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悲剧与救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与书写

悲剧与救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与书写

来源:好走旅游网
悲剧与救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与书写—

李婷(邵阳学院文学院,湖南邵阳 422000)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性形象的书写是不可或缺的一笔,纵观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女性形象的书写,几乎就

是一部女性形象的血泪史。无论哪种女性形象,不管愚昧麻木还是觉醒反抗,皆难逃悲剧的结局,那是爱情与婚姻的无爱之

痛,也是经济不能独立的寄生之苦,更是前途无着的迷茫之忧。新文学作家{试图寻找这些女性的救赎之路,但无论是寄希望

的救赎,还是娜拉出走式的

,抑或是走上革命道路,因为种种条件未成熟,结果都难以实现,

能以悲剧结束%关键词:女性形象悲剧崇一部三十年历史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记录了这三十年间 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文学的影响,也记录了这三十年

姻是男女追求符合人性与道德的美好愿望%但是在漫长几

千年封建历史影响下的中国女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弱 化为男性的附庸,无论是在社会和家庭中,都处于一种经

间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轨迹%这种变化轨迹自然包含丰富 多彩、鲜活异常的普通人的生存现状。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

济与精神均不平等的状态%男 对 的 与支配视之所以冠以“现代”一词,主要存在两个层面的蜕变:一是文 为理所当然,更可悲的是,女性在骨髓深处认同这种奴性 占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书写,爱 的美好与婚姻的平等幸福在现代文学作的作中鲜

学的语言形式,即工具与载体。二是文学表现的思想内涵。 简而言之,是现代人用现代语言和形式反映现代人的思想 与 %有出现%在体现 载这种 变 的 多 中, 形 是 重彩的一笔。作为构成这个界的二元要之一,

鲁迅是较早关注女性婚姻问题的先驱者之一。《祝福》 中的祥林嫂 两次婚姻,未能带给她幸福和愉悦%第

性从来都是文学的主角%在“五四”时期主张“个性解放”“人 的

”的

一次婚姻中,祥林嫂不幸守寡,为了生存来到鲁镇做工,只 要有饭吃有工做,祥林嫂就

很满足。只是这种满足感之, 作为文学作的主人,浓墨, 是这种 多的是作 在 的重彩 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她还有被利用的价值一一被婆家硬 拉去嫁人了%在这里,鲁迅给读者展现了封建伦理道德的 虚伪本质。 封建 死后需为丈夫守贞洁,如

剖析女性的生存困境与艰难的救赎之旅%启蒙先驱者们把

的生存状 作

与文 的 ,德,女子须遵循三从四德,丈夫“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都是衡量普遍解放的 然

不贞行为即为不”叫

了,在这三十年间,作为“第二性”的, 经历了 的 之 ,守贞而 自封建 德的 ,然而在祥林嫂身现了与常 不符的一 , 的人 着祥林嫂

救赎最终的状态是怎样的呢? 文通过梳理现代文学三十给 % 守封建 德的

的是祥林嫂之所以

是年轻守寡的祥林年的 状, 这 %在 主嫂,富 着 ,要

一、女性的生存之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 , 一 文学

发 不是为了祥林嫂的幸福, 而是她的 了

,的了祥林嫂是为了 一笔%这种

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审视与书写自启蒙运动以来出现的 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关于女性的各种问题在文学创作中 占有显著的地位。在大量作品中展现了女性的各种生存之

体现了封建 德的

现了祥林嫂的

, 深层次 体%同鲁迅 以 为 的作,《

》的品中, 单四嫂子%以 结,如《婚》中的

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情与婚姻的无爱之 痛,二是经济不能独立的寄生之苦,三是前途无着的迷茫 之忧。(一)爱情与婚姻的无爱之痛如 鲁迅笔下的悲剧女性主要来自底层社会的

话,那么张爱玲的作品则展现了上层社会里相似的主题%

对婚姻与爱情题材的写作直逼鲁迅的启蒙主义主

爱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之一,基于爱情而结合的婚题。 层 与婚姻是 笔下永恒15语言文学研究的母题!然而张爱玲笔下的男女之间鲜有真挚的爱情,女 “我生了冲儿,我逃不开。”从“我逃不开”这句话看来,繁漪一

性依然把自己置于依附的地位!《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 他贪图钱财的哥哥卖给了姜家瘫痪在床的二少爷,夫妻

定是想 的,但是没有逃开。根源在于过惯了 ,没有

自己的

:处优的 力和 力之间谈不上有爱情,尽管曹七巧曾奢望和三少爷之间的 一段感情,可终归因为三少爷惦记的只是七巧的钱财,七 巧最终关上了情感的大门%《倾城之恋》里白流苏与范柳

追寻真正的爱情与自由%(三)前途无着的迷茫之忧家们注

后的很多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遭遇原因为一座城的坍塌成就了一个虚情 的男人和一个的新女的各种痛苦与悲剧,在尽情展现悲剧的同时,试图开出药

情 的女的爱情。白流苏原是一 方,想要给这些女 出一条生路。 于社会底层性,勇敢离婚,回归自由,然而随着钱财散尽,不得不利用 于附庸地位的女性本身状态不一:有的不自省,没有 觉察到自己的悲剧状态,无从谈起要救赎,比如《祝福》里

一点 了奢侈品%得一 的依靠。爱情与自由在这里成的 ;有的是

之 , 却

了, 力 ,

被,》里面的在三 的中 题 的 中,女性

上可 有关女性 情与于附比如《日出》里的陈白露;有的是觉察到, , , %地位 , , 如《

地位, 的 自、恋爱自由男女

!的大 女性 了在 与家 中过为

于 于 却不自 的 来说, 不 在自(二)经济不能独立的寄生之苦于 爱与附 的 之 , 在 上 一 于不

一说,他 想 的是如 下 ,如

如此,以及如何解决问题,比如祥林嫂%,从 想有 女性 然 自己的 , 却 力 不

有的 ! 的

在 ,活着是 改变%如《日出》里面的陈白露,“她曾经如一个未经世故 的傻女 ,带着如望

样的惊奇,和一个画儿似的。被为 的爱情 之作& 》中的公子君大 :“我是我自己的! ”她和 大 恋爱,与幸福地生活在的男飞出笼”,然而在激情后的 里,因为价值 观与世界观的不,她与方达生分歧不断%尤其是当维系 二人名存实亡的纽——孩子死了之后,他们便分开了, 陈白露成了一个当红的高级交际花,靠出卖色相过着醉

封建大家庭决裂,并义无反顾地和涓生同居,然而鲁迅不是

儿童文学作家,没有幻想“从此王子和 思想的胜利与成功。

一起了”的美好结局;他也不是普通的启蒙主义者,大谈新

努力挖掘生活的本真: 与生梦死的奢靡生活%她清楚明白自己的处境,但是当年轻

生活在一起只是故事的开始,真正注目的是子君出走以后 的生活。同居以后的子君并没有工作和独立的经济来源,安

时的恋人方达 开时,却表示 习惯这样的生活,“终于,像寓言中那习惯于金丝笼的鸟,已失掉在自

于居家 ,有 开销来自 菲薄的薪水,而子由的树林里盘旋的能力与兴趣,又回到自己的丑恶的生

君之前响亮的宣言仅仅成全了子君如同其他妇人一样心安 活圈子里”%陈白露在这样的染缸有并未完全泯灭良知, 暗中和黑八作对,试图救下小东西,想要有所作为,但又 不开这样的 , 在黎明来前服安眠自杀,

理得地回归旧式妇的生活轨迹。涓生却让这段爱情置于 一种

与道德理想的双重标准之下,当二和谐时,自在

拼赚取薪爱情很美好;当二不和谐时, 说:“太阳升起来了……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 了。”一 望爱情与自由,明白自己

水,独自接受外面的新事物时,他和子君之间的距离就出现 的女性却不了,一个可怕的 摆在了面前:他发现自己不爱了。基于身开,其原因值得深究% 达生说要带她离开,可是离的理性原则和传统道德理想的感性原则在

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开以后怎么样呢?从营救小东西失败到与方达生的相

最终选择说出来,他预料的结果一一篇以爱处与对话,可以看出陈白露对自己屈辱的处境与无解是 有着清醒认识的,她明白在强大的黑暗势力面前个人力 量的渺,前途着是恐惧的一个很大因素%因此,

就是子君会因此死去,然而他还是说了,

情为题材的小说成了一个大 % 的原因有很,不能回避的一点就是也有很多学者进行过阐述。其中 不会和方达生一起走,“因为方达生没有看清子君没有经济独立,她尽管喊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但没有 办法保证自己的言

质,也没有看清应走的路,他对那个社会现象的认识,还 没有白露透彻,所以白露不会把一个空泛的’要和金八 他们拼一拼’的想法,就幼稚的变成信念,而追随他的路

得真正的自由。当涓生处于矛―中时,理性战胜感情,子君无路可走。《雷 》中的 ,一 与自由,却

出生的小姐,渴望爱情爱情而言,但是一个上层社会同行”⑺%因此,从 的命运与结局可以得出一个结与 论:“单有’ , 走

’精神的支持,而没有社会的解放作为依中的 识女性,

的女性为什么已经觉悟了,却仍然 不到自己渴望的爱走出了家 ,却 只情与自由?根本原因在于 想 的爱情与自由没与灭。”E有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繁漪与周萍有过一段对话:《 》是 最为 道的 %16散文诗般的语言如泣如诉地叙说本分善良的母女两代 为生活所迫而先后沦为暗娼的悲剧故事#女儿因为不愿

山做小老婆,她把反抗的权柄与希望寄托在觉慧身上。 然而此时的 已然力不从心,已经在心里把这个年 轻姑娘放弃了,鸣凤只有以

意用母亲做暗娼所得养活自己而离家出走,最后却不得 对这个世界的反抗已沦为妓女#老舍用一对母女的悲惨遭遇回应了鲁迅 与愤怒#1923年在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中阐述的重大现实

问题。“但从事理

《雷雨》里的繁漪,一个最具“雷雨”性格的女性形象,渴 望爱情与自由,却 做自己 的救赎,她在周萍 前

,娜拉 实在只有两条路: 回来”,因为“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巴金的《家》刻画了一系列女性:有出身低贱最后投湖

无限愤激地控诉周朴园:“你父亲是一个伪 ,他从前就紧的”叫自尽的

迫出嫁的婉儿;有出身高贵的少奶奶瑞珏,引诱过一个下等人家的姑娘……他用同样的手段把我骗 到你家来,我逃不开,生了冲儿,十几年来就像刚才一样的

凶横, 渐渐磨 了像石头样的死人。”这种反抗有着\"五四”精神中的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的现代性思想的反 映#从“五四”时期《雷雨》的问世,在新文学戏剧人物长廊

只为 ,而 在 生产,最后难产而死; 、只因大人之间的不和,被活生生拆开,最后抑郁而死的 。这些悲剧结局,说明一 女 的

中,很少有女性形象是如强烈、集中、深刻地传达出反封

的只能是女 的殊途同归。, 最建 的“五四”声音#但是繁漪 剧,她一 现代文 把自己的救赎权柄交给了懦弱无担当的周萍,自己 了 “母亲不像母亲,情人不像情人”的角色,她求周萍带她离

后大部分女性都是悲剧结局#鲁迅、老舍、曹禺等一批先驱

者清醒地看到女性解放与女性命运改变的症结所在,试图 探寻造成悲剧的原因并提出救赎之道。二、艰难的救赎之路开,哪怕是和四一起。至此,我们可以 ,一个追求个

爱情的女子是如何沦丧在这样一段不伦之恋里而最 后以悲剧告终的,周萍这个曾经的希望与救赎力量成了繁 漪的死亡之剑。对女性的这种悲剧处境,作家们进行了深刻全面的 展示与剖析。种全面深刻的展示剖析其实已经开始了

女形象选择各种男性作为他们的救赎希望,未

女性的救赎旅#正如鲁迅在《再谈保留》中明确说明的, “十二年前,做了一篇《阿Q正传》大约

暴露国民的弱点的”,通过对“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们”的“病态”揭示,“引起

曾想到这些男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也是一批需要救 赎的对象,是软弱无担当的,甚

女性当做救赎力生了的工具,男人量。西蒙•波伏娃指出:“通过圣徒们的联合,每一 其他所有人的工具;而女人则特别是拯救 却不是拯救女人的工具。”冏(二)娜拉出走式的救赎疗救的注意”,另一方面是唤醒在“铁屋子”里沉睡的们起 来自救。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少有自救,总希望

其他人出现为救赎 摆渡人#(一)他人的救赎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大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愚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或多或少都意识到自 己身处的困境,想要实现个人的理想,追求自由与爱情,甚

昧麻木型的,比如祥林嫂、单四嫂子、爱姑#特点在于她们 至实现经济自由#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谈道:“娜拉既觉得自己最大的痛苦

,她们

封建制度、封建家庭所认可与了,很容易回梦境的,被唤的女 了 # ”“但是从哪里来,怎么地来, 困境#梦醒”逃离家 的 为救赎 #祥林嫂役与认可接确切地知道。”即391\"因为再寡被认为不祥而取消了祭祀的资格,爱姑因为将要 被休而吵闹,她们反抗的目的是回到想要 纳的状态。

有了觉醒意识的部分女性形象选择“娜拉出走

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为之作斗鲁迅在《伤逝》里塑造的子君,为了爱情与自由,她选择

对 善的好 的 的 ,离家出走 生身边;曹禺话剧《日出》里的 出走,从家中的 走了一

露离家之徒。《伤逝》里的子君不同于此前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 的旅;爱玲已 了

建制度

为 出行的女,她:《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与丈夫离婚走回娘家,再走向范柳

行 , 传 家 , 大; 金《 》里的 生离 文 走 行的儿》里的女儿因为不满母亲做暗娼离家出胆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 的权利”,勇主任;老舍%

敢地和涓生同居# 应该说子君已经走出了成功的第一走,而几年以后因为生活所迫,也选择做了暗娼。这些女已经 唤 了,

步。然而接下来,她把自己的救赎之旅全部给了涓生,“忘记 了生的全盘要”,抱定“男子主内,女人主外”的 了封建 女 #他

选择了离家出走以逃离封建 家,回与旧礼教的羁绊。但是可以看到这些选择出走的女性并未

他 的生 方 , 最 以 剧而实现当初想要实现的目标,出走的结局是或死去或回来或救赎不得善#对于这种逃离与出走,易卜生在《玩偶之家》里塑造了 娜拉这个经典形象。娜拉最初满足地生活在所的幸福家

《家》中处于底层的 ,一个年轻、漂亮、识字的丫

爱,然而老太爷要把她

f冯乐17语言文学研究庭里面,但是后来她竟觉悟到自己只是丈夫的玩偶,孩子只 们走出愚昧到达新的精神家园的诺亚方舟。李佩珠是贯穿

是自己的玩偶,于是选择离家出走\"但是娜拉走后怎样,她 《爱 》的女性 象, 的

了她 成 发是否得到了想要的幸福与自由,是否实现了自己的追求与 梦想?对此,易卜生没有做进一步的解答,他如同大多数童

的历程,从一个被称为“小资产阶级女性”到 革命 的启蒙者,在社会革命大的 ,话作家那样给了读者一个诗意的和充满想象力的结局:“我 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作诗。”倒*这样一个回答 是大大出乎对于这个作品赋予如此 的意义的读者的期

的。逐渐成为走向成的优秀女革命者。她的价值观发生了 底的改变,她态度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恋爱是少爷

小姐们的 。她们把恋爱看得很重要,因为他们再没有别的事情做。”“我不想在爱情里求陶醉。我要在事业上找安慰, 找力量。”并且说:“难道女人就只

易卜生把这样一个如此重大的问题当做诗来写,然而 鲁迅却就这个问题作出最理性最冷峻的剖析。鲁迅对于女 性的离 出走有

家里伺候丈夫吗?”“我也想做一点工作,做一点有益的事情。”凶到了《电》里,她已

与现实的 ,他经成 一个 、 自主、 的女革命者。的重视与钟爱,“为,娜拉走后只有两条路可走: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 巴金对李佩珠这个女性象给予了

“是好的,钱是要紧的&[7](391)O鲁迅一句话道中女性在经济 问题上的

性,注定整个生都须依附他人而生活\"然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爱”问,她在这个女革命者身上 了自己的理想与期盼。此时年轻热情的巴金是多么希望现

而他

么?也还是傀儡,

:“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 「了实生活中出现的这种清楚自己的处境、知晓前进方向的女 性能主动走上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这只是巴金年轻时的 ,而自己能牵的 多 ”“可惜中国人太难以变了,即使搬动有 ,,中的美好愿望。《爱 》 作品从创作到完成的间年轻、热情、兴奋,对这个世一 子, 一个 , 乎 要 , 也未必一

是从1931到1935年,这时的 界有

\"不是很大的鞭子 简单纯朴的识,凭满腔 出对女性解自己是不 ,

的,我想这 子 要来, 是 一放与救赎的路径。然而当他1944年写《寒夜》时,对于女性

要 到的,但是 来,怎 来,我 是不的知道”'7回讥鲁迅不断提出解决方案,又不断否定

命运的安排却发生了变化。曾树生受过大学教育,有职业与 经济收入,与汪文宣自由恋爱而进入婚姻与家庭,这一形象

这一方案实现的 路径,由

性,由此可见鲁迅提出了女性解放的女性获得

已经完全不同于巴金早期的女性形象设置,不同于“五四”

制度与体制改革 自主\"启蒙时期需要被启蒙与唤醒的愚昧落后的女性形象。可以 说,在一定程度上,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就是五四启蒙话语下

但 对这一径实现的可能性持悲观态度\"他在发表

《娜拉走后怎样》两年后发表《伤逝》,用子君的离家出走及 走向涓生最后成为悲剧唤醒大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鲁迅

女性解放的目标与归宿。然而巴金却把作品背景置于在国

统区重庆抗战取得胜利的前夕,让女主人公仍然处于家庭 与事业的双压迫 。但是这个文本中,作者没有让女

理性又冷静地指出:“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对这

些女子单纯的乐观,以理性与启蒙的姿态,凸显的是清醒 的预示与透视。(三)自救而走上革命道路主人公选择走上革命道路,而是理性地选择和银行的陈主

任离家出走,这未尝不是 更多世事沧桑之后对现实一种更清醒的识与看法,是对自己前主张的一种

选择离家出走的女子里还有一类女性,这些女性选 批判与解构。择出走进行自我救赎,但是这种出走不是从封建旧家庭走 向另一个男性,是真正走向社会,走上革命

曹禺在第三部代表作《北京人》里面塑造了一个理想美 丽的女性愫芳。抗战开始,曹禺以敏锐的洞察力把握了社会 生活发展变化趋势,并把这种变化与他一直思考的女性命

,把个人解放与社会解放结合在一起,在寻求社会解放的进程中实 现自我救赎。自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以来,中国社会

运结合在一起。愫芳不同于曹禺此前塑造的女性象,曾 家,她名 曾皓

,实际上被当做下人一样被使唤,曾老太爷就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半封建”意味腐朽、黑 暗的专制统治,“半殖民地”则指向帝国主义的侵略与 人民的 ” 进

她之后再没有人愿意 他,一再想方设法地阻挠她嫁人;曾文清这个“生命的空壳”、用的废物 苦苦地索取愫芳的

;曾思懿一

。要改变内外交困的处境与现状,“五击嘲讽她,甚至社会革命, 革命 实现社会 革不怀好意地要给愫芳和人类学家安排相亲,想借此会除

与个性解放,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家的前途与命运结合在 一起,突破个性解放的局限性。因此,革命成为诸多觉醒志

去这个和曾文清两情相悦的眼中钉。对于这一切,愫芳表现 出了 的 性, 甚至 度的

成了一士之选择。个圣母玛利亚式的 象。她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把别人的

一开始创作就注重描写参加革命的女性形象。

快乐幸福当做自己快乐的生活理想。 , 这个家 的

她怎样忍的的作品 乎 有 得救赎的女性走的 是革命 不愿意放过她, 年

路。巴金认为,革命是女性获得救赎的唯一途径,是引领她18的 ,她 醒悟:“这个家是个监牢/ ”她毅然冲破情感的羁绊,走上革命的道路。对于这个结局与安排,曹禺 应

参考文献:⑴马克思,恩'斯.马克思恩'斯全集(2)[M].北京:人

的愿望与善念的,他说:“生 、受罪、受折磨的,生活应该是幸福的# ”何“也许在写《北京 人》的时候,我朦胧地知道革命在什么地方了”“我的诅咒

民出版社,1965:250.[2] 潘克明.曹禺研究五十年[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 社,1987.[3] 田本相,刘家鸣冲外学者论曹禺[M].天津:南开大 学 社,1992.比较明确些了,那种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是早晚要进棺材

的!他们在争抢 寿木”m*。但是这只是愿望而已,曹禺并

没有继续就愫芳后到底怎样给读一个明确的答, “出走”成为作家通过作品人物的言行进行女性自主自觉意

[4] [7\"鲁迅.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

识的“官宣”,这样一种书写方式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没有 社,2013:391,391-395.本质的区别。纵 国现代文学史上塑造的系列悲剧女性形象可

[5] 列宁.列宁全集(第三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女性命运是作家们 [6]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66.一直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一方面 力刻画在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

的女性现状,另一方面试图[8] 巴金.巴金选集(第四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通过种种方 蒙救赎,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社,1982:234-235.囿于社会现状,作家们一面试图不断开出药方,一面又对 此不太自信,

悲剧与绝望的处境,任由笔下的女性形[9] 1984:134.. [M]. 家 : 文 版社,象在 ,显示了现代作家的悲悯情怀与担当意[10] 曹禺.悲剧的精神! 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11] 曹禺.曹禺选集*

识。因此,对于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关于女性命运的书写与 )[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关注已然 一个沉重的话题,留于后人说#然而无论怎样 悲

, 国新文学史 作家们关 女性 运的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泛政治化语境

意义, 一话题 社会 蒙的 革

前行的目标,为往后女性

下的现代中国文学浪漫诗性叙事研究\"(15B218);湖南省哲

运的书写 方 i学社会科学项目“泛政治化语境与现代中国文学浪漫诗性 叙事研究\"(14YBA341)。的责任感、分明的社会荣辱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 应 人文素质的提升,在 学过程中可以 地 -

道路。(上接第85页) 3.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高职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接受企业和社会的检验#在出

校门之前,学校和企业应通力合作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使 学生。高职所培养的人才真正达到企业的需求和标准,成为真正 的准企业员工。作为准企业员工,事先应接受企业文化的熏 陶和感染,熟悉企业的用人制度和文化#作为学校,在校园

参考文献:[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EB/OL].http://z. hangzhou.com.cn/2018/2018qgjydh/content/content_7066039.

文化建设时应引鉴企业先进文化,宣传企业理念,传播企业 家精神#可以通过宣传栏、素质培养平台展示,可以在校内

htm,2018.9.11.实训基地张贴和宣传, 开展企业文化宣传 #企业的管理和 进校[2] 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EB/OL].https: //baike.baidu.com/item/.[3] 人工智能时代更重要的人文教育到底指什么? [EB/ OL].http ://Obadiah.baidu.com/s?id =1574244244557407&wfM = spider&for=pc,2017.7.29.4.提高教师人文素质。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培育。教师应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革新学方法#在学过程中,应突 出以学生为 , 为 #为 学生 过程中,

可以 学内 合 的 学 ,

到学习学[4] 于洪昆•试谈新课改实践中教师的“文化自觉”[J].现 代语文•教学研究,2007(11).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重点课题

、 化的学 和 。比学法、 学生学习的

法、任力和

,实现学学 ,

等先进的学方法。

“职业学校文化建设评估研究%(课题编号:XJKX18A157);

生 学到 学的

,真正成为学的人# 时,的人文 ,用高度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高职教育双轮驱动人才培养体系 的构建与实施》(课题编号:ZJGB2016242)。的人文素质,

1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