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黄岩五洞桥的句子
黄岩历史悠久的五洞桥,位于赤溪镇过溪村,横跨西江河。五洞桥建始于700年前。是当时的县令张孝友带领大家建筑而成的,于是人们用他的名字作为桥名——“孝友桥”。孝友桥在这期遭受七劫八难。在此之后,有许多次修建。乡绅邀众人将桥筑得曲折起伏,古色古香的,因桥下有5个桥洞,因起名“五洞桥”。后来再次重修,把桥洞做得宽大,可以供船只从而经过。四个桥墩,两端分水,减弱水流的冲击,保护桥梁。
大美黄岩在不断地变化,五洞桥也不例外。不相信?你看!黄岩区政府将五洞桥重新打造成黄岩都市休闲的新天地。人们可以享受着黄岩璀璨的历史文化,可以享受着黄岩古人所留给人民的宝贵财富,还可以观赏黄岩省级文化保护名单,点缀我们眼中的大美黄岩。
五洞桥的美,吸引着外地人流连忘返。西江河是黄岩的母亲河永宁江的支流,是黄岩城西老城的古护城河。
五洞桥原为西浦渡,坐落在黄岩城西,横跨西江,东接西街,西连桥上街,为黄岩县城通往西乡之要津。
五洞桥的前世今生:经历千年风雨,见证橘乡的历史变迁。
北宋元祐二年(1087),黄岩县令张元仲(字孝友)率众建为石砌平桥,县人称为孝友桥。桥跨西江,海潮每日两至,南宋庆元二年(1196)毁于水。赵伯漂(赵匡胤七世孙)时长洲官满四黄,遂倾力建为五洞石桥。桥石拱五洞,桥面亦五折,为薄拱墩连拱桥,工程十信于旧桥,时称西桥。清雍正十三年(1735)曾重修,仍保持宋代形制。
五洞桥作为名胜古迹,赵伯澐作为修建五洞桥的历史人物,他的雕像可以为黄岩市民提供一个感受历史,触摸历史文化的景点,展现了五洞桥的历史风貌。
五洞桥全长63.5米,宽4.3米,五孔石拱桥,每孔净跨8.7米,桥身随拱券起伏波折,4洞跨水,桥面石栏雕刻莲柱,柱两旁筑拱石墩台,如水中游龙。
五洞桥东接西街,高楼林立,街繁可贸,西连桥上街,古色古香古民居建筑。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不断有旧路被改造,旧桥被折除,老屋被推倒,但有些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建设典花的建筑,则被保留下来,五洞桥就在这钟情况下,被按照原来的样子重修了起来,恢复五洞桥的“五洞“风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