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单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如果将“170万年”“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等因素结合在一起,我们能够想到的原始居民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元谋人
2.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右面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原始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
A.云南省境内 B.陕西省境内 C.北京市境内 D.浙江省境内
3.图片是凝固的历史,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下列四幅图片,其中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 )
A.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B.打制石器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稻谷
4.“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这段材料中的“他”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丁村人
5.在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的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中,我们有可能看到的生活场景有( )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 ③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④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出现在( )
A.距今10000年左右 B.距今约7000年 C.距今约6000年 D.距今约20000年
7.为我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的要素是( ) A.会制造工具 B.会使用火 C.定居生活 D.原始农业的出现
8.新时期的生活技能是会开车、会用电脑、会说外语。穿越时空,如果你生活在原始农耕时代的河姆渡,你掌握的生活技能应包括( )
①会使用铁农具 ②会种植水稻 ③会建造干栏式建筑 ④会制作彩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9.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完“原始农耕生活”一课后,小明打算模仿半坡人的生活进行一天的体验学习,在体验中,小明做法错误的是( )
A.去野外采摘野果 B.种植粟 C.居住干栏式建筑 D.饲养家畜
10.早在约6000年前,我国某地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下图中的彩陶了。他们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1.下列不属于传说中炎帝的发明创造的是( ) A.制造船只 B.制作乐器 C.制作陶器 D.发明纺织
12.在某书中,作者对尧、舜、禹先后担任部族联盟首领的方式进行了较为严谨客观的归纳与评价。这种方式是( )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13.传说中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这里的“他”是指( )
A.黄帝 B.舜 C.禹 D.启
14.能源大省山西正在向文化大省、旅游大省迈进,山西是我国保留地上文化遗址最多的省份,有尧庙、舜帝陵、稷王庙等。这说明( )
A.尧、舜都是山西人
B.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名人众多 C.禅让制是在山西出现的 D.山西是我国最早的人类发源地
15.某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一次大型文物图片展时,看到了下面四幅图片。据此判断,这次展览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传说时代的足迹 B.民族交融的地带 C.华夏文明的摇篮 D.农耕时代的曙光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寻找证物】
七年级某班历史课堂上,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原始人类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①北京人长相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猎物等。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和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1)能为①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填写图号,1分) 能为②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填写图号,1分) 能为③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填写图号,1分) 【进行解释】
(2)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证明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骨
耜
可
以
证
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复原的干栏式建筑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得出结论】
(3)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________。(1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 相传他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0多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2分)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2分)
(3)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2分)
(4)“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体现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5)请简单介绍材料二中“他”的事迹。(2分)
18.2019年4月7日上午,在乙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聚集中原大地,祭拜我们共同的祖先——轩辕。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精神,成为本民族生存、发展、繁荣的灵魂支柱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义》
(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材料二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材料一中的“神农”指谁?请写出传说中他的两项贡献。(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华夏民族形成、发展的特点。(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华民族具有的民族精神。(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结合下列发现历史的途径,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
(1)结合图一判断元谋人生活的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史中的地位。(2分)
(2)从图二周口店遗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一远古人类?请你说一说这一远古人类的体貌特征。(3分)
【文物中的历史】
(3)图三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使用过的工具?图四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图三和图四反映的原始居民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请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用一句俗语解释他们的生活差异显著的原因。(5分)
【传说中的历史】
材料一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
(4)材料一记述的是哪一场战役?材料二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3分)
【探究中的历史】
(5)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两例来。(2分)
答案
1.D 2.C 3.B 4.A 5.D 6.A 7.D 8.B 9.C 10.C 11.A 12.C 13.C 14.B 15.C
16.(1)图一 图二 图三
(2)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3)考古发现
17.(1)尧、舜、禹时期。 (2)实行禅让制。 (3)禹。
(4)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坚忍品质。
(5)他领导人民治水成功;被推举为部族联盟首领;建立夏朝。
18.(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会制作乐器和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任答两点即可)
(2)华夏民族是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且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3)中华民族具有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具有热爱和平、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反侵略精神;具有敢于担当历史重任,孜孜以求的探索与奋斗精神;等等。
19.(1)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3)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植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4)涿鹿之战。禅让制。 (5)如上网查询、阅读书籍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