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流行音乐中美声唱法的运用
当今的流行音乐中出现了很多运用古典音乐,甚至是美声唱法的融合现象。不仅没有让流行音乐丧失流行性,反而使流行音乐受到广泛关注和大众的喜爱。他们的融合,不仅提升了流行音乐的艺术性,也提高了美声唱法在普通民众群体中的可接受性,因此,本文将分析美声唱法在流行音乐中的艺术特点及其对流行音乐的价值。
标签: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美声唱法;融合运用
在我国丰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流行音乐为大众带来多样化的视听选择,并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地创新,给大众带来层出不穷的变化和惊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流行音乐文化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并为之后的发展开创了各种发展类型。例如“港台音乐” “校园民谣”“中国摇滚”,这些都是流行音乐在那个时代留下的产物,并深深扎根于老百姓日常文化生活中。我们生活在怎样的时代,就一定有代表这个时代的音乐,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兼容的社会,共存、共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对于音乐的发展亦是如此,于是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同种类音乐之间的融合。
一直被注释为古典音乐的美声,在流行音乐创作中被广泛运用,美声音乐能对音乐作品的色彩进行强烈的对比,所以美声不仅被运用于一般的“流行声乐”,也被众多的电子乐、摇滚乐创作者所采纳。我们知道不同的音乐有着其不同的个性,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美声与流行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其中最主要的当然离不开市场和大众的需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外文化之间的交流加强,人民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不同文化之间在碰撞与激烈的竞争促使着流行音乐不断创新。音乐工作者借鉴美声音乐的优点,越来越深入地在流行音乐作品中融入了古典音乐元素或用美声唱法对流行音乐进行加工,使这样的流行音乐焕发出独特的艺术性,催生出了更多种类音乐融合的音乐风格。
一、简述流行音乐与美声音乐的概述及特点
(一)流行音乐及其特点
当今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广义的流行音乐包括爵士、布鲁斯、摇滚、民谣、说唱、灵歌、舞曲等风格门类,随着流行音乐的产业化,在黑人歌者的基础之上,流行唱法逐渐成为流行歌曲中的主要唱法。20世纪30年代,流行音乐与流行唱法已广泛流传在我国上海等沿海城市以及港台地区,后逐渐传入我国内地,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并学唱。流行音乐具有大众化、生活化、音乐风格独特创新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受到广大青年的热爱。流行音乐取材一般来源于情感生活和对现实的写照,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符合目前大众的审美要求。从唱法的特点来说,发声方式更为自然,符合语言表述习惯,中低声区多使用真声,高声区则较多使用假声。流行唱法相对于美声唱法而言,在共鸣腔体运用和音区上面,相对狭窄,但流行唱法由于唱法的音区更贴近自然,演唱者甜美的声
音、细腻的情感同样能被完美地展现。
(二)美声音乐及其特点
美声最初来源于意大利语中的“Bel canto”,是意大利的通俗音乐,中文译为“完美的歌唱”。美声唱法是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出优美纯净的声音,对共鸣腔体、咬字、气息的控制有着一整套比较科学系统的理论依据,并要求演唱者要有对歌曲情绪的掌控能力以及在舞台上的表现力。美声音乐作为古典音乐的代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几百年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完善,美声音乐的旋律优美、流畅,声音集中并且穿透力很强,演唱者不使用扩音设备也能传递出清晰、响亮的声音,美声音乐的这些特点深受广大美声爱好者和学习者的追捧。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这是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特点,从发声的科学性方面来看,美声唱法是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来混合真假声的成分,并且在歌唱时调动身体中发声的共鸣腔体,为声音的共鸣和传递做支撑。
二、浅谈美声唱法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美声唱法发展到现在,已经比较科学和完善,能称得上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歌唱方法,一般的音乐爱好者如果没有受过长时间的发声训练和专业的学习,很难掌握纯正的美声唱法,即使能够演唱出近似于美声的音色,但也很难把握其精髓。而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文化中最平常的一类,始终保持着大众化的特征,其创作取材一般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涉及到人们的情感、理想等多个方面,很容易引起演唱者和听者的共鸣。
虽然两种音乐各有其特点,风格迥异,但是将流行音乐与美声唱法或者古典音乐进行融合,是完全可行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表述这种可行性。第一,在唱法的运用方面,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都是歌唱艺术的一种,其本质都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不用拘束于哪种唱法就只适合哪种类型的歌曲。国内外很多著名美声歌唱家都曾经在自己的演唱中尝试过融入流行歌曲或者流行音乐元素,最著名的美声歌唱家帕瓦罗蒂也曾演唱过流行、爵士、摇滚等多种风格的歌曲。而在中国,也有很多歌唱家对流行音乐与美声的融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对此进行了许多尝试。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就曾多次在演唱中使用美声唱法演绎流行歌曲,让许多流行歌曲增添了新的色彩,也为美声爱好者带来了美声版本的流行歌曲,同时也使许多美声爱好者产生了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另外,如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戴玉强都曾多次“跨界”与流行音乐“合作”,这些实践现象都说明许多美声歌唱家已经认识到了音乐融合对于改良音乐和唱法的重要性。第二,在流行音乐创作时,运用古典音乐元素的方面,创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出歌曲本身的情感特征,在作品的表现上运用到了古典音乐,虽然这对歌曲的演唱增加了一些难度,但是并不表示两种音乐在本质上发生了改变,而是融会贯通。例如,陈奕迅演唱的《Stranger under my skin》取材于浪漫主义时期的器乐作品《爱的罗曼史》;李克勤在电视节目《我是歌手》中演唱的《我不会唱歌》,钢琴伴奏的主题旋律取材于李斯特的《钟》。从这些流行歌手和美声歌唱家的实践来看,流行音乐与美声的充分融合,包括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
音乐剧是流行音乐与古典美声融合的代表产物,音乐剧在传统歌剧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在唱法上,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融合在了一起,被称作美声通俗唱法。在舞蹈方面,不再单纯以古典芭蕾为主,更多的是采用现代舞。在舞美方面,使用大量的现代道具、灯光效果用以烘托剧目气氛。在配乐方面,不论是乐器还是编曲之中,不仅采用传统的交响乐器伴奏,还加入了电声乐器伴奏,除了交响乐器和电声乐器在剧目中的单独演奏,也有交响乐器与电声乐器的融合。正如人们一说到美声,就会想到帕瓦罗蒂、卡雷拉斯。那么,谈到音乐剧,就不得不说音乐剧之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爵士被誉为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钦佩的音乐剧作曲家之一,他对音乐剧作品天才一般的创作推动了音乐剧的发展,并且开创了音乐剧的新纪元。他所创作的音乐剧作品《猫》《歌剧魅影》《贝隆夫人》和《日落大道》等,不仅盛名于全球,同时也奠定了英国音乐剧享誉世界的声名和地位。(一)古典音乐的流行演绎——以音乐剧《歌剧魅影》插曲——《All I ask of you》为例
《歌剧魅影》(Phantom of Opera)是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音乐剧作品,这部音乐剧是根据法国作家卡斯顿·勒胡的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改编并作曲创作的作品。故事讲述了一段发生在19世纪法国巴黎的加尼耶歌剧院的一位名叫克丽丝汀·黛也的女歌剧演员与躲藏在歌剧院地下室的“剧院幽灵”之间的悲惨爱情故事。《All I ask of you》是《歌剧魅影》第一幕中的其中一首咏叹调,这首咏叹调向我们展示了古典美声唱法和音乐剧声乐演唱的融合(也被称为“美通唱法”),先是男演员运用音乐剧声乐演唱,其唱法融合了古典美声唱法和现代流行唱法的特点,声音灵动轻柔,叙事性强。之后则融入了剧中角色克丽丝汀·黛也的美声演唱,声音明亮、饱满,头腔共鸣非常强烈; 相对于古典美声唱法,音乐剧的声乐演唱方法在美声唱法基础上融入了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情感表达更加柔和,声音线条更加细腻,同时也更具有感染力。
这种兼备了流行唱法与美声演唱方法的音乐不仅贴近人心,也不失美声音乐的优雅高贵。这样的表现形式结合了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各自的优点,比如,当演唱者在演唱歌曲中的低声区部分时,运用流行唱法展现出质朴的声音与纯真的情感,同时,声音也具有很强的诉说性与亲和力。当演唱者的演唱进行到歌曲的高音时,则借用了美声唱法的特征,调动发声腔体,扩大了共鸣,使声音变得更加饱满,也更具穿透力,为整个音乐渲染高潮。所以,在歌曲作品中同时具备流行与美声元素,不仅能够丰富歌曲的艺术性,增强人物的情感起伏,还能更好地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和强烈的情感共鸣,也使得音乐更加富有内涵。
(二)美声唱法加入流行歌曲的运用——以流行歌曲《四季》为例
在现在的中国,流行音乐与美声相结合的音乐风格也逐渐受到我国流行歌手的重视,很多流行歌手把这种融合了流行音乐与古典美声的音乐风格运用到自己的作品或者二度创作中。
《四季》这首音乐作品的两位演唱者都是大众非常熟悉的歌唱家,一位是著名男歌手庞龙,另一位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或许大家可能仅仅联想一下
这两位歌者在同一首音乐作品中合作,就能领会到这是不同种类音乐的融合。这首音乐作品讲述的是男女主人公在四季的诗情画意的生活和甜蜜的爱情,既有江南水乡温柔婉转的韵味,也有北方奔放豪迈的震撼。
在这首歌曲中,有流行音乐的简单清晰,又有美声的婉转高亢,美声与流行音乐的相互配合,使歌曲呈现出了很好的效果,展现出了此作品的全部精髓,表达了作品中音乐融合的深层含义。《四季》虽然是流行歌曲,但是美声元素却贯穿始终,两者的相互结合和配合,尤其是副歌部分的美声吟唱和流行唱法的交相呼应,让听众耳目一新,轻盈、透彻、高亢的花腔更是扣人心弦,整首歌曲展现出了美声与流行音乐近乎完美的融合,使人陶醉在强烈的音乐对比中久久不能忘怀。
三、流行音乐与美声结合对音乐的影响
(一)对歌唱理念的影响
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都是展示歌唱的方法,歌唱的本质就是情感的表达与抒发,能够更彻底地抒发出音乐作品情感的唱法就是适合演唱的方法。但是,有个固有观念却一直存在于现实之中,很多学习美声唱法的人把美声音乐视作“阳春白雪”,称流行音乐以及传统的民族音乐为“下里巴人”;也有部分流行歌者对美声音乐心存敬畏,不敢尝试美声唱法,或者是对美声音乐不屑一顾,没有认识到不同种类音乐之间存在的共性,这些都是对歌唱理念的不准确理解。歌唱方法服务于音乐效果,最好的效果一定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才呈现出来的,为了更好的音乐效果就不能拘泥于固定的音乐模式和歌唱方法中。所以这两种音乐的结合不仅革新了歌唱理念,也为流行与美声的演唱者拓宽了发展道路。例如,歌手平安演唱的《我爱你中国》,在中低声区使用的是流行唱法以展现中低声区自然、述说着的声音,在高声区扩大了共鸣,融入了美声唱法的特点,使声音更加铿锵有力。从歌曲类型上来说,《我爱你中国》是一首美声歌曲,但是平安灵活地运用了流行与美声两种唱法来演绎这首歌曲,在音乐风格上对这首歌曲进行了创新,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可。
(二)对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影响
流行音乐与美声音乐的融合并非是一个短期发展的过程,需要多次的尝试与长时间的探索,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人才的作用是促进其发展的推动力量,这就需要各高校树立起多元化声乐的发展观念。以前,在很多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各种唱法之间界限分明,都各自坚守着自己的原则。近年来,许多流行歌手和美声演唱者频繁合作,或者是跨界演唱,这表明了各种唱法以及不同音乐种类之间的融合存在着很多种可能性,同时也推动着多元音乐文化的发展。现在,有许多教师把多元化声乐的教育观念树立在了日常教学活动中,只要发出的声音是美好的,能够表达歌曲的意境和创作目的,并且歌唱的方法也是正确的,那么就属于科学的演唱方法,同样可以演绎各种不同类型的歌曲。教师通过树立这种比较开放的教育观念,有助于学生辩正地认识歌唱方法和不同类型的歌曲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流行音乐与美声音乐的融合打下一个良好的人才基础。
(三)对歌曲编创的影响
流行音乐与美声音乐在之前的泾渭分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品的关系,因为创作者在创作之初,并没有音乐融合的意识。比如,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感觉该作品用流行唱法来演唱的效果相对于其他唱法会更佳,便在创作的理念上就按照流行唱法的标准来进行编创。然而,近些年出现的许多融合了流行与美声的优秀作品,激发了很多创作者树立音乐融合的创作观,改变了过去哪首歌曲适合于哪种唱法的固定思维,在创作的源头上有力地弥补了流行音乐与美声之间的隔阂。在作品改编上,一些经典的美声音乐片段或者是古典音乐题材被融入到流行音乐之中,赋予了流行音乐全新的音乐风格。例如,杨千嬅演唱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在副歌部分就是取材于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在伴奏方面,传统交响乐队演奏《G弦上的咏叹调》主题旋律,并融入了电子乐用以渲染整体的流行音乐风格,古典与流行的元素交织在一起给听众带来强烈的听觉对比;常思思演唱的《炫境》是一首展示花腔女高音特点的歌曲,在其中运用了流行唱法对歌曲的情绪进行对比,而在配乐上,主要采用的是电声乐队伴奏,整首歌曲色彩丰富,高潮迭起。所以,不论是在流行音乐中融入古典音乐,或是直接融入美声唱法,都是对音乐的创新和音乐文化的诠释。
四、结语
本文是对流行与古典音乐,以及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融合的研究,突破了传统对音乐的分类研究,这种融合既解决了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雅俗矛盾,也改变了古典音乐与美声唱法在人们心中高不可攀的形象。这样的音乐融合现象引导着音乐创新的新方向,也为其他不同的音乐种类和唱法之间的融合找到依据和范例。
希望这样的音乐融合能够在音乐的教学、演奏、创作中被广泛运用,并积极地开展各种音乐之间相互融合的可能性与艺术特点的研究,创作出更多符合人民大众喜好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 郑昭玥.浅谈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以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J].北方音乐,2015(06):71~72.
[2] 杨媛,朱琨,李雪玲.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相结合的运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5(04):48~52.
[3] 陈瑶.论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异同[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4] 郑清元.美声艺术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探析[J].大舞台,2013(07):76~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