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们将一对颜色在某一种光源下呈现的颜色是对色的,但在另外的光源下呈现的颜色却有差异,我们把这种现象成为“光源的色变。
B.在相同的光源下,两块色样的比较,一位观测者认为偏红而另一位观测者却认为偏绿,这种现象为“观测者色变”
当一个颜色在配色过程中,所选择的染料与标准样用的染料不同类别或不同色相就可能产生色变,所以在配色时遇到色变的几率会很高。 2.配色时必须采用固定光源来对色
3.切记大货染色应该以确认样为标准,否则的话,大货的染色再现性将无从谈起。 4.色变的分析预测是电脑测色配色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 5.必须了解颜色的基础理论和配色的基本知识 配色确认过程的注意事项
1.先由电脑测色配色系统分析指定染料的组合
2.配色人员必须记住所选择的染料组合的色变状况,如果打样过程中发现某染料组合色变状况严重的话,我们无需浪费时间,但色差值在范围内,即可做相应的确认。
3.根据这位配色专家的分析,有一定比例的人的眼睛辨别异于常人,如果这中间有这种人存在的话,在色变产生的情况下,对配色人员会产生一定的困扰。 4.保证对色条件和光源的一致性
5.变色能力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其中包括A认识色彩体系,色彩语言;B 辨色能力检测;C。色偏向训练检测;D。眼睛类别检测;E色值原理的认识;F。配色训练 1.光源色变
2.但一对颜色会产生光源色变时,才会有可能发生观测者色变
颜色色变状况是配色人员的最大困扰,就观察者来说,理论上每个人对色光的感觉都会有大小不等的差异,十个人里约有一到二个对色光的偏向的感觉差异较大,那么此人在对色时就会容易和一般人发生争议
以下我们使用K/S曲线图来说明色变的原因
图中 t1的两条曲线不吻合,但方向一致,因此并无色变现象,只是色光上得差异
绿色曲线为标准样曲线,红色为比较样曲线,其颜色区域主要分为黄色、红色和蓝色区域,曲线最高点在那个区域其主要色相在此区域
1当两条曲线吻合,或者曲线方向一致时,表示这两个色样基本无色变。
2.当两条曲线交叉达三次或者三次以上,就应该有色变现象,但是如果交叉三次以下,而且曲线的方向不一致,应该还有色变现象
黄与紫为互补色;橙与蓝为互补色;红与绿为互补色;白与黑为互补色
1.当人眼凝视一物体达二十秒以上时,该物体移开后,人眼会看到该物体残留的影像,该物体颜色的互补色将在人眼内残留三十秒以上之久,进而影响配色人员对颜色的判断。 颜色的判断,所以要注意周围或背景色要一致,并放在背景色的。
3.配色周围环境采用白灰黑之无色彩系列,防止环境色彩对配色人员眼睛残像的互补色影响。 4.配色人员连续判断色时最好从浅到深,以免残留的互补色影响判色。 1.光源必须足够的亮
光源不足时,会影响调色效率,特别是深暗色 2.材质和纹路必须同一方向
对色时材质纹路方向不同时,色浓度及色光可能会误判 3.背景色必须一致
背景色不一致时会影响配色人员判色,所以在对色时,色样应该放在同一背景色的且背景最好是白灰黑之无色彩系列 4.比较样与样品的温度要一致
当颜色色样温度不一致时,会影响判色,如果色样出缸烘干后,需要冷却到与样品同样温度才能对色。
5.连续判色时 必须注意残像的影响 如果会产生色变,则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对色样的光源要固定 2.看色样的角度要固定 3.看色样的距离要固定 4.光源的亮度要固定 5.眼睛的类别要一致
配色完成确认后,必须以确认样为标准样品,以避免因色变引起无谓的重大损失。 1.深浅浓度的判断
当颜色接近时可由明暗度来判别深浅,明较浅,暗较深 2.色差距离大小的判断 注意防止配方调整过大 3.色光偏向的判断
一般讲,越接近灰色系列的颜色,其灰彩度越难以判断,故仅以黄、橙、红、紫、蓝、绿的感觉做色偏向的调整
如偏黄,减黄或加红与蓝;如偏绿,加红或减黄减蓝;如偏紫,加黄或减红减蓝;如偏橙,加蓝或减黄减红;如偏红,减红或加黄加蓝 加互补色可加灰,减互补色可加彩
1. 颜色减色法:两个颜色相叠,叠色部分由于相混后分别减去各自吸收的色光,使混合色反射或透射的光能下降,形成另类颜色,颜色变得暗淡。
2.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叠色印花的主要意义在于用少量的色相相叠形成更多的色相;
明度:色彩的深浅程度,染料混色后明度下降,印花涂料罩印浆因含有钛白粉,与底色相叠后明度提高,明度在叠色印花中的意义为增强印花的层次感;
纯度:颜色的饱和度,纯度越高,颜色越鲜艳,颜色叠色越多,纯度越低,叠色印花对色彩纯度的把握,要有利于画面的鲜艳度。
3. 印花叠色的调配和使用
原色:理论讲,品红、青、黄是染料的三原色,是一切染料混合的基础,而实际印花常用的染料、涂料大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三原色,通常以相近的红黄蓝,但他们的叠色产生的颜色范围小于品红、黄、青,涂料色光的鲜艳度优于活性和分散;
间色:两种接近原色色光的染料相混而成,称二次色,如橙色,绿色,紫色;在叠色印花中,若先印深色时其渗于织物内部,等量叠色时色光倾向于深色,若印浅色时,等量叠印色光倾向浅色;
复色:含有三原色染料的颜色称复色,为三次色,三种原色等量混合得到是亮度最小的灰黑色,不等量时可得到不同复色,其色光倾向比例大的原色,在叠色印花中的咖啡、墨绿、土红及各种倾向的灰色就是一次两次叠压出来的;
4. 叠色印花的呈色方式
实色叠印、网点叠印、实色和网点结合叠印三种方式,有涂料、活性、分散,其呈现颜色减色法的规律,同时涂料的遮盖力高于活性分散,色光偏重于后印的,而活性分散先印的易于渗透织物内部,后印的堆积织物表面,皂洗时易洗去,故偏重于先印的色浆;罩印浆因含有钛白粉,有遮盖性,只能进行网点叠印,其色彩是色点并置呈色的,色光倾向取决于网点色与底色各自面积的比例。活性、分散、涂料的网点叠印,是透色和并色的双重结果。
实色叠印:色块压色块,底色透过叠色产生第三色。
网点叠印:分为云纹叠印、平网点叠印、云纹和平网点结合叠印;
云纹叠印:同色相云纹叠印:主要为色彩明度深浅变化来表现层次的过度,表现的风格为比一云纹层次丰富、厚实;不同色相的云纹叠印是云纹叠印的主要内容。印花中用这种方法来实现叠印的多色效应,颜色更加丰富;
平网点叠印:是一种均匀一致的网点叠印,如30%的均匀网点印红色,在漂白布上看到是淡红色,再压印网点30%的黄色均匀网点,看到是淡桔色,依次类推,其他各色平网点相互叠印,可碟出更多的第三色,但布料不如纸张那样清晰、鲜艳;
5. 实色和网点的叠印:活性、分散、涂料的云纹与实色的叠印大多是在深色的云纹上压浅色色块,罩印浆可在较深的底色上印较浅的云纹,其丰富专色实印的层次和颜色变化。
6. 叠色印花的分色加网:
实色叠印:着色面积大比着色面积小的收缩1~2线;细布比粗布收缩1~2线;同样花型,活性、分散相对涂料收缩1~2线,由于涂料铺浆小于前二者;
网点叠印:云纹叠印:云纹叠印的效果取决于分色加网的选择和控制;云纹印花分有规则和无规则两种,网点形状、加网角度、加网灰度、加网线数是规则性加网的基本要素。网点形状以圆点为好,丝网目数高,加网线数可高,涂料相对低 一. 考虑染色配伍值的染料组成
要使配合染料的上染速度一致,并且要使上染量及上染状态不起变化,选择所谓相容性良好的染料配合是重要的,按照相容性而把染料进行分类,这类方法,是采用那一种方法测定染色性,并测定求得一参数。
二. 提高染色工艺自动化和染色条件控制的精确性
染色结果的色泽,对于染色条件是敏感的,任何一种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发生色光的变化,因而要控制好温度、搅拌、pH值、时间、压力、风量、湿度、染浴组成等,必须经常保持一致。
三. 染料的管理
1. 染料的品质管理
2. 染料的吸湿变化
四. 根据测色的色彩管理:配色的结果的检查,较多的是以北窗光线凭视觉来判断,缺点:
1. 测定者相互间个人色感觉差而出现偏差。
2. 作色判定时如果照明的分光分布不同则发生等色色差。
3. 因照明变化引起的色泽的观察方法变化即演色性问题。
4. 容许色差问题
五. 影响活性染料给色量的因素
1. 纤维的横截面
2. 织物的多孔性
3. 染料结构
4. 织物的前处理
5. 染料浓度
6. 染色时的浴比
7. 染色时间和温度
8. 盐和碱的浓度
9. 染色方法
10. 后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