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届江西省九江市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7届江西省九江市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7届江西省九江市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

卷(解析版)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某普通服装加工厂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珠江三角洲某小镇建厂,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广州、深圳等城市,面料却来自河南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进入21世纪后,该厂的效益逐年下降,经实地考察和了解河南省某县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后,该厂决定迁至该县城工业园,并建立了自己的面料加工厂,服装仍然主要销往沿海发达地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与贵州省相比,河南省生产面料的区位优势是( ) A.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B. 距离珠江三角洲近 C. 原料丰富 D. 交通便利

2.进入21世纪后,该厂效益逐年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价格上涨 B. 劳动力工资提高 C. 企业竞争加剧 D. 服装设计陈旧过时

3.该服装厂迁至河南省某县城可获得的优势之一是( ) A. 及时准确了解市场信息 B. 减少交通运输费用

C. 作为该县明星企业增加了知名度 D. 降低了内部交易成本

【答案】 1.C 2.B 3.D

【解析】了解工业指向类型,区域产业发展的条件。根据材料信息,分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劳动力成本。企业发展上、下游产业,有利于减少内部交易成本。

1.河南位于华北平原,是我主要的棉花产区。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不是棉花产区。棉花是面料生产的主要原料,与贵州省相比,河南省生产面料的区位优势是原料丰富,C对。劳动力、交通不是主导因素,A、D错。贵州距离珠江三角洲更近,B错。

2.服装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多。进入21世纪后,该厂效益逐年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工资提高,生产成本增加,B对。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地价较低,土地价格上涨不是主要原因,A错。根据材料,产业转移不能解决企业竞争加剧、服装设计陈旧过时等问题,说明不是效益下降的原因,C、D错。

3.根据材料,该服装厂迁至河南省某县城,建立自己的面料厂,发展了上游产业,可获得的优势之一是降低了内部交易成本,D对。市场仍在沿海地区,工厂迁移与及时准确了解市场信息无关,A错。不一定能减少产品到市场的交通运输费用,B错。增加了知名度与迁移关系不大,C错。

点睛:了解河南是我国重要产棉区,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注意材料中产业转移的原因,是产业效益下降。产业转移可能降低生产成本,不能解决市场竞争、技术落后问题。产品市场没有改变,运输成本不一定减少。 玉米、小麦和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分布的地域范围广,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也大量种植小麦,相对于小麦,玉米对光照的要求更多些。读世界某国农作物分布图和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产量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试卷第1页,总5页

4.图中某国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A、B、C三地对应的农作物分别是( ) A. 小麦、玉米、葡萄 B. 葡萄、玉米、小麦 C. 玉米、小麦、葡萄 D. 小麦、葡萄、玉米

5.本世纪以来,导致中国小麦年产量持续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气候变暖,病虫害增多 B. 城市化加快,耕地面积减少 C. 流水冲刷,土壤肥力下降 D. 国内价格下降,种植面积减少 6.美国小麦年产量一直比加拿大高,其原因不包括( ) A. 耕地面积广大 B. 人口数量多 C. 气候温暖湿润 D. 黑土土壤肥沃

【答案】 4.A 5.D 6.B

【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图中注记,图示国家形状,判断是法国。根据字母所在位置,气候特点,分析农作物类型。我国没有连续的生物灾害发生,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但是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量增加。人口数量多少,与粮食产量没有必然联系。 4.读图,根据图示信息,图中某国是法国。A处是巴黎盆地,主要农作物是小麦。B处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光照条件较好,主要农作物是玉米。C处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主要农作物是葡萄。A对,B、C、D错。

5.读图,根据曲线形态可以看到,本世纪以来,中国小麦年产量持续下降。原因最可能是国内小麦价格下降,种植面积减少,D对。本世纪以来,我国没有持续的病虫害灾害,A错。城市化加快,耕地面积减少,不是小麦产量持续下降的原因,B错。小麦产区位于平原地区,流水冲刷少,C错。

6.美国小麦年产量一直比加拿大高,其原因不包括( )

原因包括美国的耕地面积广大、气候温暖湿润、黑土土壤肥沃,A、C、D包括。人口数量多不是小麦产量大的原因,B不包括,选B。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示意图,下图为一次火山喷发时的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单位:小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 (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8.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少数地区依然有烧荒种植作物现象,农民择时烧荒主要

试卷第2页,总5页

考虑( )

A. 气温 B. 降水 C. 风向 D. 光照

9.读苏门达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土壤肥力由b到c的变化说明了( )

A. 雨林土壤的贫瘠性 B. 烧荒后肥力下降 C. 雨林环境的脆弱性 D. 作物生长需肥多

【答案】 7.A 8.B 9.C

【解析】火山灰的飘移方向,即风吹去的方向,可以判断该地此时的主导风向,判断出此时的季节。雨林地区常年高温多雨,烧荒适宜在相对少雨的季节进行,所以主要考虑降水。区域生态破坏后,恢复需要的时间长,说明区域环境的脆弱性。

7.读图,根据右图中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形态,相同时间间隔,扩散的越远,说明该方向上的风力越强。图中火山灰主要飘向东南,说明该地盛行风是西北风。图示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冬季,来自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北季风。所以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1月份,A对。4月、10月、该地受赤道低压带影响,7月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B、C、D错。

8.根据题目,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气温不是烧荒考虑的主要因素,A错。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降水因素,降水较少时,便于进行烧荒,B对。风向、光照不是影响烧荒的主要因素,C、D错。

9.读苏门达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图中曲线说明该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状况。由b到c的变化表示土壤肥力下降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持续时间长,需要很长的时期,才能缓慢恢复,说明雨林环境的脆弱性,C对。不能表示雨林土壤的贫瘠性,A错。不仅表示烧荒后肥力下降,B错。不能体现作物生长需肥多,D错。

点睛:风向是风来的方向,火山灰的飘移方向,是风去的方向。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判断此时的季节。该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烧荒宜选择相对少雨的时期,所以主要考虑降水因素。

一种符号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下图PQ表示某一种地理事物,M、O、N位于同一直线上。回答下列各题。

10.若PQ表示某地区近地面低压槽上的锋线,且N地吹西南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O、N三地气压值相等 B. M地气压值高于N地 C. M地的气温低于N地 D. M地的风力小于N地

11.若PQ表示山区某一河流,河谷的等高线向Q方向弯曲,M地的地表水向东注入河槽,N地地表水向北流注入河槽,两地地表水同时到达该河流的出口断面,则下列说法

试卷第3页,总5页

正确的是( )

A. 该河流大致由东北流向西南

B. 据材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温带,且N地处于阳坡 C. 仅考虑植被因素,M地周边差于N地周边

D. 仅考虑地形因素,M地向东到河道缓于N地向北到河道

【答案】 10.C 11.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低压槽与锋线,结合风向,判断低压中心位置,锋面气旋所在半球。没有等压线分布状况,不能比较气压高低,风力大小。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在相同时间,流过的距离长,说明流速快,流经区的坡度大。

10.读图,若PQ表示某地区近地面低压槽上的锋线,且N地吹西南风,说明P地是低压中心,且风向向右偏,图示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左侧,是冷锋。则M地位于冷气团一侧,M地的气温低于N地,C对。M、O、N三地气压值不一定相等,A错。图中没有等压线,不能判断M地气压值高于N地、M地的风力小于N地,B、D错。

11.根据题目信息,若PQ表示山区某一河流,河谷的等高线向Q方向弯曲,则Q地的地势高,该河流大致由Q流向P,即由西南流向东北,A错。据材料不能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温带,且N地处于阳坡,B错。两地地表水同时到达该河流的出口断面,M地距离河口较近,说明M地坡度较小,仅考虑植被因素,M地周边优于N地周边,C错。仅考虑地形因素,M地向东到河道缓于N地向北到河道,D对。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一、二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间进入11月,随着冷空气南下,身处九江的人不可不做两件事。一是上庐山看枫叶,二是下鄱湖观候鸟。

材料二:近年来,骑行、徒步、自驾游等户外活动渐成为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随着各种各样的户外微信群的增多,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之余可以轻易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⑴试分析冬季大量候鸟栖息鄱阳湖地区的原因。

⑵分析九江市的市民冬季乐于去鄱阳湖周边休闲旅游的原因。 【答案】(1)冬季北方寒冷,鄱阳湖地区纬度较低,温暖些;冬季鄱阳湖水位降低,鱼虾集中,浅滩多,利于候鸟觅食栖息。

(2)鄱阳湖地区视野开阔,草地浅滩,候鸟种类多,数量多,旅游资源独特;距离九江市近,耗时少,一天可来回;有高速公路和地方性公路通向鄱阳湖,可以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到达,交通便捷。 【解析】(1)候鸟迁徙的主要目的是避寒、觅食。冬季北方寒冷,鄱阳湖地区纬度较低,温暖些。冬季鄱阳湖水位降低,鱼虾集中,浅滩多,利于候鸟觅食栖息。所以冬季大量候鸟栖息鄱阳湖地区。

(2)鄱阳湖地区视野开阔,草地浅滩。结合材料,冬季该地候鸟种类多,数量多,旅游资源独特。湖区距离九江市近,耗时少,一天可来回。有高速公路和地方性公路通向鄱阳湖,可以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到达,交通便捷。

点睛:了解候鸟迁徙的目的,主要是避寒、觅食,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分析候鸟大量集聚湖区的原因。旅游活动要考虑旅游资源的特点,也要考虑旅游时间、旅游距离、交通通达度等因素影响。

试卷第4页,总5页

13.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之为酸雨,PH值小于等于4.0的称为强酸雨,酸雨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酸雨的出现往往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矿物能消耗有关。下表为我国安徽省北部和南部(大致以淮河为界)1998~2008年年平均各级别年酸雨量和酸雨出现的天数。

说出安徽省酸雨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淮南年酸雨量和酸雨出现天数大于淮北。原因:淮南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 大,酸性气体排放量高于淮北;淮南位于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和降水天数都大于 地处北方地区的淮北。所以淮南酸雨出现天数和年酸雨量均大于淮北。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淮南年酸雨量和酸雨出现天数大于淮北。酸雨形成主要考虑酸性气体和降水条件,从酸性气体来源分析,淮南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酸性气体排放量高于淮北。从降水条件分析,淮南位于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和降水天数都大于地处北方地区的淮北。所以淮南酸雨出现天数和年酸雨量均大于淮北。 点睛:酸雨形成,需要具有酸性气体和降水丰富等条件。可以从酸性气体排放和降水量、降水天数分析。

试卷第5页,总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