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07年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07年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回答12-16题。

1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中的“君”将前往 A.西域都护府辖区 B.安西都护府辖区 C.瀚海都督府辖区 D.忽汗州都督府辖区

13.1683年,郑克块请求将郑成功的遗骨移葬福建故土,康熙帝欣然准允,以礼安葬。这一事件反映了

A.清初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B.清朝国力强盛,全面开放 C.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D.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14.中国共产党最早把“统一中国”写入党的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15.图5所示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最早成立的是

16.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德意志、意大利和日本面临的共同任务是 A.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B.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c.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D.清除军国主义势力,维护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适时调整政策。回答17~19题。 17.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

A.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 B.挽救了清王朝的统治 C.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 D.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18.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是其出现的客观条件 ②纺织业和钢铁工业发展最快

③张謇、周学熙是这一时期的著名实业家 ④民族资本首次超过外国资本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

19.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提出‘‘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可见当时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 A.解决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问题 B.调整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结构

1

C.变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全面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国际关系存在着矛盾、战争、合作等形式。回答20.22题。 20·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实质是 A.争夺欧洲霸权 B.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较量 C.抢占世界市场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2l.假如以“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取得战争胜利’’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史实中,不适宜作为论据的是

A.中日甲午战争 B.日德兰海战 C.太平洋战争 D.朝鲜战争

22.“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该条支出自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阿拉木图宣言》 D.联合国《里约热内卢宣言》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基础坚实。回答23-25题。

23.上网搜索古代中非交往史实,键人的有效‘‘关键词,,是 ①《史记》 ②甘英 ③杜环 ④郑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7.(32分)中华文明经历了一个吸收世界文明、日益丰富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中华文明发展的哪些重要历史信息?(4分)

(2)明代由国外引进玉米、甘薯等农作物新品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来《泰西水 法》、《坤舆万国全图》等。分别指出上述事物传人中国后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2

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3)指出材料二体现的三种基本主张,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在学习世界文明方面的突出 特点。(10分)

材料四“老公在读MBA,儿子在看NBA。”

“内事不决问老婆,外事不决问Coogle(网络搜索引擎之一)。”

——网友语录

(4)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出中国在吸收世界现代文明方面出现了哪些新变化?(8分)

(5)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4分) 39.(60分)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1835年,在英国棉纺织厂21.9 万工人中,13岁以下的儿童占4.9万,13岁 至18岁的少年占6.6万,成年妇女占6.7万 „„九到十岁的孩子,在大清早2、3点就从 肮脏的床上被拉起来,一直干到晚上11、12 点。„„1810年英国纺织工人每周的平均工 资为42先令6便士,1825年下降到25先令6 便士。„„根据1840年的调查,利物浦工人 的平均寿命只有15岁,曼彻斯特工人的孩子 57%以上不到5岁就死亡。

摘自刘祚昌《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4)归纳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不得照抄原文)(8分) 材料四 (英国政府)1847年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 法》,1876年通过了强制12岁以下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法令。

摘自《近代英国史》

材料五 (英国)1946年8月通过的《国民保险法》规定发给新生婴儿、儿童教育补 助金。失业、退休、工伤、疾病、怀孕、丧葬补助金,寡妇和老年人养老金,“从摇篮到坟墓”都受到社会保险„„1946年,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发给食品津贴,抑制食品价格上涨。政府在住宅建设和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

摘自徐天新《世界通史》当代卷

3

2007年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小题4分,共140分。

12.B 13.D 14.B 15.A 16.C 17.C 18.B 19.B 20.B 2l.D 22.D 23.D 二、

37.(32分)(1)历史信息:建筑、雕塑、乐舞深受外来文明影响;佛教与中华文明的融合(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4分)

(2)影响:粮食总产量提高,有利于人口增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介绍欧洲先进水利技术;有利于国人了解世界。(6分)

(3)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6分)特点:侧重社会政治思想学说; 学习外来文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不同的政治派别采纳不同的思想主张(多种学说交织、交替;从学习西方到以俄为师)。(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4)政府主导,全面开放;吸收、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发展市场经济);进入信息时代;外来文化融人民众日常生活。(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5)认识: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先进文明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吸收世界文明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9.(60分) (3)第一次:由于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生率上升,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死亡率下降。(5分)第二次:由于欧盟国家人口的大量迁入。(3分)

(4)问题:大量童工、女工成为廉价劳动力;工人工作条件恶劣(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 大);生活严重恶化(工资低,寿命短);自发的工人运动兴起(破坏机器为主要斗争形式;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8分) (5)关系:工人运动促使英国政府调整政策。(2分)同:采取国家立法方式;实行福利政策。(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异:后者比前者采取更具体、全面的福利措施。(2分)作用:改善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高劳动者素质,调动生产积极性;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