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减排/J『 暴 ● ——造船业如何突围 访中国船级社技术咨询与评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陈映秋 本刊记者 杨培举 今年3月在曼谷举行的新一轮联合 国气候变化谈判中,海运业二氧化碳排 放量被首次考虑纳入全球气候变迁新协 议架构内,航运减排压力空前增大。对 于航运业和造船业,特别是正在由大到 强跨越的中国航运、造船业来说,挑战 巨大。碳排量限制技术如何演变?中国 造船业如何应对?针对业界关切的问题, 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船级社技术咨询与 评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陈映秋先生。 减排逼近国际航运界 记者:前不久结束的新一轮联合国 气候变化谈判,同意考虑限制海运业的 碳排量。这意味着什么? 陈映秋1 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 书》没有包括海运、空运行业的排放限 制。此次曼谷会议,决定对航运和航空 的碳排放限制进行考虑,标志着国际社 会对船舶CO 排放应否采取措施的激烈 争论有了初步共识, 限制航运和海运的 碳排量 将有望纳入新的全球气候公约 框架。 记者:近几年,国际社会围绕航运 减排方案一直争论不休,目前是否有了 结果々 陈映秋: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 28 中国船检CHINA SHIP SURVEY 2008 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体排放与地点无关 对全球影响相同。 另一方面,船舶建造的国际性强.出口 于采用非CSR船型建立,对CSR船舶不 合理,适用性受到质疑.其缺陷是CSR 船型所增加钢料重量取得的强度改善 到世界各地。因此.不论我国是否反对. 只要有单边法律出现 船东的订单就会 包括最高的技术要求,造船界面临的环 ;反构成了CO 排放的负面影响 这对于 GBS的理念的形成不利。因此,从这点 境将更为严格。 来看,CO 排放限制涉及到船舶安全的 许多方面,不能单独放到MARPOL公约 碳排量限制的技术演变 \l 附则Vl中考虑,而应放在GBS的框架中 统筹考虑。 记者:无疑,这对船舶设计提出了 新的挑战,csR船型应考虑哪些因素影 响? 记者:co 设计指数备受关注,El 本和丹麦都制定了计算公式,业界对此 有何评价? 陈映秋:IMO制定的新造船c0 设 计指数采用10年内(1 995~2004)7类 陈映秋:CSR船型应该考虑船体钢 船舶f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LPG船 /LNG船、一般货船、滚装船、客船与 客滚船)的取样进行统计,制定CO 的 设计指标.作为制定设计指标基准线的 依据.在基准线的基础上加上CO 减排 指标——3年一设的变化量X%。 MEPC57会议上.丹麦制定了相关 的计算公式与判定基准点。这个公式与 日本的公式原理相同。需要说明的是 料增加的影响 在分母的能力fcapacity) 项中增加一个修正系数。如果考虑到船 体钢料的增加因素进行重新计算.结果 就会有较大变化。另外,为了使基准线 更有合理性.采用对应夏季载重线的排 水量作为能力的度量可能更为恰当,可 以正确地反映船舶设计下的形态 因 此,有必要在7种船舶上对基准线重新 统计计算。 记者:由日本和丹麦公式合并来的 新公式的合理性如何? 丹麦指标仅为设计参考,与船舶直接排 放量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排放还与航行 海域、船员操作、航行时间等因素有关。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通过对14艘船的 发展中国家的履约程度取决于发达国 j家承担的有关资金和技术转让承诺的 履行程度”的立场出发 进而提出了 制 定排放标准不能带来新的技术”的附加 要求。 陈映秋:新公式将以主机为主、考 虑辅机的影响因素,改为分别进行处 计算发现,在10万载重吨以上的船舶 理。但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如没 有较好的结果,载重吨小的,尤其是灵 考虑设计时由于船东在安全方面考虑 i 便型船舶(无论是油船或是散货船)都 ; 增加主机的冗余度(1O%~1 5%);辅 不容易满足。因此我们认为.丹麦采用 机的使用情况应分在航、在港 其他工 作需要等条件处理.不能按照满负荷处 21 2艘船所作统计的样本过小,所推荐 记者:《京都议定书》中“共同但有区 l别”的原则,为什么难以在航运界实施? 公式应该重新论证。 理;另外,表示航行条件的fjw不易处 陈映秋:《京都议定书》规定 温室 气体排放控制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 ; 则.但是有规定无框架。具体描述为: “附件~所列缔约方应分别通过国际民 记者:目前有什么新的进展? 陈映秋:2008年7FJ在挪威召开的 理。对于新公式,增加上述三个方面 li 的考虑因素后将更为合理。应该强调 MEPC会问会做了三项工作。其一是将 的是.尽管新公式仅是一个设计指标, j 基准点改作基准线(考虑了船舶种类与 l 但是不考虑实际操作情况是没有应用 }用航空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做出努力, i 主尺度).这是一个合理的改进;其二 l 基础的。 谋求限制或减少航空和航海舱载燃料产 生的 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 气体排放。”这给了发达国家在IMO推行 其政策的机会。 由于船舶使用的流动性.其温室气 r 是将19本和丹麦的公式合并为一个新的 f 公式;其三是提出了一个3年一设定的 指标x%(排放的下降数)。我们用同 i 样的1 4艘船对新公式进行了比较验算, 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基准线由 记者:MEPC会间会方案存在什么问 题吗? 陈映秋:存在。这个方案存在的问 题主要表现在基准线和Attained design l CO index公式方面。 i 2008,7 CHINA SHIP SURVEY中国船检l 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i爨l 带 繇 对话 基准线应该是一个综合指标,此处 仅为能力(DWT)的函数,与公式不配套 辅机系数fk=1 造成统计值减低,相当 于提高了标准 但是在计算中却需要在 EMBED Equation 3下计算 相当于提高了 误区,就是谈航运减排的时候,容易把 焦点对准船东.甚至会转到柴油机的问 题上。航运减排 对船东是有一定的影 响 但影响最大的并非船东 比如 船 舶设计将受到巨大冲击。船舶减排是否 达标.表面上看 是船东的问题。但我 们如果顺“线”找下去 就会发现,其实 记者:船用主机,一直是我国船舶 工业发展的一块心病,它受到的影响有 哪些? 陈映秋我国大型船用柴油机制造 基本都是外国品牌 自己没有核心技术 设计时的控制指标 采样的原则不清, 如取设计等级“优、中 一般 的划分原 (如燃油燃烧量的基本指标等) 船舶 设计如果追求更好的主机必须向国外订 则;在计算方法上缺乏规定。 与船东没有多大关系.因为船不是船东 货 国外可能借此封锁中国,使柴油机 CO 指数公式的问题表现在参数 建造 设计不是船东设计,柴油机不是 订单趋紧 最终延误交船。 中航速、能力、功率决定于船东、船厂、 船东生产。可以说,航运只是整个经济 记者:如此看来,减排对造船业的 设计者之间的合同——有很大的余量, 运行体系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其上下 影响不容低估。 主管当局如何使其透明 参数f 目前未 游.比如船舶设计、船厂、货主、货代、 陈映秋:的确如此,如果忽视这一 定;设计对航行安全采用大量的冗余度 船舶管理公司、柴油机、保险公司、银 点,我们将付出惨痛的代价。CO 的减 1O%~1 5%,目前公式没有考虑 不 行、物流公司等等 都受到航运减排的 排.IMO与《京都议定书》、巴厘岛备忘 符合实际 因此,造成其计算值偏高: 影响。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 再来看待 录所达共识(对发展中国家的待遇)相 CSR船型明显比非CSR船型船体钢料重 航运减排问题.就会发现,它对整个经 悖.而且极易变为发达海洋国家的单边 2%~8% 因此公式应该有载重量修 济体系的冲击真的是非常大 而不是仅 法律。据了解.先进国家已经在工程中 正系数 以使与统计值相当 载重量 限于船东或者柴油机。 有一套评估方法。我国目前则没有考 10万吨以上的船舶排放几乎在一个水 记者:看来,对航运减排需要有更 虑。CO2问题将继IACS CSR之后对中国 平上没有表现出船舶大型化的优势。 全面的认识。具体到我国造船业,影响 造船界、航运界造成更为严重的冲击。 记者:每5年一设的X%对发展中 会有多大? 记者:面对如此严峻的“减排风暴”, 国家是否公平? 陈映秋 目前日、中、韩、欧在 我们应如何应对? 陈映秋每3年一设的x%下降值. 船舶订单上竞争激烈 谁的设计水平 陈映秋CO 的基准线与CO 排放 既涉及到全球的终极指标 也涉及到 高(能耗低)、船型库全、硬件能力强 公式的确定以及IMO x%的确定都很仓 各国的责任与义务,这是我国不能接受 就可以获得新的订单,西方发达国家 促.有修改的空间;中国造船界应该在 的。因为它的执行可能造成排放设计指 可能因为其设计能力的优势重新推出 船型设计(主要在快速性、耐波性、螺 标与实际排放挂钩。MEPC会间会GHG— 其造船工业标准,把CSR造成的被动 旋桨效率方面)加快努力.IRR应作为判 WG 1/2/1 ANNEX 2对IAPP证书做了 局面翻过来。中国目前不具备设计优 断船型优劣的指标.加快其他方面《如 修改(增加了2 6款)。但是lAPP是政 势 在CSR船型的开发中对船体钢料、 燃料、节能、动力)的研发,实施 通过 府授权的法定证书,IMO企图绕过“共 航速的控制在中19韩三国中并不是最 技术创新转嫁成本”的策略, 没有夕阳 同但有区别”的共识 采用船舶为单位 高水平。这可能是我国今后船舶工业 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将是人类应对新 绕过国家主权。尽管全球的温室气体排 成长的关键。因此 航运、造船界应 挑战的根本思想。弱 放是一个全人类的问题,但是“富国享 该针对船舶全 受、穷国买单”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 球化的性质采 战略。 取措施,没有 此思想与技术 中国船舶工业如何应对 措施的准备可 记者:目前,航;Aco 减排受到空 能使我国造船 前关注,中国航运业和柴油机行业是否 业受制、丧失 又将面临巨大冲击? 由共同规范船 阵映秋:谈航运减排.应把它放到 型开发带来的 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现在我们有个 船舶工业春天。 30 中国船检CHINA SHIP SURVEY 200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