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A练习:判断题

来源:好走旅游网


计算机组成原理A练

习:判断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1. 只有定点运算才可能溢出,浮点运算不会产生溢出。 ( × )

2. 两个补码数相加,只有在最高位是1是有可能产生溢出。 ( × ) 3. 长度相同但格式不间的2种浮点数,前者尾数长、阶码短,后者尾数短、阶码长,其他规定均相同,则前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大但精度低。 ( × )

4. 奇偶校验码可以校验奇数个位的出错,还能确定出错的位置。 ( × )

5. 海明校验码是对多个数据位使用多个校验位的一种检错纠错编码方案,不仅可以发现是否出错,还能发现是哪一位出错。 ( √ )

6. 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主要是缩短指令长度,扩大寻址空间,提高编程灵活性。 ( √ )

7. 直接寻址是在指令字中直接给出操作数本身而不再是操作数地址。 ( × ) 8. 采用变形补码进行加减法运算可以避免溢出。 ( × ) 9. 间接寻址是指指令中间接给出操作数地址。 ( √ )

10. 相对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程序计数器内容与偏移量之和。 ( √ ) 11. 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变址寄存器内容与形式地址。 ( √ )

12. 在多周期 CPU系统中,不是所有指令使用相同的执行时间,而是指令需要几个周期就为其分配几个周期。 ( √ )

13. 程序计数器的位数取决于指令字长,指令寄存器的位数取决于机器字长。 ( × ) 14. 程序计数器的位数取决于存储器的容量,指令寄存器的位数取决于机器字长。

( √ )

15. 指令是程序设计人员与计算机系统沟通的媒介;微指令是计算机指令和硬件电路建立联系的媒介。 ( √ )

16. 计算机中的流水线是把一个重复的过程分解为若干子过程,每个子过程与其他子过程并行运行。 ( √ )

17. 计算机中的流水线是把若干个子过程合成为一个过程,使每个子过程实现串行运行。

( × )

18. 半导体RAM信息可读可写,且断电后仍能保持记忆。 ( × ) 19. 半导体ROM是非易失性的,断电后仍然能保持记忆。 ( √ ) 20. 半导体ROM信息可读可写,且断电后仍然能保持记忆。 ( × )

21. CPU访问存储器的时间是由存储器的容量决定的,存储器容量越大,访问存储器所需的时间越长。 ( × )

22. 在Cache的地址映射中,全相联映射是指主存中的任意一字块均可映射到Cache内任意字块位置的一种映射。 ( √ )

23. 组相联映像可以转化为直接映象或全相联映象,所在说,它是直接映象和全相联映象的普遍形式。 ( √ )

24. 在统一编址方式下,CPU访问I/O端口是必须使用专用的I/O指令。 ( × ) 25. DMA传送方式时,DMA控制器每传送一个数据就窃取一个指令周期。 ( × ) 26. DMA控制器通过中断向CPU发DMA中断请求。 ( √ ) 27. 在采用 DMA方式高速传输数据时,数据传送是通过为 DMA专设的数据总线传输的。

( × )

28. 随着CPU速度的不断提高,程序查询方式很少被采用的原因是CPU与外设串行工作。

( √ )

29. 中断服务程序的最后一条指令是中断返回指令。 ( √ )

30. 硬连线控制器中,每条指令不同的执行步骤是通过控制信号形成部件的不同编码状态来区分的。 ( × )

31. 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Cache与主存的地址映像是由操作系统来管理的。 ( × ) 32. 引人虚拟存储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外存的存取速度。 ( × ) 33. 按数据传送方式的不同,计算机的外部接口可分为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两大类。

( √ )

34. 补码加减法中,操作数用补码表示,两数相加减,符号位单独处理,减法用加法代替。 ( × )

35. 基地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程序基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 √ ) 1. 定点小数表示中,只有补码能表示 -1。 ( √ ) 2. 两个补码数相加,采用1位符号位,当最高位有进位时表示结果产生溢出。( × )

3. 微程序控制器中,每一条机器指令是由一段微指令编成的微程序来解释执行。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