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处在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农村信用社一直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农村信用社出现的一些问题是不容轻视的,分析当前农村信用社金融资产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成为当务之急,这对于加快农村信用社健康快速发展,使其更好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信社金融资产防范
一、农信社金融资产的界定及风险函数分析资产是一种具有明确归属关系,能以货币计量并可以给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金融资产作为资产的一种指以取得收益和增值为目的而进入金融市场交易最终进入实际部门的那部分权证。我国目前全面实行国际普遍应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原理和方法,将金融资产分为储备资产、中央银行债券、政府债券、其他部门债权和非存款货币货币银行债权。农村信用社的资产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的本金或收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它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也就是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是信用社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称为非系统风险,农信社的金融资产的风险主要是由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组成的,其中我们重点防范的是内部风险。
二、农信社风险产生的原因1.目前我国农信社共5万多家,总资产占全国金融资产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单个农信社的资产确不多,且资金分布不均,从资产运营角度考虑,农信社的资本充足率
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明显不足。
2.农信社的资金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农村信用社的存款结构不合理,因地域所限,我国农信社的存款主要是以储蓄为主,而成本较低的对公成本确很少,平均成本要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40%。
3.农信社的资产质量较差,风险高、收益差。主要是以贷款为主。
而中间业务很少,一旦出现贷款损失,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 4.管理者缺少风险意识。由于农村信用社是从农行分离出来的。 管理者缺少风险意识,而且管理者由于大部分素质较低,所以在金融风险意识方面较差,而且缺少总部,横向学习的机会也不能与国有银行相比。
5.信誉风险高。由于目前的农信社的内控得不到有效实行,服务水平低,管理不到位,在社会公信度方面存在明显不利地位。一些农户对农信社不信任,存款转到国有银行或邮政银行。造成农信社组织存款难。
6.管理人员素质制约着农信社的发展。由于我国的农信社工资水平不高,工作环境差,很难吸引高端人才,所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很难让其形成好的管理体系。
三、农信社的风险防范措施1.中央银行和政府的扶持政策。首先国家必须认识到农信社是在条件艰苦的农村,生存环境较差,无法与大银行进行同等条件的竞争。
而且农村信用社在广大的农村目前还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央
行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目前我国央行在存款准备金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同样当级政府也应给予更有力的支持,本来农信社就是为当地经济服务的,所以当地政府更应责无旁贷的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2.农信社要完善内部治理,加强经营管理。要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多种渠道,扩大资产规模。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存款结构,加大对公存款的吸收。降低组织存款的成本,改变传统的重贷款轻投资的管理观念。
不断推进农信社的专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在农信社内部建立真正能够抵御外部风险和减少自身失误的约束机制。
3.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责,逐渐在农信社之间进行吞并整合,让资不抵债、经营无方的农信社彻底死亡。逐步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资产整合。当前我国农信社正进行多方面的改革,目前有三种模式,其中在发达地区成立农商行是一个农信社发展的良好模式。农信社组建成农商行,能按照商业银行的模式进行管理,又有农信社自身的优势,无疑是对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生机和活力。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整合远比新组建一个商行要现实得多。
4.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农信社受制约发展的很大一个因素便是人员素质较低,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金融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很富足的。如何吸收并留住人才是农信社应该考虑的。
5.内控机制要行之有效。农信社的内控制度还应加强,并且要真正落到实处,农信社的资产大部分是农户贷款,分散且庥烦。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内控制度不能发挥作用,就相当于对职工不
设防。
就是给职业犯罪提供了可能。
6.加大科技投入。农信社的科技手段相对比较落后,要挤出资金用在科技产品的投入方面。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通过电子化手段来杜绝职务犯罪,减少职务犯罪,减少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农村金融与信贷政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赵海翔,《论当前农村金融问题》,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3)
《商务与经济统计》机械工业出版社张建华王健冯燕奇等译 《生产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下接第218页)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丰富员工精神内涵以人性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团队精神,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败对手,获得胜利,促进企业不断的良性发展。笔者所在学校的校企“广西支前副食品生产基地”,在“以人为本”管理机制下,采取“定岗定责”、“按劳计酬”激励措施,员工
精神焕发,齐心协力,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出谋献策,各尽其责,各尽所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和竞争力,在猪价大跌的大环境恶劣气候下,仍然能保持经济效益逐年稳步增长,员工经济收入也逐年显著提高,2004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校办企业”称号。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微利时代,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成本竞争越显重要与关键,信息化管理及以人为本理念成为增强企业应对市场的“加速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赢得市场,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给校办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校企必须扬长避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把结构调整同改造、提__________升传统产业,打造“拳头”产品结合起来,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竞争力,方能促进校办企业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校办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本管理》160农村经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