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预防医学2010年6月第l6卷第3期 文章编号:1673—758X(2010)03—0141—03 中图分类号:R589.201 文献标识码:A 141 肥胖与血压、血尿酸、血脂、血糖相关性研究 谭春梅,梁积英,高岩,刘文伟,罗振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南宁530021) 【摘要】 目的方法探讨肥胖与血压、血尿酸、血脂和血糖的相关性,为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 肥胖症患 对广西63家机关事业单位896名(男女各448人)40~6O岁干部职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电图、B超,测定血 尿酸、血脂、血糖,计算体重指数。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308例)和正常组(588例),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肥胖组高血压患病率(47.73%)、心电图异常率(25.65%)、脂肪肝发生率(77.92%)和相关生化指标 高尿酸血症(34.74%)、高胆固醇血症(49.68%)、高甘油三酯血症(33.44%)及高血糖(24.68%)的发生率均分别高于正 常组(12.24%、19.56%、15.48%、10.03%、42.18%、14.12%、7.3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 胖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危险因素明显高于正常组,男性高于女性,提示必须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肥胖 症发生率,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 【关键词】肥胖;血压;血尿酸;血脂;血糖;研究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blood pressure,serum uric acid,blood Iipjd and glucose TAN Chun-mei,HANG Ji-ying,GAO Yan,et a1.Guangxi Jiangbin Hospital,Nanning,530021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 between obesity and blood pressure.serLinq uric acid (SUA),blood lipid and glucose SO as to provide the scientiifc evidence for prevention of cardicero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diabetes.Methods A total of 896 people(448 each of male and female)。aged 40—60,from 63 institutions in Guangxi were enrolled and examined for body height,weight,blood pressure,electrocardiogram (ECG),B—ultrasound,SUA,blood lipid and glucose concentrations.They were divided into an obese group (308 people)and a healthy group(588 people)according to the body mass index(BMI).Results Males had hiher gobesity rates than females.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ECG abnormality,fatyt liver,hypemricemia, hypereholesterolemia,hypertrilgyceridemia nd ahyperlgycemia in the obese group Was signiifcantly higher thn tahat in the healthy group【47.73%VS 12.24%,25.65%VS 19.59%,77.92%VS 15.48%,34.74%VS 10.03%, 49.68%VS 42.18%,33.44%VS 14.12%,24.68%VS 7.31%,respectively;P<0.05).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risk factors for cardiocerebralvascular illness and dibetaes is hiher ign obese population and males than in normal——weihtg population and females.The study results suggest that early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is a crucial step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ardiocerebralvaseular diseases and diabetes. 【Key words】 Obesity;blood pressure;Serum uric acid;Blood lipid;blood glucose;Study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 1对象与方法 食结构和饮食质量的不断改变,中青年群体中肥胖 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 病的发生日趋年青化,引起了同行学者的高度关 注。为进一步了解机关单位中青年肥胖对血压、血 1.1对象资料来源于2010年4月至5月的部分 干部健康体检资料,对广西壮族自治区62家机关单 位及其直属单位,包括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院所和大 中院校等40~60岁干部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共检查 896名,男女各448人。 1.2方法及标准 尿酸、血脂和血糖等因素的影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 干预措施,为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 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40~60岁中青年肥 1.2.1常规测量身高体重测量身高时要求脱鞋; 胖者与同龄正常人群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比较 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简介:谭春梅(1955一),女(壮族),广西南宁人,主任医师,主要 测量体重前排空大小便及脱鞋和外衣;血标本采集 为禁食12 h以上肘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甘 油三酯(riG)、尿酸(UA)、空腹血糖(FPG)。 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1.2.2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 142 Applied Prey Med,June 2010,Vol 16 No.3 (m)。判断标准:BMI ̄>28 kg/m 为肥胖【】],BMI≥ ②总胆固醇 采用氧化酶法,总胆固醇>5.72 20~≤23kg/m 为正常。 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③甘油三酯用酶法测 1.2.3测量血压(Bp) 用水银柱血压计常规测量 定,甘油三酯>2.0 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④血 血压,在静息15 min后测量右臂肱动脉压,血压按 尿酸用酶比色法测定,尿酸>446.3Fmol/L为高 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表示。高血压:收缩压 尿酸血症。以上生化项目检测均使用美国BECKMAN ≥140mmHg(1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 DXC 800全自动生化仪。 90mmHg。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在SPSS统计软件11.0 1.2.4肝脏B超采用Agileut sonos 5500超声波诊 完成。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异常率和脂肪肝发生率 断仪检测。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为:①肝实质为密集 以及相关生化指标异常率均用百分率(%)表示。各组 点状回声(肝回声强度大于肾回声);②肝深部回声 之间比较采用X 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意义。 衰减,+~++;③肝脏血管显示不清。上述3项条 2结果 件中具备①+②或③诊断为脂肪肝。 2.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对象年龄为40—60岁机 1.2.5心电图检查采用日本光电十二导联全自 动心电图仪(ZLG一9130)检测。凡提示sT段改变、T 关单位干部职工共896名,男女各448人。共有肥胖 者308人,其中男性233人(占75.65%),女性75人 波改变、完全性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 博、房性心率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等1项或1 (占24.35%),提示40~60岁中青年肥胖者男性多 项以上者为心电图异常。 于女性。结果与国内相关报道相一致乜】。 1.2.6生化指标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①血糖采 2.2不同性别比较不同性别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心电图异常率、脂肪肝发生率以及高尿酸血症、高胆 用已糖激酶法,空腹血糖>6.10 mmol/L为高血糖; 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和高血糖发生率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人群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脂肪肝发生率及生化指标异常率比较 2.3肥胖组与正常组比较肥胖组与正常组高血 表2肥胖组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脂肪肝发生率与正常组比较 压患病率、心电图异常率、脂肪肝发生率比较见表 2。肥胖组高血压发生率(47.73%)、心电图异常率 (25.65%)、脂肪肝发生率(77.92%),分别高于正常 组的12.24%、19.56%和15.48%。 2.4肥胖组与正常组生化指标异常率比较肥胖 组高尿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和高 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4.74%、49.68%、33.44%、 应用预防医学2010年6月第16卷第3期 143 表3 肥胖组高尿酸、高血脂和高血糖发生率比较 24.68%明显高于正常组,见表3。 3讨论 3.1肥胖与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超重 和肥胖都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首先,肥 胖可致心脏肥大,心输出量和心搏容量增高,部分肥 胖者存在左室功能受损和肥胖性心肌病变。本文 308例肥胖者中,发生心电图异常的79人,占 25.65%,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9.56%(X =4.42,P <0.05)。主要表现有sT段改变、T波改变、完全性 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博、房性心率失 常、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等阳性体征。其次,肥胖多 伴随有多种血脂代谓 紊乱,使血脂增高,血清总胆固 醇通常正常或轻微增高。血脂异常以甘油三酯增高 明显。本研究肥胖者中有高甘油三酯血症103人,占 33.44%,明显高于正常组14.12%(X 45.89,P <0.01)。再次,近lO年来我国人们BMI均值及超 重、肥胖率有增加趋势,而BMI与血压呈显著的正 相关关系,基线BMI每增加1,高血压发生危险5年 内增加9%l3】,本资料统计结果在肥胖者中高血压 147人,患病率47.73%,明显高于正常组12.24% (X 137.79,P<0.01),与有关报道相符合 ]。 3.2肥胖与糖尿病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 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者有胰岛素抵抗, 特别是内脏型肥胖,脂肪细胞体质增大的更容易促 进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从而使血糖增高。本资料统计 结果提示,肥胖者中高血糖76人,发生率24.68%, 高于正常组的7.3l%(X 52.90,P<0.01)。 3.3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尿 酸(uric acid,uA)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等心血管疾 病存在相关性b J。尿酸代谢异常与脂类代谢紊乱相 关,参与很多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l。本研究对象中,血尿酸升高 占36.94%,其中肥胖组(34.74%)明显高于正常组 (10.03%)。血尿酸升高是由于尿酸产生过多和肾脏 排泄减少所致,高尿酸血症对机体多方面影响,尤 其是与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在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上密切相关。 3.4性别差异896名中青年男女性别中,高血压 患病率(35.49%)、心电图异常率(25.00%)和脂肪 肝(47.99%)、高尿酸血症(33.71%)、高甘油三脂血 症(28.13%)、高血糖发生率(18.18%)明显高于女 性(P<0.05)。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男性(45.31%) 和女性(44.20%)相接近。其中,肥胖组除高血压患 病率、心电图异常率和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男性明显 高于女性外(P<0.05),其它指标的发生率男女接 近(P>0.05),而在正常组中男性除高血压患病率、 高尿酸血症外,高甘油三脂血症亦高于女性(P <0.05),其它指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40~60岁机关及事业单位 中青年人群,此年龄段多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主要 的领导力量,也是超重和肥胖的易感人群。控制超 重和肥胖的发生和发展,是早期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 措施,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开展多种形 式的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超重 和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自觉地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合理营养,健康饮食,做到低盐低糖低脂肪,少吃动 物内脏和海鲜,少饮酒,多吃蔬菜水果,多做有氧运 动等。同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超重人群, 对BMI ̄>24 kg/m 的人群进行干预,并监测相关疾 患,特别是对40~50岁高危年龄段人群,应定期进 行血尿酸、血糖、血脂水平监测。最终达到降低肥胖 症患病率,早期发现糖尿病,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J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 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 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 志,2002,23(1):5—10. (下转165页) 应用预防医学2010年6月第16卷第3期 l65 表2 390名女性高危性行为者年龄分布 2.5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见表3。 2.6对安全性行为的态度在390名调查对象中, 认为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一定要使用安全套者占 98%;所有调查对象都打算在今后从事性服务期间 每次均要使用安全套。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百色市城区100%推广使 用安全套以来,CSW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 有了明显提高。CSW大部分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普 遍较低,与有关文献报道相近b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 度的CSW主要分布在洗脚屋、发廊、路边店、小饭店 表3 390名CSW艾滋病知识应答情况 等低档场所。低档场所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 用安全套的比例低,HIV感染较高 。提示此类场所 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另外,CSW对艾滋病的知晓情 况虽有明显提高,但仍然了解不够,应进一步加大干 预力度。 [参考文献】 全套使用与女性高危性行为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 为调查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15(3):308— 309. [3]储全胜,张西江,法仆,等.某市女性工作者AIDS相关 人口学和行为学变化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 11(1):23—26. [4]汪海波,汪宁,丁国伟,等.云南省某市女性工作者 f1]胡序怀,张玲华,彭慧敏.深圳市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工 H/V感染及危险因素调查f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 (3):220—223. 收稿日期:2010—05—10 作者和男性顾客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J】.中国 艾滋病性病,2009,15(4):390—392. [2】姚中兆,祝敬萍,方鹏骞,等.湖北省推广实施100%安 (上接143页) 【2]霍琳,胡琰.中青年肥胖症对血脂、血尿酸和血糖 serlj/n uric acid to longtudlnal blood pressars Packing and hy— 的影响fJ].临床医学,2007,27(6):27, 【3】王吉耀.内科学【M].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o6.975—1010. pertention incidence[J].Hypertention,2005,45(1):28—33. [6】Chu NF,Wang DJ,Liu SH,et a1.Relationnship between hy- perurice miaandoter cardiovascular dsease risk factors among [4]张霞,王建.南京市部分居民肥胖、高血压患病情 adult males in Tai Wan[J】.Eur J Epidemiol,2000,16(1): 13—17. 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5): 390—394. 收藕日期:20l0—05—20 [5]Sundstro MJ,Sullivan LD,Agostion RB.et a1.Rel ̄ion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