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学习生字:瀑 3、 小结:《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什么意思?(“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
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生”是什么意思?(“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2)遥看瀑布挂前川。“遥”是什么意思?(远) “川”是什么意思?(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挂前川”是什么意思?(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是什么意思?(飞泻的水流。)“直下”是什么意思?(“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三千尺”是什么意思?(“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很 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疑”是什么意思?(疑,可能是,怀疑。)“银河”是什么意思?(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落”的意思是什么?(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九天”是什么意思?(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 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