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JournalOfInnerMongoliaMedicalUniversityFeb.2013Vol.35No.S1
心平气顺,身心潜力和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进而推动学校工作提高一步,这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总之,三种主要激励手段互相制约,而又相辅相成。这就像建楼房一样,将物质动力的地基作精神动力的支柱作用和信息动力的砖瓦建材作用,
用协调运用起来,充分调动起导师的积极性,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每一位导师都能以最大对每一位研究生精心指的积极情感状态对待工作,
科学管理,精雕细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将会得导,
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参考文献
[1].学位张劳.回忆导师吴仲贤教授和我的读研岁月[J]
2008;(10):18-20与研究生教育,
[2]研究生导师工作手册.心理健康教育篇
[3]———纪念我周立伟.愿中华大地永远是“科学的春天”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恢复研究生教育30周年[J]2008;(10):11-13
[4]王处辉.从当研究生到指导研究生--恢复研究生教育
30年有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14-17[5].学位与研李忠.论在校研究生的认知与行为选择[J]
2002;(Z2):38-41究生教育,
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檮蒙医药现代化应注重蒙医药人文
文化和科学文化的有机融合
12
特布沁,白长喜
(1.内蒙古医科大学科技处,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2.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
要:文化体现了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及由它们构成的观念形态,可分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
科学文化基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而形成的文化体系,人文文化是基于人文知识、人文思想和人文精
摘
神而形成的文化体系。蒙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是在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成并发展起来的,因而除了科学文化因素外也存有很多人文文化的因素。因此,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蒙医药现代化,则除了注重蒙医药学的科学文化属性,还应注重其人文文化属性,这样才能防止这一传统医药学在继承发展中失去自身内涵。
关键词:蒙医药现代化;人文文化;科学文化;有机结合中图分类码:R29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095-512X(2013)02-0198-04
现代医药学无疑在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其过于追求专业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人文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得医学人文精神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体现出的作用日趋减少。而随着社会的
医疗模式有从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进步和发展,
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相结合的新的医疗模式的趋势。作为世界医药学的组成部分蒙医药学,正符合这种新的医疗模式,它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0MS1204)作者简介:特布沁(1982-),男,蒙古族,内蒙古医科大学讲师。
E-mail:changbai2010@yahoo.com.cn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010110通讯作者:白长喜,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2月第35卷第S1期
特点,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由于它显著的临床疗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但也有不可忽视的不足:理论过于抽象,缺乏具体物质内容,从而难于定性、定量,严重影响着蒙医药学的发展
[1]
。
因此,为了使蒙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提高蒙医药学,
推进蒙医药的现代化研究。蒙医药的现代化研究中首先以蒙医药学理论为指导,
在保持和发扬蒙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
将传统的蒙医药学理论、优势及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
研究开发出安全、
有效、可控,且符合国际市场准入要求的蒙医药产品,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
。
蒙医药学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文化属性。蒙医药学描述的各种证候(这些是蒙医师对疾病的经验性认识),之所以能够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必有其内在的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有些是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去发现和挖掘的;还有如蒙药方剂,它们的疗效是能够确定的,因而必然有某些客观的物质成分和作用机制,
而且这种物质成分和作用机制都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来最终揭示
[3]
,再如蒙医温针、
震脑术传统治疗方法所具有的独特疗效,其内在的作用机理正在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去深入挖掘。
蒙医药现代化研究要防止蒙医药的西医药化,这是蒙医药学的人文文化属性所决定的。因此,在蒙医药现代化研究中首先应该注重蒙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蒙医药基础理论的发展中应注重传统蒙医药学理论与现代医药学理论相结合,尽量运用现代医药学的观点对蒙医药学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描述,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蒙医药学进行深入研究。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的文化,
都来源于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科学文化一般以自然界为指向,人文文化一般以人和社会为指向
[4]
。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科学文化
是
“立世之基”[5]
。由于蒙医药学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有机融合后产生的一门科学,因此在蒙医药学的现代化研究必须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方
·199·
法相结合,否则可能会使蒙医药现代化研究迷失方向,失去其特有的内涵。1
蒙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
蒙医药学孕育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阴阳、五元学说”的影响,
并在吸收藏医学及印度医学的部分基础理论和中医学知识,结合当时的人文文化影响而逐步形成了以阴阳、
五元、五行、“赫依、希拉、巴达干”(简称三根)、七素三秽、脏腑理论和寒热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6]
。一直以来,它以其独
特的理论体系和独到的临床疗效为人类健康做出
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医学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蒙医药现代化研究思潮便孕育而生。有人认为,蒙医与西医属于两种不同的范式,不能用一个作为衡量和检验另一个的标准,主张走独立发展之路。但这样发展的结果是蒙医药学研究常局限在文献的整理、老蒙医经验的继承、临床经验的摸索中,很难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有所创新或在临床研究中有所突破。而另一些人认为,蒙医药应该走现代化道路。以现代自然科学理论为准则,采用现代科学的技术与研究方法来解释、整理和提高传统蒙医药学。这成为了现代蒙医学发展的一大主流,为蒙西医结合和蒙医药现代化开辟了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7]
,但也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
有否定蒙医药学科学性的倾向。这种观点以现代科学的价值标准为准则,误读和简化了传统蒙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另外一种倾向是在蒙医药现代化研究过程中,把本属人文文化的内容当作科学文化的内容去研究。用微观的物质指标来诠释和说明蒙医药概念,研究这些概念的“实质”,并在蒙西医理论概念之间寻找一一对应的关系。如,阴阳”本属哲学范畴,无处不在,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因此也没有必要寻找这种物质。再如,用西医药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蒙医药,这又没有考虑到蒙医药学人文文化的特点,其结果可能会导致蒙医药成为西医药,
从而丧失蒙医药学“·200·
JournalOfInnerMongoliaMedicalUniversityFeb.2013Vol.35No.S1
的主体性和固有内涵。因此在发展蒙医药的过程中探索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可能对实现蒙医药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长期以来,国家和自治区非常重视蒙医药发展,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保证了蒙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加强蒙医药标准化建设,
200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
启动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标准化建设工作,对提高蒙医药学的传统理论和诊治技法,实现蒙医药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在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通过了重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条例》,使我区蒙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到了法制保障层面上,为发展蒙医药学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
蒙医药学的特点
蒙医药学的基础理论、诊断学、治疗学、养生学等处处体现着整体观念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是蒙医药学最鲜明的特点。蒙医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是以脑和心脏为中心,由脏腑、
脉道、器官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对待病人时并不是简单的看作是一个个体,而看作是一个与自然、
社会和他人构成一个整体的人,既重视病因,又注意病人疾病发展的阶段性和病人体质的差异性。它把人体和环境看作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它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
如季节、昼夜、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如:以腰痛为例,一个病人如遇有寒冷天气有加剧的临床表现,
另一病人伴有头痛耳鸣、肢体无力的临床表现,蒙医则认为前者的主要病因为风湿,而后者的主要为肾虚[8]
。
3蒙医药学现代化研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3.1
深刻理解蒙医药学的基本内涵
蒙医药学属于科学范畴,因此意味着用现代科
学技术研究蒙医药是发展蒙医药的重要途径,但决不能是唯一的途径。彻底拒绝科学技术和唯科学
技术思想在蒙医药现代化研究中都是不可取的。3.2
蒙医药现代化中的西医药化
蒙医药学属于传统医药学范畴,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而带有模糊性和主观性强等不足。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来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是蒙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如,
蒙药剂型有胶囊、口服液、涂剂、针剂等新剂型,但这些成药不能加减,故不便于辨证论治,
针对性不强,一种药往往主治多种病,
违背蒙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研制开发“系列蒙成药”,即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每种病的每一症状都开发一种蒙成药,亦可将所有蒙药均精制成细粉末,分包成定量的小包,按处方配伍,用时可煎煮,亦可冲服[9]
。
3.3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蒙医药基础理论蒙医药基础理论是在总结临床实践的基础上
形成的,偏重于从宏观上、整体上认识人体与疾病的关系。因其从宏观的角度对人体内部联系做出推测,
因此缺乏有效说服力。在蒙医药的现代化研究中.把现代科学的研究思路有机地融人到蒙医药学的研究思路里,
立足于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分析和检验方法说明蒙医药基础理论所阐述的人体内部的各种复杂的生理、病理变化,揭示人体结构与功能、健康与疾病的各种复杂联系,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进行蒙医药的微观化表征和科学阐述。以期将蒙医药基础理论中“三体素一赫依、希拉、巴达干”的物质基础-分子基础及其性能,蒙药药性(寒、热、凉、温等)、药味(酸、甘、苦、辣等)的物质基础一分子基础及其构效关系等作为蒙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1]
,并且已有科
学工作者为之努力。如,蒙古国的M·Ambaga(玛·安巴嘎)博士提出蒙医基础理论中“赫依、希拉、巴达干”理论可能与细胞膜学说有一定联系
[10]
,我校白长喜博士提出NO可能与蒙医基础
理论的
“赫依”有一定联系[11]
。4蒙医药现代化应注重蒙医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
化的有机融合
蒙医药现代化研究要固守蒙医药学哲学和文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2月第35卷第S1期
化根基的同时,也要注入科学内涵和时代活力。
蒙医药现代化首先是蒙医药学科学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坚持求实、求真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但是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标准作为唯一的方法和标准来要求和衡量蒙医药是不可取的。如蒙药的研究开发中最常用的是提取有效成分,这种方法缺乏蒙医药学的理论指导,具有废医存药的倾向,并且对具有多种成分而且各成分又相互作用的复方研究并不适用。由于蒙医药学的人文内容和人文方法不符合现代医药学的标准,因而如果在蒙医药现代化研究过程中,蒙医药的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被抛弃、被消解,则会变成现代医学验证和改造的对象,这样蒙医药现代化就有可能成为了西医药化,失去内涵。
蒙医药现代化同时也应该是蒙医药人文文化的现代化。因此发掘和弘扬蒙医药学的科学内涵及人文内涵,结合时代精神提高蒙医药学的基础理论水平,是蒙医药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哲学经历了朴素辩证唯物主义、机械唯物论、唯心辩证法到辩证唯物主义,
而蒙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未及时吸收人文科学的最新成就,依然停留在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现代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已与古代大不一样,为适应时代发展,蒙医药学必须吸收当代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种人文科学的最新成就,并将其融入蒙医药学理论体系,使之成为蒙医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12]
。这样,蒙医药学才能
不断完善,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总之,蒙医药现代化研究要始终注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有机融合。蒙医药现代化研究要始终坚持以蒙医药学的哲学思想、理论及临床实践为指导,
在继承和发扬蒙医药学传统特色和优势的基·201·
础上,将现代科学理论和成果去粗取精,有机地融入到蒙医药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使传统蒙医药学基础理论得以升华,进而实现蒙医药学从传统经验模式到科学规范模式的转变,传统朴素的特色优势到机理探明的现代化特色优势的转变。参考文献
[1]白长喜.关于蒙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0;(7):14-16[2]于荣敏,赵昱.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
用[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51[3]常存库,于丽.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研究中医必须考
虑的问题[
J].医学与哲学,1996;17(1):12-14[4]江峻任.建设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创新型文化[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5):559-561[5]杨叔子.时代的必然趋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
[J].中国高教研究,2004;(8):8-13
[6]陶·苏和,喜霞,娜仁其其格,等.简述蒙医基础理论的
形成[
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8;4(3):8[7]张宗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与中医现代化[
J].江苏社会科学,
2001;(5):189-190[8]阿古拉.蒙医药学[
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1-15
[9]毕力夫,阿古拉.关于蒙医学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7;(1):59-60[10]包纳日斯,玛安巴嘎,苏荣高娃.蒙医基础理论现代研
究进展[
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189-193[11]白长喜.人参与人参皂苷Re对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
分子机理[
A].2012年国际传统医学继承与发展论坛论文集,
2012:168-173[12]阿古拉.蒙医药学特点及发展思路[
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0;(7):1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