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 中国管理信息化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Sep.,2015 Vo1.18.No.18 第18卷第l8期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代岑颖 (长江师范学院 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重庆[摘4081O0) 要】近年来,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倍受国内企业重视。该模式在降低企业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整合供应链资源的 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本文在分析VMI存在的各类风险的基础上,提出防范VMI风险的对策,以期对企业供应链管 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库存;VMI;风险;防范 doi:10.39696.issn.1673—0194.2015.18.073 [中图分类号】F253.4;F224 0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101.01 面实施阶段,其继续合作的可能性就大为降低。供应商、采购商双 方将面临违约、解散的风险。 1.4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又称系统风险,是上游、下游企业皆无法避免的。受 国家宏观、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等非可控因素的影响,要 求供应商、采购商迅速对瞬息万变的供需市场做出正确、及时的反 映,双方需具备很强的灵活性、管理柔韧性。市场风险、市场需求的 不确定性使供货商在判断供应量、供货次数、配送速度时无规律可 循,加大了供应商的经营管理难度。 2 VMI风险的防范措施 库存以产成品、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及原材料等多种形式存 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皆有存货、库存。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 核心组成部分。库存具有不确定性,库存过多,会大量占用企业资 金,增加资金占用成本,降低资金利用效率,增加仓储成本、管理成 本、存货成本。库存过少,会导致原材料、产成品、商品短缺,增加 短缺成本,影响企业生产及销售。 因此,为降低库存成本,整合供应链资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 业开始尝试一种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是指作为上游 企业的供应商依据其下游企业(采购商)提供的日销量、库存情况等 信息,管理和控制下游企业的库存,替采购商下订单、补货,快速反 映顾客的需求变化。VMI将多级供应链问题精简为单级库存管理 问题,被广泛应用于重复性生产类型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整个 供应链企业带来巨大收益。 1 VMI模式下存在的风险 1.1信息风险 在VMI运作模式下,虽然供应商与采购商双方签订了相关协 议,但采购商处于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供应商不能及时有效地获 取相关信息,如:何时何地需要增加哪些存货品种,需要多少存货数 量均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只能靠以往经验及个人预测作出判断。 供应链中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共享程度不高导致信息不对称。与 此同时,上游企业隐藏库存、生产、销售等信息可能会导致下游企业 利益受损,存在上游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本可以双赢实现企业利 益最大化,却因供应链信息失真决策失误给双方带来损失,降低供 应链决策效率。 1.2技术风险 VMI是2l世纪前沿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VM1的过程中, 为保证上游企业及时、有效、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掌控下游企业的 库存情况,需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客户自动补货系统 2.1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 对库存管理的过程可视为对库存信息的处理过程。只有供需 双方加强信息交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准确、迅速处理库存 信息,作出正确的供应决策。企业的基本信息、进销存信息、产品信 息、生产信息均应在供应链各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以精准预测库 存量、降低库存成本、抑制“长鞭效应”。合作双方可结合企业特征、 行业特征共同构建与VMl模式充分兼容的信息平台,且硬件资源、 人力资源双管齐下,发挥VMI信息平台的最大效用,降低实施VMI 模式带来的信息风险。 2.2建立收益共享机制 供应链中的各企业作为的经济体,其财务目标无疑为利益 最大化,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也带来了信息风险、道德风险及解散风 险。但合作才能双赢,要建立收益共享机制,让总体利益在各成员 企业间得以公平、公正分配。第一,遵循互惠互利原则,劳有所得。 第二,平衡收益和风险,高风险高回报,收入与付出成正比。第三, VMI系统中各企业可进行股权控制,上下游企业均参与企业管理、 利益分配等过程,以更好地实施VMI模式。 2.3加强风险预警,构建应急处理机制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无时无刻不面临着系统风险、非系统 风险。供应链各企业可单独或共同构建一整套风险预警评价指标 等)。利用VMI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既需要正确使用、维护、更 体系,当某些指标偏离正常水平且超过‘1临界值’时应发出预警信号。 新信息技术,也需要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培养其信息 同时,在发出预警信号后,各企业需迅速做出反应,构建应急处理机 化素质。我国信息化起步较晚,使得国内许多企业在实施VMI模 制,协调企业各部门化解企业合作中供应链管理出现的各种意外情 式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重硬件购买轻人才培养、重建设 况,将风险降至最低,避免给企业带来惨重损失。 轻管理,没有深入实施VMI模式。 1.3解散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伟东,胡燕祝.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支撑体系研究[J】.物 流技术,2006(3). 在确立供应商管理库存形式,选定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制定 相互契约关系后,VMI模式的前期准备阶段告一段落。但VMI模 式的实施阶段更为重要和复杂。若双方在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 企业文化等方面难以融合,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环节步伐不一 致,则需要长久的磨合期。若磨合后仍未到达预期效果,未进入全 [收稿13期]2015—07—27 [2]孙宁宁.制造业寄售制与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研究[D].北京: 清华大学,2012. [3]邹娟平.VMI供应商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 CHINA 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1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