络上也存在 挑战。孩子们面对网络社会所出现的一系列失范行 着信息垃圾、公共污染和人们对网络产生的过分依 为,便是这一挑战的表现之一。面对这些我们的教 赖倾向,这些人们在充分、积极运用网络的同时产 育又该做些什么呢?该怎样去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成 生的违反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行为就是网络失范 长呢? 行为 。 一、网络失范行为的涵义 二、网络失范行为的表现 失范行为通常是相对于规范行为来讲的。人在 网络失范行为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尤为明显和突 社会中顺利生活,被大家所接纳,是因为遵守了他 出,主要表现在一下几A'- ̄y面: 活动区域内的社会规范。反之便会招致他人的反 (一)网络暴力行为 对,甚至受正式组织或法律的制裁,这类行为通常 这一行为首先表现为浏览色情网站。如同真实 是失范行为,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犯罪行为。那么, 社会一样,网络这一虚拟社会也同样充斥着色情、 何为网络失范行为呢?我认为这是专门针对当代这 暴力等一系列不健康的内容,但是网络空间是无限 个信息化的网络社会所产生的行为。21世纪是信 的,这样就使这些不健康的内容能够无孔不人,尤 息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了人们生活、交往不可缺少 其是色情网站,其不健康的内容是以一种更加露骨 收稿日期:2006—08—02 作者简介:夏婷(1981一),女,湖北襄樊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德育理论研究; 孙涛(1980一),男,吉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夏婷。孙涛: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及其原l天f与对策研究 的方式呈现,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加可怕,而青少年 由于处于身心发展的剧烈变动时期,冲动、好奇的 个性使之更不容易抵御这些侵扰,往往使许多孩子 泥足深陷。其次在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中充斥着漫 骂与暴力的行为。 (二)网络欺骗行为 随着诚信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教育者的诚信问 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一种道德品质, 当然需要从小抓起,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在这方面的 培养更加的重要。但是在网络社会中,网络欺骗行 为随处可见,这也自然波及到了青少年的行为。青 少年也学会了在网上随意的编造谎言,欺骗他人, 这当然是与网络的虚拟性不开的,但一些人利用网 络这一虚拟特点,编织浪漫的情感世界,进行感情 欺骗,甚至骗钱骗财。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青少年 充当“网恋”或“网婚”的主力军,过早涉入 “家庭”,影响了学业。甚至走向犯罪。还有网络 短信骚扰,利用短信开过分的玩笑,发布无聊或恶 意信息,无中生有,制造事端,以至严重影响正常 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三)网络成瘾行为 沉迷网络游戏。这是大部分网络依赖倾向者的 表现,尤其在男性青少年身上表现突出。这些网络 游戏大部分充斥着暴力因素,虽然其复杂性可以适 当锻炼青少年的智力和灵活性,但由于青少年特殊 的心理特质,容易被吸引同时抵抗力和意志力不够 坚定,往往容易沉迷其中,而导致好的方面向坏的 方面转化,使青少年长期驻足网吧,造成身心的伤 害,甚至生命的危险,造成他们同学校、家庭的感 情联系破裂,家长、老师对其失望,自己也无心顾 及其他,而一旦无钱游戏的时候便出现了抢劫、斗 殴等违法事件。迷恋网络聊天。这也是大部分青少 年的网络依赖表现。网络聊天是在这个网络社会, 人们一个新的联系交往方式,通过这一方式,“地 球村”变得更加地具体生动了。但是青少年往往 容易迷恋此种聊天方式,或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生 活、情感上的疏忽,或是由于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 等,青少年对网络聊天的迷恋,往往导致无心学 业、掉入网络骗子的陷阱,亦或是自己成为网络骗 子诱骗其他的同龄人,还有可能出现网上言语的争 端而发展成现实中的暴力斗殴事件。 (四)网络侵权行为 在网络社会中侵权行为也时有发生。相对于青 少年这种行为有诸如网络人身攻击、将他人隐私公 置于众,更有甚者擅自编制个人信息,使隐私型信 息进入了公共信息传播渠道。还有未经权利人许可 私自上传下载自己喜欢的歌曲、影片或者软件。还 有网络黑客的行为。网络黑客可以说是最让人们惋 惜的一种网络失范行为。网络黑客是称呼那些在网 络技术上有着高深造诣的网络高手,但是这个称呼 似乎让人感觉不那么舒服,因为这也是为那些通过 自己在网络技术方面的高深造诣而随意制造电脑病 毒、进入他人电脑、窃取秘密资料,甚至盗取他人 钱财的网络高手准备的称呼。往往有着高智慧和能 力的青少年本应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可以在网 络技术方面发挥有利于社会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 正确的引导,则导致了青少年网络黑客的出现,而 这也必然使青少年触犯到了庄严的国法。 三、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从社会方面看,首先是在社会转型期这样的社 会环境下,多元的价值观不断冲击着青少年,使其 难以很好的把握自身。其次,网络本身虚拟性、开 放性等特点,使青少年喜爱在其中畅游而又觉得不 受约束,加上自身的约束力不够,因此极易出现失 范行为。第三,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导致社会中一些人钻法律的漏洞,在开放的网络社 会中宣扬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以牟取暴利, 或者不顾国家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对青少年影响 到其身心发展的网络行为予以放任。第四,媒体对 某些不健康内容不适当的报道,反而由于青少年有 限的辨别能力,产生了对青少年的不利的负面影 响。第五,由于社区、文化宫的社会组织不能给青 少年提供足够必要的多种活动内容和空间,使网络 占据了青少年大部分的活动内容。第六,行政执法 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导致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不 到位,没有产生相应威慑力,而使这些社会不良因 素没有被完全的遏制。 (二)学校因素 首先,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问题,不能很好的 结合现实实际,结合网络道德的教育,因此不能很 好的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学生道德情感上的 共鸣,把道德规范和价值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从而 指导道德实践,真正发挥道德的实效性,全面提升 学生的道德素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意志力来抵御 网络的不良影响。其次,学校的应试教育,不能体 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把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作 为教育目的,而只把考试作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发 展和教育目的的实现,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心理压 力过大,加上没有充分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 能很好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精神和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再次,教师教育观念与方式的 问题,在青少年出现网络失范行为的时候不能充分 尊重学生主体性,把学生作为具有主体性的个人, 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与想法,无法获得青少年的信 任,使青少年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最后, 学校的管理也存在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网络 文化风气,以抵挡社会不良的网络文化。 (三)家庭因素 首先,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 快,父母在家陪伴孩子的时间显得越来越少。这让 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本来在心理上与父母沟通减少 的情况下,很自然的由于父母的无暇顾及,与父母 的沟通就更加的少,于是只有在网络社会中寻找虚 拟的朋友或者依托。其次,家长不适当的教育方 式,诸如只注重孩子的知识学习而轻视其情感的发 展,也会使青少年产生对家长、家庭的厌倦,进而 在网络世界中找到发泄的方式。另外,由于青少年 也有较强的模仿性,家长某些不良习惯也会给青少 年带来消极的示范作用。 (四)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因素 就其主观因素来看,主要是青少年这一特殊年 龄阶段的人群的心理特质造成的。青少年阶段是人 格心理形成的重要阶段。家庭、学校、媒体环境、 社会实践是个体人格心理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青 少年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标准和 道德规范,学会了与谋生有关的本领,养成和发展 了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同一性,其人生观、价值 观在这一关键时期得以逐步形成。青少年期是从幼 稚顽童向成熟个体的过渡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 落,其情绪和行为在许多方面表现出鲜明特点。在 情绪体验方面,青春期较任何一个时期都紊乱,具 有冲动性、爆发性和两极性,变化不定,好走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端。在社会行为方面,青少年已不满足于狭小的家 庭圈子,感到家庭生活单调乏味,与父母的交流沟 通逐渐减少,亲子关系渐趋紧张,喜欢加入一些小 团体。基于以上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他们更容易被 2006年9月 环境。通过立法来约束网络不法行为,政府要加大 在网络方面的立法与行政执法力度。可以通过一系 列社会活动,发挥媒体正面宣传的积极作用,提倡 社会主义的网络行为荣辱观,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 网络世界中的新奇与刺激所吸引,也更难以以坚强 的意志去抵抗网络社会中不健康的内容,又或者有 着争强好胜心理的控制,想通过制造足够引起家 长、学校、社会注意的事情从而引起大家对他的重 视,或者引起同龄人的刮目相看。又或者是对网络 失范行为的严重性认识不到,加上喜欢模仿以及从 众心理的特点。因此,产生了各种失范行为,这就 需要我们在深入研究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积 极对其加以引导,使他们能够以更成熟理智的情绪 应对网络社会 。 四、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的对策 (一)建构新的德育理论——网络德育学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技术手段的新颖性、 法律规范的局限性和道德调节的全面性,建立网络 德育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网络德育学”,加 强网络德育理论的研究,进而为加强网络德育实践 提供卓有成效的理论指导,意义非常重大。分析现 有网络行为的各种问题,将其理论化,可以给社 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以理论指导,科学的处 理好信息社会网络行为的规范问题。帮助他们尽快 适应网络社会这种全新的“网络环境”,使其学会 做一个有道德的网络社会人。这不仅仅是理论创新 的需要,更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尤其是 21世纪,网络社会的发展到成熟阶段,网络德育 理论的建设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任务。网络德 育学首先应包括现代网络的知识,以供青少年更好 的了解现代网络的内容及其在现代的应用。其次应 说明网络与德育的关系,包括与德育实施、德育课 程、尤其是与德育环境的关系,因为网络的出现首 先就是给德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环境,在此新环境中 我们该如何使德育观念跟上时代步伐,如何在德育 实施中处理好与网络这一新环境的关系,如何更好 的发挥德育的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然 后如何在网络这样的虚拟环境中,开展符合生活实 际的德育活动,处理好网络环境与其他德育环境的 关系,使德育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而不会出现彼此削弱的问题 J。另外,校园网络的 建立及其监督、管理与运用,还有建立家庭、社 会、学校共同的网络体系,给青少年以多重德育影 响与管理,也是其中应包含的内容。尤其是社会网 络的管理,让网络内容自身不断净化,使网络受到 社会规范的约束,从而给青少年以良好的道德、社 会影响,诸如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等等。这样才能 使网络在德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关注,弘扬社会主义的网络行为荣 辱观 从社会方面来讲,首先,树立社会公德,将教 育与实践相结合,将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荣辱 观相结合。学习并实践“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新 的荣辱观,把它作为我们全社会行动的道德纲领, 尤其在网络社会中以此为指南,全社会一起来维护 和规范网络世界,建立健康向上的网络社会。其 次,建立良好的网络社会环境,人人都来维护这一 网络,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美丑观念,率先 践行网络文明新礼仪,共同创造知荣明耻的绿色网 络空间。再次,在社区和少年宫等青少年的社会活 动范围内,设立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帮助青少年 能够选择多渠道的活动方式而非只有网络。 (三)加强学校的教育与管理 从学校教育发面来讲,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 的主导力量。因lit,学校在对青少年的网络失范行 为预防方面肩负着重任。首先,要增强德育工作的 实效性,注重显性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同时注 意隐性的德育,如优秀班风、校风的建立。良好校 园文化的建立。其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尤其 是针对网络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贯彻素质教育的 理念,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把关心学生的身心发 展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再次,加强教师的师德建 设和现代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并能 指导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行为,这样才能获得学生 的良好互动,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获得较好的教 育结果。最后,学校管理方面,建立学校自己的校 园网络,让青少年能在更加纯净的环境中接受网络 社会的知识与教育,并积极向学生宣传正确健康的 使用网络观念。建立科学的网络观,增强学生对网 络文化的辨识能力和抵御能力。 (四)融洽的家庭氛围和青少年的自律 从家庭和青少年自身来讲,家长要建立融洽的家 庭环境,父母在给予孩子物质关怀的同时,还要给予 精神上的关心,关心孩子情感上的需要,多和孩子聊 天和沟通,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点变化。转变与孩 子相处家长式的作风,和孩子建立如同朋友般的关 系,这样,孩子才可以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每一点成长 的经历与感动。青少年自身需要正确认识自己身心发 展的特点,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积极学习,提高自 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提升自己的 道德水平,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实践方面完 善自我,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以稳步 的发展,能够做到自律与自我教育。树立坚定正确的 奋斗目标,以此为动力培养自己的控制力与忍耐力。 此外,还应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养成良好上网习惯。 在实践中学会区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不把网络作 为逃避生活问题和调适消极情绪的主要工具。对一些 现实生活中的困惑要积极与外部沟通,寻求父母、老 师、朋友等的外部支持。 [参考文 献] [1] 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 [M].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4. [2] 金一鸣.教育社会学[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0.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5. [4] 鲁洁.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o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