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居住区活力的营造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4卷第25期 V0I.34 No.25 2 0 0 8年9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Sep.2008 ・49・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25.0049.02 居住区活力的营造 汪 彬 摘要:以居住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住区的阶层构成、生理心理需求、住区成员之间的交往活动以及活动内容与环境的 互动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住区活力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属性,从而为激发住区活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居住区,基本特征,活力,核心属性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社区是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以邻里亲属关系为主 将承担起更多的基层管理职能,住区活力的再造也就显得越发重 要表现的乡村居住区,是一定地域里根据一套规范和社会制度结 要和迫切了。 合而成的聚集生活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20世纪改革开放前 1住区活力的基本特征 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大院”制的居住形态和社会组织形 居住区的活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人群的活力及居民的 式,是一种以行政关系为纽带所构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三者合 邻里交往方面,即通过住区活力的创造让同一住区的人感受到快 一的组织机构,其各自独立、相互隔离的特性阻碍了以城市为单 乐和愉悦,并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2)住区经济活力,即满足居民 元的现代意义的住区形成。改革开放后的住区居住条件得到了 生活需求和交往需求的商业活动。住区活力包括以下特征。 极大的改善,但是原先在人际交往中占重要位置的邻里关系变得 1.1 归属感 淡薄与冷漠;人们日常生活中缺少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空巢”家 社区内居民通过共同的利益和意识而形成的心理归属感是 庭中老年人赡养得不到保障;社会控制力薄弱,社区犯罪增多;住 住区活力的基本条件。密切的邻里关系可以自发地组织住区群 区温馨、自由、安逸感缺失,住区活力下降。 体共同承担公共领域中的环境美化、卫生维持、安全防卫等公益 除了社会转型因素,社会活力降低的另一个直接原因在于今 性活动。 天的住宅房地产开发和社区营造模式。与传统住区长期演变的 上海同济新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它最早规划于解放初 模式相比较,今天的住区常常是很短时问内设计完成的,缺乏循 期,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虽然从总平面上看极其规整,但是 序渐进,自我调整的过程。住区作为未来中国城市的基本单元, 里面的居住环境却是极其怡人舒适的。同济新村占地300多亩, 复尝试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在图纸设计方面也早已开始运用 灵感,让情感体现与理性发挥达到最佳境界,从而设计出适合建 计算机技术,同时大力发展适应当时、当地条件的“适用技术”,并 筑特征的室内环境来。 制订相应的规范制度,大大提高创作和设计质量。总之,新技术 3结语 的运用可以使室内设计在空间形象、环境气氛等方面都有新的创 人类的本质是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使环境更加符合人类生 举,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例如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暴露设备充 存的需要。目前,社会正处于一个多元的时代,就其发展来讲,一 分展示了现代技术本身所具有的表现力。 个完美的空间环境,应该是除了其自身的实用功能之外,还必须 2.5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有一定的文化功能和精神功能。只有这样,环境空间才能够在满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 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又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 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配件的更新换代也日 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应用艺术,要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要有高度 新月异,而且人们对室内设计艺术风格和气氛的欣赏和追求,也 的艺术审美趣味,这也是它发展的基本方向。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目前在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 参考文献: 主要是确立节能、充分节约与利用室内空间,力求运用无污染的 [1]岳峥峰.住宅室内设计三要素[J].山西建筑,2007,33(9): “绿色装饰材料”的观点,要求设计师既考虑发展有更新可变的一 225.226. 面,又考虑发展在能源、环境、土地、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2]孙硕译.室内色彩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6创新的趋势 [3]张双娣,夏谦谦.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走势[J].广东建材, 设计师要有自己的主见,并结合业主想法中的合理成分,考 2004(11):74.75. 虑设计对象的位置及特性,使设计思维主动优化,努力创新,不断 [4] 张福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完善设计方案,肯定设计的创新性和设计中的情感诱发,并产生 2001. Discussion on the interior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rend TANZheng WANGXin-li  ‘Abstract: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interior design,through discussion on the interior desing content and methods,the development trend WaS analyzed simply SO as to enhance the interior desing level and create fl interior environment not only meet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physical function requirement but also meet i ̄hysiological nad psychologiacl rqeuirement. Key words:interior desing,function,trend 收稿日期:2008—04.11 作者简介:汪彬(1982.),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9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0. 专年295 山 西 建 筑 现有3 500多户,里面的业主以同济大学的教师为主体,自发选举 无意地将人和活动隔开来都是值得商榷的。应该提倡根据不同 出同济新村业主委员会,维护自身的权利。同济新村小区东门口 情况具体分析开放与封闭的优缺点,达到多样化的目的。 与阜新路口车来人往交通繁忙,为了保障居民的出行安全,业主 1.4委员会认真听取业主的意见,及时与杨浦交通队联系落实安装交 经济性 住区的人群交往活动带来商品的交流和服务的交换,从而形 通信号灯的问题。对于小区居民养宠物的问题,业主委员会及时 成的休闲、交往、餐饮、购物行为必然带来相关行业的巨大消费和 召开了养宠物的居民座谈会,讨论研究怎样看好自家宠物的问 经济收益。一个具有良好效益的住区商业娱乐活动,将吸引外来 题,并建立了宠物业主协会。这就是住区内共同利益和意识下塑 人群的消费,甚至促进现有物业的升值,这既是住区活力的结果, 造的居住区面对问题体现出来的凝聚力。 也是住区活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交往性 社会交往的形成与否主要取决于居民之中是否在经济、政治 1.5感知性 住区活力的直接表象是住区中人的活动,包括活动的类型、 或意识形态方面有共同的兴趣。如果找不到这些因素,就没有互 人数、丰富程度、吸引力、经济效益等,以及住区成员对住区活动 相交往的基础。住区的交往有赖于社区的交往能力,包括住区成 的认同。如果无法在心理上对这种社区活动形成感知,同样谈不 员自身的交往能力以及住区规划建设为交往提供的空间场所两 上有住区活力。 方面内容。 上述对住区活力特征的分析,交往空间的营造是个体的人结 以上海同济大学附近的密云小区和赤峰小区为例。这两个 合成为社区的必由之路。由于交往空间和交往活动在住区活力 小区的居民成分比较复杂,有上海的下岗工人,有处于比较低端 营造和住区活力各个属性中的媒介作用,在住区层面,邻里交往 行业的工作者,有外来务工者。一方面人员的混杂,致使社区安 就成为社区活力的催化剂和住区营造的关键因素。 全没有保障;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层面的极大不同,居住者很难产 生共鸣感。电梯里面的管理员每天以黑猫警长般审视的眼光或 2住区活力的核心属性——交往活动与空间 住区(Community)的英文词源,与沟通,交往(Communciation, ommuneCiate)等相同,这也揭示了交往对于社区的本源意义。人 作为社会性动物,在现实社会中,不是独自存在的,社会交往是人 的基本属性和主观需要,也是社会形成并发展的根本方式。从某 种意义上讲,居住社区的营造过程,就是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进 行人与自然空间环境关系界定并且发展的过程。一些问卷调查 表明,住户大多愿意参加社区活动,并且也重视在住区活动中的 人际交往,而缺少必要的时间和同伴是很多人没有参加社区活动 的主要原因。由于公共空间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在于空间中 者目无表情的眼光打量着来来往往的人们,让许多住客每次回家 有一种必须涅磐才能重生的感觉。而同济新村内居民主要是同 济的老师,有许多年轻的老师搬到外面去了,里面的房子也主要 出租给同济的学生,所以小区内部居住者基本上都有同济的身 份,于是有了一种文化圈上的认同感。这些也就是一种互相交往 的基础,里面人的举止谈吐对于同济圈内的人来说更加有认同 感,讨论的事情往往也和自己息息相关。其实这也就是为什么现 在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往往还是极为想要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 这也就是追求学校这个交往的认同感。新村内的一些公共场地 还有园子就成为很好的交流场所,尤其是在有儿童活动的地方, 交往更是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因为对于大部分中国家庭而言,孩 子是家庭的核心,儿童之间的活动是增加邻里关系的纽带之一。 作为住区交往主要方式之一,同龄儿童的家长通过育儿经验的交 流和孩子的游戏互相结识,儿童成为二次交往的一个途径。 人与人之间相互观看、倾听的机会,因此人们的交往活动多数发 生在城市与住区的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中,因而此类空间的存在 形式和这些活动有较大的影响与限定,也就要求对住区的物质环 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住区活力创造的基础是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这种认同感和 凝聚力的产生是住区居民长期交往、共同活动以及住区空问与设 施资源共享的结果。但是由于中国社会转型期急剧的人群重组 唯一的活动类型是对社区活力的严重损害,正是多种类型的 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长期,自发,逐渐形成的社区 住区公共活动构成了住区生活的多彩画卷。同时,多种类型的住 规模很难适应住区居民对于短时问内交往认识、公共活动以及由 区公共生活可以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此形成的住区心理归属感的需要。因此,只有在住区活力理念的 比如住区公共空间中的休闲散步促进人们的碰面交往,人们 基础上,才能营造出一个个宜人的新时代社区。 的交往活动促进酒吧、茶楼的兴旺繁荣等。因而在住区中像会所 1.3 多样化 参考文献:  .这样的公共建筑往往不可或缺,在一些高档的住区内,各种设施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万科住区规划研究课题组,万科建筑研 的建造创造了各种交往空间。游泳池里面的相遇,舞厅面的邂 究中心.万科的主张[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逅,球场上的照面,不一而足。多样化意味着提供更多种的空间 体验,可以是提供开放的,也可以是封闭的。许多活动是封闭的, [2] 王受之.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新都市主义论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游泳池、保龄球场等是封闭的。在追求效率 [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的地方,空间往往是封闭的,如办公人员能看见云彩却看不见街 出版社,1992. 道。 往往只是在开放和便于促销的地方,才会将商品以及必要时 [4] 贾文君.浅析西安城市住区绿化[J].山西建筑,2007,33 候将人的活动呈现出来。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有意还是 (29):353—354. Building vigor in residential area WANGBin Abstract:Making residential area as the main resarech object,it analyses the class composition,physical and mental requirements,the assoeia— tion between residents,and the interactivity between activity content and environment,and discusses the basic feature of the vigor in residen— tial area and is COre property,SO as to cretate conditions to trigger the vigor in residential area. Key words.,residential area,basic features,vigor,COre proper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