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成品油储备库湖北156处改扩建工程
渗透探伤工艺规程
一、 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程金属焊缝的表面开口缺陷检验: 1.1.用非磁性材料焊接的焊缝;
1.2.磁性材料的角焊缝以及磁粉探伤有困难或者检验效果不好的焊缝的检验等 二、依据
2.1 JB/T4730.4-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渗透检测》。 2.2 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二、 人员资格
3.1 探伤人员必须持有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证件的人员。
3.2. 焊缝渗透检验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无色盲和色弱。
3.2 探伤人员必须熟悉项目的焊接工艺,能正确地判定缺陷和定性分析。 三、 渗透探伤方法的选择
3.1 表面光洁检测灵敏度要求高的工件宜选用后乳化型着色或荧光法; 3.2 表面粗糙检测灵敏度要求低的工件宜选用水洗型着色或荧光法; 3.3 检验场所无电源、水源时宜选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 3.4 大批量工件宜选用水洗型着色法或荧光法;
3.5 大工件局部检验宜选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或荧光法; 四、渗透探伤液
4.1 探伤液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应对被检焊缝及其母材无腐蚀作用。
4.2 应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系列配套探伤液&不允许将不同种类的探伤液混合使用。
4.3 用着色法检验后的焊缝,如果需要进行荧光检验,则必须在彻底清理之后才能进行。
4.4 为了控制渗透探伤液质量的需要,可根据ZBJ04 003的规定,使用符合ZBH24002或者JB/T6064规定的铝合金试块或镀铬试块。 五、 探伤表面准备
5.1 焊缝用酸洗或砂轮打磨,检测范围应向外扩展25㎜
5.2 对于污状物:酸洗或用不锈钢丝刷除,范围为检测区两侧各25㎜ 5.3 探伤部位不允许有油污、打磨或焊接所造成的沟槽以及纤维物,以免
7
造成误判。
六、 渗透探伤操作 6.1 预清洗
用清洗剂或有机溶剂将受检面洗擦干净,自然干燥。
6.2 喷涂施加渗透剂,使之覆盖整个被检表面,在整个渗透时间内始终保持润湿,在10-50℃温度下渗透时间不少于10分仲;
6.3 渗透剂施加方式:喷、刷、浇、浸;如检测面积大,应分区进行,不能同时喷上渗透剂;
6.3 溶剂去除:先用不脱毛的布或纸擦去世大部分多余的渗透剂去除后,再用喷去除剂的布或纸擦,擦拭时应按一个方向进行,不得往复擦拭。溶剂去除不允许冲洗;不允许过洗。
6.4 干燥:环境温度高,干燥时间可适当缩短。 6.5 显像喷涂方向与被检面夹角为30-40°,使用前应将喷罐摇动使显像剂均匀。显像剂施加应薄而均匀,不可在同一地点反复多次施加,禁止在检测面上倾倒显像剂,以免冲洗掉渗入缺陷内的渗透液。 6.6 观察
6.6.1.显像剂施加后7-60分钟内进行观察; 6.6.2.着色法:受检面的可见光照度应≥1000Lx
6.6.3 荧光法:受检表面黑光灯照度大于等于1000uw/㎝2照度不大于20lx;
6.6.4.必要时可用5-10倍放大镜观察,
6.6.5 复验 按JB/T4730.5-2005中的5.9进行.
6.6.6 评定与验收根据缺陷显示尺寸及性质按标准进行评定,Ⅲ级合格. 七、本工艺规程未详细列入部分按JB/T4730-2005标准执行。 八、记录与报告 按照公司统一审定的报告格式填写。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