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21 心理的生物学根底卷子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
1、 以下感觉结构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属于同一个感觉系统的是 〔 C 〕5-53、56
A、视网膜 B、神经节细胞 C、基底膜 D、视觉皮层
2、 人的大脑中有一个“生命中枢〞,掌管着我们的呼吸、心跳、胃肠运动、排泄等等,它是〔 B 〕2-21
A、大脑皮层底面与半球内侧缘 B、延髓 C、胼胝体 D、丘脑 3、 大脑神经元在发放动作电位时,遵循肯定的规律,即〔 C 〕3-31
A、接收传入的信息越强时,发放的动作电位幅度越大 B、动作电位在沿着轴突传导时,会逐渐减弱
C、动作电位要么不产生,假设产生就有固定的额定强度 D、动作电位在沿着轴突传导时,幅度会逐渐得到增强和放大 4、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不包含〔 D 〕4-39
A、脑垂体 B、甲状腺 C、胰岛 D、下丘脑
5、 假设你正在一个睡眠实验室工作,现在是晚上,你正在监测被试的睡眠记录。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将会看到
〔 B 〕6-70
A、由4个睡眠阶段组成的睡眠周期逐渐变长 B、快速动眼睡眠的时间逐渐变长 C、睡眠的第3、4阶段逐渐变长 D、做梦的频率逐渐减少
6、 电生理学研究证明,对丘脑网状系统具有高兴作用的是〔 C 〕7-81
A、特异投射系统 B、感觉接替核 C、额叶——丘脑系统 D、中脑网状结构 7、 酒精中毒者常常会出现易忘近事,而远的记忆仍存在的现象,这属于〔 A 〕8-96
A、顺行性遗忘 B、逆行性遗忘 C、健忘症 D、心因性遗忘
8、 认为脑功能的局部损伤是和特定的言语功能障碍有关的学者是〔 C 〕9-101
A、布洛卡 B、维尔尼克 C、鲁利亚 D、潘菲尔德
9、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认为,内、外向性特质的个体差异取决于〔 A 〕11-127
A、边缘系统的激活水平 B、脑干网状下行激活系统 C、皮层高兴性水平 D、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状态 10、如果人在幼年时间患上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出现〔 A 〕4-47
A、智力低下,反响迟钝,发育缓慢
B、食欲亢进,易饥饿,食量大增,但反而日渐消瘦
考证素材
考证素材
C、肢端肥大症 D、心动过速,血压升高
11、以下关于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症候的陈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D 〕7-82 .......
A、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 B、行为抑制困难 C、不可抑制的情绪冲动 D、智力低下
12、患者具有能说出单词,但构音不清楚,造不出完整的句子,时有错话和不自主的言语重复等临床表现,一般为〔 A 〕9-105
A、布洛卡区损伤 B、维尔尼克区损伤 C、角回损伤 D、小脑损伤 13、气质是指哪方面的人格特征?〔 C 〕11-125
A、让人们变得“紧张〞或难以预测
B、学来的,特别是从家长和同龄人那里学来的行为倾向 C、具有很多生物根底 D、导致心理障碍
14、大脑中大多数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 A 〕3-31
A、内负外正70-90毫伏 B、内正外负70-90毫伏 C、内负外正100-110毫伏 D、内正外负100-110毫伏
15、直接参与应激的反响,且能提高应激能力的是〔 D 〕10-111
A、肾上腺素 B、正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
16、脑电活动记录技术〔EEG〕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段,它记录到的是〔A、大脑不同地域在活动时的耗氧情况 B、脑代谢时不同地域消耗的葡萄糖情况 C、X于大脑内部的电位变化 D、大脑内部特定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17、视觉腹侧通路受损的患者,不能..
有效地完成〔 B 〕5-55 A、物体识别任务 B、标志性任务 C、对移动的物体进行定位 D、A、B、C三项任务
18、快速眼动睡眠也称为异相睡眠,这种睡眠的典型脑电波是〔 C 〕6-68
A、同步化快波 B、同步化慢波 C、去同步化快波 D、去同步化慢波
19、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属于〔 C 〕8-85
考证素材
C 〕1-7
考证素材
A、运动型学习 B、关系型学习 C、联合型学习 D、非联合型学习 20、生理心理学家研究发觉,朝向反响最稳定的重要生理指标的获得是通过〔 B 〕1-6
A、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PET〕 B、实验性切除技术 C、脑电活动记录技术〔EEG〕 D、核磁共振显影技术〔MRI〕
21、我们在感觉紧张时,通常身体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例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等,这些变化通常是以下哪个选项的功能?〔 B 〕10-110
A、副交感神经 B、交感神经 C、感觉神经元 D、运动神经元 22、与恐惧反响有关的是〔 C 〕10-116
A、网状结构 B、边缘系统 C、中央杏仁核 D、海马
23、我们人类吃食物时分泌唾液是一种天生固有的生理反响,称为〔 C 〕8-85
A、习惯化 B、印记动作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24、以下情境中,需要随意注意的是〔 D 〕7-78
A、集会上,突然发觉自己的女朋友
B、家长会上,听到其他的家长在小声议论自己的孩子 C、安静的课堂上,有人的铅笔盒落到地上 D、音乐会间隙,背几个单词
25、实施过额叶白质切除术的病人一般简单发生的后遗症是〔 D 〕11-129
A、抑郁、焦虑 B、恐惧、攻击行为 C、简单冲动 D、缺少方案 二、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20分〕 26、人体内的每一个化学反响都是在体液中进行的, 其中约占体液60%的是细胞 内液 ,约占体液40%的是细胞 外液 。1-3 27、神经细胞又称为神经元,神经元的形态多种多样,但其结构都可以分为 胞体 和 突起 。3-29 28、感觉的产生是由感受器或感觉器官、 神经传导通路 和 皮层中枢 三局部的整体活动来完成的。5-51 29、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 高兴 和 抑制 的相互诱导,诱导分为正诱导和负诱导。7-79 30、鲁利亚认为,大脑皮层言语区前侧部损伤,会引起 言语连贯性 障碍,而大脑皮层言语区后侧部损伤,则会破坏 言语代码 的各个系统。9-101 31、神经元依据功能区分, 可以分为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和 中间神经元 。3-29 32、人的肾上腺髓质分泌两种激素,即 肾上腺素 和 去甲肾上腺素 。4-42 33、依据睡眠障碍发生的机制和行为表现,可将睡眠障碍区分为 异相睡眠障碍 和 慢波睡眠障碍 。6-71 34、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 编码 、稳固和 提取 的过程。8-88 考证素材
考证素材
35、情绪反响由 自主神经 、行为和 激素 三个不同层面的局部组成。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36、激素4-39 答: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被激素作用的细胞称为靶细胞。激素本身既不是营养物质,也不产生能量,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 37、突触3-32 答: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联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完成细胞间的通讯。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中,最常见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稍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胞体连接,分别构成轴一树、轴一体突触。此外还有轴一轴和树一树突触等。 38、命名性失语症9-106 答:
左侧颞叶和顶叶的维尔尼克区损伤导致命名性失语症。患者能表达、说明物品,言语流畅,符合语法规则,他们虽然理解力良好,但找不出适当的词语表达。这时,患者会以描述物品的形状、颜色或用途,用累赘的话语来阐述他们想要说的意思。 39、外显记忆8-87 答: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实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的记忆,又称外显记忆。它可以通过言语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依赖于个体对信息获得和回忆的意识表达,依赖于评价、比拟和推理等认知过程。 40、心理活动的动力11-124 答: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不同的人在各种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敏性等方面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四、简单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41、请比拟脑功能定位说和整体说。2-24/25 答: 〔1〕定位说
加尔和施普茨海姆提出的颅相说形成了脑功能定位学说的雏形。真正的定位说肇始于关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研究。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汇报了一例左侧额叶病变引起的言语表达障碍的严峻失语症患者。这位患者右侧身体
考证素材
考证素材
瘫痪,只能发“tan〞音,言语理解等其他方面正常。1874年,维尔尼克描述了一例左侧颞叶病变引起的、以言语理解障碍为主的失语症患者。这位患者的言语流畅,但是所说的话没有任何意义;他的听力正常,但是不理解他人的言语。20世纪40-50年代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彭菲尔德对脑损伤患者的系统研究大大促进了定位说的进一步开展。其它,科学家还发觉,杏仁核和海马与记忆有关,下丘脑与摄食和饮水有关。这些发觉都是脑功能定位说的重要支持证据。 〔2〕整体说
与定位说针锋相对的是整体说。19世纪中叶,弗罗朗在动物脑损伤的行为障碍的恢复研究中,提出了脑功能整体学说的观点。弗罗朗认为,不存在脑结构的功能定位,脑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而与特定部位无关。1917年,拉什利进一步完善了脑功能的整体学说。他采纳脑损毁技术研究鼠的迷宫学习实验。获得以下结论:不管切除或损毁大脑部位有何不同,只要10%~50%的大脑皮层损坏,动物学习行为就受到影响。其学习障碍与损坏皮层部位的大小成正比,皮层损毁的面积愈大,对学习和记忆的干扰作用也愈明显。损坏50%以上皮层就使动物完全丧失学习能力。由此,拉什利提出了大脑活动的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认为大脑皮层各部位几乎均等的参与学习活动,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因此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损伤面积呈正比,而与损伤部位无关。 42、请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5-52、62 答: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全部动物都有感觉系统,使它们能够觉察、认知和估量周围世界中与它们生命攸关的那些变化。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局部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3〕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感觉的性质较多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而知觉过程带有意志成分,人的知识、经验、需要、动机、兴趣等因素均直接影响知觉的过程。 〔4〕客观事物是首先被感觉,然后才能进一步被知觉,所以知觉是在感觉的根底上产生的。
感觉的事物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对所作用的事物的反映。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人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而感觉只作为知觉的组成局部而存在于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在心理学中称为“感知觉〞。 43、请简述在新异刺激引起的朝向反向中,机体的生理活动所发生的变化。7-79 答:
在新异刺激引起的朝向反射中,机体的生理活动发生以下变化:
〔1〕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如瞳孔散大,皮肤导电性增强,躯体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心率一般变慢。 〔2〕脑功能变化,如脑电图出现去同步化快波,大脑皮层高兴性提高。 〔3〕运动功能变化,如头颈肌和眼外肌收缩,使感觉器官朝向刺激源。
这些生理反响不是绝对的,不随刺激性质和刺激量的差异而变化。但是,朝向反射具有不固定性,即随着新异刺激
考证素材
考证素材
的屡次重复,朝向反射不再出现,即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相反,其他不同性质的新异刺激,可再次引起朝向反射。 44、简述人在愤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10-111 答:
情绪活动中,交感神经系统开始活动,这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如人在愤慨情况下常常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同时为了更多地获得氧气,呼吸会加快,肝脏也会输出更多的葡萄糖进入血液。为了把血液送到大脑和骨骼肌,消化系统的供应减缓,瞳孔放大,唾液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上述反响说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为人们的激情提供了生理活动燃料。
研究证明,在人的情绪变化时,至少会引起以下生理反响:
〔1〕呼吸活动变得加速。处在愤慨情绪时,呼吸频率大大增加,呼吸深度异乎平常地增大。情绪状态下呼吸的变化一般只标定激活水平而不标示情绪特异性。
〔2〕循环系统活动的速度和强度发生变化。情绪状态下循环系统的活动一方面表现为心跳速度和强度的改变,另一方面表现为外周血管的舒张与收缩的变化。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 〔3〕消化系统的活动强弱变化。当消极情绪发生时,多种消化腺活动受到阻抑,食欲减退。 〔4〕皮肤电反响。情绪变化引起皮肤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变化,进而引起皮肤电的变化。 当人处在愤慨的情绪状态时,皮肤导电增加,皮肤电阻下降。
〔5〕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情绪变化直接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变化,进而导致循环、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皮肤等各系统的生理变化。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45、请以“裂脑人〞的例子论述“大脑两半球分工差异〞学说。9-102 答:
研究人脑两半球差异的机遇最初来自医治严峻的癫痫患者的过程。外科医生切断了患者的胼胝体,通常将这类手术后的患者称作裂脑人。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通过裂脑人研究,提出“大脑两半球分工差异〞的学说。 〔1〕首先,考察裂脑人右半球的言语感受和理解功能。
给裂脑人左侧视野看一支钢笔,或用左手摸这支钢笔,感觉传到大脑右半球,然后再让他用左侧视野看十几个名词,他能够从中选出“钢笔〞这个词。说明右半球有词汇的识别能力。右半球不仅能把名词和实物联系起来,而且有肯定的理解能力。例如,给裂脑人看“书写用的工具〞这句话,他能从十多件物品中挑选出钢笔。要他从这些物品中选出“能放大物品的东西〞,他会用左手取出放大镜,但口头却说“望远镜〞。这是由于右半球能理船“能放大物品的东西〞这句话,并能支配左手取出放大镜的活动,但不能正确说知名称,因为口语是左半球的功能。 〔2〕其次,考察裂脑人右半球的言语表达功能。
给裂脑人左侧视野呈现“指甲、孩子、扫帚、石头〞四个名词,对他说:“母亲爱……〞,要求选择名词续完句子,结果他很难生成“母亲爱孩子〞这句话。这说明右半球造句表达的能力很差。如果呈现时间长一些,患者偶然能够
考证素材
考证素材
说出单词。例如,巴特勒等人把闪现于裂脑人左侧视野的视像由0.1秒延长至20秒,结果有一例裂脑人右半球能支配言语器官说出常用物品的单音节名称,例如,cup〔杯〕。尽管这种言语能力极其有限。但毕竟具备一点言语表达功能。
46、〔1〕请描述异相睡眠的量和年龄的关系特点。6-70
〔2〕请依据这种关系特点和其他相关知识分析推测异相睡眠的功能,并举例证明之。6-71 答: 〔1〕
不同年龄的人对睡眠的日需要量是不同的。正常足月新生儿每天花在睡眠上的时间达18小时以上,一直到整个青春期睡眠时数都呈稳定下降的趋势,至中年期维持肯定水平,老年期再进一步减少。从儿童期到老年期,异相睡眠与慢波睡眠的δ睡眠〔慢波睡眠4期〕时间逐渐减少。婴幼儿期是整个机体发育,特别是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脑力和体力活动都十分活泼,这时正是睡眠量最大,异相睡眠时间最长的时期。异相睡眠的时间由出生时的8小时左右降到青春期的1.5—1. 75小时。而人到了老年期,脑力和体力活动都减少,睡眠总量明显少于正常儿童。由于异相睡眠时的脑电活动很像觉醒状态下的注意力集中状态,大脑的耗氧量大于觉醒时;加上童年期异相睡眠的时间变化与大脑皮层联络纤维的发育及大脑髓鞘发育的时间相平行。 〔2〕
有的学者认为,异相睡眠对于儿童脑部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有点类似体育锻炼对肌肉发育的作用。此外,有研究发觉,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睡眠时间也有所减少;另有研究说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异相睡眠量也明显少于同龄的健康儿童。以上情况都说明,异相睡眠时间长短与脑力活动呈平行关系。
考证素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