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第4期 2009年12月 辽宁师专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V01.11 NO.4 Dec.2 0 0 9 【学术研究】 浅谈对新课程初中数学教材的解读与整合 张跃辉 孟应凡 (1.朝阳师专,辽宁朝阳122000;2 朝阳财经学校,辽宁朝阳122000) 摘 要:全面解读教材的内容、结构和情感因素是用好教材的前提;优化整合教材内容及学生、教师与教 材三者间的关系是用活教材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解读;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88(2009)04—0014—02 新课程强调校本教材和校本教研,如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 合理使用教材,是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提倡教师对教材能够“创造性的用,个性化的 教”,而解读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由于教材的统一编写难以兼顾学生个体情况和所在区域的差 异,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教材只是最基本的教学素材.在深刻领会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立足学情和 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师完全可以、而且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教学重组、扩展和超越,实现对教材的整 合….现以新课程初中数学教材为例加以阐述. 1全面解读。把握精髓,把教材用实、用好 教师要全面解读教材,避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1.1 对教材组织顺序与结构方面的解读 教师只有从整体上解读教材、教参,理清知识体系和纵横联系,才能全面领会编排意图.如某部分知 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它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与其他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都 是解读教材的关键点.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揣摩,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做到心中有数. 新课程初中数学教材在结构上改变了大纲版教材分开编写代数和几何的方式,进行混合编排,其优点 是:便于关注不同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展示不同领域的数学知识,体现数学的整体性;从不同角度表达、 思考同一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建立正确的 数学观;代数与几何交替出现,可以将一些枯燥的学习内容分散,如几何证明、代数运算等,达到不固化思 维的目的.新的编排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就是知识的系统性和相对完整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任何数学知识,不仅要了解其本身的涵义,而且要把它们纳人到整体知识结构中,与其他知识作 纵横比较.在横向方面,要比较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间的关系,了解它们的相似、相同和差异之处,明确 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脉络清晰的知识结构;在纵向方面,要致 力于揭示知识之间的从属关系,弄清知识的结构顺序,从而把握知识内容.教师只有通过研究教材的组织 顺序和结构,掌握各内容的分布和在各个阶段的所属层次,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 率. 1。2对教材重点、难点的解读 解读教材时,教师对教材每个单元、每节课的重点、难点都要逐一落实.教材的重点是指处于重要地 位、具有重要作用的内容.判断教材内容是否为重点,主要考查三点:是否为核心;是否是今后学习其他 内容的基础;是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难点是相对的,教学中的难点常表现为过分抽象或其内在结构复杂 的知识,或本质属性较隐蔽,需用新观点、新方法去研究的知识等.教师备课时,对难点内容要充分考虑 关键之所在,运用具体模型和媒体演示等手段逐步抽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结构 由浅人深, 突破或分散难点,逐步加以解决,最终同化新知识. 1.3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解读 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整合相关资源,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与方法及相互间的关系, 收稿日期:2o07—06一O5 作者简介:张跃辉(1959一),男,辽宁朝阳市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张跃辉,等 浅谈对新课程初中数学教材的解读与整合 15 明确它们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从而确定这些数学知识、技能、思想与方法 的掌握程度和训练要求,进而根据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立教学目标.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领会 教材的言外之意,如新课程初中数学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环节,设计 了许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着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 数学活动之中,便于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 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 2优化整合,二次开发,把教材用活、用新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材的编写由于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限制,再好的教材也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就目前的新课程数学教材而言,所涉及的命题大都是由条件寻求结论,或给出条件和结论,让学生 自己去判断、推理、证明,这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局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 教师应不拘泥于现有教材,在紧密围绕新课程标准同时,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求异创新,优化整合.学 生的原认知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真正起点: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会自己解决什 么?……只有立足学生原认知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才能增强学生思维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切实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1整合教材内容 优化整合的着眼点应放在教材的组织和结构上.新课程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较之过去发生了很大变 化,最大的变化在于编排体系与知识体系有很大不同,同一系统内的知识分散到不同的年级中;同一个知 识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加以完善和提高.对于教师而言也有一个再认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关注 教学内容的组织顺序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思考教材的组织顺序是否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 t2,理等相 适应,不同时间的内容是否衔接.另一方面教师对教材要灵活使用,必要时应有所创新,如北师大版数学 教材中提到 。 ,利用勾股定理或一元二次方程可求出黄金比,但都有~个共同的前提,就是假设为单位 线段,从理论上讲无可厚非,但学生易产生思维定势,认为在解决相关问题时,总是要把线段单位化.针 1 对这一情况,不妨另辟蹊径,直接设黄金比为z,由黄金比定义易得z—l_+1=0,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 方程,有 十z一1=0,从而求得黄金比.这种处理方法既应用了一元二次方程,又巩固了分式及分式 方程的原有知识,同时还可避免学生产生错误的思维定势,可谓一举多得. 2.2摆正教材地位 在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教材存有太高的期望,认为一套好的教材可以 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但教材毕竟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其作用的发挥受到教学指导思想以及教师对教 材的理解等因素的制约.新课程教材内容的编写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能够给教师提供充足的空间来展 示自己的教学才智.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如何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材, 教师有很大的自由度,要想超越教材的内容,就要用更开阔的视野来重新认识教材,把教材作为教学系统 的一个要素来看待,在有效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中正确使用教材.在构成教学系统中的诸多要素中,学 生、教师和教材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则是体现教师与学生通过教材这一媒介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系统 中,教材规定了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实现者,学生是教学的服务对象.教师有效、灵活 地使用教材的过程,是师生问实现良性互动的过程,也是正确处理教材在教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 标志. 初中生感兴趣的问题已扩展到客观世界的许多方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更大兴趣,因此 教师在素材的选择上要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再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基 础和生活经验及课程标准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和加工,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强调数学跟现实生活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 c . 参考文献: [1]陈怡.例谈对教材的研渎与使用[M].安徽:黄山书社,2009.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八年级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8.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九年级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3. (审稿人 李铁成, 责任编辑 于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