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对接”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及评价研究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对接”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及评价研究

作者:杜志强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01期

[摘 要] 通过分析国内高职院校期货专业教学模式的特色,对比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期货操盘手特训班的“三对接”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演变路径,为此做出评价并研究其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期货专业;三对接;教学模式;评价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 01. 121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1- 0235- 02 1 高职院校期货专业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比参考文献及相关报道,国内高职院校期货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特色可以大致概括为:“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实训教学兼比赛模式”以及 “双证式”教学模式等。 1.1 “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创建“证券公司模拟营业部”“金融风险控制实训平台”“人机测评中心”,结合教师和行业专家的联系,实现专业教学的全面仿真。

1.2 “产学研结合模式”

相对来说,这种教学模式也属于传统教学模式,早在2001年,教育部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产学研结合研讨会上,大家达成了产学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的共识。目前,辽宁金融学院等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开展了这种“工学交替”和“2+1合作”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的实际作用,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都发挥出了强有力的作用。

1.3 “实训教学兼比赛模式”

因为专业的特性,期货专业不能设立产业园、实验室等教学中心,但是随着各所院校实训室的逐步建立,一些仿真的期货实训室教学形成了新的特色,吉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等院校都成立了不同规模的模拟实训室,实训室的模拟操盘训练也为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实训室还将经纪人、操盘手、客服及客户经理等设立了模拟岗位,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应的岗位技能。因为互联网的开通,为仿真实战提供了大数据的平台,一些院校通过开展模拟实盘比赛提升了教学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4 “双证式”教学模式

期货专业的“双证书”教学模式的内涵是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高职期货专业的培养标准,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进行整合并建立新的考核体系,从而将教学质量和方式转化为另外一种模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技术与经济学院等学校已经在这种教学模式上收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2 “三对接”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在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了“三对接”的重要意义。“三对接”的核心是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使产教实现融合。对接要基于产业调整的趋势发展,更要高屋建瓴地把握企业的未来方向。“三对接”即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是指需要结合区域经济以及自身的优势,从而确定与之相对应的专业集群。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是指高职教育课程须紧密根据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要求来构建,形成课程特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也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从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操作技能层次上达到企业职业标准的就业要求。

中国期货市场近几年改革成效特别显著,期货品种不断丰富,2014年成交手数更是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25亿手。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表明,期货从业者的数量却只有证券业的十分之一,到2020年,期货及衍生品从业人员的数量要比现在超出几倍,人才缺口极大。 “三对接”教学模式就是结合期货领域的人才需求,根据行业需要来构建有创新性的课程内容,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特色,是培养期货业应用型人才的有效路径和载体。 3 “三对接”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期货专业立足于李克强总理的“三对接”精神,探索构建了高职教育的一种全新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即“期货实盘操盘手特训班”的“三对接”教学模式,以下简称特训班,“三对接”创新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有下列一些实践; 3.1 “期货实盘操盘手特训班”的创新试点

特训班是本教学模式的最大创新之处,另一处创新是实盘资金操作,我院也是东北地区第一家具有实盘资金实践教学的院校。它已经试点运行了三年,和其他院校模拟操盘实训课程相比,具有不可复制性。特训班的教学环境和证券公司的工作环境是相同的,这个类似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校园工厂”特色。

特训班是我学院和期货公司多年深度合作的结果,所有主讲教师也是具有多年操盘经验的一线分析师,很多人都有在电视台财经频道担任嘉宾的经历。特训班的学员在通过证券期货从业资格以后,通过校内任课教师选拔后,再经过期货公司分析师的面试后,才能进入特训班,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符合了期货行业的任职标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2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一体化

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生产过程服务,也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特训班为打造第一流的操盘手人才,深刻挖掘学生对期货行业深刻的认知,特训班的操盘品种都是统一的期货商品即橡胶,由于单独操盘一种商品,学员对这种期货商品的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避免了浮躁的操作。

特训班的实盘操作最初的操盘资金是每个人一万元,为了保证交易的纪律性,每个学员都必须严格执行止盈止损制度,每个月都有因为操作不当被淘汰出局的可能。对于那些操作好,盈利性高的同学每个月还可以提高资金金额到每人五万。需要说明的是,真实资金的操盘紧张程度是模拟操作无法比拟和复制的。课堂的考评标准也参考企业的用人标准,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模式下,必须严格遵循期货公司的职业标准。每天在紧张的操盘氛围中既能获得优秀奖励,也有可能被淘汰,最后只有那些具备真正的期货实盘操盘能力的人才能继续学习,成为符合期货公司职业标准的操盘手。 3.3 课证结合的模块式教学

为了避免枯燥的教学方式,我院采取了“目的推动型”教学,也就是说争取在大一阶段就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只有取得了从业资格证书才有机会进入特训班,特训班也是进入期货行业的一个从业路径。很多其他高职院校,一些同学在取得了从业资格证书后,往往丢弃了原有的学习热情。在进入特训班之后,他们还将在期货分析师的帮助下进行模块式学习。特训班的模块式教学主要讲解了期货基础知识、交易方法和策略、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等几大模块。通过学习,学员们不仅仅有了自己独立的操盘能力,还具备了为投资者进行咨询讲解的专业能力。 3.4 教学考核与期货公司职业标准对接

真正做到与企业的对接不仅仅体现在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考核也是评价高职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条件。为了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特训班的课堂行为规范、集体讨论、团队成绩评估、个人操盘业绩评估等诸多要素都参照期货公司的标准进行,认识岗位要求,熟悉了期货公司的考核标准,在不出校门的情况下和企业完全对接。 4 “三对接”创新教学模式的评价研究

任何的教育模式都是为高职宗旨服务,评价教学模式的效果最终回到为企业培养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应用型人才。“三对接”教学模式试点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并获得了好评。 大连商品交易所、东海期货有限公司、江海汇鑫期货有限公司、海通期货有限公司、金元证券有限公司等沈阳的营业部都认为这种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可用的高职期货人才。从2013年开始,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特训班的就业率都达到了98%以上,每年毕业生一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抢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学院举行的理实一体化的说课比赛中,老师和同学都获得了优异的奖项和成绩。 《沈阳日报》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做了“激发高职办学活力,探索多种办学模式”的专题报道,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 5 总 结

总之,在教育不断变革的今天,高职期货专业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特训班这种“三对接”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对高职教育的一种创新和丰富,对推动高职院校的期货专业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S].2006. [2]胡俊霞.高职院校证券期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7). [3]封葑. 激发高职办学活力,探索多种办学模式[N].沈阳日报,2015-02-11(B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