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 往鼹技术协作信息 2017(4), ̄;再l275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初探 王慧强/铁岭市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局 摘要: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短缺压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途径,也是实 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图对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模激起特点进行初步探析,并指出整理过程中应注意的 几个问题。 关键词: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问题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指通过运用工程 高,但一旦建成其集约的效果也将特别突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特点 技术、调整土地产权等方式,进行村庄改 出。 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不可避免会具有 3村镇/村城合建模式。村镇/村城合 很明显的区域差异。 l在整理需求与现状上存在落差。在农 集约,以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强度,促进 建模式分为两种情况:对于城中村来说, 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并改善 可以直接将其逐步施行城市化,促使其融 村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因资金基础雄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 一入城市;对于郊区村庄来说更多的是撤村 厚,城镇化水平或城镇化趋向比较突出,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 进镇/城,指将乡镇/城市郊区周边的村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社会需求强烈,备主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归纳总结为 庄撤消,纳入城镇规划区内新设的居民社 体能够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土地集约利用 村内合建、村村合建、村镇合建、村区合建 区,并将原村庄居民逐步分期迁入城市; 新模式,因而土地集约利用发展也比较 四种模式。当然,各种模式之间并不存在 通过整理腾出的土地复垦为耕地或者整 快;而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则 绝对的划分。 l村内合建模式。村内合建(空心村整 理为工业用地,进行工业集中区的建设。 一般只是被动的吸收指导,有点甚至 此建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农 仍存在抵制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 况。 2在整理模式上也存在地区差异。由 理)模式,主要是针对村内(包括城中空心 村的城市化,实施过程的条件较多, 村)分散分布、占用大量土地(耕地)的空 因此一般要求共建联建,以协调备方面的 于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实力和经济 闲住宅、旧住宅基地,或一户多宅、少批多 关系,切实降低人均用地标准,从而提高 发展水平不一样,在整理模式上选取存在 占的土地使用证以外的宅基地,全部收归 土地利用率;要求引导与扶持, 差异。一般来说,对于经济条件较好、地理 村集体,由村委会重新规划,优先复垦,达 如配套积极的人口就业等;一般只适 环境允许的地区,集中于村区合建、村镇/ 到给空心村“减肥”的目的。因此该模式的 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近期内城市化要 城合建等方式,或者出现自筹资金的整理 普适性较强,整理效果显著,尤其是在自 求强烈的城郊结合部和集镇周边农村。此 和市场导向的整理;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地 然村庄规模、人均宅基地面积均比较大的 模式在节约集约土地的同时还具有很强 区则主要是靠推动的村内合建、村村 地区拥有更大的实施空间。 2村村合建模式。村村合建(中心村建 的社会效益。 4村区合建模式。村区合建指某些农 合建模式。 总体来看,各地市场主导和自筹资金 设)模式,是指将一定范围内的布局分散 村建设用地由于工程建设需要或者设立 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比例很小,主要仍由 且规模较小的自然村庄整体或者部分搬 工业开发区的需要,土地被征收,村庄被 主导,的财政压力比较大。这从 迁到指定的集中点,以此为中心重新建设 拆迁,为了节约用地和合理安置被拆迁居 侧面反映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中的许多 新的居住区。如将几个小自然村庄合并形 民,由村集体与开发区联合起来建造集中 相关、制度配套不足。各地需要积极 成新的行政村,并对调整出来的土地进行 的农民公寓,从而形成新社区。与村镇合 创造条件,广泛发动各种社会力量, 模式不一样,在村区合建模 在市场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引入社会资金 复垦;或者以某个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比 建(撤村并镇)较好的村庄作为中心村,将周边的村庄迁 式下村集体建制仍然保留。新社区依托开 进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各地农村建设用 入形成新的大村庄,并对小的自然村进行 发区建立,实行与城市同样的管理和经营 地整理的模式选择要因地制宜,区别对 复垦。这样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方便了管 方式,在实现人口转移和农村城市化的同 待,应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当地社会经 理,同时还有利于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的集 时可以大量节约集约土地。但是这种模式 济发展、耕地保护,与统筹城市与农村协 中配置。但是,这种模式涉及的范围比较 只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一个辅助模式, 调发展的结合起来。 大,对依附的(新建的)中心村的地理位置 即只是在出现征地(征用)进行开发区设 和经济条件、公共服务功能等要求比较 立时采用。三、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