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述评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述评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7卷第4期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Journal 0f Naming Audit university Vo1.7,No.4 Oct.,2010 2010年10月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述评 李政军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关于集体行动理论,社会学家与经济学家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社会学家认为.,只要 集团存在有共同利益,它的成员就会共同努力去实现这种利益;经济学家却认为,共同利益是一 种公共物品,它的非排他性将引发成员的搭便车行为,从而导致集体行动的失败。奥尔森认为, 这两种不同的观点都犯有相同的错误,即它们都没有去研究集团规模、成员结构和制度安排对集 体行动的影响。奥尔森在一系列条件下开创性地分析了影响集体行动的因素,构建了集体行动 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关键词:核心理性;公共物品;搭便车;集团;集体行动 中图分类号:F0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750(2010)04—0y22—07收稿日期:0120—04—20 作者简介:李政军(1963一 ),重庆江津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微观经济学理论与应用。 林,谢林将写有自己大量评论的草稿退还给奥尔 森。在看了这些评论以后,奥尔森感到非常着急, 一、引言 1998年2月19日下午3点,美国著名经济 学家曼瑟・奥尔森(Mancur Olson,1932--1998) 甚至都没有信心完成自己原定的题目,并打算另 选博士论文题目。由此可见谢林的修改意见对 《集体行动的逻辑》具有重大的影响 J2印。在该 书1971年版序中,奥尔森把“那些提供批评建议 和帮助我完成本书的人”分成5类,共33人。根 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在这33人中,有14人被收人 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在他离开办公室的路上。两 个星期后,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登讣告,以奥 尔森的两部学术著作——《集体行动的逻辑》和 《国家的兴衰》——的思想为主线,介绍他的治学 风格和研究历程。对于《集体行动的逻辑》,《经 济学家》杂志评价说:“这本书已经被看成是他对 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如果他活着,完全有可 能凭借其集体行动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 奖”_l J。为了表明《经济学家》杂志的评价不只是 对生者的安慰,本文接下来将用一系列论据证明 马克・布劳格和保罗・斯特奇斯主编的《世界重 要经济学家辞典》,有6人被收人马克・布劳格 撰写的《凯恩斯以后的100位著名经济学家》,有 2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有4人获得美国经济 协会“杰出会员奖”或“贝茨・克拉克奖”,有7人 担任过的美国经济协会会长或副会长,而对奥尔 森“帮助最大的人”——谢林,1987年获美国经济 协会“杰出会员奖”,1991年任美国经济协会会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实力。 首先,作为奥尔森向哈佛大学提交的博士论 长,200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其次,《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后续著作《国 家的兴衰》得到学术界的广泛推崇,并为奥尔森 赢得多个重量级的学术荣誉。与科斯《企业的性 质》遭遇一样,《集体行动的逻辑》也“不是一个立 竿见影的成功之作”_3』。倒是作为“《集体行动的 文,《集体行动的逻辑》提出的集体行动理论得到 了很多经济学巨匠的指点。奥尔森博士论文的指 导教师是爱德华・张伯伦,他是垄断竞争理论的 创始人。1962年张伯伦因病退休,1963年奥尔森 将他的博士论文草稿交给作为顾问的托马斯・谢 一22一 逻辑》的续篇,并且大部分内容是对该书论断的 运用”[4118-19的《国家的兴衰》1982年出版后,1983 年就获得了美国政治科学协会颁发的“格拉迪 斯・M・卡默雷尔奖”。奥尔森也因此在1985年 被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会员,1986年被选为 美国经济协会副会长(之前奥尔森曾担任过南部 经济协会主席,公共选择学会会长和西部经济协 会主席)[2]257。到2007年,《国家的兴衰》被引证 1800多次,在经济史类著作中,其被引证次数仅 低于排在第一位的阿弗雷德・钱德勒著的《看不 的兴衰》中,奥尔森都宣称自己是“一个经济学 家,而且本书中使用的分析工具来源于经济理 论”[1014。作为经济学家的奥尔森,与其他社会科 学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埃奇沃斯的回答是 “经济学的首要原理就是每一个行动者都只受私 利所驱使”_】 。为了表明自己对这一“首要原 理”的坚持,奥尔森引用了马克斯・韦伯的一段 著名论述来进行论证:“市场经济中所有的经济 活动都是个人为了其理想的或物质的利益而进行 见的手》 j。至于《集体行动的逻辑》,直到1995 年才获得美国政治科学协会颁发的“利昂・D・ 爱泼斯坦奖” 。 最后,1996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 并完成的。当经济活动是根据集团的秩序方式而 调整时,这也自然是正确的……即使一个经济制 度建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之上,在这一方面也没有 什么根本的不同……利益的结构和相关的情况会 有所改变;会有其他追求利益的手段,但这一根本 的因素仍将与以前一样。当然确实存在只建筑在 单纯意识形态基础上的经济行为。但更为肯定的 是大多数人不会这样做,而且从经验可以归纳出 他们不能也永远不会这么做……在市场经济中使 收入最大化无疑是所有经济行为的动力”ll 0_拍。 正是从个人行为动机的自利性假定出发,奥 科学新手册》一书,概述了100多年来美国政治 科学各子学科及其总体的发展,该书各章参考文 献共涉及1630名作者撰写的3403本政治学著 作,其中最常被引用的4本著作依次是安东尼・ 唐斯的《民主的经济理论》、曼瑟・奥尔森的《集 体行动的逻辑》、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 物的治理之道》和道格拉斯・诺斯的《制度、制度 变迁与经济绩效》 J。其中,诺斯和奥斯特罗姆 分别于1993年和200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尔森才对传统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质疑,指 出“认为从理性的和寻求自我利益的行为这一前 提可以逻辑地推出集团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行 动,这种观念事实上是不正确的”_l 0_ 。并且,即 使“存在着由利他或无理性的个人组成的集团有 时会从他们的共同利益或集团利益出发采取行动 这种逻辑可能性,尽管这多少有些荒谬。但是,如 另外,奥尔森还是《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中“集体行动”和“官僚制度”两个辞条的撰写人, 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他对这两个领域的贡献。 因为该辞典编辑遴选辞条撰写人的标准是“他们 的学术专长堪称当今经济学各个分支和各种观点 的代表”[ 。 综上所述,我们也难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后所述,本书的经验部分会试图表明,这一逻辑可 能性一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_】U_ 。 2.理性的(rationa1) “奥尔森教授是无人能够替代的,他对经济科学 发展无可估量的贡献还有待我们加以正确的评 估”【8j。因此,本文将主要结合奥尔森的著作,对 他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提出的集体行动理论 进行全面的述评。 除了假定个体行为动机是自利外,奥尔森还 假定个体行为是理性的。“核心理性(core ration. laity)一般假设一个人具有满足完备性和传递性 的偏好。这导致了一致性的行为,即意愿的目 标……经济理性包括核心理性和两个激励性的假 设:个人行为是物质驱动的并且人们是利己的。 物质驱动的行为意味着一个人的行动由获取物质 的愿望所支配,即个人偏好的强弱是物品本身的 价值,而不是获取它们的过程。利己意味着对个 人利益的追求是主要的动机。” 由于奥尔森把自利性动机作为一个独立的概 二、集体行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如果说理论是一个演绎陈述的等级系统 J, 那么概念就是这个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因 此,理解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首先应该从理解 它的五个基本概念开始。 1.私利、自我利益或自利的(self-interest) 念,因此他使用的理性概念就是核心理性。这一 点从他关于理性与自利关系的讨论就可以得到说 一无论是在《集体行动的逻辑》,还是在《国家 23— 明。奥尔森认为:“理性(rationa1)未必意味着自 物品未必带来正效用,给消费者或生产者带负效 用的公共物品被称为公害品(public bad)。 4.集团(group) 集团的一般含义为“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 来共同行动的团体”l14]。但在奥尔森的著作中, 利(self-interested)。本书的观点甚至当存在利他 行为时也正确……首先考虑一下对于可观察后果 和结果的利他态度——假设某个个体出于利他考 虑愿意牺牲某些闲暇和个人消费来满足某些数量 的集体物品,这种利他考虑使其他人也会得到这 集团概念未必有任何组织(organization)或制度 种集体物品……这种利他主义的消费并非意味着 不理性,也并非意味着个人做出的决策与个人拥 有的价值或偏好最大化满足不一致。利他主义并 不会对任何一组物品通常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提出 疑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就像更多的任 何物品(自利或利他)可以获得一样,为获得更多 递减的物品,必须放弃更多的其他物品(自利或 利他)。” 。。 3.公共物品或集体物品(public goods) 经济学家通常从两个维度去定义物品的性 质:一个是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或称供给的可分性 与相联性(jointness of supply);另一个是排他性与 非排他性。笔者认为,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 学家,主要强调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而不重视该 物品是否具有非排他性¨ 。但奥尔森主要强调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不重视非竞争性。为了证 明这一判断,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奥尔森的公共 物品定义。“定义一个公共的或集体的物品为: 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X 一,x 一,x 中任 何个人xi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不被那一集团中 的其他人消费。换句话说,那些没有购买任何公 共或集体物品的人不能被排除在对这种物品的消 费之外,而对于非集团物品是能够做到这一点 的”[1o 313。显然,奥尔森的定义“强调了排除集体 物品潜在消费者的不可行是其最大特点”,而“相 联性并不是公共物品的一个必备的属性”_l 钾。 不过,奥尔森“在这里研究的大多数集体物品确 实都表现出了适度的相联性”¨。“勰,即纯公共 物品。 公共物品名称容易导致一个误解,即以为它 只与物质产品有关。但是,“实现了任一公共目 标或满足了任一公共利益就意味着已经向那一集 团提供了一件公共的或集体的物品。一个目标或 意图对一个集团来说是公共的这一事实本身,就 说明这个集团中没有人能被排除在实现这一目标 所带来的利益和满足之外”[10]13。因此,公共物品 也可以被译成共同利益或集体利益。另外,公共 一24一 (institution)的含义。奥尔森认为,只要是存在有 共同利益的群体,就叫做集团。因此,在分析集团 行动时,他把有组织的国家、工会、政党和利益集 团与无组织的消费者、完全竞争行业的企业,都叫 做集团,它们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被动员起来 的潜在集团”与“潜在集团”的差别¨U_鸵。 5.搭便车(free—rider) 该词出自美国西部的一个掌故¨ 。早年道 奇城盗马贼横行,牧场主们就组织起来保护牧场, 每个牧场主都为这种自发的保安力量贡献一定的 人财物力。但不久有一些牧场主开始撤出这种组 织,因为他们发现,只要这种自发的保安力量依然 存在,自己撤出后就可以免费享有它带来的好处, 这些人被称为“自由骑手”(free—irder)。但没过 多久,由于人人都企图通过自己的撤出占集体的 便宜,保安力量也就不复存在,盗马贼又猖獗起 来。后来,经济学家就借用这个词来表示对公共 物品的贡献小于其获益的人或行为,并与时俱进 地将它称为“搭便车”。 三、集体行动理论的模型 奥尔森坚信“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 域的研究都具有累积性特征”¨4 J】%。这给我们提 出了一个疑问: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与其他什 么理论有关?奥尔森的回答是“集体行动理论实 际上普遍被认为是关于市场运行失败的理论;它 体现了公共财货及外在经济理论的核心观 点” ̄171518,即公共物品及外在性的非排他性和非 竞争性,将引发自利、理性的消费者或生产者的搭 便车行为,使它们不能通过市场(私人自愿)行为 实现有效供给。 为了说明上述观点,我们假设某集团有消费 者1和2,他们从公共物品x的消费中获得的边 际效用分别是D 和 :,整个集团的总边际效用 D=D +D 。假设公共物品生产的边际成本是 MC,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萨缪尔森条件是D= MC,数量是 ,见图1。但是,公共物品私人自愿 供给的条件是D :MC,数量是 。因为,消费者 1从公共物品得到的边际效用始终低于它的边际 成本,他没有激励提供公共物品。更重要的是,消 费者2提供 数量的公共物品,使消费者1可以 免费获得斜线D 下面与垂线似 左边的面积表 示的消费者剩余,这将激发他的搭便车行为。由 于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量小于有效供给量,出现 了三角形ABC面积表示的无谓损失。 得集团物品的比率或水平( ),以及集团的‘规 模’(S )”[10120 o用公式表示为 :.s 。 3.集团中个人i从公共物品获得收益 同 样取决于“个体成员的‘规模’|s ,即他从一定水 平的集体物品供给中的获益程度”[】0] 与公共物 品的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S T。 根据公共物品的集团收益与个人收益函数, 可以得到: 奥尔森认为,传统公共物品理论只研究了公 共物品的性质,尤其是非排他性导致的搭便车与 私人供给的低效率,它没有考察公共物品所涉及 的人数(集团规模)、偏好程度(成员构成)和制度 安排对有效供给的影响。奥尔森正是通过对不同 规模、不同偏好程度和制度安排的“具有共同利 益的集团中个人最优化逻辑的清晰分析,形成了 一种关于集体行动的十分不同的观点”ⅢlJ5 。下 面,我们就考察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模型。 ¥ 图1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集体行动理论模型“是以初始的一套假定为 基础所产生的理论陈述”_1 ,因此,清楚地说明模 型的初始假定,是正确理解它所提供的理论陈述 的出发点。根据《集体行动的逻辑》的内容,可以 把它的初始假定总结为三个。 1.集体物品的“总成本函数会上升,因为集 体物品肯定和非集体物品一样,取得越多,总成本 越高……简而言之,成本(C)是获得集体物品的 比率或水平( )的一个函数C= (T),平均成本 曲线为传统的型”_l 0_ 。 2.从公共物品获得的“集团总收益取决于获 =∑vi:∑SiT=T∑S =SgT,∑ :1 (1) 其中,F = / ,是成员个人获得的收益占 集团收益的份额。成员个人i从公共物品获得收 益 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vi=F S T=F (2) 根据公共物品的集团收益与个人收益函数可 知,它们都是线性函数,与公共物品的数量无关。 该假定说明奥尔森这里涉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 争性。 在对公共物品的成本函数与收益函数进行说 明后,奥尔森转向讨论公共物品集团提供的萨缪 尔森条件与私人提供的均衡条件。首先,“作为 整体的一个集团如果得到了一定量的集体物品, 其数量达到最优的条件为:集团收益和集体物品 成本以相同的速率增加,即 = 州l0 。该条 件也被称为公共物品集团提供的萨缪尔森条件。 对于公共物品个人自愿提供的条件,奥尔森 认为,“一个集团做什么取决于集团中的个人做 什么,而个人做什么又取决于他们采取其行为的 相对好处。任一个人i得到任一数量的集体或集 团物品而获得的好处A 等于个人收益 减去成 本C”[1o]2o。用公式表示为: A = —C (3) 私人提供集体物品的均衡或最优条件是(3) 式的一阶导数等于零,即: dAi一一 dT : 一 一 :U :o (4)斗 将(2)式代人(4)式,就可以得到: dC= ,或者, = (5) (5)式说明,“当集团收益率乘以个人得到的 集团收益的份额等于总成本的增加率时,个人得 一25— 到的集体物品数量最优。换句话说,集团收益率 dV必须超过成本增加率 ,少。一种极端情况是n趋于无穷大,个人从自己 提供的公共物品得到的获益趋于零,个人对公共 物品的贡献趋于零,导致集体行动完全不存在。 对于潜在集团不能展开集体行动,奥尔森提 出了四个方面的解释:第一,集团规模越大,5 越 小,自利的个人提供公共物品的激励就越小。这 其倍数等于集团收 益超过个人收益的倍数,即走= 10]21。 四、集体行动理论的主要命题 奥尔森通过将公共物品集团提供的萨缪尔森 条件与私人自愿提供的均衡条件进行比较,并重 是(6)式所包含的内容。第二,集团规模越大,个 人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越小。因此,“即使一 个大集团的成员完全不顾自己的利益,他也不会 理性地为提供集体或公共物品作贡献,因为他的 贡献是无足轻重的。一个把别的农民的利益置于 点讨论均衡条件的决定因素,得出集体行动理论 的主要命题是:“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 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 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否则),有理性的、寻求自 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 集团的利益”l1 0_ 。该命题可以分解成三个子 命题。 自己利益上的农民不一定会限制自己的产量以提 高农产品的价格,因为他知道他的牺牲不会给任 何人带来多大的好处。这样一个理性的农民,不 管有多么无私,也不会作出这种徒劳无益的牺 牲……不能带来明显效应的无私行为有时候甚至 1.“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规模是决定对个体 利益自发、理性的追求是否会导致有利于集团的 行为的决定性因素。”[10] 具体地讲,第一,“即使 一被认为是不值得称赞的。一个想用一只铅桶来挡 住洪水的人甚至会被那些试图帮助他的人认为是 一个怪人而不是一个圣人” 。第三,“集团成 个大集团中的所有个人都是理性的和寻求自我 利益的,而且作为一个集团,他们采取行动实现他 们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后都能获益,他们仍然不会 自愿采取行动以实现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 。 这被称为大型(潜在)集团理论,它是《集体行动 员的数量越大,组织成本就越高,这样在获得任何 集体物品前需要跨越的障碍就越大”l1o]4o。第四, “社会压力和社会激励只有在较小的集团中才起 作用。这些集团很小,成员间有着面对面的接 触……社会激励不会去引导潜在集团的成员去获 取一件集体物品”[10172。 2.命题1“只考虑集团中个体或单位的数目 是不够的,因为集团任何成员的 不仅取决于集 团中个体成员的数量,还取决于个体成员的‘规 模’Js ,即他从一定水平的集体物品供给中的获益 程度” 1 o_ 。具体而言,第一,“一个由S 不等因 而 也不等的成员组成的集团,其偏离最优水平 的倾向要小于相同大小的集团组成的类似的集团 的逻辑》的“中心思想”[】0] 。第二,“比起大集 团来,小集团能够更好地增进其共同利益”[1 0]舵。 这被称为小集团理论,它只是潜在集团理论的逆 命题。因此,只要说明潜在集团理论,也就说明了 小集团理论。 为了说明潜在集团理论,我们有必要讨论 (5)式中 的决定因素。将个人收益函数和(1) 式代入 的定义式,可以得到: : : (6) Js ‘ (而且也更有可能为自己提供一定数量的集体物 品)”。第二,“由于没有人受到激励提供更多的 集体物品,一旦具有最大 值的成员获得了他想 要的数量后,在一个小集团中对提供公共物品的 ‘ s (6)式说明,影响 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 个体成员的规模或获益程度Js ,另一个是集团规 模或人数n。在s。相同的情况下,F = ,(5)式 转变成 × : dC,负担进行的分配与集体物品带来的利益也不成比 例。具有最大 值的成员会不成比例地承担成 本。对于具有共同利益的小集团,存在着少数 ‘剥削’多数的倾向”l10125。 为了说明上述观点,我们假设一个集团只有 两个人,其中成员l的F =0.2,成员2的F:= 0.8。成员2从公共物品中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 表明集团的规模越大,S 就 越小,个人从自己提供的公共物品得到的获益 × 就越少,因此对公共物品的贡献 就越 一26一 成员1,因此他比成员1更有激励提供公共物品, 其均衡量接近公共物品最优提供量的80%。相 反,由于成员1从公共物品中获得的收益比成员 等人的研究 19-211。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0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完全可以看成是对奥尔森开创的集体行动理论的 肯定。因为,奥斯特罗姆获奖著作的副标题就是 “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 当然,作为集体行动理论的开创性著作,《集 2低,而且他所需要的最优数量比成员2少,成员 2提供的公共物品数量完全能满足成员1的需 求,所以成员1将选择搭便车行为,即出现“少数 剥削多数的倾向”。图1直观地说明了成员在偏 好、禀赋等因素上的不对称对集体行动的影响。 3.“只有一种独立的和‘选择性’的激励会 体行动的逻辑》在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推论方 面,都显得有些粗糙,甚至存在有逻辑上的矛盾和 错误。具体表现在:第一,在集团概念的使用上, 驱使潜在集团中的理性个体采取有利于集团的行 动……一个或者是通过对集团中的个人进行强 制、或者是对那些个人进行积极的奖励,使之被引 向为其集团利益而行动的潜在集团,这里称之为 ‘被动员起来的’潜在集团。这样,大集团被称为 ‘潜在’集团,因为它们没有采取行动的潜在的力 量或能力,但这一潜在的力量只有通过‘选择性 激励’才能实现或‘被动员起来’。”[10142因此,该 命题被叫做“被动员起来的集团理论”。 根据命题1知道,仅仅有共同利益的潜在集 团是不会采取集体行动的。因为,集体行动所提 供的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所以,必须有不同 于集体利益的选择性激励。“激励必须是‘选择 性的’,这样不参加为实现集团利益而建立的组 织,或者没有以别的方式为实现集团利益作出贡 献的人所受到的待遇与那些参加的人才会有所不 同。这些‘选择性的激励’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 以是消极的,就是说,它们既可以通过惩罚那些没 有承担集团行动成本的人来进行强制,或者也可 以通过奖励那些为集体利益而出力的人来进行诱 导。”¨ H 所以,被动员起来的集团是选择性激 励的副产品。 五、对集体行动理论的简要评价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 学中的传统集团理论、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与外 在性理论“提出了疑问”,并促使学者们研究“在 集团的大小和其凝聚力、有效性、对潜在成员吸引 力之间是否真的没有什么关系;以及一个集团的 大小和它对个人为集团目标出力的激励之间是否 有着联系”_l o_”1 。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奥尔森 开创性地研究了集团规模、集团构成和制度安排 对集体行动的影响,他的研究直接诱发了拉塞 尔・哈丁、托德・桑德勒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奥尔森将有组织的正式集团(如国家、工会和专 业性团体)与没有正式组织的完全竞争企业、消 费者和失业者群体等混为一谈。选择性激励虽然 是理解被动员起来的集团的关键性概念,并且奥 尔森也意识到它所包含的“一些特殊的制 度” u-M含义,但他并没有去深人探索这些含义。 第二,在基本模型方面,奥尔森只讨论了纯公共物 品的情况,但他却将由此得到的结论推广到了公 共池塘物品。另外,奥尔森虽然宣称“因为本书 的重点是大集团,所以在此就忽略了小集团行为 的许多复杂性”_】0J∞。但是,他还是把“小集团能 够更好地增进其共同利益”_l o¨ 作为其集体行动 理论的一个重要推论。第三,在研究逻辑方面, 《集体行动的逻辑》“对组织进行系统研究的逻 辑起点是它们的目的” 1 o_ ,即公共利益。但奥尔 森研究得到的“中心思想”是公共利益不构成集 体行动的充要条件,相反,它只是选择性激励的副 产品。换句话说,公共利益并不是组织或集团研 究的逻辑起点。这在逻辑上是前后矛盾的。 参考文献: [1]Anon.Mancur Olson[J].The Economist,1998(3):107. [2]MeGmre C M.Manege Lloyd Olson,JR.1 ̄2--198: personal recollections[J].Eastern Economic Journal,1998, 24:253—263. [3]科斯H R.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上海三联书 店,1999:200. [4]奥尔森L M.国家的兴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7. [5]Heckelman C J.Explaining the rain: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 after 25 years[J].Southern Economic Jour. nal,2007,74(1):18. [6]毛寿龙.中文版译序[M}//奥斯特罗姆E.公共事物 的治理之道.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27. 一27— [7]伊特韦尔J,米尔盖特M,纽曼P.新帕尔格雷夫经济 学大辞典:出版说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1. 1996:593. [15]樊纲.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M].上海:上海三联书 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56. [8]奥尔森L M.为什么有的国家穷有的国家富[M]//吴 敬琏.比较:第七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38. [17]奥尔森L M.集体行动[M]//伊特韦尔J,米尔盖特 M,纽曼P.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518. [18]琼斯G H.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导论[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99:10. [9]林定夷.科学理论的结构[J].哲学研究,1999 (6):72. [10]奥尔森L M.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 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1]哈里斯H.科学与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3. [I9]Hardin R.Collective action[M].Baltimore:Resources for the Future,Inc,1982. [20]Sandler T.Collective action[M].Ann Arbor:The Uni— 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2. [12]斯考森M,泰勒K.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M].北 京:华夏出版社,2001:引言. [13]李政军.萨缪尔森公共物品的性质及其逻辑蕴涵 [21]奥斯特罗姆E.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 海三联书店,2000.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45—51. [14]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责任编辑:杨凤春) On Olson’S Theory of Collective Action LI Zheng-jun (Business School,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Abstract:Sociologists and economists hold totally diferent opinions regarding collective action.Sociologists believe that as long as there are common interests in a group,the members of the group will together strive to achieve such interests;however,economists argue that since common interests are a kind of public goods, their non-exclusive property will give rise to group members’free—irder behaviour,thus resulting in the failure of collective action.Olson holds that the two kinds of different opinions have made the same mistake,namely, neither of them studies the influence the scale of the group,the structure of the members and institutional ar— rangement have on collective action.Olson pioneers in analyzing the factors effecting collective action under a series of conditions,which construct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theory of collective action. Key words:core rationality;public goods;free—rider;group;collective ac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