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球评课稿
朱林海
下面,我就谈谈对鲍老师课堂上的闪光点
一、教学目的的人性化
本课的教学内容,鲍老师选择了学生非常喜欢的篮球运动。但本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又是反复枯燥的原地运球练习,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所以,鲍老师在本课的教学目的定位,在比赛游戏当中练习到篮球的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突出比赛游戏为主要教学方法,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同时以学生合作意识为隐形目标,从比赛、游戏的生活化
行为体验中体验合作的无处不再和及其重要性!
二、教学程序的科学化
课的开始由学生关心的体育盛世 ——北京奥运会引入,把学生带入篮球课堂,发挥“明星效应”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切入主题,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热身运动,再是拨球、抛接、饶球、转球练习使学生熟悉球性。接这拍球游戏和运球游戏比赛,意在强化运球
技能。最后,用篮球游戏-玩球,来进行放松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恢复。
三、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课堂首先以新颖“听哨”游戏球操导入,在富有现代气息中学生渐入佳境。它不再是以往的绕圈惯例,绕圈长跑,而是有针对性的,又有时代个性。而接下来的练习、比赛、游戏一条龙的多样化训练中主要考虑到队形,充分利用上课的基本队形,灵活变化队伍,进行分
组,即使减少了排队的时间,又增加了学生练习球的次数。
当然也有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1、在教案的设计上上课时间、地点、所在班级的设计欠缺;目标的定位要求和学生达成情况的差距。
2、教师在整节课堂上时间的把握尺度上,例如,组织学生热身进入场地,开始热身。
教师就是简简单单2分钟时间一扫而过,并没有达到学生热身的目的。
3、球操练习中,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还可以有什么玩法,让孩子自己变换模式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4、在拍球游戏教学中,主教材上下衔接的时候,不够连贯,而且,实际课堂预设跟生
成的差距非常大,很多孩子几乎不能很好的掌握这个球的技巧。
5、“在组织的比赛中发现有些学生动作变形,学生刚学习了新动作还没有完全熟悉掌握,而且在比赛中学生一般都会注重比赛的结果自然就会忘记动作的要求,因此在比赛期间
老师应该多提醒学生规范动作;还有要不断强调比赛奔跑中的安全性。
6、最后放松活动中,整个人坐在地上两腿分开,然后在自己的两腿之间运球,接下来
能把球在两腿之间来回拍动。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应该去除或者变换形式··
总得来说鲍老师的这堂课设计新颖独特,符合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从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篇二:篮球理论课评课稿
篮球理论课评课稿
任丽娜 本节课是一堂体育篮球理论课,以让学生了解篮球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运动知识,让学生大体了解篮球比赛中的相关项目以及评分标
准,并重点介绍了篮球的相关技术要领。
在课的导入部分,夏教师通过播放关于nba比赛项目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了学生的精力,提高了课堂的新颖度,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接下来,夏教师介绍篮球的起源和发展史即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达到了让学生了解篮球的目的。整个过程始终坚持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体育教学基本理念。
在介绍完侯,夏老师又通过黑板上的绘图让学生算篮球栏板的长度,篮球的长度等。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通过启发学生小组尝试教学、互相讨论、交流来学习的;学生们在主动的讨论与交流
中,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既提高了学习质量,又锻炼了合作能力。
另外,整节课上,夏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很好的运用了启发性、尝试教学法、小群体合作、小组讨论交流、鼓励法,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
与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总之,从本节体育课来看,符合了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及学生生动,主动学习的特点,符合新课程标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真正做到乐教,乐学的指导思想。
篇三:初中体育课《篮球》评课稿
初中体育课《篮球》评课稿
初中体育课《篮球》评课稿
金老师是我初中的体育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工作兢兢业业。金老师的教学课题为《排
球的正面双手垫球、准备姿势和移动》。下面
我从课的构思与设计与组织教学两方面来评价这堂课。
一、课的构思与设计
(一)指导思想
金老师在设计教学上,严格按课程标准和要求,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
为中心,以排球准备姿势和移动、垫球技术、技能为载体;以思想教育为主线来展开教学。
(二)课的教学设计
以导入游戏“报号接球”(培养学生兴趣)→尝试(准备姿势和移动)→实验与验证(一抛一垫、左右方向抛球、对垫)→应用(准备姿势和移动的综合运用)→放松活动(采用对身体各部位拉伸)几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增强学
生体质。
二、组织教学方面
本课以“报号接球”来预热身心,以模仿、自练来让学生练习,以合作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形式来实验、验证、展示、应用,以准备姿势和移动的综合运用,不但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教育。课以游戏开始,又以游戏结束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比赛中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掌握技术和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学会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指导及时,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并能较准确有效地利用课堂激励性评价语言。教学方法启发性、开发性强,教学目标达成率高,运动量大,负荷适中。这本课的成功之处
之一。篇四:篮球评课稿—麻清利
《篮球》评课稿
麻清利
今天我非常有幸观摩了张老师的篮球课。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
年级的学生。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篮球运球和传球接力跑。其教学技能目标主要是通过运
球的学习,使80%的学生能掌握运球的动作方法,并积极开展练习,提高控球能力。
下面,我就对本课教学的各个环节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课的开始,张老师利用篮球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与篮球有熟悉的过程。球操设计新颖,即起到了舒展身体各个关节、韧带的作用,又通过教师良好的球技展示给了学生直观的篮球动作体
验,使他们对本课的篮球学习充满好奇和决心。这个环节的设置别致而且用心良苦。
课的基本部分是篮球运球。教师为这个教学内容设计了几个学习手段:1、运球接力,使学生体验手对球的控制,掌握运球节奏,提高学生手对球的控制能力;2、蛇形运球,使
学生巩固运球技巧。3、徒手运球上篮,,从运球、跑、侧身跑、上篮、后退跑使学生掌握无球动作技术。通过这几个不同的学习手段,教师将原本枯燥无味,技术复杂的篮球原地运球教学转变成一个又一个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的学习小环节,使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掌握运动技术而又不失趣味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学生友谊比赛,在赛场中发展身体
素质,体验小组合作,增进小组合作意识,也让学生在整节课中上下肢得到发展。
本节课体现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中的“健康第一”与“运动参与、培
养小组协作能力”的理念。让学生 “玩中学,学中乐”。
最后,教师通过放松操的练习让学生在音乐的欢快中放松身心。其次教师和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评价,教师评价合理,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学生对篮球技术动作的掌握与形成。
纵观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要求具体明确。各环节设计的科学、合理、层次清晰,教学策略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示范讲解规范到位。整堂课的各环节都是为教学目标达成而
服务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当然,再精彩的
一堂课也会留下一些遗憾,我个人认为这堂课还有诸可以探讨的地方。
1、区别对待,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区别对待,体育活动时,学生表现的能力参差
不齐,比如运球时时,如果给学生一点自由练习的时间会更好。
2、在教学无球运球上篮时,教师应该先示范在由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示范,讲解无球
手型,手指、手腕柔和用力,使学生更深掌握技术动作,对学生技术动作的定形会有很大帮助,
3、课堂气氛不算浓厚,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完成体育活动,但学习氛围与激情甚少。
以上只是个人不成熟的一些观点,有不合理的地方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篇五:四年级
体育《篮球:行进间运球》评课稿
四年级体育《篮球:行进间运球》评课稿
四年级体育《篮球:行进间运球》评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篮球:行进间运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线进行教学,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手段与方法,由易到难,从简到繁,层层深入,以活动和游戏为载体,充分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行进间运球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从整堂课来看,教材搭配合理,结构清晰,重难点突出,
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具体点评如下:
一、王**老师从最开始提出关于篮球知识的问题由学生回答,引出篮球后,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完成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开了好头;紧接着是球性练习(自由玩球、两人一组的夺球游戏),这个环节主要是一个热身和入门的过程,两个可以说是练习也可以说游
戏的教学内容,原地运球和行进间的运球,运动量适中,很好地达到了热身的效果。
二、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投入主要是根据兴趣
来定的,对于他们喜欢的课程他们会乐于学习。本节课王老师将游戏贯穿整堂课,通过设计多样的游戏,有目的地使学生在游戏练习中掌握运球的动作技术。学生还在游戏中通过互相配合、帮助,培养了合作、探究、团结、竞争的精神,既做到了以玩促学、以趣带学,又让
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真正的体验到了运动的兴趣,也达到了本课教学的目标。
三、注重即时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体育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时性评价是体育学习评价中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学中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能及时鼓励表扬,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教师的各种激励手段使他们产生一种愉快感和荣誉感。比如,有位学生在一次运球练习中表现不错,老师就竖
起大拇指表扬他说:你真是太棒了,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四、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本课中,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练习、游戏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
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得到充分的体现。
当然,本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男女生技能差异与兴趣爱好不一,造成学习进度不一样。男生灵敏素质较好,
好奇心强,喜欢篮球;而女生柔韧素质较好,但胆量小,不太喜欢体育运动,同
时害羞,学习篮球运球技术动作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以后上课要多考虑男、女生
爱好和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其次,体育教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语气语调的变化,都需要教师平时教学的积累和平时文化学习的积淀。本课中方老师在语调语气语言方面把控还需要加强,还要不断地学习,
提高自身的能力。
这堂课中,老师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探究与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