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个性化学习讲义
学生姓名 辅导科目 课程主题 课程目标 课程流程 在读年级 初三 第__次授课 在读学校 任课老师 郭佳 化学 辅导日期 化学计算问题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 明确上课流程和要求,调整学习状态 .2. 基本概念和公式梳理归纳和总结. 3. 典型例题分析与讲解,解题要点归纳总结. 4. 课内训练与巩固,布置课后复习巩固任务. 课程内容 一、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微粒数、质量、摩尔质量。 根据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相关计算---化学式(化合价、元素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质量守恒。 化学计算与典型物质----碳的燃烧,气体制取,金属,酸碱与盐。 化学计算与实验----物质成分含量的实验探究计算 二、当堂限时训练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根据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 1、火箭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下列有关偏二甲肼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2个碳原子、4个氢气分子、一个氮气分子组成 B.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C.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D.组成元素碳、氢、氮的质量比为1: 4:1 2、发射神州七号飞船时,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同时用四氧化二氮为氧化剂,两种物质混合便会剧烈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2O4+R=== 3N2+2CO2+4H2O,则R的化学式是 A.C3H5O B.C2H8 N2 C.C2H8 D.C2H5N 3、氯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它在高氯酸中显最高价。下列表示高氯酸的化学式为 ( ) A.HClO3 B.HClO4 C.HClO D.HCl 4、某2.3克有机化合物跟4.8克氧气恰好完全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CH4 B.C2H2 C. C2H6O D.C2H4O2 5、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是冶炼生铁的常用原料。若测得某磁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9%。(假设杂质不含铁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该矿石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为 。 (3)若要得到纯铁28 t,从理论上计算需要这种磁铁矿石 t 6、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了地震。为防止灾后疫情出现,防疫人员用过氧乙酸(C2H4O3)、次氯酸钠(NaClO)进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B.次氯酸钠是氧化物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7、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C.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甲 5 待测 乙 2 11 丙 20 28 丁 22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 9、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的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是 A. B. C. D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说明空气中肯定有氧元素 C.引燃密闭容器中的ag氢气和bg氧气,冷却后得到水的质量一定等于(a+b)g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11、在通常情况下,通过实验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则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 B.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C.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D.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图表分析专练 1、等质量的三种金属A、B、C和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图所示。依图可知: ⑴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判断的依据是 。 ⑵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下表中选项与图中所示曲线符合的是( )
选项 横坐标 纵坐标 A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锌粉的质量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一定量的铜粉在空气中加热的时间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食盐晶体的质量 产生氢气的体积 B 产生沉淀的质量 C 反应后固体的总质量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足量的Fe与Zn与质量相同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m Zn Fe m B Fe Zn m C Zn Fe m t Fe Zn 4、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溶生溶 生 质成成液 Al 质 沉气的 量淀体Mg pH 分 质质7 数 量量/% /g /g 0 0 0 0 加入晶体的质量/g 加入溶液的质量/g 加入溶液的质量/g 反应时间 A B C D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将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t t D t
剩余固体的质量氧气的质量量磷元素的质0 反应时间/s 剩余固体中0 反应时间/s 气体的质量0 反应时间/s A.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B.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 C.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综合计算专练 1、用“>”、“=”、“<”符号填写下列空白。 (1)将铁棒浸入ag硫酸铜溶液中,反应一会儿取出,溶液质量变为bg,则a b。 (2)mgH2O电解完全分解得agO2,mgH2O2受热完全分解得bgO2,则a b。 (3)取两份质量分别为ag和bg的 2、把12g含少量铜屑的铁粉样品放到盛有100g 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11.6g,求:⑴铁粉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⑵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在洪涝灾害地区,人们常用两种物质处理河水,一种是明矾,用于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使其沉降,另一种是漂白粉,用于杀菌消毒。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与Ca(ClO)2,它是由化工厂用氯气与熟石灰作原料制得的,假如现有主要成分占80%的漂白粉63.5g。请计算:[ 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1)漂白粉中主要成分的质量为多少? (2)欲制得63.5g这种漂白粉,需氯气的质量为多少?锌片,一份与足量衡硫酸反应,另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若生成等质量的H2,则a b。 4、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 g 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 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 g 。(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g。(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0 反应时间/s A B C D
5、为了对海水中的氯化物(假设以NaCl计算)进行成分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数据如下,请仔细观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所取海水样品的质量 /g 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 /g 反应后所得的沉淀物的质量 /g 甲 100 50 1.435 乙 50 50 1.435 丙 50 75 1.435 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____的实验。 请计算海水中的氯化物(以氯化钠计算)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酸碱盐的相关计算问题 1、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30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1gH2,则这种混合物的可能组成是 A、Mg和Al B、Fe 和Zn C、Fe 和Mg D、Fe和Al 2、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烧杯中都盛有足量的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如果一边投入少许锌粒,另一边投入相同质量的铁粉,两者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将 A.偏向加锌的一边 B.不发生偏转 C.偏向加铁的一边 D.无法判断 ( ) 3、把5.1g镁和铝的合金加入到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5gH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恰好使上述产生的MgCl2 AlCl3完全转化为沉淀,则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 A、12.25g B、29.25g C、30.5g D、20.25g 探究性实验中的计算问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15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及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提示:碱石灰的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汽以及其他酸性气体)当A装置中无气体产生时,测得B装置的质量增加了4.7g,C装置的质量没发生变化且无明显现象。请回答:(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当A装置中无气体产生时,消耗掉稀盐酸___________g。 (3)15g样品最多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因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产生了兴趣,想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际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知识准备】 (1)氢氧化钠不能敞口放置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之一是向样品中加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样品溶于水,再向样品中加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 【设计方案】 甲组同学:称取16.40g样品,放入足量的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4.40g二氧化碳。(设计思路:根据样品盐酸反应生与成二氧化的碳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中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乙组同学:称取16.4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设计思路:根据样品石灰水反与生成沉淀碳应酸钙的质,先求出量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中品碳酸钠质的量分数。) 【解决问题】 (1)乙组同学判断石灰水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 【交流与反思】 在交流时,老师问同学们“能否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的同学都一致认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觉得甲、乙两种方案都不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又重新设计新方案: 【设计方案】 先用电子秤准确称取16.40g变质的NaOH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为51.40g,再把175.00g 7.3%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101.40 126.40 151.40 174.20 197.00 222.00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76.40 【解决问题】 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