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人才培养
新时期如何提高士官任职能力素质
吕 瑾
航天工程大学 士官学校
摘 要:士官教育必须顺应新时期部队发展装备需要。本文从培养士官学员任职能力素质入手,融“教、学、做”于一体,“校部合作、岗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有效途径,有效拓展知识面和应用能力,提高士官学员综合任职能力素质,实现士官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能力;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的战争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对士官的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新要求,就必须准确把握士官的能力素质,因此,士官教育就必须从培养士官学员任职能力素质入手,有效拓展士官学员知识面和应用能力,为此,要高度重视士官学员的任职道德和任职能力教育,培养士官学员敬业精神和应用能力。在我国士官教育发展过程中,士官学员任职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适应部队需要,能否顺利走上任职岗位,胜任岗位的要求。作为一名士官,其任职能力素质从狭义上体现了个体素质的高低,而广义上则影响团队整体素质、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今,加强国防建设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装备应用型士官人才,这就要求士官教育更侧重于实战化能力的培养,即在完善士官教育体系构建、促进士官教育的“大众化”和部队建设发展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是三年制士官学校, 在士官任职教育过程中始终把握“高素质”和“应用型”两个制高点,遵循“岗学结合、校部合作”的教学模式,以任职岗为导向,努力打造适应部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士官人才。二、当前影响士官任职能力素质的因素
士官任职能力素质是士官对部队任职岗位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为:对任职岗位的任职兴趣、任职能力和任职情况等方面,它分为显性素质和隐形素质。显性素质包括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可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资格证书等来证明,或通过专业考试和实际操作来验证;隐形素质包括任职意识、任职道德和态度,则要通过长期历练来形成,要铸就优良的任职能力素质,两者必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士官所具备的综合任职能力素质。
目前士官的整体能力素质还难以满足我军战略转型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特别是高技能士官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瓶颈”。究其原因:一是士官来源单一,生源质量较差;二是受训员额少,培训渠道不多;三是中高级士官专业技能偏低,高级士官岗位编制少;四是在培养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专业对口率低、学非所用的现象;五是相关机制不完善,难以保留高技能士官人才等等因素。而在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装备的应用对士官的任职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对方拥有学历、技能等级、资历、知识层次等显性素质,而且还得具备任职道德、态度,以及团队合作、人际沟通、承受能力等方面的隐性素质,这表明对士官重能力素质胜过重学历的趋势,这对士官学校所培养士官任职能力素质提出了新挑战。
三、新时期提高士官任职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一)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士官任职能力素质士官未来无论从事何种任职岗,朝何种方向发展,均需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特别科技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部队岗位任职变更与调整速度很快,士官要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这样才有后劲。士官的课堂教学是士官学员获取基础知识的主要来源,根据士官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注重“理实一体”,从知识层面上对学员进行任职能力素质教育,尤其是公共基础内容,更能提升士官的任职能力素质。
作为为部队提供应用技能人才的士官学校, 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分阶段地对学员进行全程化的任职能力训练。士官任职能力可分为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核心能力是一种从事任何岗位都需具备的基本素质,能适应各种岗位和部队发展需求的综合能力,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般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创新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等,具有普适性特点。专业技能是每种岗位自身固有的专业技术,具有不同于其它行业的特殊性。士官任职能力的培养要从素质入手,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灵魂,专
作者简介:吕瑾,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工电子技术。
- 71 -
军事人才培养
业素质教育为内核,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身心素质教育为载体。具体表现为:1.公共选课培养士官学员任职核心能力、专业课培养专业技能。2.课程设置与部队需要相结合、课程设置与实战化教学相结合。在制定士官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中,邀请相关专家参与,与部队深度融合,共同完成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士官任职核心能力。3.打造多元化的士官教学考评体系,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合作+完成任务+平时表现,较全面的反映士官学员任职核心素质能力。(二)加强“岗学”结合,培养动手能力
校部合作是指士官学校与相关部队在人才培养与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士官学校和部队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对士官学员进行岗位任职能力素质教育,是士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经之路。课程内容设置要体现出“能力本位”的先进性,进一步培养士官学员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适应部队发展及部队用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一种“岗学结合”的重要方式。
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任职岗为导向,摒弃被动“填鸭式”教学模式,立足岗位任职特点,突出专业特色,强调实用性,以实战化需求为依据,以国防建设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特设“人文社科及公共基础教学模块”、“专业理论教学模块”、“专业技能实训实践模块”、“专业素质拓展模块”四大模块,增加“岗学结合”课程的比例,努力使实训学时:理论课学时≈1:1,进一步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直观教学和虚拟教学相结合。还要根据部队需要,灵活设置“多学制”教学,采用“2+1”和“2.5+0.5”人才培养模式,即2~2.5年时间在校进行理论、实践和实训学习,用1~0.5年时间到各部队顶岗实习,选修相关课程,纠偏补漏,进行历练和过渡,为毕业后走向部队积累经验。教学内容紧贴岗位实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真正做到“学中用,用中学”,同时,在校期间,士官学员还可获得多种技能证书,实现持证上岗,体现了毕业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办学特色,从而达到相关任职岗位所需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开展专业认知教育、素质拓展培训、岗位适应性教育、人生挫折教育和任职生涯规划指导,让士官学员根据自己的任职能力倾向、实际情况和部队需求进行个人任职生涯规划设计,从而达到自我认知和任职定位的目的。
确保校部合作沿健康轨道发展,要建立校内实验、实习和实训基地,还外联部队实训基地,士官学员在完成基础理论和综合性实习课题教学之后,到实训基地进行实习,熟悉部队岗位,增强岗位技能,培养吃苦耐劳、遵章守纪、安全上岗、工作效率意识等,从而提升士官学员综合素质。在实施校部
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部队的参与性,在士官学校的教学管理,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学计划等方方面面都体现出部队的实际需求。当然,士官学校与部队合作的发展有赖于双方内部动力支撑,只有优势互补,校部合作才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双方互动,因此,在学校与部队合作中,学校要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发挥自身优势,以帮助部队解决急需解决的一线的操作技术问题,使其切身感受到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优势互补。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模式,将教室与部队任职岗位紧密连在一起,让学员切实感受到情景教学氛围,通过参与岗位认识过程,达到消化已学知识、强化任职技能、增长任职能力目的。四、结语
总之,随着军事装备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线操作装备的士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我校二十几年士官教学改革发展历程,坚信士官学校办学只有大顺应新时期信息化时代军事建设发展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任岗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适应部队操作、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士官人才为目标,以“能力本位”为教学指导思想,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以“校部合作、岗学结合、产学研一体、服务部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改革方向,强化实践教学,扎实的基础知,增强士官任职能力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胜任岗位能力和部队认可度,在提升士官学员任职能力和部队服务能力的同时,士官任职教育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真正实现士官学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和.国外任职教育校部合作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28).
[2]邓勇.高职学校任职能力素质教育实践与探索[J].中国任职技术教育,2010(2).
【责任编辑:王红军】
- 7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