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脚、手、嘴、耳、眼等部件,长在自己身上,是最亲切的了,但这些部件,却时常会骗你,使你常常要努力地去悔悟——原来不是这样的。 你的脚让你去到一个你认为要去实际上是不能去的地方,你的手让你做了一件你认为要做实际上是不能做的事,你的嘴巴说了一些你认为要说实际上是不能说的话,若干岁月之后,再猛然醒悟,这是常有的事。
你的耳朵也会骗你。路边有一个人在呻吟,声音痛苦而凄厉,你肯定以为他被车撞得很重,你就帮着指责肇事的司机,弄得肇事司机百口莫辩。后来你才听说,伤者并无大碍,那发自肺腑的呻吟,只是为了增加肇事司机的赔款金额而已。于是,你后悔莫及,你被自己的耳朵骗了!
你的眼睛更是会骗你。请别说什么心灵的窗户之类,那是特殊情况下而且是针对别人说的,针对自己,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西红柿是不是越鲜红的越漂亮?那是打了激素的;奖状是不是拿得越多成就越大?那很多都是花钱买的;官位是不是升得越快能力越强?那是各种机遇送的┅┅上边来了领导检查工作,领导看见的是做得特别好的卫生工作,就欣欣然以为自己要检查的那个项目也做得特别好。青年男女看着对方的脸蛋山崩地裂、海枯石烂,最后却发现山不崩地不裂、海不枯石不烂。
三国时的周瑜,知道吧?就那个被孔明“三气”气死的那个——好像是文不能成武不能举的样子。可是,据《三国志》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喝酒了),其有阙误(别人奏乐稍有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用眼神提示一下)。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如此精通音律之人,必是文化造诣极深的。再来看他打仗的本事吧——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庐的孔明。 周瑜助孙吴创业江东之时,孔明尚在流寓、隐居之中。周瑜生于公元175年,比诸葛亮要年长六岁。诸葛亮26岁才出山,周瑜20岁刚出头就踏入戎马行列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是周瑜文武并举的真实写照。可见,世俗中很多故事,都是被演义了的,其实都是事故。
世俗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是用不同的眼睛来看的,普通的眼睛只看见世俗,历史的眼睛才看见历史。孔子说过那么多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吧?比如“君子不器”,孔子明摆着是不赞成把人变成“器”的,因为“器”,只有一种用途,说土一点,就只是工具,不是有创造智慧的人才。但是,我们今天,已经把“成器”当成很高的人才标准了:“这个小子真不错,将来必成大器!”大器,无非是装的东西比小器多一点,或者个子比小器壮一点,仅此而已,但终归是工具,连那种据说是有智慧、有头脑的“机器人”都称不上。这也就难怪了,我们今天的教育,只是拼了命要下一代变成“器”,至于变成其他,几乎是没人肯去想的。连史上的圣人的思想,我们用世俗的眼睛,都能轻而易举地把它曲解,至于一个很普通的人,他一生所要受到的曲解、甚至屈辱,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人的一生,说漫长也漫长,受点骗、受点屈,也是正常的。问题是,有些大骗、有些大屈,如果不说,我们居然一辈子都不能明白。比如说,人小的时候,常会被这么表扬:“你真聪明!”长大了,会被这么夸奖:“你真漂亮(帅气)!”参加工作后,又会被这么称赞:“你真能干!”其实,这是人生面临的三句最大的谎言——实情不是这样的。
人小的时候,最怕别人说他笨,于是父母、老师就顺手捡了四个字“你真聪明”来敷衍你。于是,你被误导了,你以为自己真的高别人一等。于是,你不再靠实实在在的刻苦学习来增长知识、明白事理,而是靠“聪明”的“技巧”来获取没用的分数,人生的第一步,就输了。 人到了青春期,最关注自己的外表,最怕别人说自己长得不好看。于是亲戚、朋友就信口开河:“你真漂亮(帅气)!”于是,你飘飘然了,你沾沾自喜了,你把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
无论你怎么折腾都不会有所改变的外形的打理上,却忽视了这个人生阶段最重要的求知和历练。于是,你人生的第二步,又输了。
你受的骗如果少一点,你大学毕业了,你参加工作了,你还要面临一骗。这一次,它将让你终身上当。那时,你初出茅庐,热情似火,领导、同事就过来了,张口闭口一句:“你真能干!”于是,你就被定位了——能干,你就拼命干吧,重活、累活都归你。开始时你还自鸣得意,到后来发现那些“不能干”的人都升职加薪了,你还是在最底层“能干”,你恍然大悟,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不是升迁的职位已经没有了,就是你自己已经习惯了在底层的“能干”,于是,你为人“器”而终老。
实际上,这些夸你的人,都是你最亲密的人,本意并非一定是要误导你,甚或也有激励你的意思。但是,你很自然、很快乐地接受了他们话的字面意思,而发现不了字背的深意。从这个角度说,实际上是你自己上了自己的当。
可见,人是有弱点的!人的弱点就是太表面,太感官,因而认不清背面的自己、认不清真实的人生,更认不清深处的世俗。我们的耳朵真的会骗自己,我们的眼睛真的会骗自己,我们的文化也真的会骗自己。在这样一个随时都可能被骗的时代,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在人前振振有词地说“真的,这是我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真的,不是这样的,哪怕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也不行!——我们必须这样清醒:有了这样的清醒,我们就是战胜自己了、也战胜人生了;有了这样的清醒,我们就是脱离世俗了、也脱离虚幻了;有了这样的清醒,我们就是寻找到自我了、也保持住自我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