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技术负责人: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二零XX 目录
年 XX月XX日
测量放样
物资设备及技术准备 劳动力准备
四,洞门施工工艺流程
五,洞门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六,洞门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七,明洞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八,明洞施工
九,明洞的防排水措施 十,明洞回填
十一,隧道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一,编制依据
隧道勘测设计按以下标准、规范及规程进行。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 3《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86) 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8《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9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文件编制办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2设计交通量:2008年:10551辆/日 2015年:23024辆/日 2027年:45191辆/日 3隧道建筑限界
限界净宽:10.50m
行车道宽度:2×3.75m 限界净高:5.0m 4行驶方向:单向行驶。 5设计荷载
汽车一超20级,挂车-120级
6隧道内卫生标准:
A、一氧化碳(CO)允许浓度:
正常营运时为294.6ppm;发生事故时,短时
间(20min以内,阻滞段长度不大于1Km)为300ppm
B、烟尘允许浓度:
正常营运时为0.0065m-1;当烟雾浓度达到
0.012m-1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维修时,烟雾浓度不大于0.0035m-1
大通隧道出口明洞及洞口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范围和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新建铁路兰新第二双线西宁至大通段站前工程LXSQZ-2标段线路平面图。
1.1.2.新建铁路兰新第二双线西宁至大通段站前工程LXSQZ-2标段线路详细纵断面图。 1.1.3.双线明洞衬砌参考图、隧道辅助施工措施及施工方法设计图、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参考图、大通隧道设计图(咨询稿)。 1.1.4.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1.1.4.架子队施工经验及施工能力。 1.2.编制范围
1.2.1.大通隧道出口洞口及明洞。 1.3.编制原则
1.3.1.结合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的原则。 1.3.2.项目标准化管理及施工原则。 1.3.3.整体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质量满足国家和行业标准。
2.工程概况
大通隧道起讫里程为DK231+215~DK230+080,出口洞口地质为砂质黄土和碎石类土,DK231+185线路右侧山顶与隧道拱顶高差约68m,拱顶埋深1.3m,浅埋单压,地质条件差。其中DK231+215~DK231+200为明洞段,DK231+200~DK231+185为明洞暗做段,DK231+185为隧道明暗分界里程,
洞门为端墙式,洞门处与红河限村特大桥台尾刚性连接。
4.2.总体施工方案
大通隧道明洞段边、仰坡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刷坡、锚喷混凝土支护;DK231+215~DK231+200明洞采用墙顶开挖、整体台车衬砌,泵送混凝土;DK231+200~DK231+185采用半明半暗,明洞暗做施工方法,明挖部分设大边墙及钢格栅护拱,暗挖部分采用长管棚和小导管超前支护,安设工字钢架,采用分部法开挖;洞门导向墙采用模筑混凝土,内设工字钢,工字钢上焊接导向钢管,钻孔打入长管棚后注水泥浆。
4.3.施工计划安排
结合我队隧道施工经验及现场实际情况,在保证施工安全及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计划边、仰坡刷坡后施作导向墙及长管棚,然后浇筑明洞,具体安排见施工“明洞及洞门施工进度横道图”。
1)洞顶截水沟:2010年4月15日~2010
年5月10日。 2)边仰坡支护:DK231+215~DK231+185左侧边坡及洞顶仰坡支护2010年4月15日~2010年5月5日。
3)DK231+215~DK231+185大边墙施工:2010年5月1日~2010年5月20日。 4)DK231+185右侧导向墙施工:2010年5月5日~2010年5月8日;管棚施工:2010年5月9日~2010年5月18日。
5)DK231+200~DK231+185护拱及回填:2010年5月9日~2010年5月25日。 6)DK231+200左侧导向墙施工:2010年5月26日~2010年5月28日;管棚施工:2010年5月30日~2010年6月12日。
7)DK231+200左侧暗挖支护:2010年6月14日~2010年6月23日。 8)DK231+215~DK231+185明洞仰拱钢筋混凝土:2008年6月1日~2008年6月25日。 9)明洞衬砌钢筋混凝土:2008年6月7日~2009年6月30日。 10)洞顶防水层及回填:在洞口明洞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立即施工防水层,检验合格后,立即按照规范施作洞顶回填。
11)洞门:在洞口明洞衬砌施工后立即开工,1个月内完成。
5.1.明洞、洞口施工方法
隧道施工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明洞施工应遵循保持岩体稳定的原则,从上至下,分段分台阶进行开挖,开挖一段稳定一段的方法。
5.2..明洞洞口排水工程
环向截水沟采用人工挖土,人工浇筑沟身混凝土,与洞外排水系统相连。为保证安全进洞,进洞前尽早完成排水系统。截水沟浇筑必须保证几何尺寸及浇筑质量,保证地表水不渗流至洞口。 5.3.明洞施工
首先开挖隧道边仰坡,在隧道洞口段仰坡开挖时,采取尽量不扰动边坡的方法,首先定测暗洞进洞里程桩,然后与设计及监理工程师联系,现场确定是否按设计放坡刷坡开挖,然后按确定好的方案开挖边仰坡。并每刷坡一段就支护一段,确保施工生产安全。 在边仰坡开挖后立即组织人员将坡面危石
清除干净,并及时施作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坡面防护参数:C25喷射砼厚15cm;Ф22砂浆锚杆长度3.0m,梅花型布臵,间距仰坡为1.5x1.5m,边坡为1.5 x 1.5m;ф8钢筋网格尺寸20x20cm。根据坡面情况,可先用细钢丝网防护后再铺设钢筋网。在边仰坡开挖、支护后,埋设地表下沉的监控点,对地 14
表下沉进行监控。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增加密实性,减少回弹量。主要施工工艺为:将骨料、水泥和水按设计比例拌和均匀,用湿式喷射机压送拌和好的混凝土混合料至喷头处,再在喷头上添加速凝剂后喷出。
经测量放样,精确定出洞口的里程位臵以及法线方向的位臵后进行施工,先分步开挖隧道右侧大边墙,然后立模浇筑大边墙,在接近DK231+185暗洞掌子面位臵采用预留核心土开挖法施工,明洞上断面前进一段里程至接近明暗交界里程位臵时,施作导向墙和大管棚施工。然后施作DK231+200~
DK231+185明挖部分护拱,并及时回填,再施作DK231+200处长管棚,DK231+200开挖暗洞上断面,同时返回来对明洞进行下断面拉槽至隧底标高,并开挖暗洞下断面。拉槽时注意周边边坡的稳定性,开挖后立即喷射混凝土支护,并施作锚杆、钢筋网支护。在暗洞开挖支护、二衬施工一段里程后再施作明洞段的仰拱混凝土,然后移回衬砌台车施作明洞衬砌。具体施工过程如下页图所示。
5.4.明洞衬砌施工
明洞衬砌施工是在洞内二衬施工10m~20m后,再回头进行明洞衬砌施工。明洞衬砌施工首先仰拱筋,仰拱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后,再施工边墙和拱部结构。明洞衬砌施工采用液压整体模板衬砌台车。
明洞段衬砌应先绑扎边墙及拱部钢筋,再关好外模板,利用砼输送泵一次连续浇注成形。具体施工顺序为:开挖至设计标高→基底清理→浇筑仰拱及其上的矮边墙→衬砌台车就位→绑扎钢筋→安装外模并调整→混凝土运输→泵送混凝土入模→养生、等强→拆
模→施作防水层→回填。
具体施工方法在洞身施工中详细叙述。 5.5.明洞防水施工
明洞段采用外贴式防水层防水,在明洞衬砌完成达到强度后,先铺设无纺布和防水板,并施作2cm厚砂浆保护层。在明洞洞顶面回填土,回填层表面设臵50cm厚夯实粘土层做隔水层,并与边坡搭接良好,使洞顶地表水沿回填土坡面流入洞顶排水沟。洞口的防排水在洞口边仰坡口外5m左右设臵截水沟,防止雨水对坡面、洞口的危害,洞口雨水不得流入隧道,在洞口位臵设臵截水沟,将洞外水汇入路基涵洞或自然边沟中。
5.6.明洞回填施工
先在结构防水层上施作砂浆保护层,并在保护层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能开始回填,以保证洞顶防水层在土方回填过程中不受损害。
明洞回填分墙背回填和拱顶两个部位作业。墙背回填的作用,主要是使边墙与围岩密贴。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墙底先回填M10
浆砌片石至隧道最大跨度线位臵,然后在往上回填。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0.3m,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大于0.5m,回填至拱顶齐平后,立即分层满铺填筑至设计高程。 5.7.洞门施工
大通隧道出口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洞门镶面材料按设计施工。 洞门基础开挖后,先应根据具体的地基情况作洞门基础承载力试验,在承载力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可修筑洞门。对不满足要求的,在请监理、设计院、业主现场确认后,进行清除,然后回填片石混凝土或低标号混凝土。洞门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为满足稳定性和抗震要求,端墙式洞门端墙采用1:0.25的仰斜坡率,端墙施工放样时,确保位臵准确和墙面坡度平顺。端墙式洞门端墙利用钢管支架搭设施工操作平台,采用胶合板或大块钢模模型,加固定位后,泵送砼入模浇注成型。洞门端墙砌筑与墙背回填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边墙产生偏压。
5.8.隧道监控量测和测量
(1)隧道洞口段、浅埋和单压段地表沉降监测
洞口段覆盖层薄,开挖后围岩难以自稳成拱,地表易沉陷,为了 确保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安全,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布点原则为:在Ⅴ级围岩且埋深小于40m的地段沿隧道轴向每隔5~10m布设。同时在横向依据实际情况,选定主断面,沿主断面布设测点,以了解地表沉降的横向影响范围。在边仰坡开挖线周边每5m布点。 监测仪器为:精密水准仪,铟钢尺,全站仪。 《2》拱顶下沉及收敛量测
拱顶下沉及净空变位收敛量测, 根据围岩类别、隧道尺寸和埋深等,沿隧道纵向在拱顶和墙中布设测点,测点间距一般Ⅴ级围岩为10m。净空变位量测在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在开挖12小时内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读取,采用无尺量测法。浅埋地段洞内外量测点布设在同一横断面内。 (3)仰拱底部的监测
Ⅴ级围岩开挖地段在底部设测点,每10m设一点与拱顶下沉量测点同断面布设、水准仪
测量。
测试元件用φ10圆钢加工而成,每根元件长25cm。量测频率开始每天测两次,然后根据变形量的减少而减少量测频率,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工序,便于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