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物理上册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试题

来源:好走旅游网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湖北省罗田县石桥铺中学 张召雄

考试时间90min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3分/题,36分)

1、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声音的振动时间延长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音

2、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以下对生活的观察解释正确的是(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3、酒精涂在人的皮肤上会感到凉,这是因为( )

A.酒精蒸发时,放出热量

B.酒精蒸发时吸热,吸热致冷

C.酒精的温度低

D.不能确定具体原因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5、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塑料直尺

B.笔芯

C.铁制铅笔盒

D.金属小刀片

6、使用下列光学器件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投影仪

7、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2m

B.视力表在镜子中的像与视力表相距4.6m

C.视力表在镜子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

D.视力表在镜子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4m

8、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的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远处的景物的像是虚像

B.如果看到远处的景物很清晰,那么看近处景物时应该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

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

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

9、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6日顺利升空,目前正在绕月飞行。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引力只有地球的1/6。假如你能有幸登上月球,有关下面的观察或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击鼓面会看到纸屑在在跳动的同时听到鼓声

B.不能永实验验证光的反射规律,因为光在没有空气的时候不可能传播

C.敞开锅烧开水,水的沸点是1000C

D.你带上去的国旗在阳光下看依然保持鲜艳的红色

1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用以下几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小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D.把相同的几个杯子盛上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他们,可以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

11、下列现象钟没有利用回声的是( )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

C.蝙蝠在飞行过程中靠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的声波确定目标

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12、在如图所示电路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电路的基本组成条件且连接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1分/空 共23分)

13、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递声音,当你倾听他人讲话时,传播声音的介质是 。

14、下列器件中,属于电源的是 ,属于用电器的是 (只填序号)A.发电机;B.门铃;C.电池;D.电视机;E、电流表;F、导线;G、开关。

15、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甲是 ℃,乙是 ℃,丙是 ℃。

16、在图中 (填甲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应该佩戴的眼镜镜片是 透镜(填凹或凸)

17、小刚同学;利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的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实像。(填放大、缩小、等大)。

(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实像(填倒立 或正立)

(3)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 的蜡烛焰的像。(选填放大、等大、缩小)

18、红外线、紫外线、空气等都是不可见的。对于不可见的事物,人们是通过某些“效应”去研究的。空气看不见,但空气流动能形成风,风吹树叶树叶就晃动,我们通过树叶的晃动,就能知道附近的空气在流动,树叶晃动得越厉害,我们就可以知道空气流动得越快。同样,红外线、紫外线虽然看不见,但红外线可以通过“ 效应”进行感知,紫外线可以通过“ 效应”让人看得见。验钞器是利用紫外线能使钞票上 发光而制成的。

19、由于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作为新能源的太阳能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太阳灶就是利用太阳能工作的。太阳灶是 镜,为了受热快,必须把被加热物体放在 。

20、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两只电流表A1、A2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那么通过灯泡L1的电流是 A,通过灯泡L2电流是 A。(甲乙电流表量程都是0.6A)

21、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

信息二:

信息三:

三、作图与实验(22、23t各3分,24t 6分 25t /5分共17分

22、请根据如图所示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3、如图所示平面镜M前有一个发光点S,S1是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平面镜新的位置。

24、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说出两种简便易行的判断透镜是否是凸透镜的办法:①

(2)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还缺少的是 。

(3)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点燃蜡烛,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焰 、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4)当蜡烛在凸透镜的左侧20cm处时,在蜡烛的右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应在桌面上竖立一块 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蜡烛与镜前相同蜡烛的像完全 ,这是为了 ,从而得到像与物体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的结论。

四、探究与体验(15分)

26、一天,小明上完体育课后去取水喝,由于没有茶杯子,就用金属易拉罐来装水,他感到很烫手,而他觉得平常用玻璃杯装开水好像没有这么烫。他想:“各种物质都能传热,哪些东西更容易传热呢?”他猜想:易拉罐是金属做的,是不是金属传热本领较大呢?于是他找到了以下器材:一个茶杯、开水、一把塑料调羹、一把木制调羹和一把金属制的调羹,他想利用这些器材验证他的猜想。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2)人们把善于传热(或传热本领大)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例如金属就是热的良导体;人们把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对生活的观察说出三种热的不良导体。

27、小名和小红准备了四五个小灯泡和其他一些合适的电路元件,其中有两只小灯泡L1、L2的规格完全相同。他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并写了一份探究报告。

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猜想: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可能会有IC=IA+IB

实验设计:在如图电路中分别把电路中A、B、C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各点电流,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进行实验:按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纪录数据如下表:

A点电流IA /A 0.2

分析论证:由数据可得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与各支路的电流关系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并且各支路电流相等。

(1)他们探究报告缺少的项目有 和交流。

(2)他们的探究结论是否有问题?请你分析一下结论,其中:

正确的部分是

B点电流IB /A 0.2 A点电流IC /A 0.4

错误的部分是

(3)请分析:从他们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的情况看,导致上述结论中“错误部分”的错误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五、应用与创新(9分)

28、“模拟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它以真实的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为原型,创造出和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相同或相近的实验环境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为了让实验效果明显,,实验时应在锥形瓶中加入 (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在在蒸发容器中放入 (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在锥形瓶口内有 出现,其形成的原因是 在蒸发容器的底部出现了水滴这就形成了“雨”。

(3)结合本卷26小题的知识,你认为如图中的蒸发容器用 容器为好(选填“金属”或“玻璃”)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双沟第二中学 宋晓楼

一、填空题(每空1,计27分)

1.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伴口技的手影节目《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到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 。

2.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_的一种救援装备。它可以灵敏地接收到物体_________时产生的微弱的声音,以利尽早营救。

3.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请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

4.今年我国遭遇到了几十年一遇的寒冷雨雪冰冻天气,真正感受到了“霜前冷,雪后寒”。那么:霜是由于气温较_______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5.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和 ,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 (填“晶体”或“非晶体)

6.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

信息二: 。

7.图为采集奥运圣火的画面。圣火采集器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经凹面镜 后会聚,使置于凹面镜 上的火炬点燃。

8.云龙湖四周杨柳环绕,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__________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______________。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______________观察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

(2)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物距/cm 12.0 15.0 像距/cm 12.0 15.0 像与物大小比较 等大 等大

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10.某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只知道大量程是0~9A,小量程刻度值未标明,王强为了探究电流表的小量程是多少,他先用大量程测一较小的电流,其示数如图甲,再改用小量程测同一电流,指针指在图乙的位置。

(1)他测得的电流值是 A;

(2)在下表中填写与大量程数字相对应的小量程的数字。

大量程 小量程

0 0 3 1 6 9 3

11.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粘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带上了

_ ,具有_ 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二、选择题(每题4分,计40分)

1.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小一些

B.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2.如下图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

3.如图是我国南方雪灾中高压电线上结起的冰挂,它严重地破坏了电力设施。冰挂主要是( )

A.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B.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C.由水凝固而成的

D.由水汽化而成的

4.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气液化而形成的

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5.如图是有关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 )

6.如图所示现象或事例中,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

7.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7.5cm

B.12.5cm

C.4.5cm

D.10cm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汽车的后视镜

9.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两只小灯泡能同时发光的正确电路是( )

10.击剑比赛中,当甲方运动员的剑(图中用“S

”表示)击中乙方的导电服时,电

路导通,乙方指示灯亮。下面能反映这种原理的电路是( )

三、作图题(14分,1-4、6题每题2分,第5题4分)

1.请在答题卷上画出物体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如图a所示。

图a

2.如图b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图b

3.如图c所示,画出入射光线由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图c

4.如图d所示,已知两条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画出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

图d

5.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要求导线不能交叉)。

6.如图所示为一实物电路,请在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四、综合解答题(每空1分,计19分)

1.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 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 (入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 (强/弱)于玻璃板。

2.下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温度℃ 0 1 2 3 4 5 0 6 0 7 0 8 0 9 1 10 2 11 3 12 4 -4 -3 -2 -1 0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或“液”)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14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 ;② 。

4.小明类比着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物体在凹面镜的焦点以外成像做了研究。研究中他看到了如下现象:由此,他得出结论:物体在凹面镜的焦点以外,所成的像是 像(填“实”或“虚”),且物体距凹面镜越近,像距凹面镜越 ,所成得像越 。

5.某实验小组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

⑴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是: ;

⑵测量三次的目的是: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

用 的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三次实验;

⑶结合你用一个电流表做实验时的体会,提出一条对本实验的改进意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