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肖卫华 (江西省上饶市实验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那/Z,,在 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7呢?在此,谈几点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l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培养良好的兴趣 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 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尽量使成员在性格、 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 二是开展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 才能、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既突出它的异质性,同 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因 时又应尊重学生,以自愿为原则每小组最好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 此,在交流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见形式 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不定期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 1.课前协作式 参与。 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 在初中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兴趣是合作动机中最现实、最活 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 跃的心理反应,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在组织合作 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 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合作情境,调动学生合作的积 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 极性,促使学生乐于合作,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中增长见 成各自的任务。 识,提高素质。 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 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 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 一2.课内讨论式 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 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 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 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 3.课后研讨式 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 人,汇报员一人小组长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 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 创新意学生担任。 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 一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 小组作进一步地探讨。 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 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 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 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 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 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 体的合作精神。 3.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 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 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 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合作 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 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 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合作学习更 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 学习,使课堂更轻松。 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 完整。(上接第52页)所1,12d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很重要的。它为以后奠定了 基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长久以来养成的结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 的共同努力。教师细心认真地教导,学生自觉努力地学。家长给予正确的 引导以及严格的管理。持之以恒,一点一滴,经年累月,让学生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真正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剑.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7,(09):7—8. [2]闫振部.浅谈思品课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中 学),2010,(11). 54 05/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