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 基础理论研讨 构建“以学生为主傩"硇榜jIi羊教胄新模式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黄懿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榜样教育新模式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利于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符 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具有其特殊的功能。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榜样教育 大学生思想教育 榜样教育法,也叫先进典型教育法或示范教育法。它是通过先进典 型的人物或事件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榜样教育法 将抽象的说理变成了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激起人 们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导人们学习、对照和仿效。榜样教育法具有形象、 样人物”在学生群体中的权威性与感召力。打破以往榜样教育活动中学 生只能作为受教育者完全被动地接受由学校所设计的榜样教育模式, 实现了学生从“受教育者”到教育活动“组织者”甚至是“决策者”的角色 转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群体在榜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 具体、生动的特点。 树立榜样是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 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运用榜样教育法,有利 于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具有巨大的激励 示范作用,很强的自我控制作用,极好的自我调节作用,很好的矫正自我 作用。 然而,在强调学生主体教育的今天,高校榜样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在分析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榜样 教育新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一、新时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归因 榜样教育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培 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 营造健康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阵地。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 高等院校普遍认识到榜样教育模式在新时期的大学生群体面前亟待创 新。有的榜样过于完美,内容刻板空洞,远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导 致缺失感召力;榜样教育的形式单一,导致榜样教育活动对学生群体吸 引力的下降;忽视学生在接受榜样教育时的心理机制与规律,较少考虑 学生的互动与参与,导致榜样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榜样教育的新模式——大学校园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榜样教 育 不少高校适应新形式,与时俱进,精心筹划,结合院校实际,逐步建 立起“学生主体型”榜样教育新模式,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时效 性提出了新范式。 (一)“寻找身边的榜样,感悟平凡的力量”——要准确定位,树立在 校学生认同的榜样与典范“以学生为主体”榜样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发现 高校校园中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和感人事迹,集中体现具有时代风采、青 春风貌和学子风范的青年学生形象。通过在校园中多种渠道、多种方式 的广泛征集,发掘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经过持续 有力的宣传和展示,在更长的时间、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展现以各类榜样 为代表的新时期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 在活动中需始终坚持“榜样应当产生于本校学生所熟知的学习与校 园生活之中,应当是他们身边具有精神感召力和行为带动力的同龄人” 的理念。这是因为,当代大学生现实的校园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只有在 他们的认知水平以及能力范围内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才具有可信任 性和可学性。因此,同以往榜样教育模式中那种超脱于现实生活、游离 于当代大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与精神生活世界之外的“榜样”相比,在校 园中、在学生身边寻找那些能与他们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中同思考、同 探索、同奋进的优秀典范,才是大学生真正需要的楷模和榜样。 以此所树立的不同领域与层面的典范人物与受教育者(其他的在校 学生)有着相同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其所示所传达的思想理念与行为模 式更具可信性与可操作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榜样教育 的实效性。 (二)“我的榜样我作主”——榜样的形成机制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 位 榜样的力量是外在的,只有当学生将自己所认同的榜样所传递的 精神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时,榜样的力量才能真正 体现出来。学校开展的榜样教育要对受教育的学生个体发生作用,就要 首先让他们认同、接受榜样产生机制的权威性及其行为,并在对其进行 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效仿、学习和践行。可见,从榜样教育的接受过程讲, 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也是榜样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榜样教育活动要 取得应有教育效果就必须注重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实践的探 索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推广: 1.实施组委会独立运作制度 实施组委会运作制度,成员由在校学生组成,负责独立完成评选活 动的策划、宣传、评审等主要工作,以确保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和“榜 识,使得学生更为主动地去接受榜样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思想激励和行 为引导,进而把榜样教育的精神因素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 范。 2.开放的榜样推选模式和自觉的榜样归属意识 开放的榜样推选模式目的在于鼓励在校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榜 样与楷模,培养他们“见贤思齐”的榜样学习意识。同时,学生参与榜样 人物推选的过程也是他们自觉地去凝练榜样的优秀品质与行为模式的 过程,这就使得学生在榜样教育过程中由被动的榜样精神的接受者变 为了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无论是推荐他人还是毛遂自荐,整个过程 都是一个激励自我,不断强化自身行为模式、逐步形成行为习惯的实践 教育过程。 3.建立民主、公正的榜样评定模式 评选活动必须始终坚持“程序民主规范、学生深度参与”的原则,否 则所树立的榜样将失去其应有权威性和榜样感召力。因此,确立一套规 范、完善的榜样评选制度十分必要。例如可建立推荐环节(自荐和他人推 荐)、候选人资格审查环节、小组评审环节、公示环节、网上投票环节、综 合评定环节和最后的颁奖典礼等一整套公开、民主、公正的评选模式。 三、正确运用榜样教育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的榜样教育活动在不少高校都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进一步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校园中掀起 “找榜样、学榜样、做榜样”的热潮,学生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各个领域不 断涌现出优秀人才和杰出事迹,以榜样教育活动为代表的校园文化活 动真正成为促进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的有力抓手。此外,榜样教育活动 具有良好的包容性,主题可以紧跟时代步伐,成为高歌时代主题,深入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的大好阵地。 “以学生为主体”的榜样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 观,体现时代的特点,代表了正确的方向,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准则和行 为规范,它既有大学生的共性,又高于共性,往往是大学生心理特征表现 出来的仰慕对象,通过在大学生中树立生动活泼的榜样形象,使大学生 容易受到感染,更深人人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王俏华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政工研究动态, 2009,(05). [2].Y-慧,李啸,姜淑颖.学校道德教育中的榜样教育[I]政工研究动 态,2009,(05). [3]黄维.浅析榜样教育系统间的互动困境[J].青年文学家,2009, (03). [4]4J ̄:t]-41-,马坤.高校榜样教育有效性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2) [5]胡桂锬.榜样教育的反思与方法论重构[J].中国建设教育,2007, (04). [6]陈丽芬,王哲锋,黄明高校榜样教育的反思与重构[I].河南教育 (高校版),2009,(04).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