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 l j 现代戏的“戏曲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戏剧舞台上姹紫嫣红、百 花齐放,特别是一大批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现代戏脱颖而出.流光溢 彩。这些现代戏之所以大获成功,盛演不衰,如《金子》、 《十二月等郎》、《香魂女》、《常香玉》、《村官李天成》、 《铡刀下的红梅》、《华子良》、《奇婚记》、《皮九辣子》、 《骆驼祥子》、《一二三起步走》等等。有的还进入了国家 精品工程的行列,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因 素是这些戏的“戏曲化”化得好,给人以美的享受,对此 笔者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现代戏也要“以歌舞演故事”避免“话剧加唱” 按照戏曲分类,以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现代历史 和生活故事为题材[向剧目均为现代戏。1 942年,毛主席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以后,编演的现代戏,如《血泪 仇》、《穷人恨》、《夫妻识字》、《十二把镰刀》;建国以后出现 的《李二嫂改嫁》、《刘巧儿》、((/J、女婿》、《罗汉钱》、《朝阳 沟》等。1960年在北京举行的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大 会,和1 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出现一批优秀 现代戏剧目.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如雨后春笋般涌 现的优秀现代戏,塑造了一个个f生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从 而载入中国戏曲史册 当然在戏曲舞台上,我们也看到一些不成功的现代 戏,这些戏大多人物苍白、情趣不足、戏昧不浓,观众讽之 为“话剧加唱”。常常戏未演完,观众已经纷纷抽签离场, 这样的戏“编剧不愿写,导演不愿排,演员不愿演,观众不 愿看”,成了“劳民伤财”戏。还有一些拿了这样那样奖项 的现代戏,也是“为奖而生,得奖即死”,很快束之高阁被 人遗忘。 这些戏曲之昕以失败.主要是忽视了戏曲最主要的美 学特征“以歌舞演故事”。戏要有歌有舞,载歌载舞,唱念坐 打,满台是戏,这才能有看头。被称为“关东人、关东事、关 东情、关东趣、关东语言、关东味”的东北二人转,不管演传 统戏还是演现代戏,都是坚持以歌舞演故事,不忘“转”的 特点。不丢下扇子、手绢的绝召,演出时形成满台欢,“转” 得人眼花缭乱,“舞”得台上五彩缤纷,因此不但演进了山 海关,演热了北京城,也演红了大江南北。 而那些失败的现代戏统统是人物僵化、调度呆板, 不该说的长篇大论,不该唱的偏偏又来上~大段,很多 观众觉得莫名奇妙,破坏了审美情趣.以致拂袖而去。因 此,我们说“话剧加唱”是现代戏创作和演出的大忌,必 须避免 62 ■卓婉君 二.现代戏戏曲化必须创造新程式 传统戏经过干锤百炼,在舞台和历史的检验下留下了 完整的程式动作。程式的本意是法式规程,立一定之准式 以为法,谓之程式。戏曲表现手段的四个组成部分——唱 念做打皆有程式。戏曲表演艺术的丰富多彩和鲜明的表现 力,同这种既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又充满奇丽想象的艺术 方法是分不开的。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特殊艺术手段,唱念为歌.做 打为舞,四者有机结合,以歌舞演故事,构成了戏曲表现形 式的特点,也是戏曲有别于其它舞台艺术的重要标志。演 员在创造角色时,手眼身法步各有了多种程式。如髯口、翎 子、甩发、水袖,各有多种技法。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总结 出手法二十种,川剧名演员薛艳秋总结出眼法二十四个 字,还有昆丑步法二十六种等等。还有拉山膀就有“净角要 撑,生角要弓,旦角要拎,武生取当中”的区别,一身戏在于 脸.脸上戏在于眼,“先看一步走.再看一张口”的戏谚。演 员灵活运用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这些程式化 的舞蹈语汇,以突出人物性格上、年龄上、身份上的特点, 使演员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增光辉。 而演出现代戏,原来许多程式动作就不能生搬硬套, 否则就要闹笑话.因此,必须与时俱进从生活中发现,创造 出新的程式动作来。 比较威功的典范有京剧《华子良》,华子良下山时和两 个追兵表演的“箩筐舞”,《骆驼祥子》中虎妞和骆驼祥子表 演的“洋车舞”,豫剧《香魂女》中的“钧窑舞”等。 笔者所在的睢宁县柳琴剧团以创作演出柳琴现代戏 而闻名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为了能吸引观众,占领演出市 场.我团全体演职员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不断在演出中探 索表演的新程式,使现代戏好听好看,百看不厌。 在演出现代戏《清宫能断家务事》中,我们表演了汽车 舞,演员在汽笛声声的伴奏中,虚拟的握住方向盘,表现车 队顶风冒雪.奋勇前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轻喜剧 《鸟语花香》中,黑里俏和穆力去公园相亲时,双人骑自行 车的舞蹈也唯妙唯肖,令人忍俊不禁。在大型现代戏《魂系 桃花山》中丁先、吴秀的“双下山”一折,载歌载舞,如诗如 画,演得如行云流水,伴舞演员手持花束,以拟人的手法扮 成花草树藤,或牵衣,或拦路,流露依依不舍之情。使主人 公欲走又留,这场戏不但载入《徐州戏曲志》表演选例,而 且当作学员培训教材,常作为折子戏来演出。在现代戏《风 雨基石》中,党支部书记为五保户当孝子送老殡的“喜丧 舞”,在“百鸟朝凤”的喜喇叭声中(七十以上老人去世为喜 !工△ I茎堑 戏小义大 ■卢燕 戏曲的市场重点在农村,农业大国是我国目前 的优势,我团排演的这些剧目内容健康,适合老百姓 的基本国情,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 的口味。2.农村小戏的普及将对戏曲发展产生深远 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城乡差距在缩小,人们在物质 的影响,当前戏曲面临严峻的形势是观众目渐减少, 文化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 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古老戏曲艺术与时代存 村需要看好戏,看名角,像我团排演的《喝面叶》、《滚 在着距离.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进行推陈出新。消除 灯》、《双不孝》、《小姑贤》、《算卦》、《老少换》等小戏 与时代的隔阂,广大农村需要戏曲,由于体制上、审 就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概括以下几个特点。一.这些 美上的原因。戏曲却不能真正深入农村,以致失掉了 小戏直接取材于生活,真实生动、生活气息浓厚与农 这一地区最广、人口最多的重要阵地,消弱了广大农 民的思想感情密切联系。二./J、戏短小精悍。形式多 民群众的联系。 样,轻便灵活,简中求美,适合广大农村的演出条件。 戏曲原本产于民间。扎根于民间,繁衍生息,绵 三_,J、戏的地方特色和剧种特点鲜明,为农村群众所 延不断。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古老戏剧早已消失,惟独 熟悉,乐于接受。语言通俗流畅,幽默风趣,表现了农 戏曲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原因就在于此,有人说 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四.演员长期在基层演出,熟悉 “中国戏曲是打不倒的”支持者就是广大的人民群 农民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所以在演出中闪现出 众。戏曲只要不脱离人民,尽管会遭受种种波折,终 新意和亮点。 能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花大力气把农村 所谓“小戏”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它们小.短的二 小戏向农村普及是一个战略性的措施。 三十分钟,长的也不过一小时左右,但不要因为它小 农村小戏的兴起也和其他民间戏曲的兴起一 就低估了它们,大有大的价值,小有小的优势,正所 样,是依靠自身的优势,顺应时代的要求,其前景是 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价值 广阔的,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思想内容和艺术质 不能以大小长短来衡量,有人评价这些小戏“戏小意 量的提高,今天的农村已不是旧社会闭塞落后的农 义大”这个评价很概括,也很精辟。我认为可以从两 村。今天的农民也不是旧社会没有文化的农民,随着 个方面来理解:1.当前我国广大农村正进行社会主 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农民的审美要求也在不 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民十分需要文化、需要戏曲。由 断提高,农村小戏只有依靠质量才能不断开拓发展, 于小戏具有灵活性、便于普及和为农民所喜闻乐见 保住这块重要阵地。 丧可吹喜唢呐)。抬祭桌的、洒纸钱的舞蹈过场,村党 照人,而不会老化僵化繁琐化。现代戏戏曲化和现 支部一般人亲自扶棺当孝子,既展示了民风民俗,又 代戏的“横向借鉴”不是对立的,也不是相互排斥 表现了干部视百姓为父母的新型千群关系和鱼水之 的,而是互相包容的,可以同步进行的。搞现代戏 情,观众和专家非常欣赏。 必须掌握时代信息与时俱进,引入高科技,重视横 这些别出心裁的新的程式动作、新的舞蹈、新的 向借鉴,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是观众欣赏趣味趋 表演给观众新鲜而强烈的视觉冲击.为广大观众所 于多元化的需要.我们可以把声、光电计算机等新 接受、所认同,他们对这些新程式给以暴风雨般的掌 技术用在舞台上.以增加瑰丽缤纷的色彩,出神入 声,这些新程式、新表演也对塑造主人公起到烘云托 化的意境,我们还应该从影视、艺术体操、冰上芭 月的作用。 蕾、杂技魔术等综合艺术中吸取营养,以丰富现代 三.现代戏戏曲化不排斥“横向借鉴” 戏的表现功能.刻意求新求美.不断把现代戏打造 成上档次的艺术品。 也有人提出:强调现代戏戏曲化,在客观效果 但是观众进剧场主要看的是“戏”,我们必须在 上已成为传统化,程式化、繁琐化、老化僵化的代 “戏”上下足功夫,而不可本末倒置,“戏不够,灯光音 名词。这种论点未免失之偏颇。当然戏曲化不是现 响凑”,以景压戏,更不应该把舞美、灯光、音响的作 代戏的唯一表现手法,她只是众多表现手法中的 用人为的放大造成越位,在花团锦簇眩人眼睛的高 一支花,这支花应该而且可能开得色香俱佳,艳光 科技中.包装出一个苍白的无味的“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