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策略与口译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策略与口译能力的培养

来源:好走旅游网
ISSN1009-50392016年9月OverseasEnglish海外英语jsjt@overseaen.comOverseasEnglish海外英语http://www.overseaen.netTel:+86-551-6569081165690812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策略与口译能力的培养韩玲(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摘要:在中国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的背景下,对专业口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个高等院校纷纷开设各类口译课程。然而想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和能力并非易事。教师应从口译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注重相应的口译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和能力。关键词:口译;教学策略;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6)17-0055-0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有着扎实口译技巧的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为了顺应这一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专业开设了各种类型的口译课程。可是,存在的问题是有些课程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和能力。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目前未能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去教授口译课程。基于笔者自身的学习和教学经验以及众多知名专家的理论指导,在此提出一些口译教学策略和口译能力培养的建议。

首先,要充分理解口译的定义和特点。口译“是一种集视、听、说、写、读之大成的综合性语言操作活动”,属于“一种立体式、交叉型的信息传播过程”(梅德明,2000:8-9)。法国释意学派认为,口译是“理解——脱离原语言外壳——表达”的过程。安德逊(Anderson)提出了和口译程序基本吻合的认知三段式模式:思维构建——思维转换——思维表达(刘和平,2005:42-43)。那么在传译过程中,一个译员需要哪些知识能力呢?Gile在其口译理解的公式中认为:“C=KL+ELK+A”,即理解(Com⁃prehension)=语言知识(Knowledgeforthelanguage)+言外知识(Extra-linguisticsknowledge)+分析(Analysis)(蔡小红,2002;162)。口译是一种即席的语言转换活动,是口头进行的翻译行为。它所传达的信息不必也不可能和笔译所传达的那样精准。学习口译的两大前提分别是深厚的原语言知识和丰富的言外知识,即非语言知识。

结合口译的特殊性,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大部分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在开设口译课程时是理论兼顾练习的。但教师的教学重点主要还是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不是实际的口译策略和职业知识。口译依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能力培养为辅,口译技能训练几乎被排斥在教学内容以外。学生必须在开始自己的职业后尽可能快地补充相关的职业知识。

基于目前的现状,再结合理论的指导,以下的策略应该对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如有可能,我们的口译课程在设置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准备和熟悉背景材料。大部分学生遇到一些在日常英语中很少用到但在商务谈判、政务会谈等领域经常涉及的专业词汇或术语时就显得手足无措,缺乏相关的信息量,因此他们最后译出的译文质量也不高。原因是学生从没有真实的环境,很少或根本不注意这方面词汇的积累。所以,相关方面知识和词汇的积累成为必然,这一点学生可以再课后进行联系。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相关方面的背景材料,并进行分析性的讲解和配套练习,争取在课堂上能使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这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帮助很大。

2)影子练习(Shadowpractice)。也就是对原文的复述练

习。由于学生的语言水平不足,或是缺乏逻辑分析和推理,过于被动地听,或即使听懂了,没有将信息真正记忆存储在大脑中,很容易出现分析及推理方面的逻辑混乱。如果课程在一开始就直接进行双语的互译,效果必然不太理想。要求学生做影子练习,不求马上口译,只求信息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避免由于特定知识缺乏所引起的听力问题。影子练习可以安排在整个口译练习课程的前段,在后面的练习中也可偶尔穿插。

3)视译练习。视译本是口译若干操作形式中的一种,是以阅读的方式来接受原语信息,以口头方式传出信息的口译方式。课堂上的视译练习是无讲稿口译的准备阶段。学生看着稿子翻译,不必分心去记忆,可集中于翻译内容的准确和表达的流畅。视译可作为学生从练习笔译到练习口译的一种过渡形式,其意在培养学生熟悉口译思维的机制,培养敏捷反应的能力,并掌握口译的基本技巧。视译既可是英汉的,也可是汉英的。教师在讲授中要注意的是,要确保学生浏览整句后,并进行意群重组后进行翻译,一避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导致词序位置差异,从而使视译发生困难。

4)提高记忆力。认知心理学家把人类的记忆分成三类:瞬间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一般来说,我们在接收到语言信息的瞬间,信息就被储存在瞬间记忆中,然后经过理解的过程,信息被适当的筛选而被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在我们复述和背诵信息之后,信息转换为长期记忆,这样的信息不易被遗忘。口译的特点决定了短期记忆在口译的突出作用。人类的记忆储存容量是有限的,译员必须在完成一个小节的任务后,迅速地把短期记忆中的信息遗忘,从而很快地进入到下一个接收的过程。在课堂上,大量的练习是必须的,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去熟悉这样的一种模式。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模拟交传练习,原文材料的长度应该逐渐增加,要求学生在信息传递结束后的两、三秒后立即开始传译。

5)笔记。笔记的必要性已经为广大译员所普遍接受。笔记训练的目的是在意义翻译的基础上逐步做到准确、全面地翻译讲话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教授多种记笔记的技巧。而这些技巧的练习应贯穿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如果课堂时间充裕,条件允许,教师可适当抽查学生的笔记情况,并请学生口头复述其内容。这样的话,一些常见的、实用的符号、记忆方法就可以很快地被整个班级所掌握。在一到两个学期的时间里,学生应该对一些常用的符号、缩略语、简称等相当熟悉,这就使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较快地适应。

当然,影响译员口译的其他因素还有很多,如身体状况、周

(下转第58页)

收稿日期:2016-07-05回日期:2016-07-25作者简介:韩玲(1980—),女,江西南昌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代影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专业英语教育

55

OverseasEnglish海外英语2016年9月

entificprose.ContributionstoEnglishSyntaxandPhilology[M].NewYork:Prentice-Hall,1962.[2]Clark,E.V.FirstLanguage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3.[3]DuBois,B.L.Theuseofslidesinbiomedicalspeeches[J].ESAPJournal1980(1):45–50.[4]Evans,TonyDudleyGenreanalysis:akeytoatheoryofES⁃AP[J]?Ibérica2000,(2).[5]Jocobson,W.H.Anassessmentofcommunicationneedsofnon-nativespeakersofEnglishinanundergraduatephysicslab[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1986(5):173-88.[6]Johns,AnnM.Thehistoryof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Research.InBrianPaltridgeandSueStarfieldTheHandbookof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AJohnWiley&Sons,Ltd,Publication,2013.[7]Murray,D.E.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Implica⁃tionsforESAP[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1988(3)–18.[8]Richterich,R.&J.L.ChancerelIdentifyingtheNeedsofAdultsLearningaForeignLanguage[M].Oxford:PergamonPress,1977/80.[9]Swales,J.M.GenreAnalysis:EnglishinAcademicandRe⁃searchSetting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10]Swales,J.M.Coda:ReflectionsonthefutureofgenreandL2writing[J].JournalofSecondLanguageWriting,2011(20):83–5.[11]West,L.L.Needsassessmentinoccupation-specificVESLorhowtodecidewhattoteach[J].TheESAPJournal,1984(3):143-52.[12]StollerF.B.etal.Creatingandvalidatingassessmentinstru⁃mentsforadiscipline-specificwritingcourse:Aninterdisci⁃plinaryapproach[J].JournalofAppliedLinguistics,2005(2):75–104.图1工程专业ESAP需求分析模型及教学重点4小结综上所述,笔者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结合工程专业特点,提供了当前背景下工程类专业ESAP教学需求分析及教学重点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强调以英语教师对工程英语语言特点的研究为基础,以工程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为导向,研究制定出工程英语的语言规范和应用能力要求;以所制定的ESAP英语要求为衡量标准,以学生的主观“需”、“求”分析和客观“差距”分析为依托,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为教师开展工程英语ESAP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以“主动输出”为教学理念,以写作与口头表达为教学重点,在提高工程专业学生学术英语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体裁意识。

参考文献:[1]Barber,C.L.Somemeasurablecharacteristicsofmodernsci⁃(上接第55页)围环境、设备等,这些情况不在课程的设置里专门分析。优秀的译员应该要能按照实际情况及时地处理上述问题。

参考文献:[1]Gile,Daniel.BasicConceptsandModelsforInterpreterandTranslatorTrai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5.[2]蔡小红.口译研究新探[M].:开益出版社,2002.[3]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4]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8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专业英语教育

本栏目责任编辑:代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