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婴儿潮是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正式实施。2016年我国新出生婴儿1786万,其中“二孩”婴儿824万;2017年新出生婴儿1723万,其中“二孩”婴儿882万。读2016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1~3题。
1. 最近一次婴儿潮出现的大致时间是
A.1967—1971年 B.1987—1991年 C.2000—2005年 D.2011—2015年 2. 引发最近一次婴儿潮最主要的原因是
A.前一次婴儿潮波及 B.国家人口政策调整 C.社会经济条件改善 D.医疗卫生水平进步 3. 通过人口数据分析,2016年以来
A.周期性婴儿潮现象已来临 B.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明显改善 C.年轻人婚后生育意愿上升 D.全面“二孩”政策效应显现 【答案】1.B 2.A 3.D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婴儿潮是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通过图中可以看出,25—29岁人口比重最高,所以当时应该是处于婴儿潮时期,这是2016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做减法即可得知当时应当为1987—1991年。故选B。
2.因为中国上一次“婴儿潮”新增人口已经成家立业,进入生育年龄,又产生了下一次婴儿潮,所以引发最近一次婴儿潮最主要的原因是前一次婴儿潮波及,A正确。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整占了一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因为生育观念已经发生改变,B错误;社会经济条件改善和医疗卫生水平进步都能够保障生育条件和生活水平,主要是延长人口寿命,CD错误。故选A。
3.通过人口数据分析,2016年以来看不出周期性“婴儿潮现象”已来临,A错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改善需要时间,不能马上改善,B错误;新出生婴儿-“二孩”婴儿的数量减少,说明年轻人婚后生育意愿明显下降,C
错误;由材料可知,2016年我国新出生婴儿1786万,其中“二孩”婴儿824万;2017年新出生婴儿1723万,其中“二孩”婴儿882万,婴儿人口数量增多占比较高,即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D正确。故选D。 下图是2015~2016年进入欧盟和德国寻求庇护的难民数量统计图(单位:万人)。读图,完成4~6题。
4. 相比2015年,2016年进入欧盟寻求庇护的难民呈现下降趋势的原因最可能是 A. 难民源地经济发展 B. 迁入地政策的变迁 C. 难民源地行政限制 D. 迁入地就业机会减少
5. 德国接收寻求庇护的难民数量在欧盟中占比极高,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合理原因是德国 A. 临近难民源地 B. 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占比大 C. 人口萎缩显著 D.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完善 6. 德国接收大量难民,将使德国
A. 降低人均工资水平 B. 社会问题得到解决 C.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D. 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 【答案】4.B 5. C 6. D 【解析】
【分析】本题以统计图为背景,涉及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等问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 难民的大量涌入给欧盟国家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压力,经济和社会治安都受到很大的影响,2016年欧盟国家对难民申请的政策收紧,使迁入难民量大大降低,故B正确。难民迁移的主要推力是迁出地因战争、政治动乱、灾难带来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经济落后、失业率增高,为了寻求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被迫迁往经济发达的欧盟国家,故A、C、D错。
5. 德国经济发达,连续40多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萎缩,劳动力缺乏,人口严重的老龄化,人口政策是鼓励移民,所以德国接收寻求庇护的难民数量在欧盟中占比极高,故C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 6. 德国工业发达,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但劳动力缺乏,接收难民,为难民提供工作机会,必须首先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故D正确。难民的迁入将使德国的社会问题更加严重,故B错。难民不会降低人均工资水平,对环境污染影响不大,故A、C错。
【点睛】德国的难民政策在2016年趋于收紧,但进入欧洲国家的难民依然选择德国作为自己的庇护申请目标
国。欧洲难民已经引发了巨大的社会问题,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法国、德国、瑞典等国家因为接收中东难民,导致社会撕裂,治安下降。
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四川省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下图示意四川省平武——一盐源人口界线。据此完成7~9题。
7.影响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A. 河流 B.气候 C.地形 D.植被 8.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 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B.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 C.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D.育龄妇女比重较小,生育率低 9.解决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主要措施有 A.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 改善交通条件 C. 加快农业现代化 D. 加大基础教育投入 【答案】7. C 8. B 9. A 【解析】
7. 川东与川西地形差异大,川东多盆地、丘陵,川西多山地高原,地形的巨大差异导致川西人口少,川东人口少,人口分布差异悬殊,选C。
8. 成都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远距离流动人口少,从而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选B。 9. 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善交通条件可以拓展区域联系,增进区域经济发展,这对解决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起重要作用,选A。
百度迁徙规模指数反映春运期间迁入或迁出的人口规模,城市间可横向对比。甲、乙为我国相邻省份中的两个城市。乙市制造业发达,吸引甲市大量人口赴乙市务工。图2示意某年甲、乙两市人口迁入和迁出的百度
迁徙规模指数变化。该年百度迁徒规模指数甲市小于乙市。据此完成10~12题。
10. 图中表示甲、乙两市人口迁出的百度迁徙规模指数变化曲线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 春运期间甲、乙两市的人口流动
A.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B.促进甲市消费水平提升 C.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 D.减小乙市环境人口容量
12. 近年来春运期间甲乙两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数量呈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甲市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B.两市之间交通运输速度提升 C.乙市的制造业向外转移 D.两市之问教育水平差异缩小 【答案】10. C 11. B 12. C 【解析】
10. 根据文字材料信息“百度迁徙规模指数甲市小于乙市”,可知图中曲线①②为甲市,③④为乙市。根据材料信息“乙市制造业发达,吸引甲市大量人口赴乙市务工”,可知春节前甲市的人口主要为流入,乙的人口主要为流出,春节后甲市的人口主要为流出,乙的人口主要为流入,C 选项正确。 故选:C。
11. A、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条件:一是空间位移,一般以行政区域界定;二是居住地变更;三是时间限度,一般一年以上。因此,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错误;
B、春运期间甲、乙两市的人口流动促进甲市消费水平提升,正确; C、注意题干时间“春运期间”,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与国家政策无关,错误;
D、根据材料大量人口回到甲市,促进甲市消费水平提升人口流动与环境人口容量无关,错误。 故选:B。 12. 根据材料“乙市制造业发达,吸引甲市大量人口赴乙市务工”,可直接判断乙市的制造业向外转移,C正确。 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本题难度适中,以百度迁徙规模指数为背景,考查了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2017年世界总人口约为73亿,其中中国和印度分别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和18%。读2016年中国大陆和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图(E、F各代表一个年龄段,M代表两个年龄段),回答13~14题。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处凹陷是人口大量外迁所致 B.印度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明显 C.F人口高峰与E人口关系密切 D.图中按10岁一个年龄段分组 14. 预计到2022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原因可能是 A.印度医疗卫生水平高 B.印度大量人口迁入 C.印度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D.中国每年净增人口远超印度 【答案】13. C 14. C 【解析】
13. 结合实际及图中年龄组组数可推出,其按5岁一个年龄段分组,因此M处可能为30~34岁和35~3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重较低,与当时我国大陆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有关;E、F两年龄段相差约20岁,最有可能是E年龄段人口进入生育年龄后生育的子女又形成了人口高峰;我国大陆青少年人口比重比印度低、老年人口比重比印度高,则人口老龄化现象比印度明显。
14. 从图中可看出,印度青少年比重大于中国,说明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中国,则总人口可能会超过中国。印度劳动力工资低,不可能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目前,印度总人口与中国相差不多,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远超中国,则每年净增人口多于中国。
近几十年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变化较大,这一变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下图为2010-2030年中国省际流动人口空间迁移总量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 我国省际流动人口迁移总量相差最小的两个年份是 A. 2010年、2015年 B. 2015年、2020年 C. 2020年、2025年 D. 2025年、2030年 16. 2010~2030年中国省际流动人口迁移速度放缓主要得益于 A. 二孩政策的实施 B. 交通网络的改善 C. 环境污染的减轻 D.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答案】15. B 16.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要求我们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和人口迁移的方向。
15. 根据图中的曲线可以比较2010年和2015年, 2015年和2020年,2020年和2025年,2025年和2030年我国省际流动人口迁移数量,通过比较可知2015年和2020年之间相差最小,选择B。
16. 2010~2030年中国省际流动人口迁移速度放缓主要得益于各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D对;二孩政策的实施暂不影响人口迁移,A错; 交通网络的改善有利于人口迁移,B错; 环境污染的减轻对人口移动没有关系,C错。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0%,或65岁以上占比达7%,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以应对中国的人口问题。读我国老龄人口比重(预测)变化表。完成17~18题。
17. 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的时段是
A. 1991年~1995年 B. 1995年~2000年 C. 2000年~2005年 D. 2005年~2010年 18. 下列有关中国人口老龄化说法正确的是
A. 2010~2015年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与新中国成立有关 B. 2010年后每年新增的老龄人数一直在增加
C. 2035~2040年老龄人口比重变化与放开二胎政策无关 D. 2040年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有效缓解
【答案】17. C 18. A 【解析】
考查人口老龄化相关知识。
17. 由材料可知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0%,或65岁以上占比达7%,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从2005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为9.84%,已经接近10%因此是从2000年到2005年,正确答案选C。
18. 2010~2015年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与新中国成立有关,老龄化的原因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有所延长,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有所改变,A正确。2010年后每年的人口基数不同,即使老年人比重越来越高,也无法判断老年人口数量。B错误。2035~2040年老龄人口比重变化与放开二胎政策有关,C错误。 2040年后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高,老年人口问题亟待解决,D错误。故选A。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 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与变化,我国的人口出生状况也发生着变化。2016年和2017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分别为12.95‰、12.43‰。下表示意2016年和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常住人口出生率情况。据此完成19~20题。
19. 有关该期间我国常住人口出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辽宁省位于经济发达区,生育意愿低
B.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减慢,生育意愿高 C.广东省外来人口生育意愿高的群体多 D.我国人口政策导致整体生育意愿降低
20.推测上海市在常住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情况下,人口总数上升的直接原因是
A.生活、医疗水平高 B.人口迁移 C.死亡率持续下降 D.经济发达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 辽宁省位于经济发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青壮年人口偏少,育龄妇女数量少,因而出生率低,A错;城市化进程对生育意愿没有直接影响,B错;广东省外来人口多,一些来自中西部地区的育龄妇女生育意愿高,C对;2016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全面二孩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整体生育意愿,但2017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低,整体生育意愿降低,说明这不是人口政策导致的,D错。
20. 人口总数变化的直接原因有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上海市经济发达,吸引的外来人口较多,人口迁入使上海人口总数上升,B对。经济发达和生活、医疗水平高是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对人口增长主要产生间接影响,A、D错。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死亡率呈上升趋势,C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