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鉴赏复习课课堂实录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诗文复习专项训练教学设计

设计者:陈克峰

教师:我发现每个小组的赏析归纳都很精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诗词进行了鉴赏。那么,我们能不能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归纳一下,你的赏析是从那个角度入手的呢?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归纳诗词的鉴赏方法。时间2分钟。并结合具体诗句展示归纳的诗

词鉴赏方法。

下面我们就把同学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归纳到黑板上,你们说,我来写。 学生:大声说出诗词鉴赏的方法,教师板书。 附板书: 赏意境 看关键词语

抓整体内容 +具体内容 抓修辞 借用典故 3、学以致用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优秀让我刮目相看,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完成对下列诗句的赏析(任选一句即可)。时间2分钟(多媒体出示学以致用) 多媒体:

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交流开始:

生1:我赏析的是第一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绿杨”“红

杏”是春天的代表景物,代表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然后,“晓寒轻”“春意闹”这两个词组不仅写出了冬天已经逝去,春天渐渐驶来这种景象。而且一个“轻”一个“闹”通过对比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

教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给人一种春天到来生机勃勃之美。尤其是一个“闹”字。

我发现你的赏析是从重点字词的角度来赏析的是吧? 生1:是

教师:很好,请坐。

生2:我要赏析的是最后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挽雕弓如满月”

能写出诗人的英武豪迈,老当益壮。而后面的“西北望,射天狼”,这里“天狼”

- 1 -

复习目标:

1、背诵并会默写本册重点诗词。

2、通过语言的品读,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诗词,并学会归纳方法和技巧应用 复习导学:(见上一张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共同复习诗词鉴赏。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曾经说“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诗人作诗,其情其志均见于语言,所以我们今天的复习目标是:(全班齐读目标)。 二、复习过程 1、乐于记忆。

(1)教师:在本册13首诗词宝库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拿起笔,默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课前让学生把这13首诗歌抄写在黑板上,一个组两人) (在2分钟的时间内,看谁写的最多)(多媒体)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写记忆中的诗词,教师巡回查看。

(我最喜欢的诗句是: , 。然后尽量把整首诗歌背诵下来)

教师:看来同学们积累了许多多美丽的诗词!而且,我一轮听下来竟然没有发现重复的。可见古典诗词的魅力是无法估量的。但是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所欣赏的诗词也是不一样的。这些闪烁着光芒的诗句即使埋在记忆深处,也依然能够熠熠生辉,你能任选一句写出其精妙之处吗?时间两分钟。 2、美于品析

教师:大家在写赏析的时候,不用重新誊抄你喜欢的诗句,直接标号后写下来就行了。 学生:纷纷动笔写自己的赏析。

教师巡回查看,适时指导。(意境 整体 修辞 词语 典故) 学生展示其赏析内容(格式:我赏析的是“XXX这句,)

(3)、每个同学从自己所默写的诗词中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分享给大家?好吗? 学生:自主赏析,时间2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

是当时西夏军队的代称,可以看出诗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教师:对,这里的“西北望,射天狼”运用了典故。

生3:我喜欢第三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写的是春雨。一个“潜”字

写出了春雨在滋润万物的时候是轻轻的,显得很调皮。

教师:这位同学在赏析的时候抓住了一个“潜”字,很准确,这个字用在这里很富有新

意。可是同学们看这句诗还运用了什么手法?

学生:拟人

教师:对,拟人,将雨写的很调皮。

生4:我赏析的是第二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

了“大漠”和“燕山”比较荒凉的景象。

教师:我听见有同学说“嗯?”。你先请坐。 生5:举手

教师:看来你有不同见解是吧?

生5:我认为是把大漠的“沙”和燕山的“月”比作“雪”和“钩”,更能体现出沙漠

的特别的美。

教师: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特别的美呢?能不能一个词来形容它? 生5:……

教师:谁能够给她帮助? 生6:我认为是辽阔无垠之美。 教师:(向生5)这是你的一词之师。

生7:我赏析的是第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句可以和“山回路

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进行比较阅读,都是情景交融写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教师:你知识太丰富了!是的,我们在进行诗词鉴赏的时候还可以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

比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比如刚才我们所提到的这两句。比如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通过比较赏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诗人的境遇和情感,利于我们把握诗词的主旨。

当堂检测: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1.答案: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教师:古人说,诗无达诂,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就能完全解读一首诗歌,所以在诗词鉴赏

这个问题上还需要大家活学活用,多加积累,多加揣摩。好了,今天的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新 柳 杨万里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